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均行上腹部螺旋CT容积扫描,然后将图像进行后处理三维重建,主要是运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结果30例胆道疾病患者中,以胆管结石、炎症和胰腺炎致胆道梗阻多见,占18例;胆管癌、胰头或壶腹癌,占12例。结论螺旋CT可显示胆道系统梗阻的平面及梗阻端征象,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对梗阻性黄疸的定位、定性分析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低位梗阻性黄疸(以下简称阻黄)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5例经病理证实的阻黄的多层螺旋CT表现,了解其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的特点,并结合后重建技术进一步了解梗阻端胆总管的形态,腔内及其壁的情况.结果:35例阻黄病例中,17例良性梗阻,其中胆结石12例,胆总管炎2例,胰腺炎2例,术后胆道粘连1例;18例恶性梗阻,其中胆管癌7例、胰头癌5例、壶腹癌4例、转移癌1例、胆总管结石伴肿瘤1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阻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高分辨扫描对颞骨病变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对57例颞骨病变患者进行高分辨CT扫描,对原始数剧进行多方住MPR及CPR重建,分析HRCT表现及MPR、CPR重建图像,并与术中所见相比较。结果:C修断胆脂瘤21例,肉芽肿17例,中耳肿瘤9例,颞骨骨折10例。HRCT及MPR、CPR重建表现为:中耳腔扩大伴软组织团块47例(82.4%),盾板破坏35例(59.6%),听小骨破坏44倒(77.2%),面神经骨管破坏33例(57.9%),半规管破坏11例(19.2%),鼓室盖破坏7例(12.3%),骨折线显示10例(100%),显示骨质改变与术中所见较为接近。结论:通过HRCT轴位图像结合MPR及CPR可以清楚地显示颞骨病变骨质改变及程度,对术前诊断及手术方案制定鼻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37例临床确诊的夹层动脉瘤患者均行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27例患者采用多平面重建法(MPR)、曲面重组法(C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成像法(VR)进行血管成像。结果按DeBakey分型,其中Ⅰ型10例,Ⅱ型5例,Ⅲ型22例。平扫示主动脉管腔增粗,腔内可见低密度分隔影或钙化内膜内移,增强扫描示主动脉呈真假双腔影和剥离的内膜片呈低密度分隔线影,以及受累主动脉其分支和范围。二维图像(MPR和CPR)能够较好显示病变的范围、大小和病变细节,而三维重建图像(MIP,VR)可以更好地显示病变与周围空间关系。结论螺旋CT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对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多层螺旋CT结合影像后处理重建技术是早期确诊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泌尿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56例泌尿系疾患者行螺旋CT的平扫、双期增强以及延时扫描,利用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得到整个泌尿系包括肾盂肾盏、输尿管及膀胱在内的泌尿系三维图像。结果: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清晰显示了泌尿系的解剖结构及病变和尿路之间的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显示泌尿系病变部位、与周围组织关系和尿路的梗阻具有高速快捷、安全可靠的特点,可提供高分辨率全尿路三维图像,是诊断泌尿系疾病的一种无创的最佳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急性血管源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手术或临床确诊的急性血管源性病变的64层螺旋CT表现,均行平扫和增强扫描,并利用多平面重建法(MPR)、曲面重组法(C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成像法(VR)和表面遮盖成像(SSD)进行血管成像。结果 37例中,急性门静脉、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12例,夹层动脉瘤10例,脑动脉瘤破裂4例,急性肺栓塞2例,急性下肢血管闭塞2例,其他部位动脉瘤5例,大动脉炎1例,锁骨下动脉狭窄1例。二维图像(MPR和CPR)能够较好显示病变的范围、大小和病变细节,而三维重建图像(MIP,VR,SSD)可以更好地显示病变与周围空间关系。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结合影像后处理重建技术是早期确诊急性血管源性病变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低位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53例低位胆道梗阻患者均进行3期动态增强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27s、60s、90s。结果:本组病例中,(1)胰头癌19例,增强扫描表现为等密度强化为主6例,稍低或低密度强化为主13例。胆胰管扩张12例,胆囊增大15例,肝内胆管明显扩张呈"软藤"征17例,胆总管下段突然狭窄截断10例。(2)十二指肠乳头癌13例,增强扫描表现为中度强化6例,轻度强化4例,明显强化3例。13例均有胆囊增大、胆胰管扩张,肝内胆管明显扩张呈"软藤"征10例。(3)胆总管下段结石21例,增强扫描均无强化。胆胰管扩张16例,胆囊增大8例,肝内胆管中度扩张呈"枯枝"征12例,胆总管下段均逐渐变细。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MPR、4D重建,对低位胆道梗阻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等重建技术在诊断脊柱骨折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45例脊柱外伤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然后骨算法薄层重建,再在工作站上行MPR、VR重建,分析影像资料。结果:45个病例共检出73个椎节骨折,多层螺旋CT轴位图像结合MPR、VR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骨折部位、骨折线走行、骨折类型、程度、碎骨片移位及椎管狭窄等。结论:多层螺旋CT能快速、准确、全面地对脊柱骨折作出诊断,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评价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多层螺旋CT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方法:经多层螺旋CT检查并有手术病理结果的梗阻性黄疸32例作对照分析。结果:结石10例(阳性7例,阴性3例),肿瘤9例(肝门部3例,胆总管2例,壶腹部1例,胰头部3例),炎症引起狭窄8例;淋巴结肿大压迫3例,后腹膜腔肿瘤压迫2例。讨论:梗阻性黄疸临床多见,病因复杂[1]。多层螺旋CT是在一次屏气下的扫描,具有薄层快速、图像分辨率高及多种后处理功能等优点,是目前诊断梗阻性黄疸最先进的影像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或临床确诊的夹层动脉瘤患者的64层螺旋CT表现,所有病例行平扫和增强扫描,并利用多平面重建法(MPR)、曲面重组法(C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成像法(VR)进行血管成像。结果平扫示主动脉管径增粗,腔内见低密度分隔影或内膜钙化高密度内移影,呈现蛋壳样及斑片状钙化。增强扫描示主动脉呈真假双腔影和剥离的内膜片呈低密度分隔线影,以及受累主动脉其分支和范围。二维图像(MPR和CPR)能够较好显示病变的范围、大小和病变细节,而三维重建图像(MIP,VR)可以更好地显示病变与周围空间的关系。结论 64层螺旋CT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结合影像后处理重建技术是早期确诊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螺旋CT表面遮盖显示(SSD)、多平面重组(MPR)和容积再现(VRT)技术针对平片诊断的可疑膝关节骨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平片X线检查诊断可疑膝关节骨损伤的病例,行螺旋CT扫描后,运用SSD、MPR和VRT技术重建膝关节三维图像.结果:所有平片诊断可疑膝关节骨损伤的病例在行螺旋CT扫描经过三维重建处理后都得到了明确的影像诊断结果.尤其是对骨折病例的骨折分型、骨折范围、移位程度的描述上大大优于平片X线检查.减少了影像科检查的误诊和漏诊率,并为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多层螺旋CT的多种成像技术对于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内异物的显影效果以及其在此类痰痛中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在2009年3月至1010年3月期间收治的24例气管、支气管内存在异物的患儿,进行螺旋CT扫描检查,后期的处理技术包括曲面重建(CMPR)、多平面重建(MPR)、仿真CT内窥镜(CTVE)、最小密度投影(Minp)等,在明确了诊断以后即进行内窥镜摘取手术。结果:24例气管及支气管异物患儿中,有6例为气管内异物、13例为右侧支气管内异物、5例为左侧支气管内异物,内窥镜所得结果均与CT的诊断结果一致。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直观的显示处异物所在住置、多少、大小以及其与周围组织间的关系等,尤其是曲面重建和多平面重建,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手术前临床初步诊断的准确性,且可以明确的指导临床治疗以制定方案。多层螺旋CT应该作为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内异物病例的首选检查项目,以进行临床确诊。  相似文献   

13.
颌面部骨折螺旋CT二维和三维重建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2009年6月在我院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诊断为颌面骨骨折的影像学资料32例,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方法:扫描层厚1mm,方法为多平面重组法(MPR)、表面阴影显示法(SSD)和容积再现法(VR),术后将二维和三维图像与手术所见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和验证。结果:32例颌面骨骨折,螺旋CT二维、三维图像可以全部显示颧骨骨折、上、下颌骨骨折和鼻骨骨折,但在显示骨折线行程和骨折块移位上三维图像优于二维图像;二维横断位图像全部显示筛骨、蝶骨和腭骨骨折,而三维图像部分不能显示,效果明显不如二维图像。结论:二维图像仍是诊断颌面骨骨折最基本的手段,三维重建图像的优势在于可以显示颌面骨骨折线和骨折片移位的空间解剖关系,在指导手术设计、提高手术疗效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研究胸膜外血肿的X线胸片与CT表现,并对比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3例经外科诊断性穿刺或手术确诊的胸膜外血肿(血肿厚度均≥7mm)的患者的X线胸片与CT扫描结果相比较。结果:定位准确性(肺外/肺内):X线平片为79.1%,CT为100%;定性准确性:X线平片为48.8%,CT为83.7%。两者分别比较,CT均明显高于X线平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胸膜外血肿(血肿厚度均≥7mm),X线平片作为常规检查有诊断价值,而CT具有断层扫描、密度测量、增强扫描等优势能对其进行更准确地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8排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在肝细胞肝癌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取CT检查联合手术病理检查证实均为肝细胞肝癌的患者48例,使用8排螺旋CT进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并对各期CT检查图像重建分析。结果:动脉期患者螺旋CT扫描显示高密度强化患者33例(68.75%),显著高于低密度无强化患者15例(31.25%);门静脉期患者螺旋CT扫描结果显示高密度强化患者5例(10.42%),等密度强化12例(25.00%),两者均显著低于低密度强化的31例(64.58%);平衡期患者39例(81.25%)为低密度无强化,显著高于混合低密度强化的9例(18.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排螺旋CT分期增强扫描诊断肝细胞肝癌能有效提升临床诊断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副鼻窦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74例患者的副鼻窦16层CT薄层扫描,并行冠状位、矢状位、轴位的多平面重建。结果:多平面重建技术能精确显示副鼻窦及其相关的正常微细解剖结构与变异;174例患者中,发现单纯副鼻窦炎120例,副鼻窦炎合并鼻息肉18例,副鼻窦囊肿12例,副鼻窦癌3例,鼻骨或鼻窦及颜面部骨折7例,鼻咽癌4例,腺样体肥大6例,骨瘤4例。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PR)技术能够清晰显示副鼻窦及其邻近区域的解剖结构及病理变化,为经蝶窦颅内病变的手术治疗提供清晰手术路径,为鼻内镜手术提供了最佳的术前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视神经管骨折高分辨率CT(HRCT)检查及准矢状位重建的影像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9例视神经管骨折患者行层厚1.5mm,间距1mm的视神经管横轴位及冠状位HRCT扫描,并利用多平面重建技术重建准(斜)矢状位,对视神经管骨折的CT表现进行联合分析。结果视神经管骨折的直接征象表现为视神经管壁骨质连续性中断,可分为凹陷型、线状型、粉碎型、嵌入型、混合型5型;间接征象表现为蝶窦积血、筛窦积血、视神经增粗、泪滴征等。19例(22眼)中,单壁骨折17眼(77.3%),多壁骨折5眼(22.7%),其中内壁骨折14眼(63.6%),外壁骨折4眼(18.2%),上壁骨折6眼(27.3%),下壁骨折3眼(13.6%)。结论视神经管HRCT检查可清楚的显示视神经管骨折的部位及分型,进行准矢状位重建可提高骨折的检出率,可为临床诊断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多种16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颌骨内埋伏牙的定位中的研究。方法:对31例埋伏牙患者行牙列轴位螺旋CT容积扫描,通过多层面重建(multiplanarrefomation,MPR)、容积再现(volume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nintensityprojection,MIP)等技术对图像进行后期处理,通过各种技术的应用,对颌骨内埋伏牙定位。结果:31例患者共41颗埋伏牙通过16层螺旋CT多种技术的组合应用均得以清晰显示埋伏牙位置、形态、大小、萌出方向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对埋伏牙治疗的选择提供了依据。结论:16层螺旋CT可准确显示埋伏牙的位置,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16层螺旋CT对显示颌骨内埋伏牙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肺淋巴管肌瘤病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作肺常规扫描并行高分辨率重建法重建得出图像。结果常规胸部CT能见两肺组织密度减低,双肺见弥漫性囊状影,分布无差异。结论肺淋巴管肌瘤病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可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