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乙酰肝素酶是迄今发现惟一能裂解细胞外基质内蛋白多糖主要成分-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HSPG)的内源性糖苷内切酶,通过调节细胞和基质中的硫酸乙酰肝素来改变与硫酸乙酰肝素结合的各种生物活性因子的活性,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是目前抗肿瘤治疗研究的焦点。而乙酰肝素酶促进头颈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也正逐渐被人们认识。  相似文献   

2.
乙酰肝素酶是目前发现的哺乳动物细胞中唯一能切割细胞外基质中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侧链-硫酸乙酰肝素的一种葡萄糖醛酸内切酶,在肿瘤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乙酰肝素酶的分子结构特点、表达调节及其在胃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Yang YJ  Zhang YL  Wang JD  Lai ZS  Wang QY  Cui HH 《癌症》2003,22(10):1023-1029
背景与目的:近期研究显示,人类肿瘤细胞部分转录因子可能受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在翻译水平上的调节,此关键转录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可从转录水平改变某些恶性相关基因产物的表达。本研究旨在探讨结肠腺癌LS-174T细胞中eIF-4E对转录因子NF-κB表达和活性的影响,并观察NF-κB活性水平对乙酰肝素酶基因转录的作用。方法:将与eIF-4E mRNA翻译起始区互补的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ASODN)经脂质体包裹后转染人结肠癌细胞LS-174T,以阻抑eIF-4E表达。随之使用Western blot和电泳迁移改变分析(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s,EMSA)方法检测NF-κB蛋白表达量及活性水平。通过RT-PCR、Western blot方法观察乙酰肝素酶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量的改变;乙酰肝素酶活力采用特异酶活性检测方法,以放射性标记的硫酸乙酰肝素做为底物,凝胶过滤层析分离酶降解产物来分析。结果:针对eIF-4E的20个残基的ASODN经脂质体转染LS-174T细胞后,eIF-4E基因表达在转录和翻译水平都受到显著阻滞。eIF-4E基因阻抑表达引起结肠癌LS-174T细胞NF-κB蛋白表达量及其活性的显著下降;此外,转录因子NF-κB的下调也导致乙酰肝素酶基因的转录表达下降,并且被转染的肿瘤细胞在乙酰肝素酶的蛋白和活性表达水平上也显著下降。结论:结肠腺癌细胞LS-174T中eIF-4E在NF-κB的翻译调控中起重要作用。NF-κB作为调控乙酰肝素酶基因表达的重要转录因子,阻滞其活性将显著降低乙酰肝素酶基因的转录表达,并且其蛋白表达和酶活性水平也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胃癌细胞中乙酰肝素酶(HPSE)调控的差异蛋白和信号通路,为以HPSE为靶点防治胃癌提供依据。方法:利用siRNA干扰技术,在乙酰肝素酶(HPSE)基因高表达的SGC7901细胞中转入干扰HPSE的慢病毒载体(LV-HPSE-RNAi),通过嘌呤霉素筛选出稳定株,利用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HPSE mRNA和蛋白表达;利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测定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利用同位素标记的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联合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2DLC-MS/MS)技术筛查差异蛋白,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差异蛋白PKCa应用Western blot进一步验证。结果:人胃癌SGC7901细胞和沉默HPSE表达的ZSGC7901细胞对比检测出98个差异蛋白,并且富集在157条信号通路上。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的有6条:细胞外基质和受体相互作用、局灶性黏附、PI3K-Akt信号通路、癌途径、癌中microRNAs、Wnt信号通路。且上调的FAK、ITGA、PKCa等蛋白和下调的PKA、CDK6等蛋白在通路中处于重要的位置。Western blot结果证明PKCa在沉默HPSE的ZSGC7901细胞中表现为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蛋白质组学筛选结果一致。结论:HPSE在人胃癌细胞中调控的蛋白,参与细胞重要生物学过程、参与重要分子功能及重要信号途径,有望可以成为防治胃癌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5.
乙酰肝素酶是目前发现的哺乳动物细胞中唯一能切割细胞外基质中硫酸肝素蛋白多糖侧链的导致患者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通过肿瘤侵袭与转移引起的,不断完善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因素,和对其有效阻断是治内源性糖苷酶,参与许多病理及生理的过程。本文对乙酰肝素酶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及其靶点的肿瘤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乙酰肝素酶为靶点治疗肿瘤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6.
乙酰肝素酶是目前发现的哺乳动物细胞中唯一能切割细胞外基质中硫酸肝素蛋白多糖侧链的导致患者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通过肿瘤侵袭与转移引起的,不断完善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因素,和对其有效阻断是治内源性糖苷酶,参与许多病理及生理的过程.本文对乙酰肝素酶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及其靶点的肿瘤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乙酰肝素酶为靶点治疗肿瘤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7.
乙酰肝素酶与肿瘤转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Li ZH  Yang SM 《癌症》2005,24(9):1156-1160
乙酰肝素酶是目前发现的哺乳动物细胞中唯一能切割细胞外基质中硫酸肝素蛋白多糖侧链的内源性糖苷酶。本文对乙酰肝素酶的结构、功能、分子特性、基因定位、核苷酸序列及其对血管生成的影响,在正常组织、肿瘤组织及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和该酶参与肿瘤转移的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对用筛选乙酰肝素酶抑制剂的方法、寻找抗肿瘤新药的最新进展做了概述,旨在为肿瘤转移机制研究、寻找治疗方法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8.
肝素酶(heparanase)是一种能降低细胞表面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s,HSPG)的内切糖苷酶。它参与细胞表面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降解和重塑,促进多配体蛋白聚糖1(syndecan1)的合成和释放;它在内涵体和溶酶体等细胞器中具有管家基因的功能,广泛表达于人类的肿瘤细胞中,在侵袭型的动物肿瘤细胞中也过度表达,因此它的过度表达被认为能促进肿瘤的浸润与转移。最近的研究显示,肝素酶能释放硫酸乙酰肝素依赖的生长因子并能产生大量有活性的硫酸乙酰肝素片段,破坏、降解细胞外基底膜屏障,促进肿瘤细胞扩散和转移,并加快血管生成,对肿瘤患者的预后造成了不利的影响。现在,越来越多的肝素酶抑制剂(PI88、肝素、肽类、硫酸昆布多糖、RNA干扰和苏拉明等)正在被开发出来,并显示出良好的前景。深入研究肝素酶在肿瘤转移和调节中的作用可能会带来肿瘤治疗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9.
中老年人肺癌抗血管和抗淋巴管生成治疗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是降解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成分的蛋白水解酶,可促进癌细胞对周围组织的浸润,在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乙酰肝素酶(HPSE)在多种人类恶性肿瘤中高度表达,具有促进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的重要作用,并且与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具有密切关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是迄今发现的唯一特异性促淋巴管生长因子.肺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所有的各种治疗肺癌的方法效果均不能令人满意.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了65例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MMP-9,HPSE和VEGF-C蛋白的表达,以探讨人肺癌抗血管和淋巴管生成治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推行《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乳腺癌)的效果评估》;中国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的研究;siRNA逆转乳腺癌细胞系MCF-7/ADR耐药;雌、孕激素受体及HER-2受体在乳腺癌原发灶及复发转移灶之间的表达差异;乙酰肝素酶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血管形成及预后的关系;雌激素硫酸转移酶和BIN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基因表达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Zhu H  Wang SJ  Wang SX  Meng XL  Wang YJ 《癌症》2005,24(12):1431-1435
背景与目的: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为降解硫酸乙酰肝素多糖的内糖苷酶,在多种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Hpa在食管鳞癌细胞株TE-13中的表达和转染Hpa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oligodeoxynucleotide,ASODN)对TE-13细胞的影响。方法:脂质体法转染人工合成的HpaASODN片段,应用RT-PCR、Western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转染前后Hpa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Matrigel侵袭实验观察转染ASODN后TE-13细胞侵袭行为的改变。结果:在TE-13细胞中,RT-PCR扩增得到大小为585bp的Hpa基因条带,Westernblot检测到50ku大小的Hpa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表明Hpa主要定位于胞浆和胞膜。转染不同浓度HpaASODN后,RT-PCR、Westernblot和细胞免疫染色均证实TE-13细胞Hpa基因和蛋白表达下调,且随HpaASODN的浓度增高,基因和蛋白表达量逐渐降低(P<0.05),不同浓度HpaASODN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Matrigel侵袭实验中,转染不同浓度HpaASODN后,侵袭至下室面的TE-13细胞数均下降(P<0.05)。随HpaASODN浓度的增高,侵袭至下室面的TE-13细胞个数逐渐减少(P<0.05),不同浓度HpaASODN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E-13细胞存在Hpa基因的表达。HpaASODN能显著降低Hpa基因表达量,并且使TE-13细胞侵袭力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The role of heparanase in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Review)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eparanase is endoglycosidase that degrades heparan sulfate, the main polysaccharide constituent of the extracellular matrix and basement membrane. Heparanase has been thought to have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cancer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Recent studies have revealed that heparanase has multifunctional modulatory effects in the progression of cancer cells and the cell-to-extracellular matrix interaction. Our recent research has shown the important roles of heparanase in the progression of esophagus, stomach and colon cancer, and heparanase expression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ognosis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Therapies targeting heparanase may result in promising tactics in cancer therapies. Heparanase gene silencing and inhibiton of enzymatic activities have potential use as targets for anticancer drug development. Here, we reviewed the role of heparanase in gastrointestinal tract tumors.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Liu ZZ  Zhang HW  Wei B  Cui SD 《癌症》2004,23(11):1342-1345
背景与目的:乙酰肝素酶是一类裂解硫酸乙酰肝素的糖苷内切酶,通过降解肿瘤细胞胞外基质及基底膜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加速肿瘤扩散和转移。本研究探讨乳腺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表达与血管生成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应用乙酰肝素酶抗体及CD34单克隆抗体检测120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并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5年生存率进行相关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Kaplan-Meier及log-rank检验。结果:①乳腺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的阳性率为65%,与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乳腺癌组织中MVD值为53.84±13.4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3.32±8.55)(P<0.01)。②乙酰肝素酶的表达与乳腺癌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及腋淋巴结转移率、临床分期、5年生存率密切相关(P<0.05)。③乙酰肝素酶的表达与乳腺癌血管生成有关,乙酰肝素酶高表达组MVD值大于低表达组(P<0.05),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358,P<0.05)。结论:乙酰肝素酶与乳腺癌血管形成及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