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张爱华 《中国微循环》2002,6(4):228-229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癌症血液流变学变化规律和临床意义。方法测定消化系统癌症病人及正常人血液流变学指标 ,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癌症组血浆粘度 ( ηp)升高 ,但不同种类癌症缺乏特异性改变。与对照组比较 :≥56岁 ,中、晚期 ,未缓解或复发 ,已转移组 ηp 升高 ,2周内死亡组 ηp 下降。结论消化系统癌症存在血液流变学异常 ,后者与病情相应 ,分析其变化有助于病情判断  相似文献   

2.
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分析剑文海1崔玉蓉1吴建勋2许美玉为了探讨肺心病的血液流变性改变,为临床提供诊断与治疗依据,本文对110例肺心病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分析。1资料与方法病例选择:根据1977年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专业会议制定的肺心病诊断标准选择...  相似文献   

3.
我们对近二年运用血塞通治疗的住院冠心病患者在血液流变学 方面进行监测,结果发现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出现明显变化。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 选择确诊为冠心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的病例131例。在应用血塞通治疗的前后使用北京产LG-R-80血液粘度仪均行血液流变学的有关指标检查,其中男93例、女38例,年龄42~68岁(平均年龄54.5岁)。1.2方法 131例冠心病患者,根据血液流变性检查结果,选择相应量的血塞通注射液(昆明兴中制药厂生产)0.2~0.4 g,用5%葡萄糖注射液(糖…  相似文献   

4.
血液流变学的规范化与新进展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廖福龙 《中国微循环》2002,6(3):133-135
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1986年提出“血液流变学测定标准化的建议”,它是临床血液流变学规范化的依据,近年来,细胞流变学,分子流变学和血液流变学药物研究有较多进展,在21世纪,血液流变学应对亚健康研究和预防医学的进展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病毒性肝炎80例(CAH、AH、LC和CPH各20例)的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变化。血液流变学异常程度,依次为CAH、AH、LC和CPH,并与肝功能损害密切相关,甲襞微循环异常总积分则以CAH和LC最明显,而其管襻形态、血流流态、襻周状态各型之间亦相异。结合文献,讨论病毒性肝炎的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检查的临床重要性,两者有相辅相成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不同阶段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 按类风湿关节炎国际统一的诊断分期标准分为早期、缓解期和晚期,分别观察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早期、缓解期和晚期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存在微循环障碍和血液流变学异常,并有髓着病程的延长而有逐渐加重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血液细胞流变学的进展迅速,不仅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巨大的发展,而且在临床应用上也有长足进步,还不断向血液分子流变学与血液周围流变学(parahemorheology)延伸,因此面对如此浩瀚的文献“大海”,广大血液流变学工作者如何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在临床如何更好地应用流变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这是当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最近喜读何作云、王瑞兴教授主编的“临床细胞流变学”一书(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1997年,第1版),发现作者们在这方面开了一个好头。“临床细胞流变学”一书是由19位教授集体编写…  相似文献   

8.
风心病患者围体外循环期及术后血液流变学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风心病患者围体外循环手术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 检测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手术的风心病患者术前、术中30min、以及术后1、3、5、7d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以术前检测指标为对照进行配对t检验,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在围体外手术前后的动态变化。结果 血液流变学指标在手术中及术后7d内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各项指标基本均在术后第3d变化最为显著,至第7d基本恢复。结论 体外循环手术对患者血液流变性有一定的伤害,这种伤害在术后第3d表现最为显著,至术后第7d基本上恢复。体外循环术中的血液流变学检测有利于了解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旨在了解“中亚圣灯”治疗器对高脂饲养家兔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建立家兔高脂血症模型,观测“中亚圣灯”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变化。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中亚圣灯”治疗器治疗可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并使红细胞聚集指数下降、血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同时见主动脉局部泡沫细胞聚集减少。结论:“中亚圣灯”治疗器可改善家兔高脂血症时血液流变学特性和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全身性的作用和意义,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肺心病患者急性期红细胞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液流变学指标在血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报道红细胞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在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急性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甘糖酯与银杏叶片治疗冠心病对血液流变性和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血液流变学异常和高脂血症在冠心病(CHD)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甘糖酯是一种新型抗栓降脂的海洋药物,银杏叶片是近年来备受重视的植物药。我们将甘糖酯和银杏叶片合用治疗CHD病人,在观察临床和心电图疗效的同时,检测了用药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的变化。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选择符合1979年WHO诊断标准有血液流变学异常的CHD病人56例,其中男34例,女22例。年龄44~78岁,平均53岁。全部病人血液流变学检查均示高粘血症。心电图均有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表现合并高脂血症30例,有胸痛、胸闷或心悸等症状者共4…  相似文献   

12.
临床常用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含义与评价(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常用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含义与评价(一)文/翁维良1什么叫血液流变学?血液流变学是专门研究血液流动与变形规律的一门新的医学分学科。它研究的内容包括人体血液循环、微循环,血液的流量、流速及流态,血液的流动性及凝固性,血液的有形成分及心脏、血管变形性和弹...  相似文献   

13.
血液粘度的测量方法与质量控制吴仕明曹一峰随着血液流变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其测试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重视血液流变学检测这一极具临床价值的测试手段在医疗检测中的重要作用。在众多血液流变学指标中,血液粘度作为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征的最重要...  相似文献   

14.
<正> 自70年代以来,血液流变学的检查测定在临床医学界得到广泛的开展,在老年医学领域中对年龄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老年人合并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时血液流变性的改变已有文献报道。为探讨老年人患感染性疾病时其感染程度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我们观察了二年来48例不同程度的老年感染性疾病住院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变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稿约     
本刊为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学科的专业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其主要阅读对象为专职从事微循环、血液流变学临床工作者;各科临床医师;医学大专学校,研究机构中从事基础研究如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病理、生理的科研教学人员。本刊欢迎下列来稿;(1)有关微循环、血液流变学方面的基础与实验研究,如器官、肿瘤微循环;微循环血液流变学与氧自由基内皮细胞分子生物学等的关系,脏器微循环研究,中医中药与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等。(2)临床应用的研究。如各种疾病时对微循环、血液流变学方面的影响,临床工作中的新理论,新进展、新技术。(3)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等方面的仪器研制与改进,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完善等。(4)有指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三种脑缺血大鼠模型的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指数)进行比较,筛选出血液流变学变化明显的符合临床特征的脑缺血模型。方法选择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大鼠模型、双侧颈总动脉(DCCA)结扎大鼠模型、单侧颈总动脉(SCCA)结扎大鼠模型三种脑缺血模型,进行脑缺血后1、3、5、7 d不同时间点血液流变学的比较。结果MCAO组、DCCA组、SCCA组与正常组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时间点血液流变学结果显示:MCAO组内全血黏度值指标第3 d为最高值(19.29±2.996)mPa.s/5s-1,且第3 d血浆黏度值(1.81±0.348)mPa.s、红细胞比容(47.5±5.28)%为模型组间最高值;MCAO组大鼠红细胞变形指数(0.47±0.017)较正常组及SCCA组、DCCA组大鼠均有明显降低,但仅MCAO组大鼠在1、5 d红细胞变形指数较正常组比较有差异(P<0.05)。但三组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统计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三种脑缺血模型中,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为最接近临床发病特征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明显的脑缺血模型。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与血液流变学改变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病,它的形成与血液粘滞度的变化密切相关。为了探讨糖尿病肾病的血液流变学特征与变化规律,预防或延缓此类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资料。结果表明:该病的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目前国内临床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报告单存在指标项目过多的现状,通过分析某医院现行的临床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报告单,揭示红细胞流变性检测中报告单所反映的各种存在问题,指出指标设置的不合理之处,从而提供临床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规范化建设的原则。方法:通过对现行由厂家提供的某医院的临床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报告单的分析,列举报告单中指标设置及其检测结果的各种存在问题,揭示红细胞流变性检测指标设置的混乱性。结果:通过对临床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报告单的分析,发现临床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报告单的红细胞流变性存在指标过多.指标优劣混杂、指标定义不清的混乱状况。结论:目前临床血液流变学检测报告指标设置混乱的状况.已经对临床医生准确判断血液高黏滞造成严重影响。文章提出改进的必要,并强调指出,有关专家、学者应对临床血液流变学检测报告指标设置加强研究,有关主管部门、学术机构应组织专门的研讨,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临床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报告的规范化方案,尽早改变临床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的混乱状况。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一些文献报道,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常存在着明显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国外一些作者也曾指出,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发作时,血液流变学因素的影响大于血管收缩和肺血管床解剖上的变化。为进一步探讨肺心病血液流变学改变与临床病程、转归的关系,我们对30例肺心病患者不同病期的血液粘滞性进行了观察。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老年高血压病的血液流变性和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74例老年和86例成年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查,结果表明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发生变化,且尤以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变化为甚,提示血液流变性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老年高血压病缺血性心血管病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