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健康教育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纯 《西南军医》2010,12(5):1026-102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健康教育方法,提高治疗依从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52例慢性乙肝肝炎患者健康教育内容与方法。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加强用药指导、用药监管,自我护理知识指导,获得家庭、社区、社会支持,可使患者有效掌握健康知识,提高治疗依从性。结论强化健康教育可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国家,全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约1.3亿,慢性肝炎患者约有2300万。国内外普遍认为,HBV在体内长期复制是肝炎活动,并向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发展的主要因素,故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是关键。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长期抑制病毒复制,抑制肝脏炎症反应,延缓纤维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其中3000万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该病愈后差^[1,2],部分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有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降低HBV感染是我们的当务之急。200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明确指出慢性乙肝的治疗关键是抗病毒^[3].国外报道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年内复发率超过50%。为了解干扰素-α对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我们观察了干扰素-α治疗效果并记录随访24个月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患者肾损伤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87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前、治疗1年后均行血清肌酐检查,并通过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判断患者是否发生肾损伤.根据患者肾损伤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发生组(n=31)与未发生组(n=56),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抗病毒药物种类、合并疾病、基线eGFR水平、HBsAg阳性情况.将影响肾损伤的因素纳入自变量并为其赋值,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患者发生肾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 87例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1年后,发生肾损伤31例(35.63%),未发生56例(64.37%);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年龄偏高、阿德福韦酯治疗、合并糖尿病、基线eGFR水平偏低是影响慢性乙肝病毒治疗患者肾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患者发生肾损伤主要与其年龄、抗病毒药物种类、合并糖尿病、基线eGFR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患者心理调查及护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宏 《西南军医》2006,8(3):125-126
肝炎以乙型肝炎为重点,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和艾滋病、肺结核、血吸虫病并列的危害最严重的四大传染病。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无症状携带者已超过1.2亿。其中慢性乙肝患者3000万例,每年有35万人死于慢性乙肝相关疾病。据报道,我国每年用于肝炎对症治疗的直接医疗费用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但慢性乙型肝炎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了巨大的身心压力。我们对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相关的调查,旨在探讨针对乙型肝炎患者在临床工作中如何开展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肝炎是当今世界也是我国一个严重的公众健康问题,全球目前有3.5亿慢性HBV感染者,其中约75%分布在亚太地区。我国HBV感染率为609/5左右,人群中约有10%为慢性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抗病毒治疗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肝炎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干扰素是目前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但单独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自2002年3月至2003年5月应用苦参素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0例获得较好的抗病毒及抗肝纤维化疗效.  相似文献   

8.
护理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开展乙肝知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发地区。2002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一般人群中HBsAg流行率为9.09%,估计约1.2亿人为慢性HBV感染,占全世界慢性HBV感染者的1/3,其中慢性乙肝患者约为3000万。乙肝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治疗费用高,有一定传染性及患者自我感受多变等特点。乙肝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可直接影响其发病水平,因此针对乙肝患者和高危人群开展健康教育,阻断病毒的传播,提高其健康水平,是目前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教育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hepatitis B,CHB)患者依从性及其干预措施的关注远不及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CHB患者院外管理模式的探讨和依从性的长期干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为期6个月的健康管理,以评价其对CHB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艳 《航空航天医药》2012,23(8):954-955
目的:探究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09~2011年间治疗的80例慢性乙肝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40例、治疗组(B组)例.给予两组患者保肝降酶治疗,同时给予治疗组阿德福韦酯10 mg,1次/d,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治疗结束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及乙肝标志物.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阿德福韦酯治疗组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并增加患者的乙肝标志物转阴率.结论:阿德福韦酯为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肝炎是全球最严重的影响健康问题之一 ,WHO发布全球每年约有 10 0万人 (我国约 2 5万人 )死于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的相关疾病。在中国 5 0 0 %男性和 14 0 %女性慢性HBV感染者最终死于肝病。因此 ,寻求理想的抗HBV药物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近年来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复杂 ,仍未完全明了。迄今还没有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能完全达到病毒学、病理学彻底治愈。因此对慢性HBV感染的大多数疗效研究目标是减轻肝炎活动性、促使HBeAg血清学转换、HBVDNA阴转 ,血清ALT/AST恢…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临床应用现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正>近年来国内外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药物治疗已有了很大进展,主要采用抗病毒、免疫调节、改善肝功能和防止慢性化发展等综合治疗,在其治疗原则上,国内外肝病学界已达成共识,认为抗病毒治疗是其中最主要、最根本的治疗措施[1]。由于现代分子生物学与基因治疗的快速发展,又为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大量临床研究证明,乙肝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普通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的临床效果及其预测因素。方法选择近年收治的未应用过抗病毒药物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给予普通干扰素抗病毒治疗48周,随访24周,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其预测因素。结果持续应答率为23.28%,HBeAg血清转换率为34.48%,持续应答组HBeAg血清转换率为63.04%。性别、是否母婴传播与抗病毒效果无关,基线HBV-DNA、ALT、AST、TBIL、GGT水平与抗病毒效果相关。基线HBV-DNA、ALT、GGT水平可以作为普通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效果的预测因素。结论普通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疗效确切。持续应答的患者能够获得较高的HBeAg血清转换率。根据患者基线HBV-DNA水平及肝功能情况选择合适的患者是提高应答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在于抗病毒治疗,但要清除病毒必须实现HBsAg血清学阴转,现用的各种抗病毒方法实现HBsAg血清学阴转率都不高.因此,笔者对近几年治疗中出现的HBsAg血清学阴转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寻找提高HBsAg血清学阴转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检测在评估慢性乙型肝炎中应用。方法分析2010年11月~2013年11月入住的80例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35例慢性乙肝患者与45例慢性重型乙肝患者。另外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4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免疫球蛋白(IgG、IgA及IgM)及患者病情变化与免疫球蛋白水平间的关系。结果慢性乙肝、慢性重型乙肝患者组血清中IgG、IgA及IgM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慢性重型乙肝患者明显高于慢性乙肝患者;恶化患者组IgG、IgA、IgM、TBIL及PTA均显著高于病情改善患者组(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检测在评估慢性乙型肝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临床价值,且能作为病情变化情况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抗病毒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收集给予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156例临床资料,分为抗病毒组63例(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和非抗病毒组93例,分析两组治疗效果、HBV-DNA阳性率及肝功能检查结果。结果抗病毒组总有效率(54.0%)显著高于非抗病毒组(38.7%);病死率(33.3%)显著小于非抗病毒组(52.7%);HBV-DNA阳性率(26.5%)小于非抗病毒组(50.0%);TB、ALT、AST、PT均显著低于非抗病毒组;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组有效率、病死率、HBV-DNA阳性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抗病毒联合血浆置换可显著提高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要明确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控制的阶段和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心理问题.发生在不同年龄或处于不同阶段的HBV感染可产生截然不同的后果,控制HBV感染应重视对其阶段和目标的认识.乙肝疫苗的接种对于控制HBV感染的流行率具有重要意义.确定为慢性HBV感染者的人群,不能不加区分地在第一时间开始进行抗病毒治疗,而应按照慢性HBV感染的4个阶段(免疫耐受期、活动期、静止期和再活动期),在每个阶段采取不同的抗病毒策略.干扰素(IFN)α、拉米夫定(LAM)等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一线药物,CHB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应该追求临床结局的改善,而不是病毒学、免疫学和组织学短期指标的变化.对处于肝硬化、肝细胞癌阶段的患者也应根据情况进行积极的抗病毒治疗.针对慢性HBV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疗是最终控制HBV感染不可或缺的环节,虽然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任务仍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8.
全球慢性乙型肝炎(CHB)感染者3.5亿,我国约有1.2亿,其中约10%为CHB患者,在CHB患者中部分可能会发展成肝硬化、肝衰竭、原发性肝癌,故国内外学者对CHB的研究十分重视。本文综合了治疗CHB最新进展,对目前国内外用于治疗CHB的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药物、中医治疗药物的作用特点及使用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常用核苷类似物抗乙型肝炎病毒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贻琛  辛绍杰 《人民军医》2007,50(6):372-373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引起的肝脏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目标在于长期抑制或消除HBV,以期控制病情发展。近年来,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显著,但仍存在耐药突变,以及停药导致病情加重或反复的问题。现就目前3种常用核苷类似物在作用机制、治疗效果和耐药变异等进行初步比较。  相似文献   

20.
戴爱玲  黄瑜萍  郑联坵 《人民军医》2014,(11):1189-1190
目的:观察利用"微信"平台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肝病科门诊慢性乙肝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微信"平台发给健康教育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普通方式发给同样内容的健康教育材料。比较两组掌握乙肝知识及行为方式改善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合理饮食、规律生活、遵医用药、遵医复查、戒烟、禁酒的构成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利用"微信"平台开展健康教育,可增加患者的相关知识,改变行为方式,提高医嘱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