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了解海南地区汉族、黎族正常人群ACE基因多态性插入/缺失(I/D)频率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97例海南地区汉族正常人与146例黎族正常人血中ACE基因16内含子I/D多态标记,得到三种基因型:缺失纯合子(DD型)、插入纯合子(Ⅱ型)及插入缺失杂舍子(DI型)。并对所有普通PCR定为DD型的样本进行插入特异性PCR检测,以减少误分型率。统计各基因型频率,计算等位基因频率。结果海南地区汉族正常人DD、DI、Ⅱ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5.5%、44.3%、40.2%,D及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7,6%、62.4%;黎族正常人DD、DI、Ⅱ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3.0%、43.8%、43.2%,D及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4.9%、65.1%。两组之间DD、DI、Ⅱ基因型频率及D、I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海南地区汉族、黎族正常人群ACE基因多态性(I/D)的频率分布相接近,与中国内地汉族人群ACE基因多态性(I/D)的频率分布相接近。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I)/缺失(D)多态性在上海地区正常老年人群中的分布. 方法利用PCR三条引物法对478例上海地区正常人进行ACE I/D基因型的分析比较,其中老年人(>60岁)344例. 结果上海地区正常人的ACE I/D基因型分布是:II型47.70%、ID型43.51%、DD型8.79%.在老年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7.09%、43.61%和9.30%,各基因型频率与新加坡人、日本人、台湾地区、香港的华人接近,但与白种人和非洲裔人群差异显著. 结论ACE基因多态性的分布与年龄无关,但有明显的种族和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3.
上海地区不同年龄人群ACE基因多态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上海地区人群中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的年龄变化。方法运用PCR技术对上海地区312例正常人的ACE基因插入(insertion,I)/缺失(deletion,D)(I/D步态进行检测。结果研究人群ACEI/D多态D、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5、0.55。基因型频率男女间无显著差异(FisherP=0.315)。DD频率随研究人群的年龄增加而降低,DD型与非DD型有显著差异(Mantal-HaenszelX2=10.04,P=0.002)。结论在进行ACEI/D多态与各种疾病的研究时,年龄匹配是组间比较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16内含子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海南黎族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46例黎族正常对照组与111例高血压病人血中ACE基因16内含子I/D多态标记,得到3种基因型:缺失纯合子(DD型)、插入纯合子(Ⅱ型)及插入缺失杂合子(DI型)。并对所有普通PCR定为DD型的样本进行插入特异性PCR检测,以减少误分型率。统计各基因型频率,计算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海南黎族正常对照组DD、DI、11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3.0%、43.8%、43.2%;D及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4.9%、65.1%。海南黎族高血压组DD、DI、11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8%、37.8%、51.4%;D及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9.7%、70.3%。两组之间DD、DI、Ⅱ基因型频率及D、I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黎族正常人和高血压病人的D等位基因频率均比I等位基因频率低;ACE基因I/D多态性与黎族高血压无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5.
基础医学     
200n138上海地区老年人ACE基因多态性频率的分布/庞小芬,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一2(X)1,21(5)一4 11 利用PCR三条引物法对478例上海地区正常人进行扰甜D基因型的分析比较,其中老年人()60岁)344例。结果发现,上海地区正常人的ACEI/D基因型分布是:11型47 .70%、ID型43.51%、DD型8.79%。在老年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7.的%、43.61%和9.30%。各基因型频率与新加坡人、日本人、台湾地区、香港的华人接近,但与白种人和非洲裔人群差异显著。提示,ACE基因多态性的分布与年龄无关,但有明显的种族和地区差异。认为进一步明确ACE基因多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海南黎族和汉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于2010年对三个市县筛选高血压者85例作为病例组,血压正常者119例作为对照组,黎族101例,汉族103例。应用多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ACE基因的插入,缺失(I/D)多态性。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组人群ACE基因I/D多态性基因型频率和I、D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在黎族EH组ACE各基因型的分布频率为II型44.7%、ID型34.2%、DD型21.1%,D等位基因频数38.2%;黎族NT组为1154.0%、ID33.3%、DD12.7%,D等位基因频数29.4%;黎族两组I/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频数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0.05)。汉族EH组三种基因型比例分别是1153.2%、IDI0.6%、DD36.2%,D等位基因频数28.7%,汉族NT组1157.1%、ID28.6%、DD14.3%,D等位基因频数28.6%。汉族两组I/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频数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南黎族和汉族地区人群ACE基因I/D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无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在宁夏农村地区回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探讨其与农村回汉族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利用PCR技术对37例农村地区回族高血压患者,42例回族正常人,81例同一地区的汉族高血压患者以及34例汉族正常人进行ACEI/D基因型的分析比较。结果宁夏农村地区回族高血压患者的ACE基因I/D多态性基因型分布是:Ⅱ型27.0%、ID型27.1%、DD型45.9%,回族正常对照的基因型分布是Ⅱ型31.0%、ID型26.1%、DD型42.9%,同一地区汉族高血压患者的基因型分布是Ⅱ型37.0%、ID型23.5%、DD型39.5%,汉族对照组的基因型分布是Ⅱ型57.6%、ID型21.2%、DD型21.2%。结论宁夏农村地区回族人群的ACE基因I/D多态性的基因型分布与同一地区相应汉族人群的分布无显著差异,D等位基因正常汉族高于相应回族人群和汉族高血压组。  相似文献   

8.
南通地区汉族人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基因频率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南通地区健康汉族人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频率分布。方法:以ACE基因第16内含子1个27bPAlu顺序插入/缺失(I/D)型为多态性标志,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ACE基因第16内含子片段,1%琼脂凝胶电泳分析PCR产物。结果:60例健康汉族人ACE基因型频率分布为I/I=41.75,I/D=38.3%,D/D=20.05,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I=60.85,D=39.2%,结论:ACE基因频率分布与年龄,性别无关,汉族人ACE基因分布与日本人相近,但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低于欧美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ACE基因I/D多态性是否与广东人群患冠心病(CAD)有关。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析了72例广东汉族人CAD患者的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并与186例正常广东汉族大学生ACE基因频率相比较。同时用比色法测定外周血中ACE活性。结果 CAD患者Ⅱ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5% vs49%),D基因携带者(DD+ID)明显高于对照组,且DD基因型和ID基因型患者发病年龄明显提前。广东汉族大学生不同基因型血浆ACE活性明显不同,DD型人最高,ID型次之,Ⅱ型最低。结论 ACE基因I/D多态性与广东汉族人血浆ACE活性有关,D等位基因携带者易患CAD。  相似文献   

10.
杜彦辉  付建敏  衣香明  马斌武  张涛 《宁夏医学杂志》2005,27(12):819-821,F000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I)/缺失(D)多态性、血清ACE活性与中青年缺血性恼卒中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中青年患者55例,老年患者41例)和58例中青年健康对照者的ACE基因I/D多态性进行研究,用酶法测定血清ACE活性。结果ACE基因DD基因型频率在三组人群中差异无显著性。ACE基因DD、DI和Ⅱ三种基因型的血清ACE活性差异有显著性,DD基因型血清ACE活性最高。结论ACE基因多态性可能不是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遗传危险因素;血清ACE活性与ACE基因型有关,DD型水平最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以ACE基因为候选基因,随机挑选417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和143例正常人,用PCR方法检ACE基因的缺失/插入多态性。结果(1)正常对照组与各组之间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镁无显著性意义,正常对照组与各组之间的DD+DI/Ⅱ、DI+Ⅱ/DD及DD/Ⅱ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2)正常人群ACE基因型分布DD型最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和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CI)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78名CI患者和90名健康对照者的ACE和Apo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CI组E3/4基因型频率(23.1%)及ε4频率(14.7%)显著高于对照组(7.8%,5.0%),而E3/3基因型频率(56.4%)以及ε3的频率(75.6%)显著低于对照组(78.9%,88.3%)。P值均<0.05;在同时携带ApoE E3/4基因型和ACE DD基因型的个体患CI的危险度为3.706,P<0.05。结论:ApoE基因多态性可能是CI发病的遗传因素;与ACEDD基因型间具有协同致CI作用。  相似文献   

13.
Wang L  Pan CY  Hu W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5):372-37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ACE抑制剂(ACEI)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挑选了31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58例NIDDM合并肾病患者和50例正常人,用PCR方法检测ACE基因的缺失/插入的多态性。结果NIDDM组、NIDDM合并肾病组和正常人群三组之间,ACE基因的几种基因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意义。对40例NIDDM合并肾病患者用ACE抑制剂治疗,有效19例,其中DD型8例,DI型2例,Ⅱ型9例;无效21例,其中DD型1例,DI型3例,Ⅱ型17例(P<001)。结论NIDDM合并肾病ACEI疗效,DD型最好,Ⅱ型最差。ACEI基因D/I多态性有助于糖尿病肾病ACEI疗效的判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与肥厚型心肌病(HCM)和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56例原发性心肌病病人(HCMl3例,DCM43例)及53例正常对照者的ACE基因型。结果:DCM组ACE基因型DD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比值比分别为4.16,2.65。AC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构成比,HC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无显著差异。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可能与扩张型心肌病有关,DD基因型可能是DCM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5.
Ⅱ型糖尿病肾病与血管紧张素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观察36例健康对照者,58例无糖尿病肾病和50例有糖尿病的Ⅱ型糖尿病病人的血管紧张素酶(ACE)插入/缺失(I/D)基因型及血清ACE活性。结果发现:虽然ACEDD,ID,Ⅱ型基因在三个九体中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但血清ACE活性在有肾的尤在具有D等位基因的Ⅱ型糖尿病中明显高地无肾病组,下沉对照组和单纯Ⅱ型糖尿病组的血清ACE活性在各基因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提示血清ACE活性与Ⅱ型糖尿病的发生无关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寻找其易感基因,以便在围生期进行早期干预,减少该病的发生率。 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51例(观察组)和正常新生儿53例(对照组)的ACE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 结果:ACE基因分为DD、ID和Ⅱ 3种类型。观察组与对照组ACE基因型分布频率不同,前者以D等位基因为主(56.9%),后者以I等位基因为主(66.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 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ACE基因多态性有关联, D等位基因可能为本病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的基因型及其分布。方法提取87例哮喘患儿(实验组)和58例正常儿童(对照组)外周血基因组DNA,用PCR方法检测其ACE的基因型。结果实验组基因型为缺失型纯合子DD型38例、缺失型杂合子ID型19例、插入型纯合子II型30例,对照组基因型为缺失型纯合子DD型9例、杂合子ID型18例、插入型纯合子II型31例,两组基因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等位基因D的频率为54.59%、I为45.41%,对照组的等位基因D的频率为31.03%、I为68.97%,两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患儿ACE的基因型以DD型为多见,ACE的基因多态性和儿童哮喘的易感性有关,可能是儿童哮喘发生的危险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among angiotensin 1-converting enzyme(ACE) gene insertion/deletion(I/D) polymorphism, serum ACE activity, and diabetic retinopathy in Type II diabetic patients, we examined 36 healthy controls, 40 Type II diabetic patients without diabetic retinopathy, and 68 Type II diabetic patients with diabetic retinopathy. All of patients suffered from Type II diabetes beyond 5 years and matched in age and body mass index. An insertion/deletion polymorphism of ACE gene was identifi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Serum ACE activity was determined using spectrophotometry. The distribution of DD, ID, and II genotypes of the ACE gene did not differ among the three groups (16.7%, 33.3%, and 50.0% in the healthy controls; 22.5%, 35.0%, and 42.5% in Type II diabetic patients patients without diabetic retinopathy; and 20.6%, 30.9%, and 48.5% in Type II diabetic patients with diabetic retinopathy; respectively). The frequency of ACE I/D genotypes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non-proliferative retinopathy and proliferative retinopathy of Type II diabetic patients with diabetic retinopathy (P > 0.05). Serum ACE activity of three groups was similar (P > 0.05). These results do not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DD genotype of the ACE gene would be a clinically useful genetic marker for pred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in Type II diabetic patients. There is no association between ACE gene I/D polymorphism and the prognosis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in Type II diabetic patients. ACE may not involve in forming diabetic retinopathy in Type II diabetic patients.  相似文献   

19.
我国汉族正常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我国汉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点。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研究了159名我国汉族正常人群ACE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ACE基因16内含子内287bp片段的存在或缺失作为多态性的标志。结果:我国汉族正常人ACE的DD、ID、II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57、0.535和0.308;与国外其他种族人群比较,我国汉族正常人DD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日本人、白种人和黑种人(P均<0.05)。结论:本研究提示,我国汉族正常人ACE基因I/D多态性分布不同于国外其他种族,我国汉族人DD基因型频率低于日本人、白种人和黑种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