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肉芽肿性乳腺炎误诊为乳腺癌滨州医学院256603张祥盛,韩玉贞,田东,李冰,张燕,吴淑华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罕见的炎性内芽肿病变,1972年Kessler[‘]首次报告后,陆续有文献报告[‘一’]。其病因及发病机理仍不清楚,病史及临床表现酷似乳腺癌,...  相似文献   

2.
肉芽肿性乳腺炎误诊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益琳  宋爱莉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0):1110-1111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临床上较少见的乳腺疾病,由于缺乏统一认识,较易误诊。本文从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细胞学及组织病理学表现四方面文献分析了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误诊原因。  相似文献   

3.
患者 ,女 ,39岁 ,哈萨克族。发现左侧乳腺包块半年余 ,无疼痛 ,来诊。门诊行 B超检查 ,我们采用RTfino型黑白显像仪 ,探头频率 3.5 MHz。B超所见 :于左侧乳腺外上象限可见一个 5 .7cm× 2 .7cm的低回声区 ,边界不清 ,内回声不均质 ,可见有略强回声(图 1)。腋窝处未探及淋巴结回声。 B超诊断 :左侧乳M:肿块为复发性假瘤图 1 左侧乳腺炎性假瘤 腺低回声区 (乳腺癌可能性大 )。住院后查体 :T36℃ ,血象不高。左侧乳头凹陷 ,外上象限包块局部皮肤稍红 ,触压不疼痛 ,主诉半年来偶有发热。临床诊断 :左侧乳腺包块性质待定。准备手术治疗。术…  相似文献   

4.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临床病理及细胞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stitis,GLM)又称肉芽肿性乳腺炎、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等,是一种较少见的乳腺炎性疾病,由于临床病理尚未被充分认识,误诊误治仍有发生[1~9].为此,对近3年的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病例进行了临床、病理及细胞学诊断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乳腺炎是中青年妇女常见乳腺疾病之一,早期患者常见有红、肿、热、痛等炎性改变,经过抗炎治疗后,一般症状会减轻或消失,但乳房内炎性肿物仍存在,其炎症极易反复;在临床诊断中,容易同乳腺癌混淆,现通过30例乳腺炎患者诊断的实践,剖析其原因,探讨其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患者 ,女性 ,4 8岁。无明显诱因发现无痛性右乳肿物 2周 ,与月经无关 ,无明显其他伴随症状。查体 :双侧乳房对称 ,无红肿及破溃 ,无乳腺局限性皮肤凹陷 ,无乳头溢液、破溃及回缩。右乳外下象限可触及7.0 cm× 4 .0 cm肿物 ,边界不清 ,活动可 ,质硬 ,与皮肤有粘连。双侧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临床诊断右乳肿物待查 ,乳腺癌 ?超声检查 :右侧乳腺外下象限见 7.2 cm× 3.1cm的不均质中强回声区 ,边界不规则 ,界限不清 ,周边见不规则低回声区 ,后方可见回声衰减 (图 1)。CDFI显示 :肿块内部可见血流信号 ,呈条状及点状分布 ,频谱显示为动脉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超声对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和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54例慢性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作为炎症组。并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47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癌症组,两组患者均不在哺乳期内,检查血白细胞均未见明显升高或仅中性粒细胞轻度升高,两组均进行超声诊断。分析两组病灶分布情况、血流状况、超声影像学特征。结果:炎症组、癌症组血流分级以Ⅱ-Ⅲ为主;病灶L/T比值<1、多发病灶(≥2)、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缘欠清晰、后方回声无变化或增强、无点状强回声、无淋巴结形态异常,RI指数以<0.7,PSV值以<30 cm/s为炎症组主要影像学特征;病灶L/T纵横≥1、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小分叶、后方回声衰减、无后方回声增强,RI指数以>0.7,PSV值以>30 cm/s为癌症组主要影像学特征。结论:在病灶是否多发、淋巴结肿大、后方回声、是否钙化、频谱特征方面,乳腺癌、肉芽肿性乳腺炎图像存在明显差异,可通过影像学特征判断疾病是否为恶性。因此,超声诊断是鉴别两类疾病的重要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特点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特点,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结果二维超声表现为乳腺腺体内实质不均质肿块7例,多呈低回声,其内可见腺体样稍强回声,呈“假肾征”,肿块形态不规则;2例肿块内可见无回声区;2例表现为连续或不连续的不规则管状结构样低回声结构,周围可见腺体样稍强回声;1例表现为弥漫性腺体回声紊乱,皮肤增厚,皮下积液,窦道形成。9例合并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CDFI示6例病灶血流分级为Ⅲ级,3例为Ⅱ级,2例为I级,1例病灶内未见血流信号,为0级。血流阻力指数0.58~0.82,平均0.72±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肉芽肿性乳腺炎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60岁。进行性吞咽困难一个月就诊,经钡餐检查诊断食道中段肿瘤收入院。入院后行B超腹部常规检查,在胃贲门左外、胃底后方,脾内侧见一个混合性肿块回声,大小为9.9cm×10.5cm,边界清,囊壁整,回声明显增强,呈光环状,内见液性暗区及散在细小光点,光点沉积于肿块的后半部,呈“分层征”(图1)。超声提示:左上腹部肿块混合性(不除外来自脾脏的囊性畸胎瘤)。术中所见:食道平肺动脉水平有 6.0cm× 6.0cm大小的肿块,质硬,周围淋巴结肿大,质硬及较脆。腹部探查发现胃下垂至脐水平,涨  相似文献   

10.
患者,老年男性。因尿频、尿急1月入院。体检示前列腺Ⅱ度,质地偏韧。左腺结节,质地硬。PSA正常。 超声所见:前列腺饱满,呈球形,左右径53mm,前后径41mm,上下径42mm。外腺增厚明显(厚径19mm),呈低回声,不均匀,可见低回声片状影。CDE:血流丰富。内腺不大。超声诊断:前列腺体积增大,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副乳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误诊为其他疾病的副乳肉芽肿性乳腺炎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文2例均因左腋下或腋前肿物伴疼痛入院,皆曾就诊于外院,1例行乳腺彩色多普勒及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考虑为副乳炎症性病变,1例行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考虑乳腺炎,予抗感染等治疗均不理想,后转至我院就诊。入我院后经乳腺超声检查,结合临床经验,2例均考虑为副乳肉芽肿性乳腺炎,皆在术前使用药物促使炎症局限后,行手术治疗后痊愈,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副乳肉芽肿性乳腺炎。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副乳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罕见,且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及检查措施,易误诊。临床及病理科医生应加强对其认识,临床接诊类似本文患者时应拓展诊疗思维,以减少或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非哺乳期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浆细胞性乳腺炎(PCM)及乳腺癌的超声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于本院行超声检查的20例(21个病灶)GLM患者(GLM组)、32例(34个病灶)PCM患者(PCM组)及20例(22个病灶)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分析并比较GLM、PCM及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超声影像特征。结果 GLM组的平均年龄小于PCM组、乳腺癌组,PCM组的平均年龄小于乳腺癌组(P<0.05);PCM组的乳头凹陷、乳头溢液发生率高于GLM组(P<0.05)。PCM组的病灶部位外象限、纵横比<0.7、边界不清晰、边缘不光整、血流信号Ⅱ~Ⅲ级、周围有高回声、腋窝有淋巴结肿大占比低于GLM组(P<0.05);乳腺癌组的病灶部位外象限、边界不清晰、有钙化灶占比高于PCM组及GLM组,纵横比<0.7占比低于PCM组及GLM组,血流信号Ⅱ~Ⅲ级占比低于GLM组,高于PCM组(P<0.05);乳腺癌组的边缘不光整、周围有高回声占比高于PCM组,腋窝有淋巴结肿大占比低于GLM组(P&l...  相似文献   

13.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24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24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临床资料和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均为经产妇,年龄24-48岁,以乳晕外肿块就诊,临床及辅助检查均易误诊为癌。结论 肉芽肿性乳腺炎确定诊断必须依靠病理,术中冷冻切片诊断是最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肾脏黄色肉芽肿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肾实质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及CT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为肾细胞癌。我院发现二例,术前均误诊为肾癌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例1男,20岁,右腰腹部间歇性疼痛10个月,加重一周。无血尿史。右肾区叩击痛( ),超声:右侧肾盂下  相似文献   

15.
倪娟  虞梅 《上海医学影像》2011,20(4):335-335
患者女性,49岁,主诉左乳肿块数月来本院就诊。无乳头溢液、皮肤红肿、溃破及乳头变形。超声表现:右侧乳腺外下象限(7~8点,A区)见数个低回声团块,较大者约10 mm×9 mm,边缘规则,边界清,周边有声晕,CDFI显示:未见明显彩色血流信号。双侧乳腺导管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31岁,主因"发现左侧乳腺肿物20余天"入院。查体:左侧乳腺内侧可触及大小约7cm×3cm的肿物,表面粗糙,边界欠清,活动度差。超声:于左侧乳腺内上象限探及不均质回声包块,约5.8cm×2.5cm,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周边可见较大分叶(图1),内部可见不均质细小低回声,随探头加压变  相似文献   

17.
<正>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mastitis,GM)是一种少见的乳腺慢性炎症性疾病,与较常见的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同属于非哺乳期乳腺炎。二者多发生于30~40岁女性,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症状互有交叉,易误诊为同一种疾病,延误治疗。本组回顾分析我院经超声诊断为GM和PCM并行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在慢性肉芽肿性乳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慢性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超声二维、彩色及脉冲多普勒表现,并对其进行分型.结果 42例慢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超声表现可分为3型:弥漫性低回声区型21例(50%),混合性包块型16例(38%),均质结节型5例(12%);其中术前超声诊断为炎性包块20例,乳腺癌10例,纤维腺瘤4例,性质待定8例,超声诊断为炎性肿块的符合率为48% (20/42).结论 通过对慢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超声表现分型,结合其临床特点,可提高对此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及CDFI鉴别实块型肉芽肿性乳腺炎和乳腺癌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确诊的12例肉芽肿性乳腺炎和328例乳腺癌患者的二维超声及CDFI特征,比较分析其超声表现。 结果 12例肉芽肿性乳腺炎中,7例为实块型,二维超声表现为乳腺腺体内实质不均质肿块,内部低回声中可见腺体样稍强回声,呈假肾征;乳腺癌二维超声表现为实性肿块,形态不规则,纵径大于横径,内部为不均质低回声,可见砂砾样钙化,边缘不规则,可见成角、毛刺,周围见不规则、厚薄不均的恶性晕环。CDFI示实块型肉芽肿性乳腺炎血供丰富,血管分布于肿块边缘或局部;而CDFI显示穿入血管、穿入血管分支、直接血管分支及中央粗大血管是乳腺癌的特征性血管分布形式。二者血流阻力指数均偏高。 结论 实块型肉芽肿性乳腺炎和乳腺癌的二维超声和CDFI表现不同;超声对于两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超声表现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声像图特点。方法对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肉芽肿性乳腺炎声像图表现为病变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匀,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中等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PW)显示阻力指数(RI)较高。结论认识肉芽肿性乳腺炎声像图的特征,可提高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