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萍 《吉林医学》2013,34(13):2500-2501
目的:为了解学生皮肤蠕形螨感染情况,选择出最适宜于在人群中进行蠕形螨感染的调查方法。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法和透明胶带挤压粘贴结合法。结果:学生蠕形螨总感染52.4%,透明胶带粘贴法、透明胶带挤压粘贴结合法调查结果分别为37.2%和80.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5);各年龄组15~17周岁,18~20周岁,21~22周岁蠕形螨感染率分别为13.7%,33.3%,5.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5);女性、男性蠕形螨感染率分别为32%和2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明胶带挤压粘贴结合法,适宜于对人群蠕形螨感染的调查。  相似文献   

2.
透明胶带法连续三次检查人体蠕形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蠕形螨感染相当普遍,检查的方法也很多.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刘素兰在上海报道的是37—86.6%,由魁遵在山东调查的感染率为31—82%.本次调查用透明胶带连续3次检查感染率为78%,与国内各地报道基本相符.1、材料方法:我们于1993年6月份对在校中专学生50人,年龄17~19岁,男8人,女40人,采用透明胶带长7.4cm,宽2.3cm,晚上睡前洗脸后贴于鼻尖及两颊上部,次晨起床后轻轻揭下平贴于载玻片上收回,用低倍镜检查.  相似文献   

3.
人体蠕形螨病原学检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人体蠕形螨病原的检查方法。分别比较检查方法、检查时间、检查部位、检查次数、胶带因素、温度因素及其他各因素对蠕形螨检出率的影响。综合各文献资料发现,透明胶带法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挤粘法、挤刮法和刮脂法适合门诊临床检查。  相似文献   

4.
透明胶带法诊断蠕形螨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寻找统一标准、便于定量、安全、简便的蠕形螨病诊断方法,1989年4月~1991年3月,我们采用透明胶带法(粘贴法)检查人体蠕形螨,并与习用的“挤压法”做了比较。为便于门诊病人使用,做了白天与夜晚检查效果观察。  相似文献   

5.
两种检查蠕形螨方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挤压刮取涂片法与透明胶纸粘贴法对蠕形螨的检出效果.[方法]应用挤压刮取涂片法与透明胶纸粘贴法对同一人群进行蠕形螨检查.[结果]在鼻部采用挤压刮取涂片法检查蠕形螨阳性率为33.63%,透明胶纸粘贴法检查阳性率为24.38%,挤压刮取涂片法检出率高于透明胶纸粘贴法(x2=5.08,P<0.05).两法检查不同性别人群阳性率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检查蠕形螨,在鼻部取材,挤压刮取涂片法检出率高于透明胶纸粘贴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电极粘贴材料时多导睡眠图阻抗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门诊、住院行多导睡眠图(PSG)检查的患者56例,分别运用3M透明通气胶带和3L医用胶贴对患者脑电极进行粘贴,采用计算机多导睡眠监测系统对其监测前后电阻进行对比.结果监测前胶带组的阻抗和胶贴组的阻抗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监测后两组的阻抗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胶带组和胶贴组的自身阻抗在监测时间前后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3M透明通气胶带粘贴电极优于3L医用胶贴粘贴电极.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蠕形螨在中专生中的感染情况,我们于 1999年 5月对沧州卫校部分一年级学生进行了蠕形螨感染情况的调查。 1对象与方法 受检者为入学 8个月 (1998年 10月~ 1999年 5月 )的一年级学生,年龄 16~ 18周岁,均来自沧州市区及所属各县、市。检查方法:采用透明胶纸法,嘱受检者晚上睡前把脸洗净,将 1.2× 5cm大小的透明胶纸贴于鼻尖及两侧鼻翼,次日晨揭下贴于载玻片上,加甘油镜检。阴性者 3天后再复查一次。 2结果 2.1共调查 145人,阳性率为 44.83% (65/145)。 2.2男女感染比较:男女阳性率分别为 29.41% (15/51)和 53.19% (50/94…  相似文献   

8.
赣州市部分医学生人体蠕形螨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蠕形螨感染与集体生活、卫生习惯及痤疮、酒渣鼻等面部疾患的关系.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法对8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蠕形螨检查,同时对个人生活、卫生习惯等相关因素问卷调查.结果: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总感染率为33.50%,男性(36.00%)略高于女性(28.00%);毛囊蠕形螨面部感染率高于皮脂蠕形螨;洗刷用品个人专用可降低蠕形螨感染率;油性皮肤或混合性皮肤学生蠕形螨感染率及患酒渣鼻、痤疮等面部疾患的概率均较高. 结论蠕形螨感染与个人卫生习惯、皮肤类型密切相关,痤疮、酒渣鼻等面部疾患与蠕形螨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 探讨蠕形螨的检测方法。②方法 采用透明胶带法、刮片法及问卷调查法对200名学生和20名厨师进行调查分析。③结果 透明胶带法检查蠕形螨,感染率为26.8%;刮片法检查感染率为7.5%;问卷调查的方法对32例男生和117例女生进行面部感染情况及生活卫生习惯进行调查,男性45人次、女性有87人次面部出现不同的感染状况。④结论 几种检测方法比较,采用透明胶带法效果最好,此方法操作简便易于掌握。通过检测得知感染虫种以毛囊蠕形螨为多,皮脂蠕形螨较少,个别为混合性感染。传播途径主要为间接或直接接触性感染,也与个体的内分泌、免疫系统等机体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10.
人体蠕形螨为体表寄生虫,主要寄生于人的面部皮脂腺和毛囊内。虫体微小,约0.2mm 左右,取材不易。过去主要用手挤压面部或用药勺刮取,痛苦大,检出率较低,制作时经染色及梯度脱水,容易出现虫体丢失和萎缩现象。采用透明胶带法粘贴受检者面部普查蠕形螨,由于通常所用胶带虫体难以取下制作标本,因此标本封片成了一个难题。笔者对胶带采集与制作蠕形螨标本法进行改进,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在校大学生集体生活期间蠕形螨的感染现状及分析蠕形螨感染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做好学校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透明胶纸法对300名在校集体住宿的大学生进行蠕形螨感染情况检查,同时进行生源地、个人卫生习惯、既往面部皮肤病史等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300名大学生蠕形螨总感染率为35.0%(105/300),男生感染率为36.7%(66/180),女生感染率为32.5%(39/120),男女生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O.55,P〉O.05)。105名感染者中,感染度为I级占感染总数的74.3%(78/105),II级占14.3%(15/105),III级占11.4%(12/105)。从是否共用毛巾、脸盆等情况比较,共用毛巾、脸盆学生感染率为44.0%,未共用毛巾、脸盆感染率为25.5%,两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51,P〈O.05)。既往面部无皮肤病史学生感染率为22.3%,既往面部有皮肤病史学生(如脂溢性皮炎、酒渣鼻、痤疮等)为42.0%,两者感染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03,P〈O.05)。结论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相对较普遍,应对学生进行螨虫相关预防知识的普及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热带地区螨虫相关性眼病的治疗方法,旨在寻找一种有效清除睑缘蠕形螨,减轻睑缘炎症,提升眼表舒适度的治疗方式。方法 采用重复测量设计方法,选择 2018年9月—2019年3 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螨虫相关性睑缘炎患者56例(112只眼),随机分为试验组(28例56只眼)、对照组(28例56只眼)。试验组行热敷、睑板腺按摩后采用茶树精油进行睑缘清洁,对照组行热敷、睑板腺按摩后采用生理盐水进行睑缘清洁,两组患者均滴用玻璃酸钠滴眼液,分别对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时的OSDI评分、睑缘评分、BUT进行评估,同时评估两组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的螨虫镜检阳性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四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时两组OS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睑缘评分比对照组低,BUT比对照组延长;治疗1个月、2个月时两组对比,试验组OSDI评分、睑缘评分比对照组低,BUT比对照组延长。治疗2周时,试验组OSDI评分较入组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睑缘评分比入组时低,BUT比入组时延长;治疗1个月、2个月时,试验组OSDI评分、睑缘评分均比入组时低,而BUT比入组时延长;对照组在治疗后三个研究时间段,睑缘评分均比入组时低,OSDI评分、BUT这两个指标在各研究时间段与入组时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试验组患者螨虫镜检阳性率为21.4%,对照组为8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睑板腺热敷、按摩后采用茶树精油清洁睑缘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能有效缓解螨虫相关性睑缘炎的干眼症状、睑缘炎症,有效清除睑缘蠕形螨,促进泪膜功能恢复,提升眼部舒适度,尤为适用于热带地区的螨虫相关性眼病患者。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探讨蠕形螨感染与面部皮肤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法对63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蠕形螨检查,同时对面部皮肤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率为17.55%,且男性(22.05%)显著高于女性(14.58%);毛囊蠕形螨面部感染率(65.18%)高于皮脂蠕形螨(24.11%);有面部皮肤疾病者蠕形螨感染率明显高于面部皮肤正常者.结论:本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较为普遍,感染多为毛囊蠕形螨;蠕形螨感染是痤疮、酒渣鼻等皮肤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蒜素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的作用。方法:MTT法检测大蒜素对QBC939细胞的抑制作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大蒜素作用后细胞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的改变;凝胶电泳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随着大蒜素作用时间的延长及浓度的增加,其对QBC93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就越明显;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G2/M期阻滞和细胞凋亡;凝胶电泳示实验组DNA梯带(DNA ladder)形成。结论:大蒜素诱导的人胆管癌细胞的凋亡与细胞DNA分裂期阻滞密切相关。这一作用机制将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尘螨浸液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转移到醋酸硝酸纤维滤膜上使之固相化。然后,滤膜与各种动物血清的生物制品孵育,並用酶免疫分析法鉴定抗螨免疫球蛋白。本文研究表明:尘螨特异性抗体不仅存在于患者人群中,而且较普遍地存在于马、羊等动物血清的生物制品中。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利用福爱乐医用胶构建人胃癌组织块裸鼠原位移植模型,为研究胃癌的病理生理过程及实验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 以人胃癌SGC 7901细胞株反复接种传代于BALB/C裸鼠皮下形成的皮下移植瘤组织块为材料,利用福爱乐医用胶将其粘贴在30只裸鼠胃大弯侧浆膜下,分别在术后4、6、8周随机取10只裸鼠观察原位移植瘤的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及转移情况。结果: 原位移植瘤成瘤率为100%。随着饲养时间的延长,胃癌腹腔淋巴结转移、肝脏黏连等出现率逐渐增高。结论: 利用福爱乐医用胶粘贴法能够安全、便捷地建立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并可模拟胃癌的临床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及腺上皮细胞的分离纯化和体外培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建立人子宫正常内膜、内膜异位症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的基质及腺上皮细胞分离、培养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一个理想的实验模型。方法:15例正常子宫内膜、15例在位子宫内膜及10例异位内膜经胶原酶消化、筛网过滤、差时贴壁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和体外培养,光镜观察,应用鼠抗人波形蛋白抗体、鼠抗人细胞角蛋白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对间质及上皮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子宫内膜标本分离、培养均成功;5例异位内膜标本获得成功.基质细胞和腺上皮细胞纯度均可达95%以上,并均可传代。结论:采用酶解、筛网分离及贴壁能获得纯度较高的基质与腺上皮细胞。人子宫内膜细胞分离体外培养的成功,有助于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为临床实验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法建立人胃癌组织块裸鼠胃癌原位移植模型,为研究胃癌的发病机制及实验治疗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以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反复接种传代于BALB/C裸鼠皮下形成的皮下移植瘤组织块为材料,采用“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法将其粘贴于裸鼠胃壁,观察原位移植瘤的生长情况,移植成功率及转移情况。结果:“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法人胃癌组织块原位移植成功率为100%,局部淋巴结转移率为100%,肝脏及其他脏器转移发生率为83%,腹腔积液形成率为50%。结论:“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法能成功地建立人胃癌组织块裸鼠原位移植模型,并能很好地重现胃癌患者的临床转移过程,可为胃癌的临床研究提供一种简便、易行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尿沉渣镜检及干化学分析在筛选儿童泌尿系统感染中的可靠性。方法: 收取合格中段尿,取10 μl做细菌培养及菌落计数,剩余标本做干化学分析,主要检测白细胞酯酶(LE)、亚硝酸盐(NIT)及沉渣镜检。结果: 共检测中段尿标本109份,其中23例培养出有意义细菌(菌落计数≥105CFU/ml),阳性率为21.1%。尿沉渣镜检、干化学分析的敏感性分别为73.9%和82.6%,特异性分别为95.3%、88.4%。另有4例培养阳性,干化学分析阴性,假阴性率为17.4%;4例沉渣镜检阳性,培养阴性,假阳性率为19.3%;尿沉渣镜检、干化学分析的阳性预示值(PPV)分别为81.0%和65.5%。结论: 尿沉渣镜检、干化学分析作为单一参数在筛选泌尿系统感染时敏感性不足,必要时仍须做细菌培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气管内一次性注入博莱霉素(bleomycin BLM)诱发大鼠肺纤维化病变最佳时间点.方法SD大鼠气管内一次性注入BLM,复制肺纤维化模型,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分别于7、14、28 d 1.5%戊巴比妥钠麻醉下,用肝素抗凝后注射器行腹主动脉抽血4ml,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左肺行组织固定,右肺支气管肺泡灌洗,膜天平法进行肺表面物质(Puhonary surfactant,PS)活性测定.灌洗后右肺液氮速冻,进行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 HYP)测定.结果7 d模型组动物出现明显低氧血症,14 d逐渐好转,但仍然低于正常,28d血氧饱和度完全恢复正常.其动态变化与体重、PS活性变化及病理组织切片的结果相一致.羟脯氨酸在14和28 d时明显增加,但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①气管内一次性注入BLM各指标变化最佳时间点在14 d.②博莱霉素通过损伤肺Ⅱ型细胞(ATⅡ),使PS系统功能异常,从而导致低氧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