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BRCA1、BRCA2是近年来被认识的一类抑癌基因 ,其变异与乳腺癌及卵巢癌的肿瘤易感性有关 ,在乳腺癌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有关BRCA1、BRCA2的基因定位、结构、产物分析和变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BRCA1、BRCA2是近年来被认识的一类抑癌基因,其变异与乳腺癌及卵巢癌的肿瘤易感性有关,在乳腺癌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有关BRCA1、BRCA2的基因定位、结构、产物分析和变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BRCA1和BRCA2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约411,000位女性死于该病。在许多大中城市乳腺癌已占妇女恶性肿瘤死因的首位.其发病年龄年轻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大量研究表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探讨它们的作用机制有助于乳腺癌预防、早期诊断及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5~10%的乳腺癌和遗传易感性相关.这其中最常见的乳腺癌易感基因是BRCA1和BRCA2.但仍有部分乳腺癌并未发生这2个基因的突变.所以目前对易感基因的数量和分布并不十分清楚。本文就这两个易感基因与乳腺癌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约411,000位女性死于该病。在许多大中城市乳腺癌已占妇女恶性肿瘤死因的首位.其发病年龄年轻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大量研究表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探讨它们的作用机制有助于乳腺癌预防、早期诊断及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5~10%的乳腺癌和遗传易感性相关.这其中最常见的乳腺癌易感基因是BRCA1和BRCA2.但仍有部分乳腺癌并未发生这2个基因的突变.所以目前对易感基因的数量和分布并不十分清楚。本文就这两个易感基因与乳腺癌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BRCA1基因启动子区rs799906位点和编码区rs79991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广东汉族女性散发性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利用Sequenom Mass Array iPLEX GOLD系统对107例散发性乳腺癌患者及93例健康对照者的BRCA1基因两个SNP位点(rs799906,rs799917)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rs799906位点TT、TC和CC三种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有差异(χ2=8.407,P=0.018)。相对TT基因型而言,TC杂合型能增加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OR=2.566;95%CI:1.101~5.983;P〈0.05),但等位基因T和C的频率分布无显著差异(χ2=2.169,P=0.141)。rs799917位点CC、CT和TT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和等位基因C和T的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χ2=3.994,P=0.136;χ2=0.903,P=0.342)。结论 BRCA1多态性位点rs799906TC杂合型与散发性乳腺癌发病风险有相关性;而rs799917位点多态性与散发性乳腺癌发病风险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研究宁夏地区回族女性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1/BRCA2基因 (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2)的突变位点及携带情况。 方法:收集60例回族居民乳腺癌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及15例乳腺小叶增生或纤维腺瘤标本。PCR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BRCA1基因第2、11和20号外显子和BRCA2基因第11号部分外显子突变情况。 结果:60例乳腺癌BRCA1基因有10例突变,突变率为16.7%,突变位点均位于BRCA1基因。15例对照均未检出突变且淋巴结转移与未转移组间BRCA1基因突变率差异(30.8%与5.9%)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BRCA1基因突变可能与宁夏回族女性乳腺癌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不同人种散发性乳腺癌(SBC)BRCA1基因蛋白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SP法对中国人69例乳腺癌和15例乳腺纤维腺瘤石蜡切片组织进行BRCA1基因蛋白检测,分析其SBCBRCA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关系。并与文献报道的其他人种SBCBRCA1基因蛋白表达比较。结果 中国人BRCA1蛋白在SBC中的表达率为60.9%;在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表达率为100%。乳腺癌组织中BRCA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良性肿瘤组织(P〈0.05);SBC组织中BRCA1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r=-0.720 P〈0.01)。与淋巴结转移数目、患者年龄均无明显相关。根据相关文献,黄种人中我们的研究结果与我国台湾地区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白种人情况相差悬殊。英国与法国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黄种人与法国白种人差异显著(P〈0.01)。中国人、日本人分别与英国白种人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 中国人SBCBRCA1蛋白的表达水平的下调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有重要意义;其表达的减弱与乳腺癌的病理学分级有关。提示预后差。黄种人和白种人SBCBRCA1基因蛋白表达率均有矛盾分离现象。黄种人与白种人间差异显著;表明BRCA1基因无论在相同人种或不同人种SBC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8.
由美国梅奥医学中心领导的一个国际科研小组的研究发现,当某些女性由于BRCAl基因发生变异而患乳腺癌的风险提高时,另外其他基因的变异也会对这一风险产生影响,这将有可能帮助尽早确诊BRCAl基因携带者个体患乳腺癌的风险。这一研究发现已于9月19日发表在《自然一遗传学》(NatureGenetics)杂志在线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BRCA12基因突变乳腺癌患者的身心需求,探讨她们的心理体验。 方法 采用半结构式访谈,访谈基因突变乳腺癌患者13名,采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分析资料。 结果 BRCA12基因突变乳腺癌患者的心理体验可归纳为4个主题:①为罹患乳腺癌找到理由;②负性情绪;③行为改变;④信息缺失和对专业知识的渴求。 结论 了解基因突变乳腺癌患者的心理体验可以协助医护人员在基因遗传方面并提供完整和持续的信息和建议,舒缓患者的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34例宫颈癌患者(观察组)和34例正常女性(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方法,比较两组的基因型以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情况。结果 BRCA1871T/T、C/T和C/C、C/T+T/T基因型明显降低了宫颈癌发生的风险。其中C/T:OR=0.29(0.14-0.69),T/T:OR=0.29(0.13-0.70),C/T+T/T:OR=0.29(0.15-0.62)。BRCA1基因发生突变和人类发生宫颈癌有密切的关系。当BRCA1871CT时,宫颈癌的发生概率会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1.
<正>紫杉醇是目前恶性肿瘤治疗最有效的化疗药物之一,是以微管为作用靶点的肿瘤化疗药物。自美国食物药品管理局(FDA)1992年批准紫杉醇和1998年批准其半合成的类似物多西紫杉醇上市后,紫杉类药物的临床适应证不断扩展,逐渐成为治疗卵巢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肿瘤的一线用药。紫杉类药物杀死肿瘤细胞不仅依赖于促进微管的聚合,抑制微管解聚,诱导细胞分裂停滞于G2/M期导致细胞凋亡,还可通过其他的信号传导通路直接诱发肿瘤细胞凋亡。与其他化疗药物类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且呈现出发病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和多阶段协同作用的结果.研究[1]发现大部分的乳腺癌患者遗传了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2(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2),并证实BRCA1基因与乳腺癌存在密切联系.其变异携带者一生中发生乳腺癌的风险达60%~80%.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BRCA1基因在乳腺癌中的突变情况,探讨BRCA1基因突变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应用PCR—SSCP分析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57例乳腺癌BRCA1第2,5,11,18,20和21外显子基因突变情况。结果57例中共检测出7例突变,其中4例为11外显子的错义突变(3232A〉G),3例为20外显子的拼接点突变(IVS20—68insA〉A)。乳腺癌BRCA1的基因突变率为12.2%(7/57)。结论BRCA1基因突变与乳腺癌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超声征象特点,并分析其与P53、BRCA1蛋白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68例,收集其临床资料。根据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分成TNBC组(n=61)、非TNBC组(n=107)。术前1周,利用彩色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检查。术后取病理组织,经免疫组化检测P53、BRCA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TNBC患者P53、BRCA1蛋白表达与超声征象的关系。结果 TNBC组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Ⅲ级、TNM分期Ⅲ~Ⅳ期占比高于非TNBC组(P<0.05)。TNBC组病灶边缘毛刺、微钙化占比低于非TNBC组(P<0.05)。TNBC组富血供、P53阳性占比显著高于非TNBC组,而BRCA1阳性率显著低于非TNBC组(P<0.05)。P53阳性患者血流分级富血供占比显著高于P53阴性患者,后方回声衰减占比显著低于P53阴性患者(P<0.05)。BRCA1阳性患者血流分级富血供占比显著低于BRCA1阴性患者,后方回声衰减占比显著高于BRCA1阴性患者(P<0.05)。结论 与非TNBC患者相比,TNBC患者的超声征象特点为毛刺征、微钙化相对较少,血流分级以富血供为主,且这类患者以P53阳性表达居多,而BRCA1阳性表达较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突变及P53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2000-01/2004-06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收集的70例维吾尔族乳腺癌根治标本。其中维吾尔族早发性乳腺癌(≤35岁,即定为早发性乳腺癌)22例。51例患者淋巴结转移。2例为双侧乳腺癌。另选32例维吾尔族乳腺癌旁非癌组织及乳腺良性病变(纤维腺病及纤维腺瘤)作对照;上述标本为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组织及少量新鲜冰冻组织。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和DNA序列测定的方法检测BRCA1基因突变及用Evision二步法检测P53蛋白的表达。结果:①70例维吾尔族乳腺癌中发现9例BRCA1突变的12个新位点。②70例维吾尔族乳腺癌中BRCA1的突变率为12.86%(9/70);其中22例维吾尔族早发性乳腺癌(≤35岁)BRCA1突变率为31.82%(7/22),高于维吾尔族晚发性乳腺癌(2/48),差异有显著性(χ2=10.295,P<0.01)。③2例双侧乳腺癌中均检测出BRCA1基因的突变。④70例维吾尔族乳腺癌中发现9例BRCA1基因核苷酸多态性位点。⑤BRCA1基因突变相关性乳腺癌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其淋巴结转移率高于对照组,其发病年龄小于对照组。结论:BRCA1基因突变与新疆维吾尔族早发性乳腺癌及双侧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且BRCA1突变相关性乳腺癌具有P53阳性率高、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淋巴结转移率高的趋势,这些特点有可能为基因检测前的筛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大约5%~10%的乳腺癌与遗传因素有关,在早发性乳腺癌(<35岁)中,25% ~ 40%由遗传因素所致,而在这些由遗传因素引起的乳腺癌中,60% ~ 75%为BRCA1/2胚系突变所致[1-2].全基因组连锁分析和克隆定位已证实,BRCA1和BRCA2是高外显的乳腺癌易感基因.在西方,一般人群到70岁时患乳腺癌的风险约为7%,但若携带BRCAI/2胚系突变基因,携带者到70岁时患乳腺癌的风险显著增高[3].卵巢癌是遗传性乳腺和卵巢癌(hereditary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HBOC)综合征的突出表型,约48%和27%的遗传性卵巢癌分别由BRCA1和BRCA2突变所致[4].BRCA1/2胚系突变携带者终生患卵巢癌的风险也显著增高[5].此外,BRCA1/2胚系突变与其他一些肿瘤如前列腺癌、胰腺癌等风险增高也有关[5].因而,BRCA1/2基因突变外显率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可用于评估突变基因携带者患某些肿瘤的风险,从而指导对遗传高危人群的早期诊断和早期预防.通常,外显率指突变携带者到70岁时患某种肿瘤的风险[6].本文将对BRCA1/2突变基因携带者70岁时患乳腺癌、卵巢癌、对侧乳腺癌、男性乳腺癌等肿瘤的风险研究作一综述,为遗传咨询双方提供参考,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超声图像特征,分析其与P53、BRCA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将168例乳腺癌患者根据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不同表达,分为TNBC组61例和非TNBC组107例。两组均于术前1周行超声检查,观察肿瘤边界、形态、内部钙化、后方回声、病灶大小等情况,彩色多普勒观察病灶内部及周围血流情况。术后行免疫组化检测P53、BRCA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TNBC患者P53、BRCA1蛋白表达与超声特征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TNBC患者P53、BRCA1阳性表达的影响因素。结果 TNBC组病灶边缘毛刺、微钙化比例、BRCA1阳性表达比例均低于非TNBC组,TNBC组病灶富血供、P53阳性表达比例均高于非TN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53阳性者后方回声增强比例和富血供比例均高于阴性者,BRCA1阳性者后方回声增强比例和富血供比例均低于阴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流分级是TNBC患者P53、BRCA1阳性表达的影响因素(OR=2.958、0.321,均P0.05)。结论 TNBC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表现为毛刺征、微钙化较少,以富血供为主,P53阳性表达较多,BRCA1阳性表达较少;且P53和BRCA1阳性表达均与血流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18.
富集AT序列的特异性结合蛋白-1(special A-T rich binding protein-1,SATB1)为乳腺癌基因组的组织者,可使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模式发生改变,在转移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east cancermetastasis suppressor 1,BRMS1)具有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的能力,主要通过调节细胞间信号转导及其他转移抑制基因的表达而抑制乳腺癌的转移,但不影响肿瘤生长。SATB1可能通过下调BRMS1的表达促进乳腺癌细胞转移。本文就SATB1及BRMS1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与乳腺癌发生相关的最重的抑癌基因。其在遗传性乳腺癌患者中具有高的突变率,已成为国外临床评估女性患乳腺癌风险和指导治疗方案选择的重分子标志物。本文主介绍了BRCA1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常用BRCA1基因检测方法,如蛋白质截断测试、单链构象多态性检测、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高分辨率熔解曲线;BRCA1基因在中国乳腺癌人群中突变情况;BRCA1基因在外科治疗和抗肿瘤药物选择方面中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BRCA1、CDH1、DKK1和SFRP1基因甲基化与乳腺癌患者肿瘤激素受体状态、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 利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SP)检测115例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外周血BRCA1、CDH1、DKK1和SFRP1的甲基化情况,与65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BRCA1、CDH1和SFRP1的甲基化状态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