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态排粪造影在诊断功能性出口梗阻便秘中的价值.方法:对86例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进行排粪造影检查,女性81例,男性5例,年龄23岁- 80岁,平均年龄42岁,病史3个月到30年.结果:对86例患者排粪造影检查,发现会阴下降71例,直肠前突75例,直肠粘膜脱垂5例,盆底疝6例(乙状结肠疝4例,小肠疝2例),内脏下垂6例,直肠内套叠1例.结果:术后临床症状消失69例,症状改善10例,症状改善不明显7例,治愈率为92%.结论:动态排粪造影对诊断功能性出口梗阻及手术术式的选择及判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静态结合排粪造影在出口梗阻型便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行动静态结合排粪造影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8例中直肠内套叠22例占32%,直肠黏膜脱垂12例占18%,直肠前突14例占21%,直肠外脱垂1例,盆底痉挛综合征3例,耻骨直肠肌肥厚4例,先天性巨结肠1例,骶直分离2例,未找出便秘病因9例。结论动静态结合排粪造影对出口梗阻型便秘的诊断具有钡灌肠及内窥镜检查难以比拟的独特作用,将成为出口梗阻型便秘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直肠肛门部的功能性和器质性病变特别是对"功能性出口梗阻"所致的长期顽固性便秘患者作出明确诊断.方法:通过患者在排出造影剂时,分别摄取静坐、提肛、强忍、力排时的优质直肠侧位照片,然后测量肛上距、乙耻距、肛管长度、骶直间距、直肠前突的深度、长度,直肠内套叠的深度、厚度等.结果:经过测量数据分析确定直肠肛门部功能性还是器质性病变.结论:排粪造影对长期便秘患者可作出明确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于2013年6月~2014年6月间,我科采用连发式痔疮套扎器(RPH)结合消痔灵注射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所致的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6例患者均女性;年龄42岁~68岁,平均56岁;病程3 a~22 a。患者均给予排粪造影和X线检查证实为直肠下端黏膜套叠内脱垂。临床症状均表现排便困难,其中28例以不成形便为主,8例表现为成形便和稀便感觉相同,排粪造影提示合并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 自2003年1月-2007年7月采用手术配合中药治疗出口梗阻性便秘120例,远期疗效满意。本组男42例,女78例;发病年龄最大81岁,最小19岁,平均42.35岁;病程2~30年,平均7.6年。入选病例均行排粪造影、钡灌肠大肠造影、肛门直肠压力测定,部分病例行结肠慢传输试验及肛肠肌电图检查。单纯出口梗阻型108例(直肠前突12例,直肠黏膜内套叠40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6例,盆底痉挛综合征3例,肛门直肠狭窄2例),直肠前突、直肠黏膜内套叠及耻骨直肠肌综合征同时存在者42例,出口梗阻伴结肠慢传输12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提高直肠前突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经排粪造影检查证实直肠前突深度≥30mm的48例患者,其中观察组26例,采用PPH术+消痔灵注射术治疗;对照组22例,采用经直肠黏膜修补术治疗直肠前突。比较其疗效。结果观察组26例仅一例效果不明显,总有效率为96.2%,无感染及明显后遗症;对照组2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1.8。结论 PPH+消痔灵注射术治疗直肠前突具有疗效好、痛苦小、微创、并发症及后遗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王世鹏  仇娜 《中医杂志》2003,44(Z1):266-267
便秘是一种极为常见的临床症状,其病因繁杂.近年来,结、直肠动力学检查,盆底功能检查等手段应用于临术,如排粪造影、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等.对便秘的病因学诊断有极大的帮助.直肠内套叠引起的便秘,在临床上手术治疗方法很多,我们采用经肛直肠粘膜缝扎加硬化剂注射固定术治疗8例,疗效比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1999-2006年,我们对47例直肠前突患者行经阴道修补术加肛管切扩术治疗,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全部47例均为我院肛肠科住院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1 ~ 73岁,平均50.4岁;病程6~31年,平均25.3年;直肠前突排粪造影检查分度[1]:轻度9例,中度35例,重度3例;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7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3例.  相似文献   

9.
排粪造影是一种专门用于研究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的X线检查方法.它的应用为便秘的诊断增加了新的手段,为临床治疗便秘提供了客观依据.近年来,我们开展了此项检查,现将资料完整的9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陈加林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7):1166-1166
目的探寻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更好的手术方式。方法对56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行经肛门直肠行耻骨直肠肌松解术,术后以症状、体征、排粪造影检查评价疗效。结果 56例经治疗痊愈30例,显效7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3.93%。结论经肛门直肠行耻骨直肠肌松解术治疗耻骨直肠肌性便秘是一良好的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扎挂线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临床疗效。方法:对210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直肠前突41例,直肠内脱垂62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35例,直肠前突合并直肠内脱垂33例,三者均存在39例)采用结扎挂线法治疗。结果:治愈155例,好转37例,无效18例,有效率91.4%,全部患者无肛门失禁或肛管畸形。结论:结扎挂线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具有操作简便、效果好、痛苦小等特点,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注射疗法联合挂线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挂线术,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注射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有效率为80.8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6)。结论:注射疗法联合挂线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疗效显著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四逆汤加味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将82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乳果糖治疗,治疗组采用四逆汤加味治疗,2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评价临床症状积分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4%,对照组总有效率56.4%,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QOL量表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四逆汤加味能有效改善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症状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推拿结合腹针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采用推拿结合腹针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临床痊愈23例,显效15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结论:推拿结合腹针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有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35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均给以补中益气汤治疗。结果:35例患者痊愈18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有效率100%。结论:补中益气汤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硬膏穴位贴敷对阿片类药物所致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组采用中药硬膏穴位敷贴加安慰剂口服,对照组安慰剂外贴加1:7服酚酞片,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6.7%,对照组66.7%。两组治疗后周排便数、每次排便时间、排便困难程度、排便间隔时间等均有好转,治疗组好转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用药前后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未见异常,治疗中对照组出现2例皮疹、14~,1瘙痒(10%),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3.17,P〈O.05)。结论:中药硬膏穴位贴敷治疗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推拿治疗婴幼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方法:将58例婴幼儿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评定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53.6%,疗效比较差异有明显显著性(P〈0.01)。结论:基础治疗结合推拿治疗婴幼儿功能性便秘疗效好,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直肠黏膜柱状缝扎加耻直肌挂线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型便秘的治疗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直肠黏膜内脱垂型便秘患者75例,分为3组,以直肠黏膜柱状缝扎加耻直肌挂线术为治疗组;直肠黏膜点状结扎法为对照组a;单纯直肠黏膜柱状缝扎为对照组b;各25例。接受上述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的变化情况并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术后及3月后随访积分与对照组a、对照组b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疗效优于对照组。随访积分对照组a VS对照组b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a术后有1例无效,对照组b有1例3月后复发。结论:该术式去除了直肠梗阻因素,恢复了直肠的正常生理功能,同时挂线异物刺激局部牵拉自主神经,有助于盆底反射功能恢复,使患者排便通畅。该疗法临床疗效良好,相比传统术式具有疗效好的优点,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的前提下,可作为直肠黏膜内脱垂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较优的手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中医食疗技术对缓解功能性便秘患者中虚秘证型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及有效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肛肠门诊功能性便秘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试验组实施中医食疗护理技术配合常规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每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功能性便秘症状和生活质量情况,与同期的对照组比较。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便秘症状改善比较表明,实验组患者大便性状、大便次数、便秘严重程度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0.05、P<0.01)),实验组便秘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及评分比较表明,试验组患者躯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及社会功能维度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P<0.05、P<0.01),试验组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食疗技术配合健康教育的实施,不仅能有效缓解功能性便秘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更是体现"治疗和保健结合,促进健康"的健康观念。中医食疗方案既继承了中医的"药食一体化"理论,也结合了西医的食物营养学,是对中医食疗的创新和发展。中医食疗技术的运用,符合当今社会文化的多元化特点,丰富了中医护理实践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寻找有效的治疗功能性便秘途径。方法:将2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40例和对照组140例。治疗组采用济川煎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福松(聚乙二醇4000)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9%。结论:运用济川煎并随症加减治疗功能性便秘有着良好的疗效,可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