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考察历代本草、古代方剂及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中有关牛蒡子功用的记载,确认历代本草与古代方剂中牛蒡子传统功用的核心内容与《中国药典》记录基本一致,但由本草文献中总结出来的明目、止痛、通利二便、祛风止痒等功能,以及《普济方》数据库中含牛蒡子复方所治中风、诸痛、风瘙痒、内外障眼、水肿、大便不通等病症,并未被《中国药典》所收录。结合现代药理学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初步认为平肝息风、明目、止痛、通利二便、祛风止痒是牛蒡子的潜在功用。  相似文献   

2.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1):216-219
通过考察荆芥在古代本草文献、古代方剂和2015版国家《药典》一部中所载功用,确认古本草中记载荆芥的核心功用和古代方剂对其应用与《药典》记录基本一致。而由本草文献总结出来的止痛、明目、平肝息风、祛风止痒、止血、止痉、活血化瘀等潜在功能,以及《普济方》数据库中含荆芥复方所治中风、目赤肿痛、诸热、疥癣瘙痒、翳膜障眼、牙痛、虚劳、出血、痉病、痹病等病症,并未被《药典》收录。结合现代药效学研究和临床应用,初步确认止痛、祛风止痒、止血、止痉、活血化瘀、明目、平肝息风是荆芥的潜在功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古代本草、古代方剂、2010版《中国药典》中记载旋覆花功能的考察比较,确认历代本草所载基本功能通过《中国药典》大体传承下来。但由古代本草文献提取的止痛、定悸、祛风除湿、退翳明目、清热泻火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功能,以及古代含旋覆花复方治疗头痛、目赤肿痛、中风、眩晕、疮疡、癥瘕积聚等病症,《中国药典》未曾收录。结合现代研究,初步确认止痛、清热泻火解毒、补益、软坚散结是旋覆花的潜在功能。  相似文献   

4.
考察历代本草记载的生地黄功用,检索古代含生地黄复方治疗病症构成,在归类基础上提炼出整体功用,进而与2010版《中国药典》对比分析。结果发现,除与《中国药典》相吻合的功能主治外,生地黄古代还广泛用于多种热病、虚损、疮疡痈疽、打扑损伤、月经不调、痹病、癥瘕积聚、中风、咳嗽、心神不宁等病症。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与临床应用,初步认为清热泻火(清热解毒)、补益、活血化瘀、宁心安神、平肝息风、蠲痹止痛为生地黄的潜在功能。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6,(7):1452-1454
通过考察栀子在本草文献、古代方剂及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典》)一部中所载内容,发现古代本草及方剂文献中提炼出来的功用与《药典》基本吻合。但综合古代文献提炼出来的止痛、宁心安神、泻下、疏散风热、止渴、止痉等功用《药典》不曾收录。结合现代药效学研究,初步确认这些功用均为栀子业已失传的潜在功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古代本草、古代方剂和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苍术功用的比较,确认历代本草所载基本功用已被药典收录。但由古本草提炼出来的行气解郁、活血祛瘀、辟秽、止痉、退热、止痒、止痛、生津止渴及通便功能,以及古代含苍术复方用于虚损、疮疡、月水不调、疟疾、诸痛、时气、跌打损伤、痞满等病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未曾收录。综合古今,初步确认辟秽、活血祛瘀、止痉、解毒敛疮、止痛、消痞散结、止痒及补益是苍术的潜在功用。  相似文献   

7.
丹参临床应用中的潜在功能发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发掘和论证丹参业已失传的潜在功能,以利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全面梳理丹参在历代本草学中的流传情况,考察历代本草记载的丹参功用。同时,借助《普济方》数据库管理系统检索古代含丹参复方治疗病证的分布和构成,在归类基础上提炼出丹参古代整体功用,进而与2015版《中国药典》一部比较分析,发现古今功能主治的异同,发掘丹参潜在功能,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与临床应用加以论证。结果:古代本草学中丹参功效可概括为13类:活血化瘀、益气养血、宁心安神、凉血消痈、清热泻火、和血调经、安胎、祛风除湿、止痛、理气、平肝息风、止痒和壮骨。古代含丹参复方治疗病证分布和构成显示其广泛应用于治疗中风、痹病、痈疽疮疡、疥癣瘙痒、脚气、虚损等29类疾病,除与《中国药典》记载"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癥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相吻合的功能主治外,丹参还应用于中风、痹病、骨痿、水肿、诸热、咳嗽、胎动不安等病证。现代药理学研究与临床应用显示丹参具有保护脑组织、调节神经递质紊乱、促进成骨细胞分裂和增值、抑菌等作用。结论:通过古今比较,及现代药理学研究与临床应用的佐证,确认平肝息风、止痉、利水消肿、壮骨、祛风除湿、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止咳、安胎为丹参的潜在功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古代本草、《普济方》数据库~([1])和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白芍功用的比较,确认历代本草所载基本功用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但由古本草提炼出来的活血化瘀、清热泻火、清热解毒、安神、利尿、安胎、益气补虚、生津止渴、止泻止痢等功能,以及古代含白芍复方治疗中风、跌打损伤、诸热、骨蒸、时气疫疠、瘟病、怔忡惊悸、小便不利、水肿、胎动不安、诸虚、消渴、泄痢等病症,《药典》未曾收录。结合现代药效学研究和临床应用,初步确认活血化瘀、清热泻火、清热解毒、安神、利尿、安胎、益气补虚、生津止渴、止泻止痢是白芍的潜在功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古代本草、古代方剂、2010版《中国药典》(以下简称“《药典》”)中吴茱萸功能的考察,认为历代本草所载基本功能与《药典》相一致。但由古代本草文献所考察的除湿、活血、健脾、消痰逐风和引热下行功能,以及《普济方》数据库中含吴茱萸复方治疗虚损、痹病、中风、疥癣、水肿、痰饮、带下、心腹疼痛、月水不调、产后瘀血、跌打损伤、疮疡、口疮等作用,《药典》未曾收录。综合比较,初步认为活血化瘀、祛风除湿、补虚健脾、解毒、止咳化痰、平肝息风和止血是吴茱萸的潜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桑白皮的潜在功能。方法:通过考察桑白皮在古代本草文献、古代含桑白皮方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 2010版一部收载和显示的功用,以及现今药效学研究与临床经验,比较分析桑白皮业已失传的潜在功能。结果:确认古本草中记载桑白皮的核心功用和古代方剂配伍应用,与《中国药典》记录基本一致。而由本草文献总结出来的补虚益气、活血化瘀、生津止渴、化痰、止血、通淋、止痛、祛风、驱虫等潜在功能,以及《普济方》数据库中含桑白皮复方所治虚劳、疮疡痈疽、伤寒、跌打损伤、中风、消渴、淋泌、痹病、痰饮、出血、诸痛、寄生虫病、毒虫咬伤、风瘙痒、痘疹等病症,并未被《中国药典》收录。结论:结合实验研究和当今临床应用,可以确认补虚益气、活血化瘀、生津止渴、祛痰、止痛是桑白皮的潜在功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