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淋证的论治历代多注重湿热蕴结下焦,病位限于肾与膀胱。而清代医家唐宗海论治淋证放眼于上中下三焦,区分各个脏腑以施治。本文通过梳理《血证论》及历代医家论述淋证的相关条文,对淋证的源流及辨治角度进行探究,总结唐宗海治疗淋证的特色。《血证论》首次提出从脏腑辨治淋证的理论,先从肺、心与小肠、脾、肝、肾与膀胱定淋证病位,再以“阴阳水火气血”理论为基础辨其病性,具体从津枯肺燥、心经火旺、脾土不化、肝经湿热、肾不化气论治,根据不同脏腑分别予以滋补肺阴、清心利水、健脾利湿、泻肝经湿热、平衡肾之阴阳。这种先定病位后分病性的方法对淋证的辨治更为精细,而且脏腑辨治与辨淋证病性(包括热淋、气淋、石淋、膏淋、劳淋、血淋等)的辨治方法互为补充,使淋证的治疗更为系统和完善,也为中医临床辨治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梁琼芳  汤之明 《新中医》2006,38(7):83-84
根据中医脾胃学说理论,从脾与肾、脾与肺及脾与水、气的关系,探讨慢性肾炎从脾胃论治的可行性,提出对慢性肾炎的治疗以补肾为根本、健脾胃为基础,而不拘泥单纯调理肾脏,并对慢性肾炎高血压、蛋白尿、血尿从脾论治。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治脾法之范围与标准,对《金匮要略》从脾论治之病证从证、法、方、药方面进行较详尽的剖析,并列举《金匮要略》从脾论治之脾胃及非脾胃系统疾病之证治,阐明张仲景治疗杂病重在治脾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4.
介绍卢秉久教授从脾胃入手分阶段论治肝硬化的经验。卢秉久教授认为肝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与肝、脾、肾三脏有着密切联系,在起病及病机演变上肝、脾占主导地位。在治疗上,以分阶段论治为纲,以调理脾胃、疏利气机为基本原则,保护脾胃的思想必须贯穿整个疾病治疗的始终。  相似文献   

5.
<正>当今心血管疾病居高不下,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占有很大比例,中医学从整体论治,以脾胃为重论治胸痹,取得较好效果。现从脾胃论治胸痹的临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从脾胃论治胸痹的理论基础1.中医理论:1从经络分布和气血运行上: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调节人体功能的一种特殊网络系统。心与脾、胃经络关系密切,如《灵枢·脉经》曰:"脾足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从脾论治慢性肾衰竭的理论依据,从脾分期论治的具体治法和方药,并强调从调理脾胃入手预防慢性肾衰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从脾胃角度浅析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病机关乎于脾胃、论治侧重于脾胃。认为应重在补益脾胃,辅以调理肝脾。  相似文献   

8.
孙定隆精研中医理论,常立足脾胃论治诸多疾病,理论独到,疗效显著。他擅长治疗肝胆、脾胃病,如治疗肝硬化常用扶脾柔肝法;治疗消渴病常从"胃强脾弱"论治;治疗肝炎常分先天、后天,顾护脾胃;而在论治脾胃本病时又常兼顾五行生克,常用舒肝和胃、扶土抑木、扶土抑木润金等法。并举验案数例。  相似文献   

9.
多寐类似于现代医学的神经官能症、发作性嗜睡病、精神病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多寐与脾胃关系越来越密切。《周易》提出脾为五脏之始,《黄帝内经》从经络循行、卫气产生及作用阐述了多寐与脾胃关系;古代众多医家论述了多寐可归咎于脾胃气虚、脾胃阳虚、痰湿困脾;现代各医家从脾胃论治多寐,效果甚佳。脾胃虚弱是多寐之本,中医论治多寐当以脾胃为先,根据临床情况,同时兼顾调理其他相关脏腑。  相似文献   

10.
从肺论治淋证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证为临床的常见病,医家多以三焦膀胱和肾立论治疗,鲜有从肺论治。以古代医籍为基础,从肺失宣降、相傅蕴热、肺气虚弱三个方面对淋证从肺论治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1.
葛来安副教授强调从脾胃角度出发,以"益气补阴,调脾安神"为法,通过"调理脾胃以调五脏,协调全身气机"来论治心悸。  相似文献   

12.
五脏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在冠心病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脾为后天之本,可灌溉四旁,与心、肺、肝、肾四脏相互作用,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重视对脾脏调理可取得一定临床效果。故以脾为立足点,分别从脾肺论治、肝脾论治、心脾论治、脾胃论治、脾肾论治5个方面归纳探析中医之脾在论治冠心病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马也  杨天骄  李一兵 《河北中医》2007,29(2):152-152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病,多见于成年男性,属中医学白浊、淋证、腰痛等范畴.我们从脾论治慢性前列腺炎,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袁月松  王兴臣  姬琳  邢基祥 《陕西中医》2022,(11):1605-1608,1612
帕金森病属于中医颤证范畴,历代医家多从平抑肝风论治。吾师王兴臣独辟蹊径,认为该病是以脾胃气化失常为中心,以五行乘侮关系为纽带的疾病,指出脾胃虚损是颤证关键病机,将从脾胃论治贯穿颤证的整个治疗过程中。现从脾胃的生理功能、五运六气角度以及脾与五脏的关系出发,论证脾虚致颤的病理机制以及从健运脾胃治疗颤证的必要性,治疗上应以实脾胃之元气作为主要手段,守天时、旺脾土,治法当健脾化湿、补中益气。并以参术汤为引,复中焦升降之枢纽,斡旋气机治颤,总结导师从脾胃论治颤证的临证审察之经验,从而促进中医理论契合运用于临床实践,以期为颤证的治疗提供参详。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症应从肾、脾胃、气血三个方面进行论治,主要治则有补肾、健脾益胃、补益气血、活血化瘀.脾主肌肉与骨骼的关系而言,健脾益胃法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方法.岭南地区人群湿困脾胃体质较多,故很多疾病可以从脾论治,治疗骨质疏松症也非常重视脾胃的运化功能.  相似文献   

16.
纳呆,是脾胃常见病,表现为食欲或食量的减退,甚者厌食。在治疗中,多从脾胃施治。导师蒋健教授认为纳呆除从脾胃论治外,从肝论治亦是一个重要的治疗原则。本文主要列举导师以肝论治纳呆的验案3则,阐述了纳呆从肝论治包括肝郁气结、肝脾不和、忧思肝气失和3个证型,分别以柴胡疏肝散、半夏泻心汤和甘麦大枣汤为基础方进行治疗。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治疗纳呆的新的辨证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朱红梅 《光明中医》2008,23(4):508-509
因脾居中央,"脾主枢"、"中气如轮",故脾胃功能障碍人体易上下左右俱病,症状表现纷繁复杂,所以疑难杂症当从脾论治。文中举三例验案,以补中益气汤治高血压,以理中汤治夜半咳嗽,以黄芪建中汤治夜半发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从而说明从脾论治疑难杂症是重要的临证思路。  相似文献   

18.
乳腺增生病从脾胃论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古今文献,从脾胃生理结构和生理功能上论述了乳腺增生病与脾胃的关系,着重阐述了脾主运化、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功能变化对乳腺增生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并对临床从脾胃论治的经验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19.
《山东中医杂志》2020,(1):74-77
自身免疫性疾病与脾胃失调密切相关,临床应重视调理脾胃。以重症肌无力、溃疡性结肠炎、类风湿关节炎三则医案为例,介绍以脾胃为中心论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经验。脾主四肢肌肉,重症肌无力从脾胃论治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升阳举陷汤、当归补血汤等加减;溃疡性结肠炎病位在肠,与脾胃相关,选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常表现为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与脾肾相关,临床可用独活寄生汤、麻杏薏甘汤、身痛逐瘀汤加减。  相似文献   

20.
中医脑病发病机制复杂,病情多变,风火易为患,危急重症较多,个体差异大且变化迅速,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故不能守一方、一证论治,在诊治时须辨证求因、贵乎精详、以法选方,通权达变。根据脾胃-脑相关理论,结合脾胃生理功能、病理特点探究脾胃与脑相关性,为脾胃论治脑病提供更多思路。脾胃疏中焦、化精微、升清降浊和统血的功能正常可保持脑髓的充盈、痰湿的运化、元神的清明及血液在脉内正常运行。若脾胃受损也可导致脑病的发生。当部分脑病发生时,从调理中焦脾胃角度,脾失健运、痰蒙脑窍者需以补脾疏肝,化痰祛瘀;生化无权、无以养脑者需温补肾脾,填精益髓;脾失统摄、瘀阻脑络者需补益心脾,益气活血。鉴于脾脑相关性理论的不断完善,中医脑病注重节制饮食,调理中焦脾胃,以脾胃论治脑病的思路为中医治疗脑病提供一种行之有效、规范系统方法。临床采用辨证论治的原则运用归脾汤、益气聪明汤、导痰汤、补阳还五汤等方剂加减运用治疗不寐、中风等部分脑病,来研究从脾胃论治部分脑病的可行性,期望为中医部分脑病的防治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