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RI评价肢体骨肉瘤浸润范围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骨肉瘤的保肢手术日益增多并已成为肢体骨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而接受保肢手术患者的预后与其病变的切除范围密切相关,因此,骨肉瘤的术前正确诊断对瘤段切除和肢体重建手术方案的制定尤为重要。传统的X线、CT及^99mTc—MDP骨扫描等检查方法由于其自身的物理特性均不能良好地显示肿瘤骨内的浸润范围。随着MRI的普及和性能的提高,对骨肉瘤髓内侵袭范围的诊断优势日益明显,已成为目前判断骨肉瘤浸润范围以及确定合理截骨平面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应用磁共振水成像技术对直肠癌术前诊断和分期的价值。方法对本院34例临床确诊为直肠癌的患者应用磁共振水成像技术检查,并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4例直肠癌患者均能显示原发病灶。手术病理诊断T1、T2、T3、T4期肿瘤中,磁共振水成像检查的准确率分别为67%,77%,87%,100%,总准确率为82%。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69%、63%、68%。对邻近组织脏器浸润、远处转移判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4%、97%。结论磁共振水成像对直肠癌的诊断和分期有较大价值,可以较准确地判断肿瘤在肠壁的浸润深度及盆腔内淋巴结的转移。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血管造影和胰胆管造影在胰头癌外科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Fang CH  Chen XW  Ju BL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1):1379-1382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胰胆管造影(MRCP)对胰头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对42例胰头癌患者进行MRI、MRA和MRCP检查,并与术中探查结果及手术方式行对比分析。结果42例胰头癌患者中MRCP和MRA显示癌肿未侵犯邻近组织、血管者24例,癌肿压迫邻近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者5例,侵犯或浸润邻近血管者10例,远处器官转移者3例。与术中探查结果相符者35例,准确率达89.7%(35/39)。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者28例,行内引流术者11例,3例行介入治疗,手术切除率为66.7%(28/42)。结论MRCP和MRA对胰头癌患者术前肿瘤转移和周围组织浸润,尤其是对肿瘤血管浸润可明确显示,其影像学结果对病变程度的估计及指导临床治疗决策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4年5月至2007年12月通过常规影像学检查符合保乳手术指征的52例乳腺癌患者术前进行乳腺磁共振检查,以检出多中心性乳腺癌病例,同时在增强扫描联合脂肪抑制成像中对肿瘤大小以及周围浸润范围进行准确测定,以确定手术切除的最小范围.结果 根据52例乳腺癌患者的磁共振诊断,多中心性乳腺癌3例,单发乳腺癌49例,并且发现单发乳腺癌中有3例存在较广泛的乳管内浸润.本组行保乳手术47例,首次切缘阴性率为93.6%(44/47).结论 磁共振成像对多中心性乳腺癌的检出及乳腺癌乳管内浸润的判断具有明显优势,对于明确乳腺癌保乳适应证以及准确把握保乳手术的切除范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肝门胆管癌及邻近结构侵犯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磁共振多序列成像诊断肝门胆管癌及邻近结构侵犯的价值.方法 采用T2WI横断面平扫、T1WI横断面平扫加增强扫描及冠状面增强扫描、真稳态自由进动快速成像序列冠状面扫描(true fast imaging with steady state procession,true FISP)、MRCP厚层T2加权成像、3D VIBE(volumetric interpolated breath-hold exalnination,VIBE)序列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分析20例肝门胆管癌的大体类型及邻近结构侵犯情况,与手术及病理结果比较,评价术前扫描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价值.结果 ①肿块型7例,管壁浸润型11例,结节型2例,术前诊断准确率100%.②根据Bismuth-Corlette胆管受侵犯分型法,术前诊断准确率95%.③肝门血管受侵犯诊断准确率53.5%.④肝门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率33.3%.结论 MRI在显示肝门部肿块大小、范围,沿胆管壁浸润方面,诊断价值较高;而显示血管侵犯及淋巴结转移方面诊断准确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磁共振技术在胰,肾联合移植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磁共振自旋回波序列,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和磁共振尿路成像。动态增强三维增强快速扰向梯度回波磁共振血管成像和三维相位对比法磁共振血流成像对5例接受胰,肾联合移植术的患者进行监测。分析各序列图像特点。结果 常规磁共振平扫可观察移植胰腺和肾的形态特征。自旋回波T1加权像增强序列可反映移植体的强化程度;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及磁共振尿路成像可直观反映胰管,肾盏,肾盂及输尿管情况,三维磁共振血流成像可较好的显示血管及移植体循环情况。结论 正确完善的磁共振扫描方法可客观反映移植体的形态及功能,是移植术后监测移植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MRI在测量恶性骨肿瘤髓内浸润范围及确定合理截骨平面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各类恶性骨肿瘤患者共12例,术前对所有患者行MRI、X线检查。骨肉瘤患者于术前行规范新辅助化疗。术后将肿瘤标本沿纵轴剖开,肉眼观察并测量肿瘤的髓内范围。术中截断病变骨后分别于截骨端、截骨端近肿瘤处1cm、截骨端近正常组织处1cm、2cm共四点进行骨髓组织取材取材,与肿瘤标本一同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确定微观肿瘤范围以及各取材点有无肿瘤细胞浸润。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按Enneking肌肉骨骼肿瘤术后上下肢功能评分标准对患者肢体功能进行评估。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按Enneking肌肉骨骼肿瘤术后上下肢功能评分标准。平均功能恢复率为75%。经统计学分析得出X线测量所得肿瘤范围均明显小于病理测量的肿瘤范围,与镜下结果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而MRI测量的恶性骨肿瘤髓内的浸润范围与病理测量的肿瘤范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恶性骨肿瘤来说,MRI在测量恶性骨肿瘤髓内侵润范围方面精确性较高,并能有效指导保肢手术截骨平面的确定,减少术后复发,保留患肢功能。  相似文献   

8.
菅志远  兰明银  江斌  周平  李恒 《腹部外科》2007,20(6):362-363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方式及影响术后复发的因素。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7年6月收治并获随访的71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两种方式对影响复发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有无浸润、坏死和手术方式均对术后复发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有无浸润和手术方式对术后复发有影响(P<0.05)。结论适当扩大切除范围,术后服用依马替尼可降低胃肠道间质瘤的术后复发率,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9.
早期直肠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期直肠癌是指侵犯黏膜或黏膜下层,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的肿瘤。占所有直肠癌病例的15%左右,早期直肠癌外科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早期直肠癌的术式选择取决于肿瘤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为确保彻底切除肿瘤,同时避免过大的手术切除范围,尽量保存脏器功能,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对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和浸润、进展范围有一个比较准确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 I)确定肢体骨肉瘤在髓腔内侵袭范围的准确性及据此决定保肢术中合理截骨平面的可靠性。[方法]25例骨肉瘤患者,股骨远端15例,胫骨近端10例,均行瘤段切除定制人工假体置换术,截骨平面为MR I所示肿瘤骨干侧边界外30 mm处。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对患者下肢的功能进行评估。通过术前MR I、X线和术后标本的肉眼及病理测量确定肿瘤在髓腔内的侵袭范围。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5例患者随访5~36个月,平均15.5个月,膝关节活动度0~120°,股骨假体的活动度优于胫骨假体活动度。按Ennek ing肌肉骨骼肿瘤术后下肢功能评分标准,平均功能恢复率为80%。所测得肿瘤在髓腔内的侵袭范围分别为(107.4±34.5)、(78.6±25.6)、(92.6±20.5)、(104.3±32.8)mm。统计学分析表明磁共振图像所确定的肿瘤髓内侵袭范围与实际范围2组数据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MR I确定骨肉瘤髓内侵袭范围有较高准确性,以此作为判断骨肉瘤手术时切除边界的参考是可靠的。经短期随访证实,在MR I确定的肿瘤髓内边界外30 mm处作为保肢术中的截骨平面是安全和有利于肢体功能重建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咽旁区及颅底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 报告42例咽旁区及颅底肿瘤切除的手术径路及其优缺点、适用范围。结果 此区肿瘤主要来源于腮腺深叶,神经肌肉组织及颌骨等组织。结论 应根据肿瘤的原发部位、体积、侵犯范围、有无颈淋巴结转移等情况而确定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2.
伴心脏受累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VL)是一种少见、特殊类型的子宫平滑肌瘤,其组织病理学为良性病变,生长方式类似恶性肿瘤,可在静脉血管内生长,但很少浸润组织。肿瘤沿静脉回流方向生长,通过子宫静脉、卵巢静脉超出子宫范围延伸至下腔静脉内,直至长入右心房或肺动脉而累及心脏,为心脏内平滑肌瘤病(ICL)。目前超声波、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均可作为检测肿瘤大小和范围的有效方法。治疗ICL以手术为首选,手术方式包括一期手术和分期手术,彻底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大多数患者手术后效果较好,但亦有肿瘤复发的可能。由于该病罕见,发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且具有潜在的致命性,导致临床工作中易出现漏诊、误诊。对ICL的研究和诊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技术 (MRI)可以正确评估影响直肠癌局部复发和生存的病理学预后因素。取英国Cardiff威尔士大学医学院于 1 997~ 1 999年收治的 98例直肠癌病例进行研究 ,中位值年龄 62岁 ( 3 2~ 88岁 )。 48例肿瘤可切除即作手术。 48例肿块固定者在5天内给放疗 2 5Gy ,结束后 5天内手术 ;另 6例为进展期肿瘤 ,固定 ,给长程放疗 ,5周内 45Gy ,6周后手术。均作全直肠系膜切除 (TME)。术前 2周均作MRI检查 ,观察肿瘤浸润深度、壁外扩展深度、淋巴结受侵、壁外血管侵犯、预测环状切缘情况及肿瘤穿透腹膜反折部 ,并作切除标本组织学检…  相似文献   

14.
王庆伟  王华松  丁然  丰瑞兵 《骨科》2018,9(1):56-60
摘要 [目的]实验研究太赫兹波对人成骨肉瘤细胞株MG-63荷瘤小鼠活体体内恶性肿瘤组织能否显像及其特异性,并探讨太赫兹波技术在骨肉瘤肿瘤组织切除术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利用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国家重点实验室连续太赫兹成像系统,进行人成骨肉瘤细胞株MG-63荷瘤小鼠活体的THz波显像,并在活体成像指导下进行瘤体切除术(实验组)与肉眼下行瘤体切除术(对照组)再次检测进行对比,术中取出组织送病理切片;将术后人成骨肉瘤MG-63荷瘤小鼠继续饲养一周后再次行THz波显像。[结果]活体人成骨肉瘤MG-63荷瘤小鼠体内瘤体组织处出现强烈吸收信号,与周围组织差异明显;术后THz波显像及病理切片均显示太赫兹波指导下行瘤体切除术比肉眼下行瘤体切除术更为彻底;继续饲养一周后对照组荷瘤小鼠原位再次复发。[结论]太赫兹波技术能对人成骨肉瘤细胞株MG-63荷瘤小鼠中肿瘤组织特异性显像,且能良好指导手术切除恶性肿瘤组织,有望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正脱垂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突出的椎间盘组织脱离纤维环裂孔,在椎管内游离移动一定距离引起的相应神经根压迫症状~([1])。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脊柱病变的首选检查和金标准~([2])。在极少数情况下游离的椎间盘组织MRI表现与一些硬膜外肿瘤表现相似,如神经鞘瘤或脊膜瘤~([3~5])。由于术前CT、MRI平扫和增强MRI检查无法明确诊断,所以文献~([1~22])报道的类肿瘤样椎间盘突出的病例均接受了开放性手术治疗。我院通过磁共振神经根水成像技  相似文献   

16.
作者在1979.1~1990.9间施行了70例胆管癌切除术,对21项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单变量分析法确定了10项预后因素,对这10项预后因素通过CoX比较风险模型逐步分析法确定二项重要预后因素:胰腺侵犯和神经周围组织侵犯.材料和方法:70例胆管癌术后随访平均66.5月.临床病理因素:年龄、性别、原发肿瘤位置、肿瘤大小、病变肉眼观类型、浆膜有无侵犯、腹膜有无播散、肝脏及淋巴结有无转移、肝脏有无浸润、胰腺及十二指肠有无侵犯、肉眼观和显微镜观血管有无包绕、淋巴管有无包绕、神经周围组织有无侵犯、胆管近、远端切缘及外  相似文献   

17.
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前进行B超,CT,PTC或ERCP及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检查,比较这些检查的术前诊断符合率。结果: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诊断符合率高于B超,CT及单纯PTC或ERCP检查,可获得清晰胆管树及病变的图像。对恶性梗阻性黄疸其能清晰显示肿瘤与邻近肝组织、胆管、血管关系及有无肝内转移灶。结论: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为判断肿瘤能否切除及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肉瘤的X线、CT及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股骨下端骨肉瘤的各种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骨肉瘤的基本征象有骨质破坏、肿瘤骨、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块。X线特征与CT表现大致相同,但CT显示积液、肿瘤坏死、邻近侵犯及肿瘤与周围软组织的关系等优于X线,MRI则更能反映肿瘤的侵犯范围、跳跃灶及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论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都能反映骨肉瘤的表现特征,但X线与MRI结合可能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影响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4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log-rank检验分析影响胃肠道间质瘤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本组病例5年总生存率为59.6%.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预后与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有无远处转移、手术方式、肿瘤细胞类型、周围脏器组织有无侵犯、肌层有无受侵、肿瘤细胞密集程度、核分裂象数目、Ki-67、P53、有无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等因素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有无远处转移、手术方式、周围脏器组织有无侵犯、肿瘤细胞密集程度、核分裂象数目、P53、有无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 早期诊断和以手术为主、辅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综合治疗能够提高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脊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手术治疗(附2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临床研究25例脊椎管内神经鞘瘤及手术治疗结果。方法:分别描述颈段(12例)、胸段(4例)和腰段(9例)肿瘤的临床表现和类型,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包括X线平片、脊髓造影、CT和MRI。19例肿瘤全部切除,6例大部切除。优良率为80%,3例术后复发再次治疗,4例发生并发症,结论:①详细描述了肿③部位、侵犯范围、形态学特征及病理变化,对肿瘤的诊断治疗很有意义。②应遵循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手术探查和病理识别及切片检查相结合的诊断程序。③术前充分估计手术困难程度、术中全部切除肿瘤并保护神经组织、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