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经上海市政府批准,2003年上海市实施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普通病房床位收费实行分等定价和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分类给付的政策。这项公共政策规范了非营利性医院多层次医疗服务的管理,按照分等级服务和分等级收费的原则,建立了公立医院等级服务体系。医疗机构等级服务体系的建立适应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我们在此回顾医疗机构等级服务的历史变革,分析公立医院开展等级服务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完善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对医疗机构进行了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分类 ,其中由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占 90 %以上 ,公有制的比重相对较高 ,充分体现了我国卫生事业的公益福利性质。确立合理的医疗机构补偿机制 ,尤其是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实行适宜的财税等经济政策 ,是进一步发展我国卫生事业、  相似文献   

3.
医疗机构的改革同其它行业的改革一样 ,经历了十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最近 ,国家出台了新的医疗机构改革政策 ,允许营利性医疗机构进入医疗市场。本文就这一政策给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作一些探讨 ,与同行商榷。一、营利性医疗机构准入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规定 :将医疗机构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类进行管理。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在医疗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其中政府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由同级财政给予补助。营利性医疗机构是通过医疗市场的竞争 ,在满足社会医疗需求的同时获取经营利润 ;其…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卫生厅、财政厅和计委近日联合发出通知 ,对全省城镇医疗机构的分类管理作出规定。医疗机构经分类核定后 ,将重新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并注明非营利性或营利性。通知要求各地依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群众医疗服务需求和医疗卫生资源 ,在区域卫生规划指导下 ,按照自愿选择和政府核定相结合的原则确定现有医疗机构的分类。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占主体和主导地位。政府不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 ,其收入只能用于弥补医疗服务成本和自身的发展 ,执行政府规定的医疗服务指导价格 ,享…  相似文献   

5.
医疗机构分类管理改革障碍之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国务院办公厅批转八部委《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 :将医疗机构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大类进行管理。这一改革举措 ,其本意是在医疗机构与国际接轨时期 ,通过分类管理 ,促进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开展有效、有序、公平、充分的竞争 ,以激活医疗市场 ,将医疗费用降下来 ,把医疗服务质量提上去 ,使医疗卫生事业实现良性循环。时至今日 ,分类登记工作已基本完成 ,在现行登记的我国各级各类医院总数中 ,非营利性医院超过99% ,营利性医院不到1% ,有些县市甚至连一所营利性医院都没有 ;在全国医院总床位数中 ,非营利性医院…  相似文献   

6.
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是株洲试点的重头戏。首先,制订城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级各类公立医院的功能、类别、数量、规模、布局、结构和大型医疗设备配置标准。在此基础上对医疗机构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将医疗机构划分为两大类四小类,即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包括政府所属医疗机构、社会公益性医疗机构、民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和营利性医疗机构。政府按照医疗机构的不同类别,分别实行不同的财政投入、  相似文献   

7.
将医疗机构分为营利性与非营利性两类进行管理,是进一步深化医院改革的新课题,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医疗机构管理的需要,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通行做法.本文就县以上公立非营利性医院在改革实践中可能会碰到的一些难点及对策,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8.
关于建立人力资源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已进入了新的阶段。随着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和我国加入WTO,公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不仅面临着与其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竞争,还将面临与一些“洋医院”进驻中国的竞争。如何使公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提高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建立健全富有活力的人力资源激励与约束机制,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我国医疗机构改革的非营利性取向及其对产权改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医疗机构改革应该遵循非营利性取向,由于我国社会的实际情况,这种取向将使得在相当长时间内,政府仍然是医疗机构主要的产权主体,同时这种取向也使得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产权制度有不同于企业改革的多样化安排。  相似文献   

10.
公立非营利性医院改革与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务院体改办等八部门制定的《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建立新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即将医疗机构分为营利与非营利性两类进行管理,非营利性医院又分为政府办营利性医院(公立非营利性医院)和其他非营利性医院,这是进一步深化医院改革的新课题之一,本文就公立非营利性医院在今后改革实践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1.
医改:医疗保险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新医改方案的出台,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时下最为热门的话题,探讨其对江苏省乃至全国的基本医疗保险的影响,并结合当前医保改革发展的实际,提出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深化改革中,我国医疗服务机构片面引入企业经营经验和套用企业运作模式,片面强调规避经营风险和过度地张扬唯利主义思潮,直接或间接地伤害了公众享有医疗保健的权益,谈化了医疗机构对公众应当具有的社会责任,直接导致了医疗行业间的亚性竞争。因此,在将改革推向纵深的过程中,如何引领医疗服务行业确立社会责任,重塑社会诚信,履行医疗行业为公众健康服务的宗旨,正确处理医疗机构内部事务及高速雇用关系,协调医疗服务机构与社会公众健康利益的关系,在医疗服务市场中提倡竞争、合作与共同创造,已是每一个医疗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评价我国医疗机构分类管理政策的实施情况,为新医改背景下进一步发展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规模数量、卫生总费用和弹性系数等指标,比较我国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及其服务能力现状结果 医疗机构分类管理政策在实施近9年后,2009年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数是营利性医疗机构的2.5倍;其人员、配置、服务...  相似文献   

14.
新医改突破与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医改方案的公布实施,并不意味着医改到此止步,也不代表“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以根本解决。根治“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最根本的是要稳步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业发展,增加医疗卫生服务的有效供给。为此,需要实现以下方面的重点突破:规范市场准入,营造公平环境,广泛动员各种社会资源参与发展;适应国民需求,适度发展大中型医院,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鼓励民办非营利医院,打破公立医院垄断经营格局;发展营利性医院,配套支撑非营利性医院健康发展;深化医院管理体制和劳动人事体制改革,促进医学毕业生充分就业,增加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纠正扭曲的价格形成机制,还医生一个合理正常的报酬;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为医疗卫生服务业健康发展搭建信息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15.
南非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做法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对于私立医院占有五分之三的卫生支出为20%的人群提供服务,南非公立医院约使用五分之二的卫生支出,为南非80%的人群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但面临着资源不足和人力短缺的问题。为此,南非政府着重建立公平导向的卫生管理体制,加大政府财政投入,重点保障基层公立医院发展,探索公私合作,在优先保障弱势人群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动员可利用的所有医疗资源,着力保障居民公平地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主要特点是建立以基本医疗卫生保健为基础的医疗管理体制,以更公平的方式分配医疗资源,建立公私合作机制,动员民营机构力量,优先保障居民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这些经验对于同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有良好启示。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医药卫生与医疗保障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2,他引:8  
描述了目前国内任何地区的区域卫生规划研制和实施时面对的中短期(2-5年内)工作重点-我国医药卫生、医疗保障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我们认为要形成卫生事业与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状况,必须在短期内克服和解决四方面逻辑相关的问题:如社会和卫生两方关注的表现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医保改革将缺乏有效运作条件;两者也导致医院内部改革缺乏动力,卫生事业发展 突破性进展;区域卫生规划在上述基础上极有可能流于形式。另外,医疗卫生机构在体制和产权制度方面的改革滞后于宏观神经经济改革的进程,也给上述问题的解释和解决披上了模糊的色彩,文章依据研究结果,分步阐述了短中期规划中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安徽省以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为着力点,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的综合改革,建立起全新、高效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真正使医疗卫生事业回归公益性。文章介绍了安徽省基层医药卫生体制基层综合改革的基本框架、改革措施的创新性及成效,分析了当前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Macroenvironmental analysis is the initial stage in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lanning. The authors examine the benefits of this type of analysis when applied to public health organizations and present a series of questions that should be answered prior to committing resources to scanning, monitoring, forecasting, and assessing components of the macroenvironment. Using illustrations from the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s, each question is examined with reference to specific challenges facing public health. Benefits are derived both from the process and the outcome of macroenvironmental analysis. Not only are data acquired that assist public health professionals to make decisions, but the analytical process required assure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potential external threats and opportunities as well as an organization's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Although differences exist among private and public as well as profit and not-for-profit organizations, macroenvironmental analysis is seen as more essential to the public and not-for-profit sectors than the private and profit sectors. This conclusion results from the extreme dependency of those areas on external environmental forces that cannot b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or controlled by public health decision makers.  相似文献   

19.
The U.S. health care industry is composed of a dynamic mixture of profit and non-profit entities. These sectors sometimes compete in the same activities and may have virtual monopolies over other activities. Estimates of the relative and absolute sizes and growth trends of the profit and non-profit sectors are developed in this article. These estimates show that approximately 39 percent of total health care expenditures in the U.S. in 1975 went to for-profit institutions, generating $3.3 billion in profit. This represented 7 percent of for-profit and 2.8 percent of total expenditures. Some for-profit subsectors grew more rapidly and others less rapidly than total health care expenditures. As a whole, the for-profit sector grew faster than the non-profit sector before and after Medicare and Medicaid were introduced as well as during the period when price controls were in effect. The relative growth of the for-profit sector was greatest right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Medicare and Medicaid. The true significance of profit lies not in numbers, but in the effects that the drive for profit have on the nature and quality of health and health care. This is discussed in the final section.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公立医院社会公益性缺失的根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段时期以来,部分公立医院逐步由提供基本医疗服务、预防为主、追求社会公益等非营利性行为向提供特殊医疗服务、治疗为主、追求经济利益等营利性行为转变。这一转变带来的最大危害可能是造成我国医疗费用的过快上涨。因此,如何保证公益性就成为公立医院改革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