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静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0):1897-1898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间质瘤的有效护理配合。方法:对24例胃间质瘤应用头端弯曲的针形切开刀进行ESD治疗,护理协助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结果:20例病变一次性完整剥离,4例未能剥离后接受外科手术。ESD手术时间25-140 min(平均62.5 min)。1例术中出现消化道穿孔,应用金属夹成功闭合。术中平均出血量约60 mL,术后均未出现出血,亦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ESD治疗胃间质瘤安全、有效,术前护理准备、术中护理配合、术后精细护理对提高手术疗效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随着内镜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逐渐成为多种消化道病变的首选治疗手段,如消化道早期癌症、粘膜下病变、巨大广基息肉等均可以行ESD术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部位,切除深度可包含粘膜层,粘膜肌层,粘膜下层,能明显降低肿瘤的残留与复发率。现将我科2009年3月至9月行ESD治疗的27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下尼龙绳套扎联合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隆起性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5例经胃镜检查发现的胃隆起性病变常规行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明确病变位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先行尼龙绳套扎,然后在尼龙绳上方行黏膜下剥离术,2~4周后内镜下复查创面愈合情况。结果25例全部一次性套扎并切除成功,术中发生渗血1例,尼龙绳脱落1例,无大出血及穿孔病例。分别于术后2~4周复查发现23例创面完全愈合,2例创面处浅溃疡。结论内镜下尼龙绳套扎联合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隆起性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经济的方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共聚焦内镜对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治疗范围确定的可行性及准确度。方法选择经普通胃镜检查加组织活检确诊为胃癌,并经超声胃镜检查病变局限于黏膜层的患者25例。用共聚焦内镜对病灶黏膜进行多部位扫描,找到正常黏膜与癌变黏膜的分界线,并对分界线用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PC)进行标记,沿APC标记界限行ESD治疗,将剥离黏膜送病理科,对病灶组织由浅至深逐层切片,对所有组织切片进行逐层观察,并检查病灶切除的完整性。结果经共聚焦内镜标记的早期胃癌黏膜切除完整,癌灶边缘有一圈少许正常黏膜组织,深层癌灶剥离完全。结论共聚焦内镜能清晰地区分癌变胃黏膜和正常黏膜结构,为早期胃癌的ESD提供有效的治疗界限,为早期胃癌的完整切除提供安全保障,避免了单纯在普通胃镜下靠经验估计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5.
直肠类癌的组织学表现类似恶性肿瘤,但生物学行为更趋向于良性病变,故其治疗措施及预后明显不同于直肠腺癌。尤其是对于病灶直径1.0~2.0cm的直肠类癌,选择何种治疗方法尚存争议。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主要用于胃肠道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较大、广基病变的一次性完整切除。2008年9月-2010年6月,我们采用ESD治疗直肠类癌13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研究内镜粘膜下剥离术与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早期胃癌患者112例纳入研究中,随机分组为外科手术组与内镜剥离术组,各56例,外科手术组实施常规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内镜剥离术组则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对照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内镜剥离术组临床治疗有效率等同于外科手术组(P>0.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外科手术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外科手术组(P<0.05)。结论临床早期胃癌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较外科手术更佳,可体现为临床治疗有效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更短,可优先考虑为此类患者实施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胃镜对于食管平滑肌瘤的诊断价值,以及内镜下微创治疗食管平滑肌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胃镜发现的食管隆起性病变进行超声胃镜检查,根据病变大小及性质,在胃镜下分别行圈套器电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等治疗。结果 45例食管隆起性病变经超声胃镜检查诊断为黏膜下平滑肌瘤,经内镜下微创治疗全部完整切除,所有病例创面愈合良好,均无出血、穿孔、食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胃镜对食管平滑肌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内镜下微创切除是治疗食管黏膜下平滑肌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胃穿孔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集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20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发生胃穿孔的胃癌患者资料,纳入发生组,另收集同期20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未发生胃穿孔的胃癌患者资料,纳入未发生组.阅读患者基线资料并记录研究所需资料,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分析可能导致胃癌...  相似文献   

9.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底固有肌层肿瘤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底固有肌层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胃镜及超声胃镜检查发现的来源于胃底固有肌层的肿瘤应用IT刀、HOOK刀进行ESD治疗。结果 18例来源于胃底固有肌层的肿瘤全部完整剥离,所有剥离病变全部得到病理确诊,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术中出血量平均40ml,均经电凝、氩离子血浆凝固和止血夹成功止血,ESD穿孔发生率17%(3/18)。结论 ESD是治疗胃底固有肌层肿瘤的有效方法,疗效可靠,不仅可以完整切除病变,还能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  相似文献   

10.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与切除术的效果比较及护理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娟 《西南军医》2010,12(4):671-673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在消化道肿瘤中的治疗及护理效果。方法将43例消化道肿瘤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实验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对实验组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对照组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进行治疗,并根据各组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精心护理。将两组患者手术所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创伤程度及复发率等进行比较。结果术中创伤、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消化道肿瘤,创伤小。复发率及并发症低,护理效果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