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X线、CT及MRI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分期及对治疗方法提供依据,40例患者经X平片、CT平扫及MRI扫描,并对其进行了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分析其MRI的信号改变。结果显示5个股骨头为早期病变,而CT及X线平片为阴性;并且依据MRI的信号改变对病变进行分期,以指导临床治疗。MRI是上述三种检查方法中,对于发现早期病变最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和评价X线平片与CT扫描2种检查方法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经X线平片与CT扫描并经我院或外院手术或骨穿病理证实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结果:发现50例股骨头受累,单侧股骨头受累28例,占56.0%;双侧股骨头受累22例,占44.0%.普通X线平片诊断Ⅰ~Ⅱ期ANFH6例,Ⅲ~Ⅳ期34例,阳性率80%;CT诊断Ⅰ~Ⅱ期ANFH 13例,Ⅲ~Ⅳ期34例,阳性率95%.结论:①X线平片是诊断ANFH最基本、最经济、简单的方法,但在早期不易发现导致漏诊.②CT可以早期发现病变,对诊断起决定性作用.随着CT的普及,是早期诊断或者确诊ANFH必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景春 《中医正骨》2005,17(10):31-32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争取早期诊断和治疗,我们对2000年3月~2004年12月收治的40例经临床和影像学(X线平片、CT、MRI)确诊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及X线诊断比较(附2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 2 8例股骨头缺血坏死的 CT表现 ,并与 X线平片进行了比较 ,同时选择了 2 0例 40个正常股骨头作为对照 ,分析了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和晚期 CT表现。 CT与 X线平片对照结果表明 ,CT在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方面优于 X线平片。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总结股骨缺血坏死的早期影像学征象、材料和方法:9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和CT检查,其中3例行ECT检查。结果:9例13病骨中,有10个股骨头X片线有早期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骨小梁形态异常,其中1例关节面下有约2mm新月形密度带。11个股骨头有早期CT表现,主为“星状征”变形。3例ECT检查得有一个股骨头表现为局限性“冷区”,而X线平片和CT均见异常;4个股骨头表现为局限性“冷区”,伴局限性“热区”。结论:CT和ECT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诊断优于X线,但其早期X线征象仍需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9例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CT、MRI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病变不同时期有不同程度的影像改变,在病变同一时期对不同的影象检查敏感性不同,Ⅰ、Ⅱ期X线为阴性;CT可以较早期发现病变,显示骨结构,观察晚期增生、硬化、囊变、碎裂、塌陷变形;MRI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特别对Ⅰ、Ⅱ期病变均能诊断.结论 MRI、CT及X对诊断本病有重要临床意义,早期改变MRI明显优于CT及X线,故准确、全面选择检查手段能给治疗赢得宝贵时间,是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R摄影技术在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7例(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例,余24例为单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行常规X线平片和CR检查。结果27例髋关节分别摄CR片与普通X线平片,受检者CR照射剂量低于传统X线的照射剂量。27例髋关节CR图像显示清晰,而27例普通X线平片显示皮下组织较差,骨小梁结构及小的头下囊变显示不如CR图像清晰。结论CR检查对成年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诊断优于常规X线平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I检查在成人股骨头坏死(ANFH)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0例41个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MPd表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MRI在ANFH早期诊断的阳性检出率100%,其中Ⅰ期占23.33%,Ⅱ期占33.33%,Ⅲ期占43.34%。结论MRI检查在早期ANFH中,对微小的水分差和脂肪成分差,就能产生对比度,可作为成人股骨头坏死的首选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上海针灸杂志》2010,(9):607-607
股骨头坏死,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为常见的骨关节病之一,股骨头坏死也是骨科疑难症之一。大多因风湿病、血液病、潜水病、烧伤等疾患引起,先破坏邻近关节面组织的血液供应,进而造成坏死。为进一步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早期表现和新征象,对120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X线摄片和CT检查。结果X线摄片显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股骨头外形和关节间隙通常情况下表现正常。股骨头内散在的斑片状或条带状密度增高区,边界模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和MRI在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治疗的患者100例,对患者采用CT与MRI两种扫描方式分别对股骨头部位进行扫描,以股骨头形态完好或略微凹陷状,髓关节间隙无狭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现象作为诊断指标,比较两种方式的检出率差异。结果:两种方式均可检测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症状,其中,MRI的检出率为92.5%,CT的检出率为8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MRI的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检出率显著高于CT,更适合运用于临床诊断,帮助更多急性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并比较CT与X线诊断老年股骨头坏死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为股骨头坏死老年患者76例CT及X线影像学资料,比较患者股骨头总检出率及各临床分期检出率。结果:CT股骨头坏死总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TⅠ、Ⅱ期股骨头坏死检出率均明显高于X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Ⅲ、Ⅳ及Ⅴ期股骨头坏死检出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诊断老年股骨头坏死临床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且对于老年患者早期股骨头坏死病变更具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X线平片、CT、MRI对骨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骨肉瘤的X线平片、CT及MRI的表现。结果:18例X线平片均能清楚显示骨肉瘤的基本表现,CT对显示骨肉瘤的骨质破坏及瘤骨优于平片,MRI对骨肉瘤的早期骨质破坏及周围软组织病变范围及瘤周水肿优于平片及CT。结论:平片是诊断骨肉瘤的首选及基本方法,CT或MRI对提高骨肉瘤的诊断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像学在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3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对病人DR、CT及MRI检查进行分析,证实影像学在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人在病情各阶段内影像表现各异。结论:采用影像检查有助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通过x线DR、CT及MRI检查的联合使用,诊断正确率能够得到提升,效果更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X线早期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38侧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X线片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23例24侧X线片表现为关节间隙稍增宽,16例17侧股骨头承重区出现小斑片状或楔形密度增高影,其内骨小粱增粗、模糊。结论:X线片是诊断ANFH最基本、最经济、最简便的方法,结合病史和仔细查体可提高早期诊断符合率,条件允许者尽可能行CT)LMRI检查,以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体股骨头缺血坏死股骨头大体标本与X线表现的对应关系。方法:自2006年12月-2008年8月20例全髋置换完整切除的坏死股骨头大体标本与术前一周的X线表现进行对比分析;术后1小时内处理标本,清除软组织,将股骨头沿正中线纵形或横向剖开,拍照后病理检查。结果:大体标本与X线片表现不一致,坏死囊腔越小,位置越靠近中心,X线匹配越差;囊腔大,有明显硬化骨包壳时匹配程度较好。结论:X线片不能真实显示股骨头坏死的程度,可做为普查及判定塌陷的检查手段,但明确病变范围程度并指导治疗方案应行MRI、CT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分期磁共振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以提高其早期诊断率。方法 :对 2 6例确诊为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进行 MRI平扫 ,其中 X线平片诊断为早中期 5例 ,晚期 6例 ,无阳性征象者 15例。对比 2 6例患者的MRI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各期 MRI图像均有一定的特征表现。其早期病灶外围的低信号环和关节侧与之对应的高信号环被称为“双线征”,是股骨头缺血坏死 MRI的特征性改变 [1 ] 。病变中、晚期因骨纤维化和骨硬化为主导 ,则T1 和 T2 加权图像均呈低信号。结论 :MRI扫描能对股骨头缺血坏死作出早期及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研究胸膜外血肿的X线胸片与CT表现,并对比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3例经外科诊断性穿刺或手术确诊的胸膜外血肿(血肿厚度均≥7mm)的患者的X线胸片与CT扫描结果相比较。结果:定位准确性(肺外/肺内):X线平片为79.1%,CT为100%;定性准确性:X线平片为48.8%,CT为83.7%。两者分别比较,CT均明显高于X线平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胸膜外血肿(血肿厚度均≥7mm),X线平片作为常规检查有诊断价值,而CT具有断层扫描、密度测量、增强扫描等优势能对其进行更准确地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早期诊断中MRI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AS骶髂关节病变患者48例,对患者早期诊断中MRI与CT扫描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CT扫描的异常检出率为92%,MRI为100%,MRI的检出率明显较高,Ⅰ级病变MRI检出率显著高于CT扫描,而其他病变两种影像学方法的检出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CT与MRI均能够显示出骨质侵蚀与骨质硬化的特征,MRI检出率明显高于CT。结论MRI检测的检出率相比CT较高,在早期诊断中MRI的检出率更高,而骨质侵蚀与骨质硬化MRI的检出率也较高,MRI相比CT扫描更适用于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  相似文献   

19.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骨显像与MRI和X线片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FHN)的骨显像征象,并与MRI和X线片征象对比。分析了39例58髋经随访和病理检查证实的早期FMN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均于2周内行髋关节骨显像、MRI和X线检查。结果显示:①骨显像上表现为正常、局限性稀疏、局限性浓聚、不典型“炸面圈征”、股骨头上方轻度浓集而基底部或(和)颈部带状明显浓集及股骨头或头颈部弥漫性浓集,均对应不同的MRI征象。②骨显像、MRI和X线片对早期FHN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94.82%、100%、70.69%。表明①“炸面圈征”及股骨头上方轻度浓集、基底部或(和)颈部带状明显浓集均为骨显像诊断早期FHN的特异性征象。②骨显像诊断早期FHN的阳性率与MRI相当,高于X线片。  相似文献   

20.
陈景胜 《光明中医》2008,23(1):96-97
目的:探讨激素所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影象学表现,同时提醒临床对激素应用的掌握。材料与方法:笔者从近千例股骨头坏死病历中搜集了有长期使用激素史并经临床X线.CT.MRI.检查证实。结果:男性64例,女性36例,双股骨头发病者65例,单侧者35例,共165个关节。临床主要症状为髋部疼痛,跛行,严重者功能障碍。用药时间6个月-16年。影像学表现:股骨头持重区结构乱,有囊变.塌陷.碎裂及骨内不规则硬化。结论:患者有长期使用激素史,影象学改变明显,可明确诊断。MRI对早期诊断股骨头坏死是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