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踝关节扭伤,临床十分常见,上下楼梯、爬山不慎跌倒,被障碍物绊倒等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由于胫、腓两骨下的关节面与距骨上的距骨滑车构成,因此足的屈肌力比伸肌力大,内翻三角韧带比外侧的三个韧带要兼顾,因此,内翻比外翻的活动幅度要大。此外,距骨体前宽后窄,当足被伸时,距骨完全进入踝穴,踝关节稳定,不易扭伤;而当足跖躯时,距骨后面窄的部分进入踝穴,前面宽的部分下移,踝关节相对不稳定,容易发生扭伤。  相似文献   

2.
踝关节扭伤,临床十分常见,上下楼梯、爬山不慎跌倒,被障碍物绊倒等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由于胫、腓两骨下的关节面与距骨上的距骨滑车构成,因此足的屈肌力比伸肌力大,内翻三角韧带比外侧的三个韧带要兼顾,因此,内翻比外翻的活动幅度要大.此外,距骨体前宽后窄,当足被伸时,距骨完全进入踝穴,踝关节稳定,不易扭伤;而当足跖躯时,距骨后面窄的部分进入踝穴,前面宽的部分下移,踝关节相对不稳定,容易发生扭伤.  相似文献   

3.
按摩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7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踝关节是负担体重的大关节,其周围有坚强的韧带附着,由于踝关节具有外踝骨较内踝骨长的结构特点,使得足内翻的活动范围明显大于足外翻的活动范围,同时,足内翻的运动肌群又比负责足外翻的腓骨长短肌的肌力大,故外踝损伤的机率较大.  相似文献   

4.
踝关节是由胫腓骨下端内外踝之间的关节面与距骨上之滑车及其两侧关节面构成.其主要的功能是负重及行走,主要的运动为屈伸,但与距骨下和跗间关节的活动相叠加又可完成旋转,它的稳固性主要依赖关节囊的包绕和韧带的固定.其内侧的三角韧带较坚强,但其外侧的距腓前韧带、跟腓后韧带的结构较松散,牵拉力并不集中,故发病多见于此.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有限元模型分析外侧踝关节扭伤"骨错缝、筋出槽"的病理状态。方法:基于1位外侧踝关节扭伤患者的CT资料,建立踝关节有限元模型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采集踝关节扭伤后1 d、1周的在体动力学数据并加载于踝关节有限元模型跖屈、背伸、内翻、外翻四种工况中,分析踝关节面受力及踝周韧带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在相同的载荷下,四种工况中踝关节(胫距、距腓关节)面接触应力峰值在踝扭伤后随着时间的变化有增高的趋势,四种工况中踝周韧带在踝扭伤后不同时间点的应力分布及应力值存在变化。结论:所建立的踝关节有限元模型准确、有效,踝部关节面受力分布不均匀及韧带应力值的变化可能是外侧踝关节扭伤"骨错缝、筋出槽"的客观病理反映。  相似文献   

6.
踝关节周围主要韧带有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和下胫腓韧带。内侧副韧带又称三角韧带,起于内踝,自下呈扁形,附于足舟骨、距状骨前内侧;外侧副韧带起自外踝,止于距骨前外侧的腓距前韧带;止于跟骨外侧为腓跟韧带止于距骨后外侧的为腓距后韧带。临床上分内翻扭伤和外翻扭伤。跖屈内翻时容易损伤外侧的腓距前韧带;单纯内翻损伤时容易损伤外侧的腓跟韧带。外翻姿势时,由于三角韧带  相似文献   

7.
踝关节内翻扭伤是一种常见损伤,如踝部受过度内翻外力损伤跗骨窦内的骨间跟距韧带、脂肪垫、距跟关节滑膜或跗骨窦滑囊,发生无菌性炎症,则称为跗骨窦综合征,亦称跗骨窦炎。自2001年以来,采用多种疗法综合治疗跗骨窦综合征12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大骨节病1例     
患者,男,35岁,因跌伤右下肢入院,诊断为右胫骨下端及距骨骨折。X线显示胫距关节间隙变窄,距骨部分高密度硬化,跟骨结节上翘。怀疑患者原有距骨病史,结合患者童年有东北生活史4年,且平常有踝关节疼痛史,考虑大骨节病。CT见双踝关节距骨体变小,颈短,关节面有硬化及囊样变,且患者双下肢肌肉萎缩,确诊为大骨节病。  相似文献   

9.
踝关节扭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也是全身最常见的关节扭伤。扭伤后可引起踝关节的内外侧韧带及下胫腓韧带损伤。轻者为侧副韧带部分撕裂,重者为韧带断裂伤,甚至可出现撕脱性骨折、软骨面损伤等。踝关节扭伤可分为内翻型和外翻型,临床以内翻型多见。多因为足外缘着地、足部突然内收而引起。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踝关节疼痛,活动功能受限,关节周围皮肤青紫且肿胀,伤足不敢用力着地,跛行步态,活动时疼痛加剧等。如果失治或者误治,易造成习惯性扭伤。踝关节扭伤后再次受伤的可能性比正常踝关节高40%-70%。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联合夹板内翻背伸位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伴距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192例新鲜闭合踝关节骨折伴距骨脱位患者(无神经血管损伤及软组织严重卡压、踝关节严重不稳等无法闭合复位者)手法复位后,超踝夹板、直角托固定踝关节至内翻背伸位6~8周,治疗后第12个月按Leeds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优良170例(88.54%),可19例(9.90%),差3例(1.56%),其中,1例负重过早遗留创伤性关节炎,1例固定过久遗留关节僵硬,1例遗留关节僵硬使骨折畸形愈合。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夹板内翻背伸位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伴距骨脱位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外伤性踝关节骨折脱位牵引治疗合并小腿筋膜间隔区综合征国内尚未见报告。本院经治一例。报告如下: 贾××,男性,47岁。于1982年6月22日,由马车上跳下时,左足内翻位受伤,以左踝关节部疼痛、畸形,不能站立,5小时后来我院就诊。临床经过:左踝关节部位肿胀,呈内翻位畸形,X线照片显示:胫骨下端粉碎骨折腓骨下1/3骨拆;下骨折断端向前方旋转,胫骨下关节面后缘骨折片同距骨向后脱位(图)。  相似文献   

12.
软组织慢性损伤包括肌、肌腱、腱鞘、韧带和滑膜囊的慢性损伤,在骨伤科和疼痛门诊较为常见,严重影响病人正常工作和生活。踝关节为下肢承重关节,又因外踝的位置较内踝低,距腓前韧带较胫侧韧带薄弱,因此踝关节过度内翻的扭伤较为多见。近年来,笔者在门诊及病房应用中药薰洗治疗踝关节各类扭伤10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人体结构中,踝关节是一个重要的关节构成。踝关节又被称为距骨小腿关节,由胫腓骨末端的关节面和距骨滑车构成,踝关节的位置结构和解剖原理导致了踝关节是全身上下最易受到损伤的关节之一。为提高踝关节康复治疗水平,加强大众在运动时对踝关节的防护意识,该文通过从解剖学原理的角度分析了踝关节运动创伤发生的机理,进一步提出踝关节运动创伤的处理和康复治疗方法,将治疗步骤进行详解,对各个阶段的治疗重点进行论述,旨在为踝关节发生运动创伤的健康教育和创伤发生后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加强大众虽踝关节的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解剖重建治疗习惯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采用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解剖重建治疗习惯性踝关节扭伤患者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18~52岁,中位数28岁。左侧5例,右侧9例。X线检查显示,前抽屉应力位片距骨前移7~12 mm,中位数10.5 mm;内翻应力位片距骨倾斜8°~12°,中位数11.5°。麻醉状态下X线检查显示,前抽屉应力位片距骨前移11~15 mm,中位数12.5 mm;内翻应力位片距骨倾斜9°~13°,中位数10.5°。MRI检查显示,距腓前韧带Ⅳ度损伤伴跟腓韧带Ⅲ度损伤8例,距腓前韧带Ⅲ度损伤伴跟腓韧带Ⅱ度损伤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9个月,中位数5个月。随访观察踝关节疼痛、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中位数17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其中疼痛评分术前(22.14±8.00)分、末次随访时(33.57±8.40)分,功能评分术前(6.86±7.93)分、末次随访时(9.14±4.52)分。均未出现切口皮肤感染或坏死、腓骨骨折、肌腱滑脱及界面螺钉脱出等并发症。结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解剖重建治疗习惯性踝关节扭伤,可以有效缓解踝关节疼痛、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杨文江  连业钦 《中医正骨》2008,20(12):80-80
患者,曾某,男,55岁,双踝关节肿胀活动受限2年来我院就诊。查体双侧小腿胫骨后肌群肌张力减弱,肌力减弱,触觉及温觉降低,腱反射减弱,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足踝关节活动受限。询问病史,患者有糖尿病病史7年。摄双踝关节正侧位DR片示,双侧跟骨大部分骨质破坏消失,残留骨骨质边缘不规整且有不同程度硬化,跟距关节间隙增宽且不规则,关节结构紊乱,关节间隙内可见多个大小不一分离骨块影,双距舟关节半脱位。  相似文献   

16.
<正>踝关节周围韧带对距骨在踝穴的稳定极为重要,其损伤后会导致距骨在踝穴的位置发生改变。随着人们对踝关节认识的加深,临床中对于踝关节骨折伴有韧带损伤的诊断率明显增高,但对于踝关节损伤未见骨折的韧带损伤确诊率较低。如果得不到正确的诊治,会造成踝关节的不稳定,继发创伤性关节炎,严重影响踝关节的功能~([1])。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治疗踝关节脱位不伴骨折合并踝关节多  相似文献   

17.
<正>踝关节扭伤系骨科临床常见病,占关节韧带扭伤的首位[1],分为内翻型和外翻型,主要是损伤了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和内侧副韧带。多因行走在高低不平的地面,在运动中身体失去重心,在不平地面上跳跃、落地均能引起踝关节扭伤,发病率极高。临床表现为踝关节周围肿胀、疼痛、皮下瘀斑等。如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常遗留疼痛及关节不稳,继而发生骨关节炎  相似文献   

18.
踝关节骨折是骨伤科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之一 ,约占全身骨折总数的 3.92 %〔1〕。Pilon骨折 ,即胫骨下关节面穹窿部骨折 ,约占胫骨骨折的 1%~ 10 %〔2〕。其损伤机理是由于轴向应力造成的胫骨远端关节内爆裂性骨折 ,常伴有骨质缺损及远端松质骨的压缩 ,并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因骨折涉及关节面的破损 ,治疗难度大。若治疗不恰当 ,可导致关节功能严重受损。作者结合文献复习 ,仅就Pilon骨折的损伤机制、分型和治疗等有关问题综述如下。1 损伤机制胫腓骨下端组成踝穴以容纳距骨。距骨的滑车面呈前后凸状 ,中间有一下陷的滑车沟 ,此…  相似文献   

19.
内翻性踝关节损伤临床上非常常见,扭伤后无骨折脱位,但反复出现踝关节前外侧肿痛,而无踝关节不稳定,长期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发展,发现其肿痛常因前下胫腓韧带、前距腓韧带损伤后瘢痕化,滑膜炎症反应以及受到撞击所致,也称为“踝关节前外侧软组织撞击综合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半腱肌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采用同种异体半腱肌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17~50岁,中位数33岁。左侧17例,右侧18例。所有患者均有反复踝关节扭伤病史。踝关节前抽屉试验及内翻应力试验均为阳性。按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程度的影像学分型标准,均为完全撕裂型。病程8个月至6年,中位数15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Tegner运动水平评分评定患者运动能力恢复情况,观察距骨倾斜角变化;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0个月,中位数15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踝关节前抽屉试验及内翻应力试验均为阴性。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及Tegner运动水平评分均高于术前[(47.00±4.03)分,(90.27±2.49)分,t=-85.300,P=0.000;(3.93±1.86)分,(6.20±1.13)分,t=-9.472,P=0.001],距骨倾斜角较术前降低(18.07°±2.64°,4.60°±1.10°,t=25.254,P=0.001)。均未出现切口感染、排斥反应及螺钉脱出等并发症。结论:同种异体半腱肌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可以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运动水平、缩小距骨倾斜角,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