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为临床拔除上、下颌牙的麻醉点定位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用正常成人颅骨标本50个,用游标卡尺、探针等工具观测上颌结节、腭大孔、切牙孔、眶下孔、下颌孔的位置及其对应关系。结果通过观测,确定了上、下颌牙麻醉点的解剖学定位。结论准确掌握上、下颌牙麻醉点的解剖学位置,可以减轻病人在诊治过程中的痛苦。  相似文献   

2.
腰神经后支卡压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测腰神经后支骨纤维孔与腰神经后支卡压的关系。方法 :在 2 0具成人尸体标本上 ,观察腰神经后支与腰神经后支骨纤维孔的解剖学关系 ;测量该孔的纵横径及其体表定位。结果 :腰神经后支先穿过腰神经后支骨纤维孔后再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等 ;该孔L3 的纵、横径为 5 6± 0 9mm、 3 4± 0 5mm ,而L5的纵、横径为 3 5± 0 3mm、 2 1± 0 2mm ;L4、5横突间韧带的厚度分别为 1 5± 0 7mm、 2 0± 0 8mm ;体表定位在相对应的各腰椎平面距后正中线外侧约 30~ 40mm处。结论 :腰神经后支骨纤维孔的结构特点是造成腰神经后支卡压的形态学基础 ,并为临床治疗腰背痛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眶上裂 (superiororbitalfissure ,SOF)及其毗邻结构显微解剖 ,为临床眶上裂区手术及疾病诊断提供显微解剖学资料。方法 ① 4例胎儿眶上裂血管铸型标本观测 ;② 3例成人眶上裂区组织结构火棉胶包埋薄层断面观测 ;③ 30例 (6 0侧 )成人颅骨眶上裂观测 ;④ 18例 (36侧 )成人颅底眶上裂的分区、穿行结构、眶内静脉与海绵窦 (cavernoussinus ,CS)前间隙交通、眼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视神经管区、筛窦外侧壁、睫状神经节及蝶顶窦观测。结果 ①眶上裂呈三角形裂隙 ,其上壁长度为 (17 6 5± 1 …  相似文献   

4.
上颌神经阻滞入路相关结构的观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叉神经的上颌神经痛发病率较高 ,迄今为止 ,神经阻滞疗法仍是治疗三叉神经痛最有效的方法 ,它还具备经济、简单等优点[1] 。由于上颌神经从颅腔至面部途径翼腭窝等处 ,行程复杂。为上颌神经阻滞入路提供形态学依据 ,本文对 12 0侧成人颅骨翼腭窝等结构和 30侧成人头部标本的上颌神经毗邻结构进行了观测。1 材料和方法成人颅骨 12 0侧 (左 60侧 ,右 60侧 )除去颅盖 ,用江西省南昌青云谱计量仪器厂生产的人体骨骼测量仪对上颌神经阻滞的相关结构进行了的观测。解剖观测了 30侧成人头部标本上颌神经的毗邻结构。测量了上颌神经阻滞进针的深…  相似文献   

5.
1改进直观教具包装。节约资源。提高实验效益 以运动系统为例。我们给每2位学生配一套骨骼标本。由一位主讲教师在讲台上结合挂图、标本讲课,另一位带教教师在学生中巡回指导,学生一面听讲,一面看挂图,同时对照标本。但由于形态学名词多、内容复杂,特别是颅骨沟、管、孔、裂等陌生名词更难记忆,有些学生还是听不懂、看不清,就用笔尖或竹签在颅骨上到处指点比划,一学期下来,一批完整无缺的颅骨标本就会变得面目全非。为了提高颅骨标本使用效率和教育质量,我们对颅骨示教标本进行了全面设计和包装。首先根据新计划、新大纲要求,对颅骨不同沟、管、孔、裂等名词编号,贴上不同号码,  相似文献   

6.
展神经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颅底外科提供展神经的显微解剖学资料。方法 :观测 1 5例 (30侧 )成人头颅标本展神经自穿颅后窝硬膜处至穿眶上裂处的位置、行经及重要毗邻结构。结果 :①展神经经过Dorello管外 1 / 3(5 6 .7% )或中 1 / 3(4 3.3% ) ;②展神经距破裂孔硬膜环 (5 .6 9± 1 .4 5 )mm ;③展神经穿眶上裂处距其上壁 (2 .91± 1 .0 2 )mm。结论 :在斜坡、Dorello管、海绵窦和眶上裂手术 ,必须辨认和保护展神经。  相似文献   

7.
为给人类学、眼科、鼻科及局部麻醉和针刺等提供有关参考数据,本文对100例(200侧)西宁地区(海拔2262米)回族成年男性颅骨的眶内侧壁、眶外侧壁、眶上孔(切迹)和眶下孔的分布作了观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蝶腭孔相关手术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观察 10 6侧正中矢状切开颅骨蝶腭孔的位置、形状、大小 ,测量蝶腭孔的长径、宽径及孔中心至前鼻棘的距离。结果 :(1)蝶腭孔位于中鼻甲后端与蝶窦底之间 ,为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 ,分为单孔、双孔、3孔 ;(2 )平均长径 :左边是 5 .85± 1.17mm ,右边是 6 .0 9±1.31mm ,平均宽径 :左边是 3.91± 0 .97mm ,右边是 3.92± 0 .98mm ;(3)孔中心至前鼻棘距离的平均值 :左是4 9 .6 9± 3.5 5mm ,右是 5 0 .72± 2 .87mm。结论 :蝶腭孔的解剖学观测为临床提供了解剖资料  相似文献   

9.
枕下远外侧入路颈静脉孔区的显微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枕下远外侧入路探讨颈静脉孔区的显微解剖学特征,为利用该入路手术治疗颈静脉孔区病变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模拟枕下远外侧入路,手术显微镜下对10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颈部标本和10例成人颅骨及寰椎标本的颈静脉孔区进行显微解剖和观测.结果 骨性颈静脉孔形态、大小多变.在保留枕髁的前提下,切除颈静脉结节、颈静脉突、寰椎横突及部分后弓和侧块可以充分显露颈静脉孔内外口.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之间存在硬膜或骨性分隔,在入颈静脉孔处,两者之间存在大约2.0 mm的间隔.JF区的血管与神经关系复杂.在2例标本中,两侧小脑后下动脉与舌下神经的关系并不对称.右侧乙状窦大者占60%,高位颈静脉球的出现率占20%.结论 熟悉JF区的显微解剖有利于手术中保护重要的神经和血管.  相似文献   

10.
在128具(男69,女59)成人尸体标本上,观测了胸骨剑突的长、宽和厚,剑突孔的出现率、大小和部位以及剑突的形态和血供等。  相似文献   

11.
在 32具成人尸体 (男、女各半 )正中矢状断面上 ,选取脊柱C2 -T1段进行观测 ,取相邻椎骨的前缘、中份、后缘测量它们之间的距离 ,以及解剖左、右侧椎间孔 ,测量椎间孔的最大垂直高度及最大宽度。结果 :椎体间间隙的高度、前缘为 3 48~ 5 .38mm ,中份为 4 84~ 7 14mm ,后缘为 3 0 5~ 3 84mm ;椎间孔的高度为 7 0 0~ 8 10mm ,宽度为 5 0 0~ 7 35mm。以上对颈椎间隙的定量研究为颈椎病变的影像诊断和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眶尖区显微解剖及断层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眶尖区及其穿行结构显微解剖,为临床该区手术及疾病诊断提供显微解剖学资料.方法在肉眼及放大16倍的手术显微镜下,对30例(60侧)成人干性颅骨标本和18例(36侧)成人颅底湿标本的眶尖区进行显微解剖学观测,对成人眶尖区组织结构火棉胶包埋薄层断面观测.结果视神经管各壁长度分别为(mm):上壁8.92±1.79、下壁6.02±1.27、外侧壁7.79±1.64和内侧壁8.56±1.72.视环厚度为0.62 mm.在眶尖区断层标本上,测量额神经与滑车神经、展神经与鼻睫神经平视神经管颅口部距离分别为(mm):2.46±0.59、1.96±0.72,眶上裂中央区展神经与视神经管在颅口部的最短距离为(mm): 9.32±0.85.结论眶尖区穿行结构复杂,排列紧凑,手术操作须在显微镜下直视进行.眶尖区薄层断面能原位、准确显示眶尖区结构,有助于临床眶尖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硬膜下腔的解剖研究,为临床麻醉医师解决异常平面阻滞提供理论依据,并利用硬膜下腔麻醉进行手术。方法 1)通过对成人尸体标本脊柱的解剖,证明硬膜下腔的存在。2)通过对婴儿脊髓切片的染色,从微观角度进一步证明硬膜下腔的存在。结果 1)成人尸体标本上硬膜下腔容易分离。2)婴儿脊髓标本切片HE染色进一步证明硬膜下腔存在。结论本实验证明硬膜下腔是真实存在的腔隙,而并非是导管的解剖作用。硬膜下腔的解剖学特点可以对临床上出现麻醉平面过广作出合理化解释。  相似文献   

14.
1 资料与方法病例为 1 998- 0 1~ 2 0 0 2 - 0 1收治的 5 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人 ,男 38例 ,女 1 2例 ,年龄 9~71岁。内镜手术器械为杭州桐庐尖端内镜有限公司生产的 BDL型鼻窦内镜。手术方法 :全部采用局部麻醉 :1 %地卡因黏膜表面麻醉后 ,1 %利多卡因加 1‰肾上腺素在中鼻道前端鼻堤黏膜浸润麻醉。麻醉满意后 ,于钩突前缘弧形切开 ,咬除中鼻道前端黏膜及钩突 ,开放前组筛窦 ,暴露上颌窦自然孔 ,窦口不明显者以探针定位 ,咬除自然孔上、下及后囟部分 ,前囟部可以反张咬骨钳咬除 ,开窗孔直径以 1 .5~ 2 cm为宜。2 结 果5 0例 89…  相似文献   

15.
后路骶骨次全切除的相关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庆诚  陈实  曾炳芳 《上海医学》2005,28(7):561-564,F0006
目的 测量骶骨标本及解剖骶后区,了解骶骨次全切除术相关的解剖学参数,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 观测50个干燥的成人骶骨标本,采用求积仪计算经S1、S2骶后孔上、下缘所切除的骶髂关节面积的百分率;解剖19具防腐保存的正常成人骨盆标本,从骶后入路观察骶髂关节与各骶后孔、骶神经的毗邻关系;以髂后上棘至同侧的骶角连线(PS线)为基线,测量各神经出梨状肌上、下缘处至PS线的垂直距离。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S1骶后孔上缘所切除的骶髂关节面均超过50%,经S1骶后孔下缘所切除的骶髂关节面大部分超过50%。而经S2骶后孔上缘所切除骶髂关节面在50%以下者,男性为32.14%,女性为22.73%;72.0%的骶髂关节下缘位于第2、3骶后孔之间,90%S2神经根从其前方经过;阴部神经主要由S3神经前支组成;阴部神经距骶骨最近。结论 经S2骶后孔上缘水平切除骶骨对骶髂关节的稳定性无明显影响;骶髂关节下缘可作为术中确定S2神经位置的骨性标志。  相似文献   

16.
在3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尺神经手背支。该支由尺神经内侧面发出,分支处距豌豆骨上缘6.4±1.3cm,起点处横径为2.5±0.5mm,它经尺侧腕屈肌穿过深筋膜转向背侧,在距豌豆骨上缘3.8±1.7cm处移行为皮支。该神经平均有5个分支,横径在0.5~2mm间.对该神经的详细观测为临床医生修复创伤,腕部手术以及局部神经阻滞麻醉时定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锁孔硬膜外入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可行性及其解剖。方法5例(10侧)成人干性颅骨,测量棘孔、卵圆孔及圆孔的相互距离及其连线与水平线的角度以及颧弓后根到棘孔、卵圆孔及圆孔的距离。5例(10侧)10%甲醛固定的成人头颅湿标本,观察三叉神经及其分支等结构。2例(4侧)成人头颅湿标本,平颧弓根部向上在颞骨上凿开2cm×2cm大小骨窗,暴露硬脑膜。在0°鼻内镜下垂向深部中线剥离硬脑膜,显露脑膜中动脉与三叉神经上颌神经与下颌神经支。结果棘孔到卵圆孔距离为8±2mm,其连线与水平线角度为40°±10°,卵圆孔到圆孔距离为11±2mm,其连线与水平线角度为70°±8°,棘孔到圆孔距离为18±2mm,其连线与水平线角度为50°±11°。颧弓后根与棘孔、卵圆孔以及圆孔的距离分别为32±8、41±9与50±7mm。内镜锁孔入路能完全显露三叉神经及其分支。结论内镜锁孔硬膜外入路能满意显露三叉神经及其分支,创伤小,是治疗三叉神经病变的一种微创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8.
颅骨卵圆孔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测了100侧颅骨卵圆孔的大小、形态及位置。在60侧头部软标本上进行穿刺,确定卵圆孔前入路 入路穿刺点的位置、;进针的方向及角度,并对临床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在骨科上臂手术时 ,常遇到常规麻醉后患者出现疼痛现象 ,成人加氯胺酮后效果仍不明显。给顺利完成手术带来很多麻烦。我院麻醉科于 2 0 0 0 - 0 3开始至今 ,对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进行系统的研究 ,根据人体的解剖特点及肩部和上肢神经分布 ,采取根据不同的术式臂丛神经和颈丛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应用 ,解决骨科上臂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欠佳的难题 ,经临床观察 15 3例患者 ,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15 3例患者中 ,男性患者 92例 ,女性患者6 1例。年龄 4~ 71岁 ,平均 37岁。其中 ,肩关节骨折 8例 ,锁骨骨折 5 2例 ,…  相似文献   

20.
板障静脉位于颅骨外骨板之间 ,由于骨外坚硬致密 ,因此制作板障静脉全貌标本时难度较大。用传统的凿法费时费工[1] 。有关报道板障静脉的文章极少[2 ] 。作者在工作实践中探索出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 ,在干制颅骨或带软组织颅骨标本上均能较快显示出板障静脉 ,制出的标本形象逼真 ,对医学教学和临床手术均有一定指导作用。1 材料与方法选用骨质较厚的颅骨 (干制颅骨和带软组织颅骨均可 )正中矢状锯开。现以干制颅骨标本为例作一介绍 :(1)在颅顶较大的一处蛛网膜颗粒处注入蓝色的过氯乙烯塑料填充剂 ,正中矢状锯缝和其它部位用橡皮泥堵塞 ;(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