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改良型腰椎后伸扳法治疗腰椎旋转型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典型腰椎旋转型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改良型腰椎后伸扳法(治疗组)和传统推拿治疗方法(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椎体旋转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从临床疗效看,治疗组有效率94.11%,对照组有效率80.7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性意义。从腰椎旋转度改善情况看,治疗组改善率90.19%,对照组改善率59.6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性意义。结论改良型腰椎后伸扳法能够在纠正腰椎前后移动的同时纠正腰椎旋转,更好的发挥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陈军 《吉林中医药》2009,29(2):145-146
目的:观察膝顶腰椎后伸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均分两组,两组均采用腰椎斜扳法治疗,治疗组加用膝顶腰椎后伸扳法.症状、体征变化记录采用半定量法.结果:两组疗效比较P<0.05.结论:运用膝顶腰椎后伸扳法可使椎间盘前部拉大,椎间盘后部变窄,有利于髓核前移,从而解除对神经的压迫.通过临床对比治疗显示,膝顶腰椎后伸扳法结合腰椎斜扳法比单纯采用腰椎斜扳法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腰椎后伸扳腿法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后关节紊乱痘是腰部急慢性损伤的常见病,由于腰椎是人体上半身的体重支点,活动度较大,因此,极易发生因扭转而导致椎间小关节突错缝及其周围滑膜组织嵌顿的腰部疾病。造成本病的原因是腰部突然扭闪,使暖椎小关节突受到外力冲击,出现瞬间的关节突轻微滑移和关节间隙的增宽,极容易使包裹在关节突周围的滑膜组织吸嵌在关节间隙中,阻碍了关节突回纳到正常的解剖位置。由于关节囊和硬脊膜受到刺激,下腰部有难以忍受的疼痛,病人神态紧张,呻吟不止,坐卧不安,起坐困难,躺下时只能屈身侧卧,尤其怕作伸直腰部的动作,极其痛苦。鉴于此,我们经58例病患的临床手法实践,运用腰椎后伸扳腿法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症,通过手法治疗本病,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用手法解除了滑膜的嵌顿,使关节恢复到了正常的解剖位置,又经医疗体育的配合和半年至两年的追踪随访,证明无复发。  相似文献   

4.
腰椎后关节紊乱属中医学"骨错缝"范畴,是骨科常见病.自1996年7月~2005年7月,笔者运用拔伸斜扳法治疗本病,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拔伸侧扳点穴法治疗急性腰椎后关节紊乱症6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改良斜扳法治疗腰椎后关节错缝的疗效.方法:将该病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改良斜扳法配合腰部推拿,对照组采用传统腰椎斜扳法,治疗3次评定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6%,对照组73.8%.结论:改良腰椎斜扳法优于腰椎斜扳法.  相似文献   

7.
后伸扳压法治疗胸腰椎楔形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平 《四川中医》2004,22(2):74-75
胸腰椎楔形压缩性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创伤疾病,采用后伸扳压法治疗此类病人,使患者腰椎尽量后伸,利用脊柱后伸时前纵韧带的伸展力量,使压缩的椎体前缘尽可能恢复到原有高度,从而保持了骨折愈合后脊柱的生理曲度,减少了伤后后遗症。  相似文献   

8.
腰椎小关节错位又称腰椎后关节紊乱症、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 ,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我科近几年来采用罗氏正骨法中的侧扳复位法、后伸引力手压法 ,治疗该病 1 42例 ,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1 42例中 ,男 99例 ,女 43例 ;年龄最大 62岁 ,最小 1 7岁 ,平均 34.5岁 ;病程最短 1 d,最长 2个月 ;L3错位 1 2例 ,L4 错位 42例 ,L5错位 56例 ,腰骶关节错位 32例 ;均摄腰椎 X片显示腰椎棘突偏歪 43例 ,且均排除骨折、肿瘤、结核等病变。2 治疗方法2 .1 侧扳复位法 俯卧位 ,嘱患者全身放松 ,医者站患侧一方 ,一手放在…  相似文献   

9.
我科自1998年以来,采用后伸旋扳法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5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比较旋后牵伸手法与传统内旋伸肘顿拉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26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64例,采用旋后牵伸手法治疗;Ⅱ组62例,采用内旋伸肘顿拉手法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参照Verhaar网球肘疗效评分标准,从疼痛、压痛、握力、关节功能、患者满意度6个方面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同时严格记录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结果:①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压痛、握力、关节功能、患者满意度均较治疗前改善,且Ⅰ组改善情况优于Ⅱ组(P〈0.01);②Ⅰ组总体疗效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69,P=0.000);③Ⅱ组8例患者有一过性的轻度疼痛加重,经1~3 d休息或理疗后消失,其余患者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采用旋后牵伸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优于内旋伸肘顿拉手法。  相似文献   

12.
小醒脑开窍配合弹拨拔抻法治疗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醒脑开窍法配合弹拨拔抻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运用小醒脑开窍法配合弹拨拔抻法。结果:临床观察375例患者,针灸总有效率94.2%,推拿总有效率95.5%,针灸配合推拿总有效率98.7%。结论:小醒脑开窍法配合弹拨拔抻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潘胤娜 《光明中医》2007,22(8):37-38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多为因长时间的坐,或站,或不当弯腰作业,或在站、坐和运动时身体的姿势不当,动作不协调而致,或受扭伤或闪挫、震动伤而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其致病机理是由于上述因素使腰椎间盘不断受到挤压牵引、扭转等的外力作用而变形,逐渐发生退化,髓核的含水量逐渐减少而失去弹性,椎间隙变窄,椎间盘周围韧带松弛或产生裂隙,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14.
无典型外伤口的腰部慢性筋肉损伤,称为腰部劳损。如腰骶部的肌肉、筋膜、韧带、小关节等组织的慢性损伤。在慢性腰痛病例中,腰部劳损占有相当比重。本病多发生于体力劳动者。近年来多向年轻化发展,如伏案写字的作家,文员,以及电脑一族,常因姿势不良,或长期保持一个姿势致使腰部肌肉过度紧张,得不到适当的休息,从而诱发本病。  相似文献   

15.
旋转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临床上应用旋转的操作方法又各不相同,疗效也各有差异,为了进一步研究旋转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笔者从旋转类的操作方法、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评述,对旋转类手法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旋转复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0例。方法:采取旋转复位手法与同期腰椎间盘牵引并高级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患者作对照,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治愈患者平均疗程分别为23.6±7.1天,33.2±7.5天,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两组差异显著。结论:旋转复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扳法是在关节两侧用力,作相反方向扳动脊柱或肢体的推拿手法,由于其疗效好、见效快、且技术要求高,一直为推拿临床重视.现将其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慢性腰肌劳损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方法较多,效果不一。我们采用祛痛散外敷治疗慢性腰肌劳损81例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脑控制腰椎牵引床间歇式牵引配合腰椎定点旋转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TC-30D型电脑控制腰椎间歇式牵引配合腰椎定点旋转复位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骨盆布兜牵引配合腰椎定点旋转复位手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腰痛和下肢痛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评估下腰痛情况,并以此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组治疗前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和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JOA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组各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脑控制腰椎间歇式牵引配合腰椎定点旋转复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可靠,效果优于传统腰椎骨盆布兜持续牵引配合腰椎定点旋转复位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