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神经麻痹:40年临床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总结了40年中施行面神经手术的322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其中69%为创伤性麻痹,31%为非创伤性麻痹。在非创伤性麻痹中以Bell′s麻痹最为常见,共有71例,占全部病人的22%。本文着重探讨了Bell′s麻痹的临床表现、病因、发病机理和治疗。指出Bell′s麻痹以无前驱症状很快就出现单侧完全性周围性面瘫,70%的病人不经任何治疗面瘫可恢复为主要表现。病因可能是由于病毒或血管紊乱导致最初的血管舒张,位于骨管内的神经和鞘充血受压,以后血管渗透性和出血增加、血流停滞,局部缺血、缺氧,神经鞘水肿。作者主  相似文献   

2.
作者于1964~1974年12年内共治疗面神经麻痹患者1501例,其中Bell氏麻痹发病率最高902例(60%),Hunt氏麻痹次之共164例(10.9%),头外伤占第三位,共141例(9.4%),三项总数达80%,其他如手术外伤88例(5.9%),中耳炎61例(4.1%),1501例中乳幼儿共112例(7.5%),其病因发生频度异于成人,如病因居首位之Bell氏麻痹共49例(43.8%),仍较成人明显减低。中耳炎引起者18例(16.1%),高于成人,而Hunt氏麻痹及头外伤性麻痹发病  相似文献   

3.
作者报导1964—1974 10年间100例Bell氏麻痹行面神经减压术的结果。术前作耳科、神经科、电测听、言语识别率、眼震电图、颞骨X线摄片等项检查,并通过电味觉试验、阻抗测听及溢泪试验定位。氏提出:如麻痹系渐进性,曾有面肌痉挛或抽搐,应作碘苯酯(Pantopaque)脊髓造影以检查后颅窝及内耳道。在确立Bell氏麻痹诊断前必须除外破伤风、恶性外耳炎及X-组织细胞病。氏提出:行面神  相似文献   

4.
以前认为面神经是人体中最易麻痹的神经,并认为这与坚硬的骨性面神经管有关。推测Bell氏麻痹(原发性面瘫)的发生可能是因面神经管中供应神经的血管受压,致神经冲动被阻断的结果。作者等则认为面神经并非最常发生麻痹的神经,喉上神经麻痹的发生10倍于面神经。大量的研究证明Bell氏麻痹是一种多神经炎,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有关。【局部解剖学诊断】从理论上讲,除外中枢性面瘫以后,藉助泪液分泌,镫骨肌反射、涎腺分泌和味觉试验等检查,可确定损害部位。Bell氏麻痹、耳带状疱疹和颅骨骨折总共占所有面瘫病人的90~95%。然而病变的精确定位是困难的。一般承认:Bell氏麻痹象耳带状疱疹一样是一种  相似文献   

5.
作者随访了64例面神经麻痹一年以上的患者,其中男33,女31,年龄9~69岁,右、左侧之比为38∶26。其中诊断为 Bell 氏麻痹39例,Hunt 氏综合征17例,创伤性麻痹6例,耳源性麻痹2例。本文叙述了本组面神经麻痹患者后遗症严重性的分类。面肌相关运动是通过检查口角运动、额纹、颈部肌肉的张力和眼的闭合  相似文献   

6.
末稍性神经病变常是糖尿病的一种经常性特殊性并发症或伴发病,近年来对糖尿病和Bell氏麻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两者间的因果关系尚不甚清楚。作者对395名Bell氏麻痹患者作了系统分析,其中男性184名,女性211名,已确知患糖尿病者25名,占6.4%,有糖尿病家庭史者94名。作者对其中232名(尚不清楚有无糖尿病)的患者进行高糖饮食后二小时血糖检查,发现血糖  相似文献   

7.
作者检查了500例面瘫病人,发现20%左右的病人存在潜在原因的麻痹,其余考虑为Bell氏麻痹。有些病人虽有Bell氏麻痹的神经症状,但并非都是Bell氏麻痹;而有些病人虽已找到麻痹原因,但却具有Bell氏麻痹的典型表现。面部运动功能:单侧面瘫者如保存额纹,则发生于上运动神经原性损害,有时在周围性面瘫亦可见到额纹,因此对存有额纹的病例鉴定其面瘫系周围性抑中枢性极为重要。周围性面神经病灶的额纹存在决定于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纤维的空间分布状态。有中枢性损伤的面神经麻痹多合并其他神经症状,如失去面部随意表情,但保持着感情的或不随意的面部运动,因面部感情运动的神经支配由锥体外系纤维所联系,经常不受中枢损害的影响。作者提出,以下五点面神经运动功能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引起美尼尔氏病的病因,但还缺少有力的证据。有作者报道美尼尔氏病发作时患侧瞳孔扩大,认为这是交感神经活动亢进或副交感神经麻痹所引起,并认为是美尼尔氏病患侧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证据。为对此问题进一步探讨,作者们通过自制的双眼红外线瞳孔测量仪,利用结膜囊内滴入乙酰甲胆硷试验,观测了16例正常人、71例美尼尔氏病患者、5例迷路炎和4例前庭神经炎患者的瞳孔变化。试验在暗室进行。被检查者先仰卧休息10分钟,然后拍摄试验前的瞳孔图象5张;再于照明下,  相似文献   

9.
几种常见面瘫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几种常见周围性面瘫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并探讨其与面瘫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12月-2008年12月在我科以面神经麻痹为主要诊断人院的患者共计157例按照病因及病情轻重分为Bell麻痹重症组60例,Bell麻痹轻症组19例,Hunt综合征组28例、颞骨骨折组28例,肿瘤性面瘫组22例。人院后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耳带状疱疹、良性面神经肿瘤、颞骨骨折、Bell麻痹轻症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正常。Bell麻痹重症组纤维蛋白原水平(4.08±0.90)g/L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伊〈05),且高于正常参考值范围2.0~4.0g/L。结论病情严重的贝尔面瘫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由此产生的高凝状态将加重面神经微循环障碍,可能是保守治疗无效的主要因素之一。耳带状疱疹、良性面神经肿瘤、颢骨骨折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正常。Bell麻痹轻症组水平正常,预示着纤维蛋白原检测可能在贝尔面瘫预后方面有一定作用,建议作为Bell麻痹的临床必检项目,早期降纤及改善微循环可能是重症Bell麻痹患者新的治疗路径。  相似文献   

10.
作者们复习了10组声带麻痹的文献,并介绍1组病人,详细分析其病因、病程及结果,以提供声带麻痹选择手术时机的资料。在10组资料中,多数对病因作了分析,但随访的病例少,很少提到结果。自然恢复率自0~83%不等,自发病至恢复的时间通常不到6个月,少数病例在6~12个月恢复。作者们观察的病人共103例,所有病人均作了全面检查。62例随访时间为6个月~22年;41例为死亡和失访。病因中最常见的为手术(42例),其次为特发性(25例),恶性肿瘤23例,外伤8例,其他为气管插管、血管性、代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患等。恢复结果:仅4例在6个月内恢复正常功能,其中2例为插管后,2例为特发性。4例因代偿而获良好声音。手术所致的麻痹  相似文献   

11.
Bell氏麻痹(BP)在临床上常见,年发病率为13~23/10万人口;但双侧麻痹的罕见,综观各家报道,不过占全部BP患者的1%左右。本文报告4例双侧BP患者,男1女3,年龄4~18岁。例1的右侧面肌麻痹较左侧严重;例2正好相反。但2例均于起病时就发现双侧面肌力弱,且总的恢复时间两侧相同。例3先发生右侧面肌麻痹,且其持续时间较长;左侧麻痹系后出现但却先于右侧恢复。例4起初有左侧面肌麻痹,在出现右侧麻痹时左侧麻痹已消失。4例中3例在BP起病前有病毒性或拟诊病毒性疾病,均无糖尿病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实验室或临床证据。全部患者均接受强的松治疗,病情都  相似文献   

12.
约60—70%Bell氏麻痹不经治疗可完全恢复。临床上期待有一种准确判断预后的试验,并可在疾病早期找出不能自然恢复的患者,其优点:1.对预后不良者给以有效的治疗。2.可在少数病例中评定任何一类疗法的疗效。本文用唾液分泌机能,味觉损伤和病史等项,研究Bell氏麻痹病例鼓索神经机能损伤对判断预后的准确性。材料:分析1967—1975年239例Bell氏麻痹患者的一般病史。将继发于带状疱疹、中耳炎、损伤或Melkersson病等周围性面瘫病例除外。  相似文献   

13.
关于外周性面瘫的预后判断,电诊断法较为重要,主要有神经刺激反应性试验和肌电图检查,最大刺激试验和神经电图等。作者们提出用May氏记分法、神经电图和镫骨肌反射检查相结合,计算瘫痪指数(暂称)为指标,判定Bell 氏麻痹的预后。 May氏记分法是把面部表情分为9点来记分,①面肌紧张度,②额纹,③完全闭眼,④瞬目,⑤皱鼻,⑥露齿,⑦吹口哨,⑧鼓腮,⑨下唇下动。每项正常记10分,比健侧减弱评5分,消失者给0分。用9项分数之和判定临床麻痹程  相似文献   

14.
贝耳氏麻痹的病毒病因学说,目前仍有争论。作者等对贝耳氏麻痹患者,在病变的急性期和恢复期,测定了干扰素系统,目的是观察其药物动力反应(pharmacokinetic response)是否与急性病毒性病变所见者相似。观察对象是32例贝耳氏麻痹患者,年龄8~69岁,为排除其他可引起面瘫的原因,还作了临床检查及X线照相,在初诊及2~3周后,各采血5 ml作病毒学抗体测定,用补体结合试验,测试单纯性疱疹及带状疱  相似文献   

15.
贝尔麻痹的发病诱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贝尔麻痹发病的诱因,对防治该病提供理论基础。方法2005年2~5月对在我科就诊的262例贝尔麻痹患者采用问卷形式进行了一项可能性诱因的回顾性调查。结果262例患者发病时平均年龄39±17岁。患者男女比率和左右侧患病比率都为48%比52%。48名患者否认发病前存在问卷所列诱因,其余214例存在问卷表中诱因,占患者总数的81.7%。其中发病前有明确受凉史139例,占53.5%;过度疲劳者59例,占22.5%;上感49例,占18.7%;前次发病史(复发)31例,占11.8%;心理压力30例,占11.5%;有明确家族史20例,占7.6%;妊娠4例,占1.5%;患侧牙龈感染4例占1.5%。结论贝尔麻痹可能是一组面瘫疾病,大部分患者存在可能性诱因,进一步的研究有可能对贝尔氏麻痹的命名、诊断及治疗产生细分作用。对受凉、疲劳等可能性诱因的预防和处理有可能减少贝尔麻痹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一些研究表明,特发性面瘫(Bell氏面瘫)的患者存在前庭异常,但学者们解释各殊。本研究旨在进一步证实Bell氏面瘫早期患者的主观和客观前庭受累情况,并企图阐明其病因和发病机理。24例受试者,男11,女13;年龄6~65岁,平均37.4岁。凡有糖尿病、眩晕症、中枢神经系统障碍、中耳病或感觉神经性聋病史者均已剔除。在前庭检查48小时前均不许服用可能影响前庭反应的药物和洒精。所有患者的最初检查均在面瘫发生的一周内。检查包括各种听力测试  相似文献   

17.
迄今为止,已有不少报告探讨了病毒感染可能是特发性末梢性面瘫(Bell氏麻痹)的原因之一。最令人怀疑的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此外,尚有风疹,腮腺炎与EB病毒。有关初期感染型的水痘报告极少。本文报告两例水痘引起的面瘫。第1例5岁女孩,面瘫后3天出现典型的水痘,经临床检查和血清抗体效价测定确定为水痘(用免疫血凝试验测定的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体效价升高,1:128)。本例面瘫考虑系由于水痘引起的神经障碍。第2例5岁男孩,因发疹而诊断为水痘,45天后出现面瘫,面瘫2周后又犯腮腺炎。作者们  相似文献   

18.
1969/70冬作者在维也纳医院见到不少喉返神经轻瘫患者,原因不明,曾诊断为特发性或隐原性麻痹。其发病率在9.77%至50%间(文献报告最低者仅1.32%)。作者认为应长期追随观察及查找病因,特发性喉返神经麻痹的发病率不会太高。作者探讨流感和喉返神经麻痹的关系,发现有些患者在声哑数周前确患流感。Zippel(1961)报告一例流感后4天出现Wallenberg氏综合征(一侧偏瘫),在血清内分离出流感病毒A_2型。但Tello和Tsetsaroky报告403例流感患者无一例声带麻痹。  相似文献   

19.
155例声带麻痹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声带麻痹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5例声带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5例声带麻痹患者中首诊于耳鼻喉科91例(58.71%),左侧78例,右侧33例,双侧44例,左、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带固定于旁正中位124例(80%);声带完全麻痹116例(74.84%);单侧声带麻痹均因不同程度声音嘶哑就诊,双侧声带麻痹因声音嘶哑、呛咳和呼吸困难就诊,双侧声带不完全麻痹均因II度以上呼吸困难就诊;病因以医源性损伤占首位,共72例(46.45%),其次为喉外肿瘤及占位性病变,共37例(23.87%),特发性病因23例(14.84%),其他原因23例(14.84%)。结论单、双侧声带完全麻痹者以声嘶为主要症状,双侧声带不全麻痹者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体征多样,病因复杂,以医源性损伤、喉外肿瘤及占位性病变为多见。  相似文献   

20.
单纯疱疹病毒1型与Bell麻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能够在宿主感觉神经节内长久潜伏,在某些因素的刺激下再次激活,从而引起各种疾病.关于Bell麻痹的病因一直有很多争论,自McCormick在1972年提出HSV感染假说以来,学者们在基础和临床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近年来通过分子生物学和动物模型的研究,大多数学者同意HSV-1感染是Bell麻痹的主要病因之一,其机理可能是由于潜伏在膝状神经节的HSV-1激活造成的面神经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