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43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CT对发现早期病变及显示病变范围效果良好,并依据组织解剖学改变进行了相应的CT分期。结论:CT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有良好的适应性及优越性,提高CT对本病的认识,有利于早期治疗和阻止缺血坏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与MRI用于股骨头坏死诊断临床价值差异。方法对78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多排螺旋CT与MRI影像学检查资料,比较两种影像学方式股骨头坏死诊断阳性率,分期诊断情况及早期阳性征象检出率等。结果 MRI在股骨头坏死诊断阳性率和分期诊断情况方面均显著优于多排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在股骨头坏死早期阳性征象检出率方面显著高于多排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相较于多排螺旋CT具有更高软组织分辨率,可明确显示骨质坏死部位解剖形态。  相似文献   

3.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表现(附8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表现.方法:利用螺旋CT对疑有股骨头坏死的86例患者进行扫描.结果:86例患者发现107个股骨头出现缺血性坏死,并表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不同病理时期的CT表现.结论:螺旋CT扫描能较早的发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并能显示病变范围,在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比较50例64个股骨头缺血坏死X线平片,CT及MRI的表现及诊断结果。结果 在50例64个股骨头缺血坏死中,X线平片确诊其中的45个(70%),CT确诊49个(76%);MRI发现所有病例的股骨头缺血坏死(100%),在MRI像上各组病例的T1WI,T2WI及STIR的表现各不相同。结论 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较平片和CT敏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X线、CT和MRI的早期表现,从影像学的角度探讨它们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53侧股骨头进行X线平片、CT和MRI检查,着重对其缺血坏死的早期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42例股骨头的Ⅰ-Ⅱ期影像表现中,X线检出18例(43%)。CT检出32例(70%)。MRI检出40例(95%)。结论:X线平片难以诊断ANFH的早期表现。CT和MRI可以准确地显示ANFH的早期病变,尤其MRI是最有效而可靠的方法,诊断价值高于CT和X线平片。  相似文献   

6.
早期股骨头坏死是临床常见髋关节疾病,其发病原因与长期酗酒、滥用激素及创伤有关,但其发病机制至今仍不甚清楚。该病的主要诊断依据为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磁共振成像(MRI)等。X线检查价值有限,对早期病变识别困难,CT和MRI成像效果好,最常应用于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通过对我院50例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例CT、MRI影像学资料整理分析,探讨2种影像学改变对疾病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分期、早期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9例经随访或病理证实的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片,结果:CT表现:69例病人共82个股骨头受累,其中Ⅰ期43个,表现为星芒结构变形、骨硬化和骨疏松;Ⅱ期24个,呈骨硬化和囊状透亮区并存:Ⅲ期7个,股骨头关节面稍凹陷并轻度碎裂;Ⅳ期6个,股骨头明显碎裂、塌陷;Ⅴ期2个,股骨头明显变形并半脱位,髋臼缘骨质增生。结论:CT是目前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最普遍的方法,其诊断价值明显优于传统X线平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X线、CT和MR检查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进行X线、CT、MR三种影像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R诊断符合率最高(93.55%),其次是CT(诊断符合率为66.13%),X线的诊断符合率最低(25.81%);进行两两比较可以发现,MR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CT,而CT的诊断符合率则明显高于X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48、20.29,P0.05)。结论三种影像诊断方法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的符合率由高到低依此为MR、CT和X线,其中MR影像学有极高的敏感性,而且MR又无电离辐射。  相似文献   

9.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是指股骨头内骨组织因失去血运而发生坏死,又称股骨头无菌坏死,属临床常见病。综合我院2001年7月至2004年6月有完整临床资料的4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片和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早期影像学表现的认识,使之能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病理变化及CT诊断主要征象。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又名无菌性坏死、骨软骨炎、骨软骨病等,是一组发生原因不同、部位各异、命名也不一致的疾病。其主要原因是骨血供障碍、营养不良、骨细胞坏死。修复为其主要的病理过程。发生于骨干-干骺端者称为骨梗塞;发生于骨骺端者称骨缺血坏死。凡承重较大、附着肌腱较强的部位易于受累,尤其股骨头的发生率最高。目的对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CT征象进行分析,对其定位、定性及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论:CT检查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定位及定性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诊断价值并与同期X线片进行对比分析。材料和方法:对照分析45例疑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与同期X线片表现。结果:45例中按Ficat法分期:I期7例,IIa期2例。以上9例常规X线片未显示出股骨头异常,其他IIaIV期36例CT与常规X线片相比检出率无差异。结论:CT检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优于X线片,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MRI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X线、CT及低场MRI在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83例X线疑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患者行CT及低场MRI扫描,并进行统一分期、Kappa检验和Ridit统计。结果三种检查方法的Kappa一致性检验,K值均大于0.4。Ridit敏感性试验结果为,R(X线)=0.3630;R(CT)=0.5451;R(MRI)=0.5918。结论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低场MRI比CT更具敏感性,X线平片则缺乏诊断意义。对CT尚不能确定的I、Ⅱ期患者,选用低场MRI常规扫描可收到显著的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的13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片,分析其CT表现。结果:骨小梁紊乱,骨质增生硬化,囊变,塌陷,变形是其主要表现。结论:CT能很好的显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变形态,程度,诊断准确。  相似文献   

14.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MRI特征性表现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MRI特征表现在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和总结60例86髋经临床确诊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资料.全部病例均同期行MRI、CT检查.结果:①18个早期病变中,CT示10个表现骨小梁结构模糊,16个表现单纯高密度硬化;MRI示15个出现骨髓水肿,13个有“线样征”;②68个中晚期病变中,股骨头骨小梁断裂及皮质塌陷,CT 45个,MRI 30个(P<0.01);髋臼病变并骨质疏松,CT 49个,MRI 35个(P<0.01).MRI显示51个关节积液.其他影像学表现两者类似.结论:骨髓水肿,“线样征”是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MRI特征性表现.骨小梁结构模糊、中断、碎裂骨折、皮质塌陷及骨质疏松改变CT优于MRI.  相似文献   

15.
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CT、MRI诊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ANFH)的CT、MRI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健康成年中国白兔 3 0只 ,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 2 4只 ,每周两次肌注地塞米松磷酸钠 7.5mg·kg-1诱发股骨头坏死模型。在第 3、6、9周采用中场MR及螺旋CT扫描行影像学分期。参照分期处死动物对股骨头标本行病理检查 ,评价影像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送检的 0、Ⅰ、Ⅱ期各 12髋股骨头病理证实均存在早期骨坏死表现。中场MRI(T1WI)表现为不同程度局限性低信号改变。相应螺旋CT扫描依次为阴性 ,可疑 ,明确骨质疏松或硬化表现。结论 :中场MR结合螺旋CT扫描既可发现早期病变 ,又可进行分期 ,是研究早期ANFH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X线、CT综合影像表现。方法:回顾分析5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及CT影像表现,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特征和形成机理进行讨论。结果:X线平片发现ANFH48个部位均表现骨质疏松与骨质增生,骨小梁模糊。中晚期可见髋臼变浅,股骨头变形,沈通(SHENTON)氏线不连贯。CT平扫发现69个部位,早期见髋关节间隙增宽,股骨头“星征”并有小片状低密度影。中晚期股骨头内有坏死骨,股骨头塌陷、碎裂,部分明显变形,呈蘑菇状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早期CT表现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典型X线和CT表现并经临床病理或随访证实的49例成人ANFH的CT片,分析其CT早期征象并指导临床治疗。结果在49例的58个股骨头中20个股骨头骨小梁呈放射状密度增高的“星状征”,骨小梁境界清楚、锐利,属Ⅰ期;31个股骨头表现为骨硬化,骨小梁结构消失、模糊不清,骨密度减低及囊性改变,属Ⅱ期;并有7个股骨头在Ⅱ期影像改变基础上出现软骨下骨折及轻微塌陷,属Ⅲ期,X线和CT诊断的敏感性比较,得出x2=8.01,P<0.01,结果显示CT优于X线且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CT可以诊断早期ANFH并能很好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CT和MRI对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诊断效果.方法 通过检索收集近10年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和MRI诊断的文献,按照一定的纳入标准进行筛选,对符合标准的21篇文献在诊断ANFH方面使用软件StataSE10.1进行Meta分析.结果 MRI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价值高于CT,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OR=0.13(95%CI,0.03~0.51)].结论 MRI是首选的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CT、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表现及各种影像检查方法对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7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例 ,男 5 0例 ,女 2 2例 ,平均年龄 45岁 ,病程 2个月~ 2 0年。病例均行X线检查 ,3 5例行CT检查 ,2 1例行MRI检查。结果 :X线平片、CT及MRI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阳性率分别是 72 %、89%及 10 0 %。结论 :按检出率、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差异 ,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MRI应为首选 ,其次为CT ,最后为X线检查。  相似文献   

20.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X线诊断(附56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X线诊断(附56例分析)张银山曹君喜冯士欣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在临床上越来越多见,早期诊断有助于早期治疗,维持关节功能。现将我院56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X线表现分析如下:1一般临床资料自1985~1994年我院收治的213例成人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