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6,(5):1095-1097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中医药研究特色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在RA研究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并且为中医药治疗RA的特色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思路。现就类风湿性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湿热证是溃疡性结肠炎(UC)临床最常见的中医证候,中医药治疗湿热证UC具有疗效优势,而中医病证结合模型是连接中医临床和基础研究的桥梁和纽带。文章整理、归纳了近年来UC湿热证病证结合模型的构建和评价方法,并提出随着UC机制的不断阐明和UC湿热证生物学基础的不断探索,动物模型的评价也应贴合临床发现进行相应优化。今后应构建临床拟合度更高的病证结合模型,建立精准的客观化评价体系,这样才能助力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科学地阐释中医证候内涵及中医药机理。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实验研究所选用的动物模型,根据是否联系该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学说分为两大类,其中佐剂性关节炎(AA)模型和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lA)模型是没有联系中医病因学说的动物疾病模型,而在上述两种模型的基础上,分别给以风、寒、漫等环境因素或使动物合并肾虚等模拟发病条件进行遣模则属于病证结合模型。目前中医药治疗RA实验研究所选用的动物模型还缺乏统一的规范,必须模拟各种证型的产生条件,制作病证结合的RA动物模型,以促进RA的中医药治疗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4.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疾病,致残率高,其发生发展机制涉及遗传、免疫机制、信号通路、细胞因子、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中医药防治RA具有确切疗效,本文对近年来中医药防治RA基础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围绕RA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及细胞模型,中医药调节免疫紊乱、中医药调控炎症反应、中医药调控肠道微生物菌群、中医药调控表观遗传等方面,聚焦研究热点,把握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RA的中医药防治及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明显优势,为发挥这一优势,既要强调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性,又要重视中西并重、病证结合的作用,而开展证候规范化研究是中医研究深入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在类风湿关节炎(RA)的治疗中,中医药疗效显著。准确的辨证分型是指导中医临床诊疗的前提与关键。通过论述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分型的发展、分期辨证以及其中医证候的客观化研究,初步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患者的地域分布、发病年龄、实验室指标、影像学征象等因素存在一定相关性,以期促进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辨证及证候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明显优势,为发挥这一优势,既要强调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性,又要重视中西并重、病证结合的作用,而开展证候规范化研究是中医研究深入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流感病毒的感染是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主要病因之一,具有高致病率和病死率,科学系统的阐述其发病机制离不开可靠的实验动物模型;中医药在治疗流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流感病毒引起的发病症状符合中医学外感病的范畴,因而建立符合中医证候的动物模型有助于揭示中医药抗病毒的机制。本文就流感病毒感染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为中医外感病证候动物模型的建立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9.
周宏剑  黄铭涵  高远  林平 《新中医》2019,51(9):35-38
从病证结合角度对消化系统疾病进行诊疗,是中医脾胃病学的一个特色。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连接中医临床与基础研究的纽扣。因此,构建符合临床特征的病证结合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有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发挥中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证优势。目前多数学者常应用多因素复合法制备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但与自然发病状态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构建中医疾病的动物模型,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中医发病机理,并通过模拟中医病因、证候,以及方证结合等方法阐明中医证候的相关特征,优化构建方法,以促进中医药临床和科研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罗小泉  陈晓明  万睿  吴伟  祁风义 《陕西中医》2007,28(12):1657-1658,1687
目的:论述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的困惑与思考。方法:通过分析近年来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命题进行分析探讨。结论: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目前尚难成为揭示中医基础理论和辨证论治的理想载体,今后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应在优选纯化造模因素的基础上,深化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制,加强对自发性证候动物模型的定向培养,力求使现有证候模型完整、规范,使中医证候动物模型能够更好地为中医药科研服务。  相似文献   

11.
心血管疾病中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合理建立具有中医证候的冠心病动物模型是深入研究中医药治疗冠心病作用机制的前提和关键。本文对近年来病证结合冠心病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进行归纳整理,通过分析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寒凝血瘀证、肾虚血瘀证、心脾阳虚证的动物模型研究现状,以期为冠心病动物实验的开展提供造模新思路,从而有助于中医药防治冠心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12.
动物模型是中医药实验研究的重要载体,目前中医药研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RA)动物模型的研制尚处于探索阶段,还不能为中医药研究提供较为理想的实验载体,仍需不断完善。从中医病因动物模型、西医病因病理动物模型、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等3个角度对近年来中医药研究中RA动物模型的的研究思路、造模方法进行梳理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期为建立符合中医药研究所需的RA动物模型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关于类风湿关节炎(RA)的研究,构建和应用合适的动物模型是重要的一个环节,特别是获得与人RA发病相似的动物模型尤为重要。文章就现阶段中医药研究中所用的RA动物模型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个人在实验中的体会和中医临床辨证的特点,对建立符合中医药研究需要的RA动物模型提出一些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动物模型是医学实验假说和临床研究的实验基础,妇科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结合西医疾病特征和中医证候因素而制备的动物模型,符合临床实践并有利于中医妇科学的发展。目前中医妇科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根据病种、证候、造模原理分为多种类型,但存在研究病种和证候集中、造模因素叠加且逻辑关系证据不足、模型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应基于优势病种广泛开展、把握中医证候的动态变化、构建证候模型体系、完善诊断依据、验证模型、规范模型制作标准等中医妇科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思路,为妇科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寒湿证泛指因寒湿邪犯肌表、络脉、筋骨,或阴寒凝滞于脏腑经络所引起,以寒湿合邪等相应征象为特征的一类证候。为了探究寒湿证发病本质,现代学者建立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寒湿证动物模型。本文将寒湿证的动物模型分为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寒饮蕴肺证、寒湿困脾证、阴黄证)和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原发性痛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证候模型的造模方法多根据中医的病因学以寒湿环境为基础或复合苦寒泻下、饮食不节、劳则耗气等因素进行造模,模型的稳定性和代表性相对西医的病理模型较薄弱,而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更加符合临床实际。关于模型的评价多采用动物的宏观体征、微观指标、及反证方剂来验证模型是否成功。本文旨在对寒湿证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及模型评价方法做出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适合中医药研究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方法: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为例,探讨辨析自发性疾病动物模型的中医证候特征的思路与方法。结论:表明通过辨析自发性疾病动物模型的中医证候特征,可以建立稳定、均一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适合中医药研究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方法: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为例,探讨辨析自发性疾病动物模型的中医证候特征的思路与方法。结论:表明通过辨析自发性疾病动物模型的中医证候特征,可以建立稳定、均一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寒热错杂证采用中医病证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64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寒热错杂证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病证结合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特征、中医证候总积分与中医证候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环瓜氨酸肽、红细胞沉降率、双手平均握力、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均得到一定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关节压痛数与关节肿胀数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中医证候治疗总有效率65.63%,低于观察组的87.50%(P0.05)。结论: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寒热错杂证采用中医病证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采集全国18家研究中心160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史及中西医诊断信息,设计类风湿关节炎病证规律调查表,将所有信息录入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数据库。将患者辨证分为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不足证。分析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及组合特点。结果共收集符合标准的调查表1602份。因部分调查表证候诊断缺如,1418例证候填写完整的RA患者中,单一证候1232例占86.88%,其中湿热痹阻证比例最高共计622例,占43.86%,其他依次为寒湿痹阻证、肝肾不足证、痰瘀痹阻证、风湿痹阻证、气血不足证。RA患者不同证候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西南地区外,其他各地区RA患者均以湿热痹阻证为主要证候,湿热痹阻证在华北地区的证候分布中所占比例最高为57.08%(137例/240例),西南地区最低为25.48%(66例/259例),西南地区以寒湿痹阻证为主要证候占32.82%(85例/259例)。各地区证候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痹阻证、肝肾不足证病程与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气血两虚证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热痹阻证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主要证候类型,其地域分布广,病程较痰瘀痹阻证、肝肾不足证患者短。  相似文献   

20.
中医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优势显著,而建立符合病证结合的UC动物模型则是开展中医药实验研究的关键。本文对近年来UC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进行整理,通过分析脾虚证、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脾胃虚寒证和脾虚湿困证UC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提出当前模型建立过程中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以期为建立病证结合的UC动物模型提供新思路,并推动中医药防治UC作用机制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