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针对糖尿病肾脏病核心病机,重点阐释糖尿病肾脏病"络脉瘀阻""毒损肾络""微型癥瘕""风邪伏络"等创新性理论,综览当代医家有关糖尿病肾脏病辨证方法及其规范化治疗方案研究成果,展示中医药分期辨证治疗糖尿病肾脏病优势.同时,针对糖尿病肾脏病病机理论与辨证规范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应该重视古今文献与名老中医经验数据挖掘,重视...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是指糖尿病所致的慢性肾脏病,临床诊断依赖尿白蛋白及肾小球滤过率,治疗强调以降血糖、降血压为基础的综合干预[1]。本病多由糖尿病发展而来,在糖尿病症状基础上,常表现为乏力、水肿等症状,根据病证结合的原则,归属于中医学消渴病继发的"水肿""虚劳""关格"等范畴[2]。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脏病发病率逐渐升高且临床进展迅速,一般很快进入终末期肾脏病并需要透析治疗,临床预后较差。糖尿病肾脏病病理主要表现为系膜基质增宽,K-W结节形成以及肾小球硬化。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脏病已显示出独特疗效,主要基于现代医学糖尿病肾脏病微观病理变化来探讨从"积"治疗糖尿病肾脏病。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脏病(DKD)是糖尿病常见且难治的并发症之一,早期治疗是延缓肾脏病变进展的关键。国医大师张大宁教授从事中医临床肾病多年,所提出的"肾虚血瘀论""补肾活血法"和"心-肾轴心说"为中医肾病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认为"虚、瘀、湿"是早期DKD的基本病机,其中虚为脾肾气阴两虚,以肾虚为主,血瘀贯穿疾病的始终,湿邪加重病情的进展,治疗以自拟糖肾1号方合生脉散加减,方以补肾活血为法、健脾祛湿为治,诸药合用,攻补兼施,注重糖尿病肾脏病早期及时治疗,延缓病变进展,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脏病的基本病机一般为"虚""湿""瘀""毒",治疗也大多从这四方面入手。《内经》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介绍导师王茂泓运用升清降浊法治疗慢性肾脏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脏病有一定的优势,作者的研究团队长期对其研究,进行了多项大型临床试验,研究形成的糖尿病肾脏病中医药全程综合干预方案已在全国进行推广。为了更好地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脏病相关研究提供辨证及疗效评定标准,作者团队结合糖尿病肾脏病最新共识,依托国家科技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技术平台建设》子项目——中药新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疾病临床试验示范性研究课题,通过多轮专家问卷与论证,形成"糖尿病肾脏病分期辨证规范与疗效评价方案"。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糖尿病肾脏病及肾病综合征均为肾病内分泌科常见病,且糖尿病与糖尿病肾脏病、糖尿病肾脏病与肾病综合征在病机、治法和临床表现等方面具有一定联系。文章从3者的用药频次出发探讨吕仁和教授的处方用药特点,体现了吕教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思想观念和"对病论治"的治疗特色,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基于经典中医理论及现有科学研究发现,糖尿病肾脏病中"低氧"机制与"壮火食气"理论存在广泛且深刻的联系。糖尿病肾脏病中壮火内燃、消耗肾气,致肾虚不固、肾体失用,与西医理论中糖尿病高灌注、高滤过、高代谢状态,尤其是肾脏的氧气消耗明显、肾内缺氧通过低氧诱导因子-1α介导蛋白尿、肾功能减退不谋而合,而持续性的低氧进一步通过低氧诱导因子-1α介导肾纤维化同样印证了"因热致癥"理论。基于此,治疗糖尿病肾脏病应注重气火同治、活血消癥,改善糖尿病肾脏病肾内缺氧状态,打断疾病链条,延缓糖尿病肾脏病进展。  相似文献   

9.
中医治疗肾性蛋白尿的方法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脏病是指持续3个月以上肾脏结构与功能异常,以尿液、血液、肾脏结构异常为临床指标。蛋白尿是慢性肾脏病的重要临床表现,与肾小球损害亦密切相关,既是慢性肾脏病发生的病理表现,也是加快慢性肾脏病发展的一个重要病理因素。中医历经几千年发展,在治疗慢性肾脏病方面具有系统完善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临床经验。借鉴中医治疗"精气外泄""腰痛""虚劳""尿血""水肿"的原则与方法,蛋白尿治疗总则为协调机体阴阳,恢复阴阳平衡,具体方法有祛瘀法、发汗法、利小便法、补脾固肾法、疏肝活络法及利湿解毒法等。古代及现代医家根据治则与治法,创立了行之有效的方剂。现代研究发现,中医方剂降低蛋白尿的机制主要有改善足细胞足突大面积融合、裂隙完全消失的病理表现,上调足细胞裂孔隔膜上nephrin和podocin蛋白的表达,免疫调节与减轻系统炎症,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等。笔者现从经方、验方以及中成药这3个方面,论述治疗肾性蛋白尿的方法及其机制,为临床治疗慢性肾脏病、减少蛋白尿排泄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糖尿病肾病,又称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糖尿病主要死亡原因,其临床表现除糖尿病症状外,还有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等,属于中医学"消渴病""虚劳""水肿""尿浊""关格"等范畴。近年来,笔者临床运用二参益气补肾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效果满意,现将其辨证思路分析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脏病当归属于中医学"虚劳""尿浊"范畴,临床表现主要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及肾功能损害等.司福全主任从事中医肾病临床及科研工作30余年,对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药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认为慢性肾脏病的基本病因是肾虚血瘀,治疗大法宜补肾活血为本,并根据虚实兼夹之不同,灵活辨治.司师常采用二至丸合茵陈失笑散加减治疗慢性...  相似文献   

12.
吕仁和教授强调临床实践应与经典学习相结合,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方面提倡"源于《黄帝内经》,本于临床"。糖尿病肾脏病病机复杂,病情多变,在临床治疗糖尿病肾脏病时,吕仁和教授注重常症与变症的分辨,主张在病情稳定时,应整体把握病情,治疗应标本兼顾、虚实结合;而在病情变化时,应着眼于变症,治疗应标重治标,本重治本。这种根据标本缓急灵活确定治则治法的临证经验颇合《黄帝内经》"间者并行,甚者独行"之意。文章试对吕仁和教授治疗糖尿病肾脏病的经验加以阐述,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肾脏病病机复杂,变证百出,采用单一治疗方案很难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经过多靶点、多环节及多途径的治疗,可加强单一治疗效果。作为中医治疗肾脏病专业领域的新理念,慢性肾脏病中医一体化防治是在中医"整体观""治未病"及"辨证与辨病论治相结合"的思想指导下,总结出一套具有"简、便、廉、效"治疗方案,即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中医五联"方法,中药辨证分型内服,序贯中药灌肠、结肠透析,中成药肾康注射液静滴,序贯肾康栓肛塞外用。本文旨在探索慢性肾脏病中医一体化治疗方案理论依据、科学性及可操作性,使其标准化、规范化,从而推广临床。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古代文献中虽未见糖尿病肾病之名,但其记载散见于"消渴""水肿""虚劳"等疾病中。通过对"形精气味"及"离经之精便是浊""脾弱胃强"等相关理论的理解,提出"精不足"乃糖尿病肾病发病之根,从"温之以气、补之以味"探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并以参芪地黄汤为基础进一步阐释糖尿病肾病的治则治法。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首届甘肃省名中医贾斌主任医师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见解。认为引起该病的主要病机是"不荣则痛"和"不通则痛","络虚""络瘀"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机关键,临症时形成了"荣络""通络"的治疗特色。  相似文献   

16.
针对糖尿病肾脏病核心病机,重点阐释糖尿病肾脏病“络脉瘀阻”“毒损肾络”“微型癥瘕”“风邪伏络”等创新性理论,综览当代医家有关糖尿病肾脏病辨证方法及其规范化治疗方案研究成果,展示中医药分期辨证治疗糖尿病肾脏病优势。同时,针对糖尿病肾脏病病机理论与辨证规范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应该重视古今文献与名老中医经验数据挖掘,重视基于临床流行病学方法的证候学研究,重视科学评价糖尿病肾脏病中医药临床疗效,并建立规范化糖尿病肾脏病分期辨证治疗方案,以期促进糖尿病肾脏病领域中医理论创新与诊治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引起,以肾小球硬化为主要病理特征,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可归为中医学"肾消""下消""尿浊""水肿""肾劳"等范畴。通过对近年来经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等文献进行回顾,总结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经方治疗糖尿病肾病加以展望;认为经方在改善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症状、保护肾功能和降低尿蛋白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能显著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属于中医学的"痹证""痿证""麻木"范畴,其病机总属"肾虚血瘀,筋脉痹阻",本文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方法分为中医内治法、中医外治法和综合治法三大类并作简要介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综合治疗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9.
《辽宁中医杂志》2016,(9):1862-1863
糖尿病肾病可归属于中医之"消渴""虚劳""水肿"等范畴。文章从"脏腑病机"理论出发,探讨糖尿病肾病的中医发病机制,以期为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6,(12):2522-2523
糖尿病肾病(DN)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重要病因之一,其病理变化和预后可归属于中医之"消渴""虚劳""水肿"等范畴。该文从"毒损肾络"理论出发,探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以期为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