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张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在结肠息肉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0月至2009年1月采用低张结肠气钡双重造影264例患者,并与进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并进行诊断符合率和诊断漏诊率比对。结果本组采用低张气钡双重造影264例患者,检查结肠息肉X线征象阳性135例,阳性率51.13%;单发结肠息肉95例,多发40例,息肉直径大小5—35mm。〈2cm结肠息肉41例,〉2cm结肠息肉94例。乙状结肠71例,降结肠39例,横结肠25例。纤维结肠镜检查阳性132例,低张气钡双重造影阳性135例,诊断符合率97.77%;纤维结肠镜检查阴性121例,低张气钡双重造影阳性129例,诊断漏诊率5.94%。结论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痛苦小,能全而了解整个结肠和阑尾的情况,对结肠的解剖和各段结肠的位置显示较真实,同时也能观察到结肠外病变对肠壁的影响。与纤维结肠镜检查比较诊断符合率97.77%,诊断漏诊率5.94%。可以做为对结肠息肉诊断首选临床检查。  相似文献   

2.
Peutz─Jeghers综合征二例报告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266700]王琦Peutz-Jesners综合征,又称黑色素斑胃肠息肉病。本病为先天性疾病,与遗传有关,临床罕见。作者遇到2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报道如下:【例11女,16岁。因腹痛,...  相似文献   

3.
P-J综合征──附1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西山矿务局第二职工医院(030200)常玉英,张东友,安子元P-J综合征(Peutz-JeghersSyndrome)又称黑斑息肉瘤,是指原发性累及结肠、小肠、胃的多发性息肉,合并以皮肤和口腔粘膜色素斑之疾患,是...  相似文献   

4.
黑色素斑胃肠道息肉(Peutz-Jeghers)综合征为遗传性疾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单一多效基因所致,具有家族性。本文为黑色素斑胃肠道息肉综合征一家系7例报告。1 临床资料1.1 先证者 男性,29岁,汉族,未婚,本矿车队司机,因排黑红色稀便伴痉挛性腹痛,于1995年3月到本院就诊。行乙状结肠镜及纤维胃镜检查,诊断为Peutz-Jeghers综合征,经活检病理证实为错构瘤,经多次内镜下息肉摘除及止血等综合治疗,好转后出院。1.2 家系调查 该家系中4代共27人中有7例发病,第Ⅰ代先证者外祖父已逝,据回忆,口唇有黑色素沉…  相似文献   

5.
Peutz-Jeghers综合征2例报告全昌斌①贾树林例1女,20岁。阵发性腹痛伴呕吐半月、加重2天入院。11年前因“肠梗阻”在当地医院手术,术后恢复良好。其母、兄均有类似“肠梗阻”病史及口唇黑色斑。体检见口唇及口腔粘膜有多个散在的棕黑色斑,大小约1...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低毫安X线诊断机(200—500mA)做胃肠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技术的能力和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我院1984—2005年资料齐全接受胃肠X线检查患者共计638例,其中常规钡餐检查214例,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424例,其中两种方法都进行了检查的214例,检查的范围从食管入口至十二指肠蔡氏韧带,将两种检查方法的造影摄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常规钡餐检查的214例中,阳性率为33.64%,低张气钡双重造影424例中,阳性率为72.64%。先做常规钡餐检查,隔10~20天再做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的214例中,阳性率为64.49%,阳性率提高30.85%。本组患者638例,阳性380例,总阳性率为59.56%。结论目前钡餐对胃肠道的检查仍然是重要检查手段之一,应用低毫安X线机熟练开展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技术,检出阳性率和诊断疾病准确率均较高,是其他检查方法所不能替代的,很适合基层医疗单位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60例结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DCBE)检查,回顾性分析评价该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患者均常规做结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点片6幅,并做病例追查。有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60例患者,诊断为炎症11例,息肉6例,结肠癌9例,其他疾病11例。阳性率61.67%。较传统方法的阳性率为高,两者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诊断符合率也优于其他造影方法。结论DCBE对结肠病变的检出和早期诊断都有着重要意义,是结肠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胃息肉的X线诊断《附1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息肉的X线诊断。材料与方法:传统钡餐造影与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的应用对比。结果:本组病例12例单发,4例多发。病理:乳头状腺瘤10例,炎性纤维样息肉6例,并发小弯侧良性溃疡2例,胃小弯溃疡型腺癌Ⅱ级1例。结论:胃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是检出和确诊胃息肉的有效方法;单发或多发,圆形、卵圆形或葡萄状的胃内软组织肿块是胃息肉的主要X线表现。  相似文献   

9.
早期食管癌的X线诊断:附3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中堂 《临床医学》1997,17(7):38-39
根据36例早期食管癌(以下简称EEC)的X线表现,以X线气钡双重造影,低张力气钡双重造影检出率最高,为83%。电视下多轴位,立卧位,重点观察食管粘膜皱襞形态、食管舒张度、柔软度及管壁光滑度,以期提高EEC的X线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主要探讨胃肠道息肉之少见情况及肿块状胃底静脉曲张的影像诊断问题。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良性隆起性病灶,包括胃肠道息肉404例,平滑肌瘤19例,脂肪瘤1例,肿块状胃底静脉曲张2例。检查方法包括胃肠道气钡低张双重造影,部分病例作了超声及CT检查。结果:胃肠道息肉中,腺瘤性息肉216例,炎性息肉114例,增生性息肉48例,幼年性息肉14例,乳头状腺瘤2例,绒毛状腺瘤10例。色素沉着-胃肠道多发性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综合征)3例,均为年青女性患者,胃、小肠之隆起性病灶,最大直径1.3cm,小者0.1~0.2cm,病灶中央见“靶征”。绒毛状腺瘤病灶最大6cm×8cm,最小1.5cm×2cm,边缘呈分叶状6例,1例伴有较大溃疡。息肉癌变13例,发生于直肠者占9例。较为特别的是本组息肉癌变病例中,2例为多发,各仅一处息肉有恶变。病灶基底部肠壁切迹样凹入及顶部出现溃疡是息肉恶变的征象。2例肿块状静脉曲张,单独发生于胃底,而食管表现正常。结论:胃肠道双重造影仍然是诊断胃肠道良性隆起性病灶的首选、安全而准确的方法。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综合应用,对于提高胃肠道良性隆起性病灶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扩张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通过对36 例支气管扩张的胸片、支气管碘油造影和CT的对比研究,探讨支气管扩张的最佳诊断方法。方法 选取经支气管碘油造影证实的支气管扩张症36 例,全部病例均有X线与CT检查资料,采用双盲法阅片,分析比较胸片、支气管碘油造影和CT征象。结果 全部病例CT 扫描与支气管碘油造影诊断基本一致,诊断为支气管柱状扩张20 例,曲张扩张6 例,囊状扩张2 例,混合型扩张8 例。结论 CT 对支气管扩张诊断比较优越,并能取代支气管造影。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各种影像检查在支气管扩张诊断中的作用及互补性、优选性。方法 结合手术和病理观察,分析41 例支气管扩张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X 线平片显示出多种影像学表现;支气管造影阳性率高达90-9 % ,与手术和病理结果符合率达72-7% ;胸部CT 诊断阳性率为84-0% ,与手术和病理结果相一致为56-0 % 。结论 支扩的X 线影像特点与病理所示支扩性质及其并发症具有一致性;支气管碘油造影和胸部CT 能明确提示支扩的部位和范围,前者阳性率更高,诊断遗漏较少;但CT 能显示双侧支气管影像,薄层CT可明显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Hereditary colorectal cancer syndromes a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presence of unusually large number of adenomatous or hamartomatous polyps, or their absence. The latter category includes 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Lynch syndrome) and its variants Muir‐Torre and Turcot's syndromes. Adenomatous polyposis syndromes include 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FAP) and its variants, and the recently identified MYH‐ (mutY homolog)‐associated polyposis. Hamartomatous polyposis syndromes include juvenile polyposis, Peutz‐Jeghers syndrome, and Cowden syndrome, which is now included within the broader category ‘PTEN (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hamartoma tumour syndrome’. Other syndromes such as the ‘hereditary breast and colon cancer’ and ‘familial colorectal cancer’ are not yet fully characterized. This review addresses the molecular basis of these syndromes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recent advances in this rapidly progressive field and the applications of such knowledge i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4.
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及X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临床与X线特征,提高X线诊断水平。方法:对经临床证实的186例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X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病因、病理及X线诊断进行讨论。结果:根据X线表现,可将MAS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三类。轻度69例,中度103例,重度14例。186例中表现为气胸及纵隔气肿14例,合并肺部感染17例,过期产儿79例,2例死亡。结论:胸部摄片是诊断MAS的必不可少的手段。X线胸片是对MAS进行诊断、随访及疗效观察的一种最适宜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消化道穿孔超声检查临床应用的评价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为了评价普通超声在诊断消化道穿孔中的价值。方法:119例经手术证实的消化道穿孔病人,术前行X线检查,68例术前行普通超声检查。将所有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评价及对比分析。结果:行X线检查的119例病人,91例为阳性,符合率为75%(91/119),假阴性28例,占25%(28/119)。行超声检查的68例中阳性者占78%(55/68)。其中10例超声发现膈下气体而X线为阴性。结论:普通超声在诊断消化道穿孔中可弥补X线的不足,在急腹症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超声对小肠肿物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肠肿物的超声特点及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小肠肿物的临床及超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小肠肿物分为实性包块型(8例),囊性包块型(4例),小肠肿物及周围器官,腹膜后情况显示高于内窥镜及X线,结论:超声显像对小肠肿物论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罗艳红  游洁玉  唐硕  唐娟  赵红梅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1):2130-2131,2134
[目的]探讨小儿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技术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方法]本院消化内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小儿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患儿34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行消化内镜常规操作的42例为对照组.做好术前准备,检查过程配合血氧心电监护仪、供氧设备、麻醉机、急救药品等.检查中给予氯胺酮、力月西、丙泊酚等,待患者进入亚麻醉状态后...  相似文献   

18.
布加综合征肝静脉和下腔静脉的超声表现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 探讨布加氏综合征肝静脉(HV)、下腔静脉(IVC)的灰阶和彩超表现。方法 对25例布加氏综合征(BCS)进行灰阶和彩超检查,均经手术或下腔静脉造影证实。结果 灰阶超声发现27支肝静脉(占42%)和4支肝右下静脉扩张。彩色多普勒显示肝静脉、下腔静脉异常的血流情况;频谱多普勒显示肝静脉、下腔静脉呈低速、平坦、单向的血流流速曲线。结论 灰阶超声对布加氏综合征仅能提供肝静脉、下腔静脉的内径、管腔及梗  相似文献   

19.
自然组织谐波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自然组织谐波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成人肠套叠的实用价值.方法使用3.5 MHz和8.0MHz探头对22例因腹部疼痛或包块的患者,做二维基波、自然组织谐波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肠套叠的声像图特征,套叠类型及病因.结果 2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全部资料超声图像典型,超声定位符合率为95.5%(21/22),超声对病因的发现率为90.9%(20/22).其中小肠-小肠型7例,回肠-结肠型8例,结肠-结肠型7例.手术病理证实为肠道脂肪瘤4例,小肠间质瘤1例,肠道血管瘤2例,炎性纤维样息肉2例,Peutz-Jeghers型错构瘤性息肉2例,肠道淋巴瘤2例,肠癌6例,盲肠炎症1例,血友病肠壁血肿1例,Meckel's憩室1例.结论自然组织谐波较基波能更清晰地显示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判断套叠肠管的缺血有重要帮助,超声在发现肿瘤等病因上有较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CT 仿真喉镜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CT仿真间成像在喉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名健康者、16例喉癌、5例声带及披裂息肉、4例乳头状瘤、1例披裂慢性炎病、1例喉气囊肿、1例喉旁囊肿、1例喉切割伤成形术后、1例喉癌术后共35例患者,行螺旋CT扫描后经软件处理,获得仿真喉镜图像,所有病例均与喉镜和手术所见对照分析。结果 CT 仿真内镜显示喉内正常解剖与纤维喉镜一致;显示喉黏膜病变敏感性74.3%;显示病变范围优于纤维喉镜;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