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眼战伤救治策略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我军实施眼战伤救治的策略。方法:调研二十世纪以来我军和外军重大战争中眼战伤卫勤资料,对“两山”作战和海湾战争中卫勤保障和眼战伤救治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认识到现代战争眼战伤具有高发性、严重性、多样性的特点;高技术局部战争卫勤保障强调战区救治机构机动、灵活、靠前配置;与美军相比,我军“两山”作战中眼战伤救治力量配置相对靠后,救治水平不高。结论:我军眼战伤卫勤保障在救治机构优化配置、专科技术力量建设方面尚待提高;眼战伤救治也应倡导“时效救治”,在我军大规模快速后送运力不足的情况下,其实施的核心是眼战伤救治技术力量的前伸。  相似文献   

2.
美军2010年前战伤救治的研究与发展计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美军在1997财政年度医学研究计划中,根据现代高技术战争条件下战伤救治的需求和美军联合参谋部“战伤救治的研究和发展重点应放在对伤员的立即救命处理、紧急复苏、稳定伤情、在有效的医疗支持下快速后送和小型轻便的卫生装备上”的要求,提出了ZO10年以前有关战伤救治研究和发展计划。正研究目标1.目近期目标改进战伤的诊断和分类方法,提高对各种特异性创伤的医学指数快速测定的信息处理;减轻前线救治器材的重量、缩小体积、减少件数,使其更有效地满足战伤救治的需要。1.2中期目标改进血液和血液制品的保存方法,缓解在战争环境中血…  相似文献   

3.
陈伯华  龚国川 《人民军医》2007,50(4):200-201
为应对未来城市作战的需要,美军提出增强士兵持续作战能力的概念,调整战伤救治的策略,由以战地卫生员为中心的战伤救治,转变为以士兵为中心的自救,即所谓无卫生员的战场医疗救护。为适应这一转变,美海军陆战队开发新技术,研制新装备,采用生物工程调节技术、神经免疫调节技术和非对抗性医疗技术,解决止血、止痛和加快伤口愈合等问题,力争使士兵受伤5min内能迅速止血和控制急性疼痛,4天内受伤组织基本修复。  相似文献   

4.
人们在谈及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的战伤救治问题时,往往重视对救治器材的研制与开发等。事实上,近年来战伤救治药物的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已取得许多进展:(1)促进急性应激反应快速恢复的药物研究;(2)诱导伤员冬眠的药品和方法,以使伤员在等待确定性诊断和治疗时间内,其伤势不致进一步恶化;(3)能控制伤口感染的高效抗生素药物研究。现就其中的主要进展综述如下。1 战创伤抗休克药物研究1.1 多巴酚丁胺(dobutamine)和多培沙明(dopex-amine)等新型肾上腺素能激动剂 其主要特点是具有受体选择性〔1〕。研究表明,多巴酚丁胺对实验性脓毒性休克…  相似文献   

5.
战伤创伤救治新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战伤和创伤救治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其发展趋势,提出未来战创伤救治的研究方向、目标和重点.方法 采用情报调研方法,检索近5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战创伤方面的论著、文献综述、研究报告等.结果 欧美军事强国提出了"医疗与士兵"同在的理念,尤为重视战场前沿大批量伤员快速救治新技术与急救器材的研究,将医疗救援尽量前伸,加强建立无缝隙的医疗救援体系.重视严重战伤院内并发症发生机制与防治、高新武器致伤特点与机制、颅脑伤、损伤组织修复与再生等研究.我军分别在战创伤急救、损伤控制外科、休克复苏、并发症防治以及组织再生修复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为提升我军现代战争条件下卫勤保障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结论 我军未来在战创伤领域应以适应现代战争和执行多种非军事行动条件下卫勤保障需求为立足点,以显著降低战创伤死亡率和伤残率、全面提升军人健康为目标,大力加强战场前沿大批量伤员的快速救治能力,以及三军联合作战条件下战伤救治组织、救治技术和战创伤救治的转化医学研究,不断提升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和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卫勤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6.
创伤是战场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而创伤性出血是潜在可预期死亡的主要原因。骨髓腔输液(IO)作为外周静脉输液可替代的方式,在战场创伤复苏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且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美国战术战伤救治(TCCC)指南的持续更新,战伤救治的实践与研究使得IO在战场创伤伤员复苏中的应用方法逐渐清晰。该文就IO在战场创伤复苏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以期为该技术在我军战伤救治中的应用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7.
战伤救治是军事医学的核心内容。武器的发展、战争模式的改变及卫勤的需要使得战伤救治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现代战伤多是全域环境下混合战争造成的损伤。外军特别是美军通过局部战争和相关军事行动, 实施或完善了不少有关战伤救治技术和卫勤对策, 提出战伤救治相关新概念和新策略, 对未来作战条件下我国战伤救治体系建设、构建适合中国特色的战伤救治体系极具参考价值。为此, 笔者从整体健康、自救互救训练及救援力量前伸和新技术在战伤救治中的应用两方面阐述现代战伤救治新概念和新策略, 为构建未来作战条件下具有我国特色的战伤救治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战术战伤救治”的概念最早由美海军特种作战部队于1996年首次提出,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成为美军战术环境中伤员救治的标准规范,也是美军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战伤救治取得的一大进展.战术战伤救治的应用使美军达到了有史以来最低的伤亡率.该文梳理了美军战术战伤救治理念的发展,分析了战术战伤救治的阶段划分,探讨了美军战术战伤救治的组织实施,并提出了对我军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现代战争是多兵种合成立体战争,武器杀伤力大,常造成复合伤和多发伤,前后方距离远,这对野战条件下的战伤救治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我军必须充分使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和精良的军事装备来加强战伤救治体系的建设,以提高战伤救治成功率。通讯连络、交通运输及战伤救治组,是形成完整的战伤救治系统的必备条件,这可以保证做到“医生等伤员”,而不是“伤员等医生”的被动局面,而这一弊病也正是战伤救治普遍存在的并难以解决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战伤、特别是多发伤的抢救成功率和顺利康复。作者认为应建立战伤急救信息中心,…  相似文献   

10.
现代海战海上医疗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海战战伤特点及救治原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海战将会给人员损伤带来多方面的影响。伤员数量增大,伤类复杂,伤势严重,复合伤、受污染的开放性创伤增多,使战伤诊治的难度增加。为减少伤残率和伤亡率,海上医疗救护的基本原则应是,重视现场的初步处理和紧急救治,尤其注重伤员救治的数量和速度。2海战个战伤救治的基本程序2.1分类伤员分类必须做到:(1)作好分类的充分准备;(2)凡可参加的人员全部参加;(3)靠近战场开展分类;(4)只分类,不进行不必要的治疗;(5)严守分类原则(生命优先于四肢);(6)服从分类指挥员的…  相似文献   

11.
全军战创伤外科专业委员会计划于2010年8月下旬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第十二届全军战创伤学术会议。本次会议是一次全面交流近两年来国内外战创伤研究与临床救治新进展的盛会,主要议题为:(1)现代战争条件下战伤急救与卫勤保障;(2)骨战创伤救治新技术;(3)军事训练伤研究新进展与预防策略;(4)颅脑战创伤救治新进展;(5)胸腹战创伤救治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高技术战争条件下战伤救治原则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玲 《西南国防医药》2005,15(2):223-224
新世纪,人们格外关注以高科技为主导力量而引发的世界新军事变革,同时也特别关注这场变革对未来战争将可能产生的诸多影响。尤其是人们看到,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特种武器的广泛应用,其所致战伤救治已经给世界军事医学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全新的挑战。现就高技术战争条件下战伤救治原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眼战伤数字化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对眼战伤做到迅速、准确的诊断和救治,研究和制定统一的眼战伤数字化分类标准。方法:用科学的战伤分类标准,在总结战时眼伤材料的基础上,依据收容分类、后送分类和救治分类的需求,伤情、伤因、伤势和致伤部位,以及救治、后送等进行数字化分类研究。结果:通过数字化处理,将眼战伤分为眼附属器损伤和眼球损伤、眼眶损伤3大类,按眼战伤的伤势分为轻伤、中度伤和重伤,救治措施分为紧急非手术、紧急手术和专科非手术、专科手术等。结论:通过数字化分类,使眼战伤的救治、分类及后送等卫勤保障更科学、快捷,以减少眼战伤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14.
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卫勤保障中,战伤一线救治新理论和新技术正在实战中研究和应用,并呈现出突出和明确的发展趋势。战伤一线救治新理论主要包括聚焦后勤与全谱卫勤、一体化卫勤与模块化、卫勤信息化、伤病员分级分类与时效、伤病员立体后送和持续作战能力等。战伤一线救治新技术概述了常见伤情出血、急性失能性组织损伤、疼痛、休克、神经损伤和低体温等救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及野战卫生装备与信息技术在救治中的运用,并从救治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和未来发展前景两个方面描述了战伤一线救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眼战伤救治措施时效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适应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战伤救治需求,应用现代创伤学、眼科学,以及时效救治等新的科学技术和理念,研究制定眼战伤救治时间、救治阶梯和救治措施等时效救治标准,并将眼科医学的新技术应用于军事卫勤保障,以求达到眼战伤的最佳救治效果。现就眼战伤救治措施的时效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根据部队寒冷条件下作战时火线救治需要,研发一种超薄发热式手套。方法立足寒区部队在寒冷条件下作战时战现场急救工作特点,研发具有轻薄、贴服性好,能实现低温环境下手部保温,确保手指操作的灵活性,USB式锂电池充电发热,电容屏触摸等功能的超薄发热手套。结果成功研发寒区战伤救治用超薄发热手套,使救护人员在低温环境下实施火线救治时,既可避免手指冻伤、又可以保证手指操作的灵活性。结论寒区战伤救治用超薄发热手套可在寒冷条件下进行战现场救治时保证手指灵活性,能有效提高战场救护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7.
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十一届全军战创伤学术会议征文通知全军战创伤外科专业委员会计划于2008年7月中旬在云南昆明召开第十一届全军战创伤学术会议。本次会议是一次全面交流近年来国内外战创伤研究与临床救治新进展的盛会,主要议题为:①现代战争条件下的战伤急救与卫勤保障;②骨战创伤救治新技术;  相似文献   

18.
高技术条件下战伤救治研究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有其突发性,短时间内会出现大量伤员,且伤情、伤类复杂,伤势严重,给一线救治及后送带来很大困难。为提高战伤救治能力,我们调研了国内外文献及一线需求,了解到国内外有关研究的现状与发展,对野战外科研究和提高战伤救治水平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罗德军 《人民军医》2008,51(7):435-435
福建南安73146部队医院罗德军来稿:加强现场战伤救治训练的做法。文章说,近年来,他们以加强基层卫勤保障能力为重点,突出一线救治,特别是重点抓好现场战伤自救互救训练,战场急救能力不断增强。一是将自救互救训练列入年度军事训练计划,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卫生人员负责具体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0.
时效救治理论基于战伤救治提出,其概念是以战伤救治时效性规律为指导,最大限度发挥时间因素在战伤救治中的作用,以赢得最理想的救治效果[1].在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随着战争形态、作战理论、作战样式的变化,伤员伤类、伤情日趋复杂.依靠高新技术的快速后送工具、复苏、急救器材、野战卫生装备,以及现代战伤救治理论、技术,包括抗休克、抗感染等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战争中伤员接受不必要的重复治疗及阶梯设置过多等对战伤救治效果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