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金丛兰 《光明中医》2012,27(12):2544-2545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竭院前急救和护理体会。方法通过我们现场急救后转运的50例病人总结和分析。结果 50例患者中48例安全转入医院,继续治疗后出院,2例死亡。结论完善车载装备是院前急救的前提。准确评估、仔细观察、快速用药、有效给氧、心理护理是抢救患者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2.
院前急救以抢救生命和降低伤残率为目的,主张迅速到达患者发病现场,实施综合急救措施,快速进行救治工作。对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对提高危急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医急救由来已久,随着近年来我国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中医诊疗技术逐渐应用于院前急救,取得了良好成效。对近年来应用于院前急救的中医诊疗技术进行总结,展望中医诊疗技术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及护理要点,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125例颅脑外伤患者在院前救护中采取适当的急救护理。结果:125例病人中除3例因病情危重在现场抢救无效死亡,其余均安全转送回院。结论:对于严重颅脑损伤患者,早期采取急救措施,主动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整体救治水平,保障此类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命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ystem EMSS)的一个子系统,是急救过程中的首要环节,也是院内急救的基础。它不是处理疾病的全过程,而是把工作重点放在救治伤病的急性阶段,为病人接受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准确、合理、快速的院前急救措施,对挽救病人生命、减少伤残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现代急救医学的时间观向人们提示:最佳急救期为伤后12小时内,较佳急救期为24小时内,延期急救期为24小时后,猝死病人抢救的最佳时间是4分钟,严重创伤病人抢救的黄金时间是30分钟[2]。所以院前急救作为抢救病人的第一环节尤为重要。下面就我所参加的院前急救谈一下体会。  相似文献   

5.
院前急救是指受伤或发病时,由急救人员实施现场救治及监护的行为。他的主要任务是抢救生命,减少伤病员并发症,迅速转运,降低死亡率。院前急救除具有救死扶伤的职业特点外,还具有其他独特的社会性、时间性、独立性、艰苦性、困难性,不可预测性等。为此,院前急救护理不同于院内护理而具有其特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最佳护理方法。方法对66例急性心肌予以急救治疗和护理处置。结果现场救护,抢救成功56例,抢救无效死亡10例。结论院前急救可提高AMI的抢救成功率,对降低患者病死率和改善预后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的日益进步,医疗急救及护理工作逐步发展到院外,院前急救成为急救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可以说院前急救的成败关系整个急救过程的成败,关系着伤病员的预后。院前急救的病人大都发病急、病情重并且缺乏思想准备,突如其来的事件引起应激反应,患者心里活动比较复杂。而在院前急救工作中,医务工作者往往只注重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抢救生命,往往忽视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前,急诊医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对于挽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的重要一环,亦是降低病死率之关键,而护理工作好坏是抢救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现结合笔者急诊工作体会,浅谈院前急救的护理特点,以利于急救护士能更快、更从容地配合医生完成抢救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和护理方法,以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和护理水平。方法:收集本院急诊科2011年6月至2012年8月院前救护的脑卒中患者110例,建立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制度,对现场急救与处理,迅速转运,及转运途中的护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08例患者均在最短时间内安全转运入院继续治疗,死亡2例,抢救成功率98.18%。结论: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发病急且重,迅速正确判断病情并及时实施有效的急救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为院内进一步救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发展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因此,对临床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护理工作的院前急救作为抢救病人的第一环节显得尤为重要。急救护理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多专科性,这就要求护士在工作岗位中必须具有应急协调能力。而急诊科的工作环境、性质又具有突发性、多边性、复杂性等特点。因此急救护士对出诊前的准备、现场急救和监护路途较远中常出现的隐患等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不仅可以提高院前急救效果,而且可以减少护理差错及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11.
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症病员进入医院以前由急救中心或紧急救援中心为主的医疗机构对患者进行抢救过程,是医疗服务体系的首要环节,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使院前急救面临着极大的护理风险.通过探讨在院前急救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总结护理管理对策,做到急诊工作突出急、准、稳,急救过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职责分明,违者必究,让高品质的护理质量塑造急救护理职业形象.提高急救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2.
院前急救的目的是挽救患者的生命和减少伤残,急救反应的快慢及抢救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全,也是衡量医院应急能力、整体水平及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文章分析了院前急救中可能出现的医疗纠纷隐患及加以防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急诊科护士出诊工作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院前急救作为抢救患者第一环节尤为重要,同时与患者及其家属也有着越来越多的法律联系,赢得患者和家属的满意是院前急救工作中更重要的一环节。我院开通120急救系统4a来,对护士出诊前准备、现场急救和途中监护、转送中常出现的隐患及防范措施总结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黄瀛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9):1549-1551
目的 探讨规范急救体系下危重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 对258例急危重患者经院前急救包括伤情评估、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人工循环、静脉通道、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实施现场急救与转运的护理技术,院内急诊救护、病情监护与护理.结果 本组258例,其中10例抢救无效死亡,248例经积极救治,生命体征稳定,病情缓解,抢救成功率达96.12%.结论 规范的急救体系以其安全、畅通、规范、高效的特点提高了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和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程序和措施。方法:对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治疗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和跟踪调查。结果:58例患者有50例抢救获得成功(86.2%),8例因现场心脏骤停而死亡(13.8%)。结论:对患者的正确评估、现场急救、转运与监护、预见性护理等护理措施,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成功率,提高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院前急救已成为急救医学的首要环节,是保证急危重症患者在发病初期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的前提。院前急救护理是院前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正确判断患者的病情,掌握相关的重要信息,调度相应的专业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在快速询问、检查的同时,对急危重症病人积极进行生命支持等。及时、正确的抢救、治疗及转运是急救医学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将护理程序运用在院前急救的生命支持中,初步达到了及时诊断、迅速抢救,为后续救治创造条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把院前救护过程中的病人病情降低到最低点。方法:现场救护,提供相应急救措施及护理。结果:经过短暂的救护,维持病人的基础体征,快速安全转运病人到医院进一步救治。结论:院前急救护理是抢救成功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两个环节不同内涵的界定。对二者之间的制度设立、设备使用、技术手段、应急措施等方面相同性及差异性分析,提出了院前院内无缝衔接面临的现状;提出了相同的技术是无缝衔接的基础、相互沟通是无缝衔接的桥梁及绿色生命通道是院前院内无缝衔接的必由之路。我国的急救医疗体系(EMss)已基本建成,其组织形式为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或专科病房。通常情况下,急救中心负责现场急救、转运将伤病员安全地转运到医院急诊科、专科病房或ICU进一步抢救治疗,以确保急危重病人得到及时、高效的救治,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实现院前和院内急救一体化,建立起急救生命的绿色通道,这就是院前和院内急救的衔接。如果院前院内能在救治技术上保持良好的相容性,加上院前院内医护人员良好沟通与协作,将使院前院内的无缝衔接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昏迷是临床常见的重症.其病复杂,病情危急,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但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也是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的可靠保证.本文从接听“120”电话,作出快速反应,准确评估病情,如何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作好急救护理记录等方面总结了院前急救的体会。熟练默契的医护配合,对提高院前昏迷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改善预后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院前急救是急救医疗体系中的首要环节,院前急救的成败关系整个急救过程的成败,关系着伤病员的预后。以往在实施院前急救的过程中,医务工作者只是注重如何用最佳技术与最快速度抢救生命,并未开展相关的心理护理措施。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和时代的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广大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积极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如何满足他们及家属的心理需求,已是医疗护理界亟待进行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