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继勇  李好鹏  裴军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2):2000-2002
目的:探讨磁共振扫描对浆膜下肌瘤和阔韧带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浆膜下肌瘤14例、阔韧带肌瘤7例的患者MRI影像。结果:21例患者均表现为盆腔内单发病灶,子宫右侧5例,子宫后方9例,子宫左侧3例,子宫前方4例。8例患者表现为T1W1呈等信号,T2W1呈低信号,其内可见散在细线条状高信号影;13例患者表现为T1W1等信号为主,其内可见散在片状更低信号影;T2W1呈高信号,其内可见散在颗粒状低信号影,大小不等。21例患者增强后实性成分均表现为中等或明显强化。结论:MRI扫描对浆膜下肌瘤和阔韧带肌瘤及其变性有重要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子宫富细胞性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子宫富细胞性平滑肌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并对其中5例核分裂像活跃患者进行预后随访.结果 子宫富细胞性平滑肌瘤临床表现与子宫肌瘤相似,术前诊断和术中所见符合子宫良性肿瘤特征,治疗效果良好.术后随访5例核分裂像活跃患者均存活至今.结论 子宫富细胞性平滑肌瘤应与子宫肉瘤相鉴别,但其为一种良性肿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膀胱尿道平滑肌瘤合并子宫平滑肌瘤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 对1987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5例膀胱尿道平滑肌瘤合并子宫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3例行膀胱肿瘤剜除术,1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例行尿道肿瘤切除术,所有病例均请妇科同时行子宫肌瘤手术,1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4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结果 病理检查示4例为膀胱平滑肌瘤,1例为尿道平滑肌瘤,5例均合并有子宫平滑肌瘤.术后随访1~3年,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膀胱尿道平滑肌瘤是一种良性非上皮性肿瘤,临床少见,症状不典型,常合并有子宫平滑肌瘤,诊断主要依靠超声、CT及膀胱镜检查,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经阴道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阴式下进行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对83例多发、肌瘤较大、多部位的肌瘤(即复杂子宫肌瘤)患者在阴道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其中多发性子宫肌瘤(肌瘤≥4个)者36例,单发子宫肌瘤直径≥8 cm者32例(肌壁间肌瘤20例,子宫浆膜下肌瘤12例),子宫阔韧带肌瘤5例,宫颈肌瘤10例。剔除子宫肌瘤最多达8个,子宫肌瘤直径≥12 cm者22例,其中直径最大的达到13.4 cm(为宫颈部向左突出的阔韧带肌瘤,重1 950 g)。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转开腹,也无手术中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75±26)m in,平均术中出血量(125±33)m 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天。子宫多发性肌瘤、肌壁间肌瘤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明显多于宫颈肌瘤,阔韧带肌瘤及浆膜下肌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未产妇分别在6~12个月妊娠,足月产8例,2例分别是孕35周先兆子宫破裂行剖宫产,另1例孕36周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手术。手术无年龄限制。结论: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可在阴道完成。手术器械、熟练的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累及右侧心腔的静脉平滑肌瘤的围手术期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3例静脉内平滑肌瘤累及心腔的护理资料,总结静脉内平滑肌瘤累及心腔的临床护理经验和教训。结果 3例患者经妥善的术前准备、手术治疗和系统的术后护理,均康复出院。结论静脉内平滑肌瘤累及心腔治愈成功与否不仅仅依靠高超的手术技巧,积极有效地围手术期护理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杨洁  古昕茹 《现代医院》2012,12(4):39-40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孕足月分娩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孕足月的患者68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8例患者经阴道分娩28例,剖宫产40例,同时行肌瘤剔除术32例,单纯剖宫产8例,其中2例位于阔韧带内,2例肌瘤靠近子宫动静脉旁,1例近宫颈处,1例近宫角部,2例为子宫后壁下段肌壁间肌瘤,肌瘤直径0.5~9.0 cm,68例均痊愈出院,均无产后出血,病理检查标本为子宫平滑肌瘤。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不是剖宫产指征,对于剖宫产时是否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应根据应根据肌瘤生长的大小、部位、术者熟练程度以及产妇的状态综合考虑后作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应用腹腔镜技术对患有子宫阔韧带肌瘤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78例患有子宫阔韧带肌瘤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微创组,平均每组39例.常规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微创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技术进行治疗.结果?微创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常规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应用镇痛药物和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常规组.结论?应用腹腔镜技术对患有子宫阔韧带肌瘤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腹腔镜下对42例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其中单发31例,多发11例。单发肌瘤中肌壁间肌瘤24例,浆膜下肌瘤5例,阔韧带肌瘤2例。结果:4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出血(115.23±32.54)m l,手术时间(109.81±46.41)min,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72±0.43)天,术后病率为0,术后住院(5.23±1.70)天,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安全可靠创伤小的保留子宫的手术方法。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主要与肌瘤的生长部位及其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子宫静脉平滑肌瘤病(IVL)的CT及MRI特点及诊断.方法 对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IVL患者的CT及MRI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3例行CT检查(平扫+增强),1例行MRI平扫+增强检查,1例同时行CT、MRI检查.结果 4例行CT检查者中3例表现为盆腔内实性或囊实性肿块伴髂静脉、下腔静脉扩张,血管腔内见不规则充盈缺损,其中2例累及右心房和右心室,1例累及左肾静脉,增强后盆腔肿块及血管腔内充盈缺损影呈较一致性强化,经下腔静脉多平面重建后见充盈缺损影相互延续;1例子宫肌瘤术后患者单纯表现为髂静脉-下腔静脉扩张,腔内充盈缺损影部分突入右心房内.2例行MRI检查患者中,1例盆腔内肿块T1WI呈中等、稍低信号,T2WI呈低信号,1例髂静脉-下腔静脉扩张,腔内流空效应消失并见低信号肿块影,并呈"蛇头状"突入右心房;1例子宫肌瘤术后患者表现为髂静脉-下腔静脉扩张,腔内流空效应消失并见条索状充盈缺损影.结论 影像学检查能对子宫IVL做出一定诊断,并准确描述病变范围及用于肿瘤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10.
濮玉玲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142-6143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2006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某院临床诊断为子宫黏膜下肌瘤的58例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手术全程顺利,手术时间在10~46 min之间,出血量为10~90 ml,术后6h常规拔除尿管均可自行排尿,术后24 h之内均完全下床活动,住院时间在5~7 d出院. (2)术后评价治疗整体满意率为96.55% (56/58),0型黏膜下肌瘤治疗满意率均为100% (38/38),Ⅰ型黏膜下肌瘤治疗满意率92.86% (13/14),Ⅱ型黏膜下肌瘤治疗满意率83.33% (5/6). (3)术中及术后未发生1例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 宫腔镜下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疗效满意,手术安全、可靠,术中应注意严格选择适应症及提高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卵巢平滑肌瘤的流行病学及疾病特点、临床表现、鉴别诊断、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榆林市第一医院2017年12月收治的1例妊娠合并原发性卵巢肌瘤患者的病史资料、治疗过程、病理检查及随访结果,并回顾卵巢平滑肌瘤及妊娠合并卵巢平滑肌瘤的相关文献。结果孕39周患者因"先兆子宫破裂"急诊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探查双附件,发现右侧卵巢大小约5cm×4cm×2cm实质性肿块,子宫体及左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右侧卵巢平滑肌瘤。该例患者术后42天再次来院复查,妇科检查、盆腔B超及血清CA125未见异常。结论原发性卵巢平滑肌瘤的发病率低,检出率低,不合并肉瘤样变性的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巨大食管平滑肌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至2009年3月手术治疗的13例巨大食管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经食管钡餐造影及食管镜检查确诊12例,误诊1例.13例手术顺利,术后无食管瘘、食管狭窄等并发症,随访6个月至3年,12例巨大食管平滑肌瘤患者均无复发,1例食管平滑肌肉瘤患者术后10个月死于肿瘤复发.结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巨大食管平滑肌瘤惟一有效的方法,多数病例可行黏膜外肿瘤摘除术;合并食管恶性病变者应行食管部分切除、胃-食管吻合术;内镜及胸腔镜手术治疗巨大食管平滑肌瘤有一定的局限性,应严格适应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归纳盆腔内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VL)的影像学特征, 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多的有效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5例盆腔内IVL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4例患者均因盆腔包块入院就诊, 1例因子宫肌瘤收治入院。5例患者均行超声检查, 1例行下腔静脉CT造影检查, 1例行腹部MRI检查。4例患者病变均局限于盆腔, 1例患者累及右心房。2例全麻下经腹子宫肿瘤剥除术, 1例全麻下经阴道子宫肿瘤剥除术, 2例腹腔镜下肿瘤剥除术。术后病理均提示合并IVL。5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目前仍在随诊中。结论 IVL的影像学特征以子宫增大、盆腔肿块伴静脉占位为主, 临床诊断困难, 易复发, 首选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多见于育龄期女性,主要发生于肾脏、肝脏和胃肠道等部位,发生于阔韧带的病例罕见,临床上易与阔韧带肌瘤等混淆,需依靠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明确诊断。报告1例因下腹痛1周收住入院的患者,影像学检查示右侧盆腔肿物。腹腔镜探查术中见右侧阔韧带一大小约9 cm×8 cm的实性占位,术中病理回报梭形细胞肿瘤,瘤细胞较丰富。行腹腔镜下肿物切除术+子宫切除术+双侧输卵管切除术,经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阔韧带PEComa,术后随访10个月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下不同术式子宫肌瘤切除术5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腹腔镜下不同术式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10年7月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妇产科住院的51例子宫肌瘤患者,其中浆膜下肌瘤14例,肌壁间肌瘤28例,阔韧带肌瘤9例;肌瘤直径(diameter,d)平均约6.2cm(3~18cm),其中d<5cm17例(33.33%),d≥5cm34例(66.67%);单发肌瘤24例(47.06%),多发肌瘤27例(52.94%)。根据患者本人保留子宫的意愿及肌瘤的大小、位置、生育要求分别采用不同术式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结果子宫肌瘤切除术14例,子宫动脉结扎及子宫肌瘤切除术20例,子宫动脉临时阻断及子宫肌瘤切除术17例,所有病例腹腔镜手术均成功,无手术并发症及术后并发症。结论根据不同的病例特点和要求,运用不同的术式,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经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与病理检查诊断不同类型子宫肌瘤的一致性。方法纳入2016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14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术前接受经腹部超声与经阴道超声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经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及病理检查结果,分析经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与病理检查诊断不同类型子宫肌瘤的一致性。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经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及病理检查。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14例子宫肌瘤患者中,肌壁间肌瘤64例,黏膜下肌瘤18例,浆膜下肌瘤14例,宫颈肌瘤13例,阔韧带肌瘤5例。经腹部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肌壁间肌瘤64例,黏膜下肌瘤15例,浆膜下肌瘤17例,宫颈肌瘤14例,阔韧带肌瘤4例。经阴道超声显示,肌壁间肌瘤69例,黏膜下肌瘤16例,浆膜下肌瘤12例,宫颈肌瘤12例,阔韧带肌瘤5例。经腹部超声诊断肌壁间肌瘤、黏膜下肌瘤、浆膜下肌瘤、宫颈肌瘤的准确率分别为87.82%、90.35%、97.37%、92.11%,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良好(均P0.001);经腹部超声诊断阔韧带肌瘤的准确率为95.61%,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一般(P0.05)。经阴道超声诊断肌壁间肌瘤、黏膜下肌瘤、浆膜下肌瘤、宫颈肌瘤、阔韧带肌瘤的准确率分别为95.61%、98.25%、98.25%、99.12%、89.47%,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良好(均P0.001)。结论经腹部超声与经阴道超声在不同类型子宫肌瘤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后者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良好,能为子宫肌瘤类型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我院1983年~1997年共收治阔韧带肌瘤91例,现做一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91例阔韧带肌瘤都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术中按其来源分真性阔韧带肌瘤17例,假性阔韧带肌瘤74例(同时合并多发性子宫肌瘤50例)。肌瘤直径小于5cm 者27例,大于5cm 小于10cm 者48例,大于10cm 者16例(最大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子宫特殊类型平滑肌瘤的病理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子宫特殊类型平滑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其进行5年的随访,观察患者的手术方式、肌瘤复发、恶变等情况。结果:50例子宫特殊类型平滑肌瘤患者中,17例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12例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9例非典型性平滑肌瘤,5例脂肪性平滑肌瘤,4例上皮样平滑肌瘤,3例恶性潜能未确定平滑肌瘤,其中4例术后复发,没有恶变病例。结论:子宫特殊类型平滑肌瘤大部分均为良性肌瘤,针对恶性潜能子宫平滑肌瘤的诊断必须慎重。  相似文献   

19.
食管平滑肌瘤的诊断及外科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峰  张志庸  李单青  李力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3):2577-2578
[目的]总结食管平滑肌瘤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60~2003年北京市协和医院收治的食管平滑肌瘤79例病例资料.[结果]行开胸手术70例,其中平滑肌瘤摘除术65例,食管部分切除+胃、食管吻合术5例;内镜下电套圈切除5例,未进一步治疗4例;手术组术后1例(1964年)出现食管胸膜瘘,切口感染2例,胸腔积液2例,均治愈出院;全组病理均证实为食管平滑肌瘤,未见平滑肌肉瘤.无死亡病例.随诊34例,2例复发,未见恶性变.[结论]食管平滑肌瘤的治疗以经胸平滑肌瘤摘除术为首选,但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手术适应征的把握仍值得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20.
林青  张蔚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7):1214-1215
目的 探讨阴式子宫黏膜下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本院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诊断为子宫黏膜下肌瘤36例,均位于子宫下段.肌瘤直径30~63 mm,其中21~40 mm 13例,41~60 mm 20例,61~70 mm 3例.行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失败后,改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随访3~40个月.根据术后月经改善情况、残余肌瘤有无增长、是否再次手术等将疗效分为满意和不满意.结果 36例患者均成功施行手术,中住手术时间65 min,术中中位出血量200 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5 d,术后满意率均达100%,2例要求生育者1例术后14个月怀孕.结论 对位于子宫下段、肌瘤直径≥30 mm的黏膜下肌瘤,可考虑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