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2年1月至10月,对52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分别行富含血小板血浆(PRP;28例,PRP组)和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24例,糖皮质激素组)治疗,对比两者的临床效果.注射治疗后1周时,两组间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Mayo医院改良肘关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时PRP组优于糖皮质激素组(P<0.05).PRP痛点局部注射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临床效果良好,优于糖皮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与小针刀两种治疗方式在肱骨外上髁炎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6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小针刀组和体外冲击波组,每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小针刀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体外冲击波组为97.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及ADL评分均明显改善,但体外冲击波组患者治疗后VAS和ADL评分均明显优于小针刀组(P<0.05)。结论:小针刀与体外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均有明显效果,而体外冲击波治疗在缓解疼痛、促进活动能力提升方面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拔戳揉捻法改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肘部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门诊肱骨外上髁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拔戳揉捻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外用扶他林加护肘治疗,连续治疗2周,隔日1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在肘部疼痛VAS评分和伸肌腱牵拉试验(Mills试验)疼痛VAS评分方面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疼痛改善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随访时,治疗组整体改善率接近于优。[结论]两种方法均能改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疼痛程度,拔戳揉捻手法缓解疼痛作用优于外用扶他林加护肘治疗;拔戳揉捻手法在缓解肱骨外上髁炎患者肘部疼痛方面安全、有效、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曲安奈德与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8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共87侧)参加该研究,分为曲安奈德封闭组(40例患者,43侧)和复方倍他米松封闭组(40例患者,44侧);分别进行曲安奈德封闭和复方倍他米松封闭治疗,并观察、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 曲安奈德组、复方倍他米松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降低、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明显升高;复方倍他米松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改善程度)较曲安奈德组明显增大(P<0.01);复方倍他米松组治疗前后ADL评分差值(改善程度)较曲安奈德组明显增大(P<0.01).结论 曲安奈德与复方倍他米松封闭治疗对肱骨外上髁炎均有效,但复方倍他米松封治疗疗效优于曲安奈德.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1):81-83+87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抗阻运动康复训练对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及对肘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航天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ESWT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抗组运动康复训练治疗。治疗4周时比较治疗效果,记录治疗前、治疗4周DASH评分、VAS评分、Barthel指数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两组的DASH评分、VA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Barthel指数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感染、烫伤等不良反应。结论 ESWT联合抗阻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疼痛,促进肘功能恢复,安全性高,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广州医药》2012,43(2)
目的 评价无痛握力(pain-free grip strength,PFG)在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功能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9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实施单次康复治疗,治疗前后进行患肢PFG,健、患肢最大握力(maximum grip strength,MGS)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的测量.结果 治疗后的患肢PFG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治疗后的VAS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患肢PFG明显低于治疗前健、患肢MGS (P <0.05);治疗前后PFG的差值与治疗前后VAS差值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P<0.05).结论 PFG可以有效区分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健、患肢的抓握功能,并灵敏地体现患肢的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7.
詹苗苗  邹光翼  马明  赵祥虎  金慧珍 《浙江医学》2019,41(8):817-819,822
目的观察肩胛带控制训练对改善羽毛球运动员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确诊为患有肱骨外上髁炎的羽毛球运动员,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超短波治疗和桡侧腕伸肌离心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肩胛带控制训练。两组患者均每周治疗6次,共12周。评估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12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及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得的附着于肱骨外上髁处伸肌总腱厚度。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2周和12周时,与治疗前比较,VAS均明显降低,MEPS均明显提高,伸肌总腱厚度均明显减小(均P<0.01);治疗后12周相较于治疗后2周,VAS均明显降低,MEPS均明显提高,伸肌总腱厚度均明显减小(均P<0.01);两组治疗前VAS、MEPS及伸肌总腱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周及12周,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VAS明显降低,MEPS明显提高,伸肌总腱厚度明显减小(均P<0.01)。结论肩胛带控制训练有助于羽毛球运动员肱骨外上髁炎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连续收治并采用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23例的临床资料.富血小板血浆采用二次离心法提取,注射于患侧肱骨外上髁痛点,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1 d及1、3、6、12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前臂-肩-手功能障碍评分(QuickDASH)、上肢功能评分(UEFS),评估治疗后肘关节的功能.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后无不良反应,治疗前患者VAS、QuickDASH、UEFS评分与治疗后1 d及1、3、6、12个月相比,呈逐渐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富血小板血浆是对肱骨外上髁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观察体外冲击波(ESW)与超声波(US)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方法在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66例为对象,同时均分为对照组(US治疗)和研究组(ESW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比较,研究组VAS评分(1.4±0.6)分低于照组的(3.8±0.5)分,治疗总有效率97.0%则高于对照组的81.8%(P0.05)。结论肱骨外上髁炎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比超声波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不同能流密度的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ESW)治疗肱骨外上髁炎(lateral epicondylitis, LE)的短期临床疗效,探索ESW的最佳治疗剂量。方法 将120例LE患者分为A、B、C和D 4组,均使用ESW治疗4周,各组的能流密度分别为0.06、0.08、0.10、0.12 mJ/mm2。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24及48周,比较4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肱骨外上髁炎功能评估(patient-rated tennis elbow evaluation, PRTEE)评分及末次随访患者满意度和复发率。结果 按时间点比较,各组VAS评分治疗前最高,治疗后48周降至最低(P<0.05),4组患者满意度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患者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A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按组间比较观察,治疗前各组患肘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24和48...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联合中药口服及外敷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5—2017年住院病历中整理肱骨外上髁炎80例进行分析,其中治疗组40例采用穴位注射联合中药内服及外敷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中药内服及外敷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疼痛VA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两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 01),且治疗组比对照组减轻更明显(P<0. 01)。结论:穴位注射联合中药口服及外敷是较为有效的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理筋正骨手法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理筋正骨手法联合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推拿手法,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30 min/次,14次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VAS量表及压痛仪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参考改良An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对患者的症状包括活动度、力量、稳定性、疼痛进行评分,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压痛程度、改良An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且观察组以上各评价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筋正骨手法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可减轻患者的局部疼痛,改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肱骨外上髁炎是肘部软组织损伤常见的疾病,治疗上多以保守治疗为主,且方法多样,文中旨在观察肱骨外上髁炎痛点封闭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指导。方法从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期间对220例肱骨外上髁炎病例进行局部痛点封闭注射醋酸泼尼松,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96%患者获得回访并取得了满意疗效,优良率为96.0%,半年后复发者4例,1年后复发者2例,复发率为3%。结论局部痛点封闭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确切,可作为保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旋后牵伸手法配合低频电子脉冲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在旋后牵伸手法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低频电子脉冲疗法,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肌力检查法结合目测模拟评估法(VAS)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后患者VAS标尺数值显著性降低(t=22.47,P0.01);治疗前后患者VAS分值比较显著性降低(t=18.79,P0.01);疗效评价:痊愈28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1例,痊愈率77.78%,有效率97.22%。[结论]旋后牵伸手法的松解剥离与低频电子脉冲治疗能有效阻止肱骨外上髁炎的病理进程,加快病变组织的痊愈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无痛握力(pain-free grip strength,PFG)在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功能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实施单次康复治疗,治疗前后进行患肢PFG,健、患肢最大握力(maximum gripstrength,MGS)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的测量。结果治疗后的患肢PFG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治疗后的VAS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患肢PFG明显低于治疗前健、患肢MGS(P<0.05);治疗前后PFG的差值与治疗前后VAS差值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P<0.05)。结论 PFG可以有效区分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健、患肢的抓握功能,并灵敏地体现患肢的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方法:收集肱骨外上髁炎的运动员患者59例,将其随机分为四组:空白组(CG,n=14)、体外冲击波治疗组(ESG,n=15)、肌内效贴治疗组(TKG,n=15)和体外冲击波联合肌内效贴组(ES+KTG,n=15)。CG组采用安慰剂治疗,ESG组仅接受冲击波疗法,KTG组仅接受肌内效贴疗法,ES+KTG组采用冲击波结合肌内效贴的治疗方法。所有患者治疗时间1次/周,共3周,其中贴布每周保留时间不少于24h。治疗开始前、每次治疗后和治疗结束1周后均评估主观感觉疼痛量表(VAS)、负重现实疼痛状况程度(PPI)和Mills征。结果:经过三种治疗方案治疗后均能改善患者疼痛及负重疼痛情况,其中体外冲击波治疗早期缓解疼痛较快,而肌内效贴治疗早期改善负重疼痛更好。而冲击波结合肌内效贴治疗能持续改善患者疼痛和负重疼痛,且其有效率最高,达86.7%。结论:肌内效贴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能持续改善运动员肱骨外上髁炎的疼痛和负重疼痛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肱骨外上髁炎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火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方法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7%(P<0.05),2组治后的VAS评分、肘部压痛积分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火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能温通经脉,使气血运行顺畅,通则不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TDP治疗仪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TDP电磁波治疗仪治疗,对照组采用穴位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SA积分呈下降趋势,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采用电针结合TDP治疗仪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对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3年至2017年利用体外冲击波治疗仪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患者。80例患者男46例,女34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45岁。取穴:阿是点、曲池、尺泽等周边穴位及痛点,每次冲击1000-1500次,能量设定1-1.5帕,频率10 Hz。五日一次,三次为一疗程,两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愈64例,好转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肯定,治疗时患者痛苦少,易于接受,且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经筋刺血法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肱骨外上髁炎诊断、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随机分配为治疗组(经筋刺血法配合运动疗法)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疗法),每组各40例。2组均在治疗前、治疗3 w后观察整体疗效及VAS疼痛积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估指数(MEPS)。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2.5%,显愈率为82.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2.5%,显愈率为65.0%,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能降低VAS疼痛积分及改善Mayo肘关节功能,但治疗组VAS疼痛积分及Mayo肘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经筋刺血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显著,与常规针刺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相比优势明显,疗效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