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节病型银屑病又名银屑病性关节炎.银屑病在关节炎患者中较为常见,比正常人多2~3倍.关节炎在银屑病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6.8%,大大超过了非银屑病人群中关节炎的发病率.据国外文献报道,关节病型银屑病的发病率约占银屑病病人的1%.关节病型银屑病除有银屑病损害外,病人还发生类风湿关节炎症状,其关节症状往往与皮肤症状同时加重或减轻.多数病例常继发于银屑病之后或多次反复发病后,症状恶化而发生关节改变.病程多为慢性,且往往经年累月而不易治愈.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例关节病型银屑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探讨在此类疾病护理工作中应注意的护理重点并重视从病人饮食、心理等多方面进行护理,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关节病型银屑病,常见寻常型银屑病的基础上发生,约占银屑病的6.8%,临床表现为非对称性外周小关节炎,以手、腕、足等小关节,特别是指(趾)末端关节多见。早期关节红肿疼痛,肿胀,长期病变后可发生关节变形,重者大关节也可累及,有明显的功能障碍。我们采用中草药内服配合穴位注射治疗18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8例患者均系门诊病人。男15例,女3例。年龄21~53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8年。其中手指关节6例,足趾关节8例,腕关节2例,肘关节1例。类风湿因子15例阴性。X线检查:受累关节边缘侵蚀,重者可有骨溶解或肥大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9例关节病合并红皮病型银屑病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燕生  陈美 《北京中医》1997,16(2):37-38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治疗关节病型银屑病8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关节病型银屑病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药治疗方法。方法:对8例关节病型银屑病患者采用纯中药口服、外用及刺络拔罐的方法治疗。结果:痊愈加显效6例,有效2例。结论:中医药治疗关节型银屑病有独特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关节病型银屑病常继发于寻常型银屑病,或银屑病多次反复恶化后,属难治之症。笔者辨治1例,收效较为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关节病型银屑病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①单纯中药煎剂,分为毒热阻络、寒湿痹阻、肝肾亏损三个证型;②中药煎剂+其他中药制剂;③中药煎剂+消炎镇痛药;④对某些病情顽固的病例适当选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结果 临床治愈34例(占70.83%),好转14例(占29.17%)。结论 以中医辨证治疗为基础,尽量不用和少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结果疗效满意,并可使部分既往有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用药史的患者避免再次使用此类药物。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关节病型银屑病4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丙戌  王萍等 《北京中医》2002,21(4):227-229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关节病型银屑病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1)单纯中药煎剂,分为毒热阻络,寒湿痹阻,肝肾亏损三个证型;(2)中药煎剂 其他中药制剂;(3)中药煎剂 消炎镇痛药;(4)对某些病情顽固的病例适当选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结果 临床治愈34例(占70.83%)。好转14例(占29.17%)。结论 以中医辨证治疗为基础,尽量不用和少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结果疗效满意,并可使部分既往有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用药史的患者避免再次使用此类药物。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38岁。门诊号:149535。初诊:1987年11月。患者自13岁起即患有银屑病,经治疗2年后自愈。至20岁时皮疹复发,周身皮肤干燥,鳞屑脱落。至1987年6月时,  相似文献   

10.
<正>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我们收治银屑病75例,现将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75例中,男43例、女32例,平均年龄31岁,初诊6例、复诊69例,病程4周~38年、平均8.1年,寻常型58例、红皮病型7例、脓疱型6例,关节病型4例,已婚56例、未婚19例,居  相似文献   

11.
关节病型银屑病是银屑病中病情重而难治的一型,本文介绍2例经过多种西医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不佳合并高热的关节病型银屑病病例,刘毅主任中医师采用六经辨证选方用药,高热迅速消退,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为临床运用经方治疗皮肤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种常见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基本损害为多层银白色鳞屑性丘疹或斑块,病程较长,易于复发,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因素影响较大。我们从2009年6月起对21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在严格药物治疗同时进行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红皮病型银屑病证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皮病型银屑病是临床较少见的一种重症银屑病 ,发病率约占银屑病病人的 1%。临床表现为 :患者从头面、躯干、四肢到手足全身呈弥漫性红色或暗红色 ,病变部位炎性浸润明显 ,表面附有大量麸皮样鳞屑 ,不断脱落 ,可伴有发热、头痛及全身症状。本病类似于中医文献中的“白”、“松皮癣”、“干癣”等。笔者根据临床治疗体会认为 :血热是本病的重要原因。因风热之邪结聚于肌肤 ,局部的气血运行失畅 ,气血久郁则血热 ,红斑是血中有热的表现 ,白屑是热盛血燥、皮肤失养所致。故治以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佐以滋阴润燥。笔者以自拟消银祛斑汤为主…  相似文献   

14.
王曰平  张青 《光明中医》2005,20(4):28-29
脓疱型银屑病是银屑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特点是在原有银屑病的情况下皮损突然发红肿胀,基底上出现密集的小脓疱,在脓疱发生期间,病人高热伴头晕、头痛,全身不适,食欲差等症状。一般在发烧1~2天后,全身广泛出现小脓疱,几天后随之脓疱干燥结痂、脱屑。在脓疱结痂过程中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此病程反复发作,病人常因衰竭或者合并症而死亡。在临床上注意观察病情加强护理,减少并发症以减轻病人的身心痛苦。1病案举例张某,男,52岁,工人。患者于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大腿根部突然发红疹瘙痒、脱屑,在某医院诊断为银屑病,经治疗后病情稍有好转。一月前…  相似文献   

15.
小针刀是治疗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组织粘连而导致疼痛、活动障碍性疾病及骨质增生症等的有效方法。其机理是在骨头、肌肉、韧带、血管、神经等发生粘连的部位用针刀进行剥离松解 ,使其恢复到原来的正常动态位置而达到治疗目的 [1]。我科自开展小针刀治疗一年多以来 ,先后  相似文献   

16.
<正> 探索提高并发发红性银屑病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应用治疗糖尿病药物的同时,内服银屑病的专用药物结合饮食忌口、湿敷、药浴、涂敷药物等特色疗法,对我院皮肤科从2008年~2009年住院的18例糖尿病并发发红性银屑病进行独特的维吾尔医治疗。 1 临床资料该18例患者中男性为10例,占55.5%。女性为8例,占44.5%。年龄范围为38~65岁,平均年龄51.5岁。津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DN)即毛细血管间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其病情呈持续性进展,最终导致终末期肾衰.我院于2009年8月~2011年8月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进行中药灌肠治疗糖尿病肾病52例,并结合有效的护理,疗效满意,并与单用西医药治疗的52例作对照观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关节病型银屑病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局部皮肤变厚,出现银白色鳞屑,关节变形,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同时出现。严重者出现关节积液,甚至关节畸形,病程呈慢性。从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21例患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下面介绍异常咸性黏液质型银屑病的治疗过程和疗效。  相似文献   

19.
王淑兰  黄娴 《福建中医药》2009,40(6):58-58,61
红皮病型银屑病是一种严重的皮肤病,常发病急骤,以临床表现为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浸润、肿胀、脱屑为特征,严重的代谢紊乱时可引起低体温、心功能衰竭、周围循环衰竭、血栓性静脉炎及肺部感染,有时可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20.
中医认为中轴型脊柱关节病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内外合邪,临床医家治疗时常选用腰背部经络如督脉、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腧穴及华佗夹脊穴等进行针刺,并依据患者邪正盛衰随证加减,以宣通督肾阳气、祛除邪气。此外,研究表明,选用合适的针刺手法如“盘龙针法”“齐刺”“扬刺”“督脉排针法”等有助于调和患者之气机,从而增强针刺疗效。探索针刺治疗本病的作用机制,发现其可能是通过调节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等致炎因子与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等抗炎因子间平衡,维持CD4+与CD8+T淋巴细胞间数目的稳态,以减轻患者炎性反应;通过调控中枢及外周疼痛相关的神经—内分泌网络,增加镇痛物质并降低致痛物质以发挥即时和长效镇痛作用;通过调节OPG-RANKL-RANK及Wnt/β-catenin等骨稳态相关的信号通路及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3,MMP-3)等组织水解酶含量,以减少患者骨质融合和破坏的发生,从而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