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针刀对颈椎曲度变直或反张的调节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209例颈椎病患者分为两组,其中113例颈椎病患者采用小针刀治疗,96例颈椎病患者采用牵引下整脊治疗,通过摄颈椎x线片,观察颈椎曲度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治疗,209例颈椎病患者颈椎曲度有不同程度改善 通过VRS6级评分,209例颈椎病患者疼痛程度有不同程度改善 通过对比,小针刀组明显优于牵引组.结论:小针刀治疗通过改善颈椎病患者颈椎曲度达到治疗颈椎病目的.  相似文献   

2.
针灸治疗不同类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观察了针灸对颈椎病的治疗作用 ,并对不同针灸疗法治疗不同类型颈椎病的疗效进行了分析。 94例颈椎病患者按有关诊断及分型标准分类 ,并随机分为针灸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结果表明针灸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 (P <0 .0 5 ) ,提示针灸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疗法之一 ,不同类型颈椎病宜采用不同治则以获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3.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和微创治疗3大类.如何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是临床医生治疗颈椎病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从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及微创治疗3个方面对颈椎病的治疗方法进行述评,探讨对颈椎病治疗方式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研究进展。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患者的取穴、针刺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类并总结分析。结果: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具有多样化,获得了满意的效果且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结论:针灸治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椎病导致的胸痛经治疗颈椎病可以好转,提高对冠心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50例均有不同程度心前区疼痛表现的患者进行颈椎六位片及心电图等检查,结合病史确诊颈椎病,并按颈椎病进行综合治疗。结果50例患者经明确诊断后,经采用综合治疗后,胸痛有效率为86%,说明颈椎病导致的胸痛经治疗颈椎病可以好转,所以在诊断冠心病时要排除颈椎病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不同手法治疗颈椎病伴胸椎小关节紊乱4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手法对于颈椎病伴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颈椎病常规手法结合膝顶臂提法和颈椎、胸椎常规手法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次后及15次后对患者进行临床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疗效、疼痛及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次后,治疗组关节活动度改善明显,对照组疼痛改善效果明显;15次后,治疗组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颈椎病伴随胸椎小关节紊乱的患者,颈椎病常规手法结合膝顶臂提法疗效优于颈胸椎常规操作手法,在短期内前者改善患者关节活动范围疗效明显,后者对于改善颈背部疼痛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前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很多,手法是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有较好的疗效。作者根据颈椎病的不同症状,体征,颈椎X线照相显示的不同病变,以及患者年龄、体质等不同情况,辨证应用不同的手法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疗法对颈椎病曲度变直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颈椎病颈椎曲度变直患者,随机分成5组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5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患者颈椎曲度的变化。结果:不同疗法对颈椎病患者均有一定的疗效,针刺组和推拿组总有效率均为100%,牵引组、药物口服组和药物外敷组总有效率均低于针刺组和推拿组(均P0.05)。对颈椎曲度改变显著者,临床效果较显著。结论:纠正颈椎病患者的曲度变直,是快速缓解颈椎病疼痛症状的临床思路,不同疗法优化方案的选择是获得远期疗效的保证,针刺和推拿对纠正颈椎病曲度变直有确切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不同年龄阶段颈椎病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旨在研究不同年龄段颈椎病的临床患病特点。方法:把不同年龄阶段的颈椎病患者划分为儿童、青少年和中老年型颈椎病,分别从诊断依据、发病机制、预防与治疗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儿童、青年、中老年型颈椎病在临床表现、病机、防治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亦有不同之处。结论:不同年龄段的颈椎病明显存在差异性,而相应研究缺乏统一的各型诊断标准、病情分级标准、治疗标准、康复标准及颈椎病的自我预防康复;对颈椎病的实验研究也甚少;在中医"治未病,既病防变"理论方面报道甚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同类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脱水疗法、针灸、理疗、推拿、颈椎牵引、中药等方法治颈椎病200例。结果:200例颈椎病患者中,颈型颈椎病50例,有效率98%,神经根型64例,有效率97%,脊髓型10例,有效率70%,混合型76例,有效率97%。特别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西医结合比手术治疗安全。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颈椎病,患者痛苦小、疗效确切、复发率低,优于单一疗法,易为患者接受,是目前非手术治疗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颈椎病病因分型法在推拿治疗中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往往用相同的手法治疗不同临床分型的颈椎病,也有很好的效果,也出现治疗同一临床分型的颈椎病需要不同类型的手法的情况,在确定是推拿疗法的适应症的前提下,需要一种能指导具体手法操作的颈椎病分型法;方法:对2005年1月-2006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理疗康复科门诊和广东省人民医院平州分院理疗康复科收治的颈椎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基本分型结合病因分型)和对照组(基本分型),并予以相应的治疗;结果:两组椎动脉型、神经根型患者在治疗后评分均值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颈型患者在治疗后评分均值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颈椎病病人行推拿治疗前,最好能以颈椎病5个基本分型结合颈椎病病因分型法,对所要治疗的患者进行分型,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施以合适的手法,以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牵引、蜡疗联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针刺、推拿、牵引、蜡疗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针刺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刺推拿配合蜡疗、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计算机办公及智能手机的普及,颈椎病成为临床上常见的疾病,颈椎病的分型有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混合型等不同分型,临床表现各异,治疗方法亦不同。笔者自2013年以来,采用针刺配合葛根汤加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70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70例患者均来自2013年5月—2016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患者,经颈CT或MRI检查,全部患者均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诊断标准[1]。排除脊柱损伤和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合谷刺阳性反应点对颈椎病患者疼痛程度以及血清P物质、C反应蛋白(CRP)表达水平。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康复科治疗的124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62例颈椎病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手段联合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62例颈椎病患者在常规治疗手段上采用合谷刺阳性反应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颈椎病患者临床治疗疗效、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情况、颈椎病患者疼痛程度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血清P物质、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颈椎病患者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比较两组颈椎病患者治疗后上肢疼痛麻木评分、手指疼痛麻木评分以及颈肩部疼痛不适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颈椎病患者治疗后上肢疼痛麻木评分、手指疼痛麻木评分以及颈肩部疼痛不适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颈椎病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颈椎病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颈椎病患者治疗后血清P物质以及CRP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颈椎病患者治疗后血清P物质以及CRP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颈椎病患者随访6个月后总有效患者的复发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合谷刺阳性反应点能够有效缓解颈椎病患者疼痛程度,并对血清P物质、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小针刀配合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我院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0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实施小针刀配合旋提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塞来昔布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曲度、疼痛评分和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曲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小针刀联合旋提手法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颈椎曲度,缓解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不同类型的颈椎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其疗效。方法:经颈椎X线或CT确诊的182例颈椎病患者分成4型,分别采用甲组(电针拔罐组90例)及乙组(低中频脉冲电疗组92例)两种方法进行治疗。经过三个疗程治疗后,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甲组治疗椎动脉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乙组,而乙组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甲组。结论:对不同类型的颈椎病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肌萎缩型颈椎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总结2006年5月-2011年12月诊治的9例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肌电图检查、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8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肌力均有不同程度恢复;1例患者行保守治疗,随访肌力无明显恢复。6例近端型患者术后恢复优于2例远-近端混合型患者。结论:肌萎缩型颈椎病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特殊类型颈椎病。其临床症状体征易与运动神经元疾病及平山病混淆而漏诊、误诊,MRI和肌电图检有助于确诊,及时的手术减压治疗对肌萎缩恢复有明显帮助,近端型患者手术预后优于远-近端混合型患者。  相似文献   

18.
<正>椎动脉型颈椎病,英文简称为CSA,即实质上就是临床上经常发生的一种疾病,在颈椎病患者中占据的比例大约在10%-15%范围内~([1])。临床上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呈现多样化,但是不同的治疗方法具有不同的治疗效果,对于患者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推动脉血流动力学产生的影响也不一样。本研究主要针对我院2013年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小针刀结合推拿手法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颈椎病为中老年常见慢性病,近几年发病呈逐渐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及工作,笔者自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运用中药内服外用的治疗方法,治疗颈椎病138例,取得了明显治疗效果。说明了治疗颈椎病采用内服外用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进一步研究和比较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实践过程中,采用中医骨伤手法配合中药治疗方法与单纯的中药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选取了2011~2012年我院收治的10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采用治疗方法的不同,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患者,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后,治疗组的53例患者中,总有效50例,总有效率为94.34%;对照组的53例患者中,总有效47例,总有效率为88.68%,总有效率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实践过程中,与单纯采用中药内服治疗方法相比采用中医骨伤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是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安全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