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以CT脑灌注成像(CTP)指导下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溶栓治疗的优越性.方法 通过对比分析5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者"时间窗"、"缺血半暗带"、和溶栓干预疗效之间的相关关系,阐析以CTP结果指导下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溶栓治疗的优越性.结果 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进行CTP检查,如显示有缺血半暗带,即使超过溶栓时间窗,仍可进行溶栓治疗(本组有2例效果较好);对在溶栓时间窗内的患者,如CTP显示已有脑梗死形成,对该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疗效欠佳(本组有3例).结论 以时间窗为指导的溶栓干预模式存在固有的局限性,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应行CTP检查,根据缺血半暗带来判断是否溶栓治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正缺血性脑卒中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常见病与多发病,致残率极高,严重危及人类健康。2014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指出,目前在脑梗死治疗中溶栓仍是最重要的恢复血流的措施,但由于其有严格的时间窗,大大限制了临床的应用。挽救缺血半暗带是超过溶栓时间窗患者的首要治疗目的,而侧支循环开通的多少可能直接决定缺血半暗带的范  相似文献   

3.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治疗是一个多因素、多环节作用的复杂临床干预过程。在溶栓治疗的实践过程中,“时间窗”是一个普遍沿用的概念,但单纯的依赖“时间窗”,往往不足以提供足够的信息以保证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时间与缺血半暗带之间的相关关系,以指导临床溶栓干预的决策。方法:本研究采用例证的方法,通过代表不同发病时间及相应缺血半暗带存在情况的4例典型病例,探讨关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时间与缺血半暗带之间相关关系的模式。结果:根据基础血管病变、血流储备、侧支循环、缺血耐受等因素的不同,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时间与缺血半暗带存在情况分为三种模式,即骤变型、渐变型和缓冲型。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时间与缺血半暗带之间对应关系存在个体差异。临床进行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干预时,要树立个体化的“时间窗”评价理念。  相似文献   

4.
37例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溶栓后的护理配合及经验. 方法 对3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前后实施护理.结果 3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过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使闭塞的血管再通,脑动脉血流恢复,挽救了缺血半暗带,使脑梗死面积明显缩小.结论 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缺血性卒中占75%~90%,致残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超早期溶栓是治疗脑梗死最有效的手段,在"时间就是大脑"的理念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患者快速应用溶栓剂是治疗的关键.核磁共振技术能够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超早期提供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如急性缺血灶的位置、范围;是否存在缺血半暗带以及缺血半暗带的大小;是否有颅内大动脉的闭塞或严重狭窄,甚至能够估计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时间.核磁共振技术无疑对指导脑梗死治疗(尤其是溶栓治疗)及判断预后有极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现将脑梗死治疗中的护理问题总结如下。1 溶栓治疗与护理1 1 溶栓治疗 有人认为 ,溶栓疗法是目前唯一从根本上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从 1981年Astrup等首先提出局灶性脑梗死周围存在可逆性缺血半暗带的理论后 ,更改了急性脑梗死无法治疗的旧观念 ,根据半暗带的理论 ,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 ,就是抢救可逆性缺血组织。开始治疗的时间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超过一定时间 ,界限缺血损害则变为不可逆的 ,目前 ,多数人认为这一时间为发病 6h以内。1 2 护理问题  ( 1)在溶栓治疗过程中 ,应当密切观察出血倾向 ,用前要检查凝血酶原时间和出凝…  相似文献   

7.
“病理生理窗”指导下的溶栓干预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时间窗指导下的溶栓治疗”的局限性,提出新型溶栓干预模式。方法: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5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时间窗”、“缺血半暗带”和“溶栓干预疗效”之间的相关关系。阐释“时间窗指导下溶栓治疗”的局限性,进而提出新型急性脑血管病溶栓干预模式的设想。结果:“时间窗”指导下的溶栓治疗有其固有的局限性,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对于那些发病虽然在经典溶栓干预时间窗内。但已经无缺血半暗带存在的患者实施了溶栓治疗,增加出血并发症发生的机率。其二,对于那些发病虽然超过经典时间窗,但仍然有可挽救脑组织存在的患者却放弃了溶栓治疗,降低了患者从溶栓治疗中受益的机会。结论:“病理生理窗指导下的溶栓治疗”,倡导根据缺血的病理生理特点进行溶栓决策,实施个体化的溶栓治疗,是一种更为理想的溶栓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8.
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神经科常见疾病之一.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使闭塞的血管再通,重建血流并恢复缺血半暗带区域的血供, 避免神经功能的损伤,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我科于2008-01以来,采用经微导管超选择性插管于动脉内灌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脑梗死临床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或中风,发病机制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或异物阻塞脑动脉血管造成脑供血供氧不足,从而导致脑组织坏死的一类严重疾病。急性脑梗死是动态演变的过程,在梗死脑细胞周边存在着缺血却未全部梗死脑区域(缺血半暗带),在急诊溶栓治疗中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就是拯救这部分的缺血半暗带。溶栓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常用手段,能够促进闭塞血管再通,恢复缺血组织血供~[1],为进一步探讨急性超早期前循环脑梗死发病6~8 h尿激酶动脉介入溶栓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9年9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生成与脑梗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急性脑梗死的病灶是由中心坏死区及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成 ,急性期细胞坏死与细胞凋亡并存 ,后者主要出现在缺血半暗带内。缺血半暗带因仍有侧支循环存在 ,其通过治疗干预有可能被挽救 ,即潜在可逆的缺血脑组织 ,在时间和空间上呈可逆逐渐向不可逆损伤动态发展 ,故保护挽救半暗带可逆的神经元是急性脑梗死治疗成功的关键 ,但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药物或方法 (包括溶栓治疗 )。治疗性血管生成方法的出现 ,为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开辟了一条通向缺血性脑卒中再血管化的新途径 [1 ]。其是指通过药物、基因或其它方法促进缺血组织在原有微血管基础上…  相似文献   

11.
灌注及弥散磁共振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评估磁共振 (MRI)弥散加权成像 (DWI)及灌注加权成像 (PWI)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指导溶栓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44例急性 (≤ 6h)缺血性卒中患者行DWI、PWI扫描 ,DWI及PWI的不匹配区为缺血半暗带 ,根据半暗带是否存在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溶栓治疗。结果 脑梗死患者 33例 ,其中 2 3例 (52 3 % )有明显半暗带存在 (PWI >DWI) ;1 0例 (2 2 7% )无明显半暗带 (PWI=DWI)。临床表现为短暂性缺血发作 (TIA)者 1 1例 (2 5 0 % )。结论 PWI及DWI对照研究有助于发现超早期脑梗死半暗带 ,指导溶栓治疗 ;临床表现结合DWI有助于除外TIA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方案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抢救缺血半暗带是急性脑梗死现代治疗的主要目标。尽管在急性脑梗死早期,病变中心部位很快即出现坏死,但若及时恢复血流和改善脑组织代谢仍可避免梗死灶周围仅有功能改变的缺血半暗带组织发生坏死。缺血半暗带和中心坏死区是一个动态的病理生理过程,随着缺血程度的加重和缺血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卒中后影像学的缺血半暗带是指功能出现可逆性损害、但形态保持完整的脑组织[1],溶栓治疗的靶点是挽救缺血半暗带[2],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治疗前成像目的在于识别患者是否能受益于该治疗或风险程度。现将急性脑卒中后缺血半暗带成像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缺血半暗带现象  相似文献   

14.
应重视影像学指导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占所有急性脑卒中的80%左右,通过循证医学的手段证明,目前只有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和卒中单元是公认有效的方法,而溶栓治疗是其中最迅速和最直接的手段,有效的溶栓可使闭塞血管再通、血流恢复,从而迅速恢复缺血半暗带(ischaemic penumbra)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和正常的生理功能,可以对患者起到“立竿见影”的成效。缺血半暗带的存在是溶栓治疗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脑梗死死亡率、致残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诸多困扰。自从1996年美国FDA批准(?)-PA作为溶栓药以来,目前溶栓治疗仍作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之一。缺血半暗带理论为溶栓治疗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现将近几年国内外溶栓治疗的情况及一些进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是世界三大疾病死因之一,脑梗死在其中尤为重要.脑梗死的最常见原因是急性血栓形成致局部脑血管的闭塞.溶栓治疗可使闭塞动脉再通,最大限度地挽救缺血半暗带,已成为降低梗死面积和致残率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是世界三大疾病死因之一,脑梗死在其中尤为重要.脑梗死的最常见原因是急性血栓形成致局部脑血管的闭塞.溶栓治疗可使闭塞动脉再通,最大限度地挽救缺血半暗带,已成为降低梗死面积和致残率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临床核磁弥散成像不匹配对指导溶栓治疗的价值。方法起病6~7h的脑梗死病人30例,均为大脑中动脉区域病变,治疗前后行NIHSS、BI指数评分。缺血半暗带分别用PDM、CDM表示。结果 4组NIHSS评分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BI指数评分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及BI指数评分较前3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早期CDM可以预测缺血半暗带,可在一定程度上指导超出常规时间窗的部分病人溶栓。  相似文献   

19.
氙-CT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80%,且大约20%的患者在病后1~2年内会再次复发,使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下降,因此,加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不断提高其诊治水平,具有极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溶栓、支架等介入方法治疗及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在挽救半暗带、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目前认为,发病3h内是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窗,最迟可以延长到病后6h.但临床上有部分患者在时间窗内溶栓疗效不佳,而一些学者进行了6h外延迟溶栓研究,部分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1],表明缺血半暗带的存在时间有一定的个体差异.因此临床上迫切的需要一种能迅速准确判定缺血半暗带的检测方法,为溶栓时间窗的个体化选择提供客观根据.氙~CT(Xe-CT)技术是一种可以对局部脑血流量(rCBF)进行定量测定的先进的影像学方法,近几年发展很快,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脑卒中是造成人类病死或病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急性大血管闭塞导致的脑血流量(CBF)急剧下降可以引起严重的神经元损伤。若不能在治疗时间窗内恢复脑组织灌注,则造成不可逆性脑损伤;而超出治疗时间窗的血管再通,有时不但无法挽救脑组织,还可能引起再灌注损伤,甚至发生出血性转化(HT)等继发性脑损伤。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关键是特定时间内尽早开通闭塞的血管,挽救缺血半暗带区。由于静脉溶栓受到严格治疗时间窗等的限制,且大血管闭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