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发病高峰时间的圆形分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喜云 《精神医学杂志》2003,16(4):195-196,200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发病与季节的关系 ,为此病防治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圆形分布统计法 ,对 1997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 6年间首次发病住院的 196 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高峰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高峰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r =0 .16 2 3,P <0 .0 1) ,发病高峰时间约为 2月 2 2日左右 ,按季节推算应为冬末春初。结论 此季节加强精神疾病的防治工作是降低精神分裂症发病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首次发病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及其与精神症状的关系. 方法: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韦克斯勒记忆量表第3版(WMS-Ⅲ)空间广度测验测试75例首次发病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和8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执行功能;病例组同时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病情. 结果:病例组WCST的错误总数、持续反应数和持续错误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正确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WMS-Ⅲ总分和空间广度逆行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病例组PANSS阴性症状分与WMS-Ⅲ空间广度逆行分及总分负相关(r=-0.276,r=-0.230;P均<0.05);阳性症状分与WCST完成分类数负相关(r=-0.258,P<0.05);一般病理学总分与WMS-Ⅲ空间广度逆行分负相关(r=-0.244,P<0.05). 结论:首次发病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显著受损,并与病情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病人首次住院的临床情况。方法 对 6 5 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住院的临床症状、分型、起病形式、诱发因素、疗效、病前个性和家族遗传史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平均起病年龄 (2 7 0 9± 10 2 2 )岁 ,有家族史和个性内向型者起病年龄较早。平均病程为 (4 5 9±6 88)年 ,男性在婚率 (4 0 4 7% )明显低于女性 (6 0 % ) (P <0 0 1)。偏执型为最多 (4 1 0 1% ) ,其次是未分化型 (39 4 8% )和青春型 (12 96 % ) ,男性偏执型 (4 4 5 7% )多于女性 (37 14 % ) ,女性未分化型(37 4 6 % )多于男性 (32 85 % )。 5 2 4 4 %有原发妄想 ,4 3 75 %行为怪异。缓慢起病者 (5 8 6 9% )多于急性起病者 (19 0 5 % )。急性起病者显好率 (77 6 0 % )高于缓慢起病者 (5 9 74 % ) (P <0 0 1)。结论 比较全面地了解了青浦地区精神分裂症病人首次住院时的临床资料 ,对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精神分裂症与出生季节之间的关系,对617名精神分裂症病人与623名正常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调查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病人与正常人比较冬季出生率有显差异(p<0.05),出生季节与临床类型、有无家族史、性别之间无显意义。说明精神分裂症病人冬季出生率比正常人高,季节因素可能影响精神分裂症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6.
四时阴阳消长变化对精神分裂症季节性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时阴阳消长变化对精神分裂症季节性发病的影响苏建民苏晶张培琰程士德杜连永郭霞珍梁怡我们以《内经》四时五脏阴阳理论为指导,选择与四时季节变化关系较为密切、发病有一定季节性节律可寻的精神分裂症,以其发病的几种假说为线索,透过其季节性发病及病情加重的临床现...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裂症发病年龄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启华  陈福根 《上海精神医学》1994,6(4):217-217,228
对2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发病年龄与预后关系的1:1配对研究,发现<30岁组与>30岁组的机会比(OR)为8,(p<0.01),两者有显著差异;且发病年龄越小,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弓形虫感染与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关系,调查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以下简称首发)患者及其母亲弓形虫抗体阳性率,了解弓形虫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在临床症状上的异同。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252例患者的母亲(患者母亲组)、正常对照组(200名)和非精神疾病的疾病对照组(200例)血清弓形虫抗体水平,并对患者组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定。结果(1)IgG和IgM抗体阳性率,患者组分别为13.7%和5.3%,高于合并对照组(即正常对照组合并疾病对照组;分别为3.8%和2.8%;P〈0.01和P〈0.05);患者母亲组分别为19.4%和9.1%,高于患者组和合并对照组(P〈0.01和P〈0.05)。(2)弓形虫抗体阳性组患者的母亲IgG和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4.8%和17.4%,高于阴性组患者的母亲(分别为16.0%和7.3%;P〈0.01和P〈0.05)。(3)阳性组患者在兴奋、敌对、装相和作态、意志障碍、冲动控制障碍、愤怒、延迟满足困难等项目的得分均高于阴性组(P〈0.01),猜疑/被害得分低于阴性组(P〈0.01)。(4)阳性组患者病程的中位数和四分位数(P25,P75)分别为3(1,9)个月,短于阴性组患者4(2,10)个月(P〈0.05)。结论弓形虫感染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且弓形虫感染阳性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同于未感染者,弓形虫感染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0.
对38例青少年和67例成年人发病的精神分裂症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显示,青少年发病者阳性家族史例数多,临床亚型中偏执型少,住院时间短,痊愈例数偏低;其主要临床症状的频率表明,常见症状无明显差异,罕有症状中以青少年发病者居多,而在治疗过程中的药物剂量和显效时间上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精神分裂症不同亚型与出生季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不同亚型与出生季节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以2004年1月~2007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32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病例组,以常州市出生的167例正常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出生季节的差异。结果病例组中以冬季出生比率最高(37.3%),夏季出生比率最低(17.3%),但与正常对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1.06,P〉0.05);不同亚型(Ⅰ型、Ⅱ型;偏执型、非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出生季节与正常对照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精神分裂症不同亚型与出生季节无关。  相似文献   

12.
作者从多个角度探讨了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高危因素,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非稳态负荷(allostatic load,AL)与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及对疾病发生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0月至2019年7月就诊于北京回龙观医院的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组, n=93)及同期招募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 n=111)为研究对象,收集所...  相似文献   

14.
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年龄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发病年龄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符合DSM-IV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294例住院患者进行BPRS评估和BEAM检查,并收集其人口学资料和病史资料。结果 BPRS总分和迟滞因子分与发病年龄呈负相关,而BPRS总分、迟滞因子分和敌对猜疑因子分与未治疗期的长短呈正相关。发病年龄在性别和遗传因素中的差异无显著性,而在发病诱因、BEAM检查结果和诊断类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与发病年龄明显相关,发病年龄越小病情越严重,阴性症状也越突出,提示在制定治疗康复方案方面,应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 1个精神分裂症高发家系的调查 ,试图分析环境因素对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影响。资料和方法 先证者女性 ,为该家系中第Ⅳ代成员。Ⅳ代中共有成员 16人。其中男 4人 ,女 12人 ;第Ⅰ代 2人 (曾祖父母各 1人 ) ,第Ⅱ代 4人 (祖父母各 1人、祖姑母 2人 ) ,第Ⅲ代 5人 (父亲、母亲及姑母 3人 ) ,第Ⅳ代 5人 (姐 2人、患者、妹 1人、弟 1人 )。对该家系中的生存者进行跟踪随访 ,由 2名主治医师对她 (他 )们进行精神检查 ,并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 2版修订本进行诊断 ;对已逝者通过亲属进行较详细的调查。由于该家系居住于贫困山…  相似文献   

16.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与生活事件服药等关系的调查常州市精神病防治办公室(213003)陆元兴翟灵伟杨维亚苏州市普济医院杨健身1996年8月~9月对我市18家工厂的150例经“CCMD—2—R”[1]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生活事件与维持服药等方面进行一次调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及首次发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特点。方法:运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CCB)和Stroop色词测验对精神分裂症超高危者(超危组)、首次发病患者(首发组)及正常对照者(正常组)进行认知功能评定,每组各20例。结果:3组间连线测试和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修订版(HVLT-R)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符号编码、简易视觉记忆测验-修订版(BVMT-R)、持续操作测验(CPT)成绩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危组成绩介于首发组与正常组。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前已出现认知功能损害,并可能随疾病发作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未治疗期与社会功能缺陷的关系。方法对2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有关未治疗期及社会功能缺陷的调查,于治疗前和出院半年后采用社会功能缺陷评定量表(SDSS)进行评定,以未治疗期〈1年122例为研究组,≥1年7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社会功能缺陷的差异及半年后社会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平均未治疗期为(0.33±0.26)年,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97±0.89)年(P〈0.01);经过住院治疗和出院维持治疗半年后,两组的SDSS总分和各因子分均有显著改善,但SDSS总分和职业功能、社会活动、家庭活动和生活能力等方面以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研究组出院半年后社会功能有显著改善,从业比例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半年内复发的比例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未治疗期与其社会功能缺陷密切相关,因此,应重视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