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房水和葡萄膜中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李贵仁翟长斌成可经陶源勇王杰李聪玲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DNA不仅存在于乙型肝炎患者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血清,而且存在于乳汁、胆汁、汗液、泪液等分泌液中,房水和葡萄膜组织中是否也有...  相似文献   

2.
李绍伟  袁凤波 《眼科研究》1997,15(4):218-219
目的 了解房水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存在的情况。方法 在白内障病人术前,常规利用PCR技术检测共血清中HBVDNA的存在情况,筛选HBV DNA血清阳性病人,在白内障手术中取其房水,立即进行PCRHBVDNA检测。结果 895例白内障病人中41例血清检测HBV DNA阳性,获取了其中33例阳性病人的房水进行了检测,9例HBVDNA为阳性,结论 血清中HBV DNA阳性病人的房水很可能具有传染性。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评价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PCR.EB)与病情的关系,以PCR.EB检测29例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炎患者血清HBVDNA。阳性13例,阴性16例,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前者血清胆红素及肝功能损伤程度显著地后者,提示(1)HBV的复制水平与病情相关,(2)患者血清HBVDNA的检测可作为该类患者病情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了34例慢性乙型肝病毒性肝炎患者和5例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泪液中乙型肝炎病毒DNA,并检测了MakπakoB眼压计表面的HBV的DNA。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泪液中HBV的DNA检出率为47.1%(16/34),5例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泪液中有2例检出HBV的DNA。HBV的DNA可以污染接触性眼压计,且不能因用75%酒精棉球擦瓜熟蒂落2次而完全清除。我们认为先用…  相似文献   

5.
荆大兰  苏捷  王薇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7):1219-1222

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较多,人群中乙肝患者通过血液传播的比例较大,但目前仍有部分传播方式不明确。怀疑与日常生活密切接触的各种体液有关。在眼科日常检查中,仍有部分检查无法采用非接触的方法,这就为病毒等通过眼科接触性检查上的残留泪液进行传播带来风险。因此在眼科中,对于乙肝患者泪液传染性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将针对乙型肝炎病毒通过泪液传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7.
我国为乙型肝炎的高发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为10%~15%,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us,HBV)的抗原和/或HBVDNA,广泛存在于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肝外组织及多种分泌液中。角膜是否为HBV的贮存地,通过角膜移植...  相似文献   

8.
9.
杨朝忠  耿燕 《眼科研究》1999,17(6):505-506
角膜知觉减退是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erpessimplexkeratitis,HSK)的特征之一,准确地测定角膜感觉阈值对于该病的诊断、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已有不少学者利用各种接触性角膜感觉仪,对HSK角膜知觉的减退与恢复过程进行了实验和临床观察[1],但迄今为止,尚无关于角膜知觉的非接触性定量检测的报道。我们于1991年成功地研制了气流式非接触性角膜感觉仪(获中国专利局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91211949.7),并于1993年5月至1998年8月对108例HSK患者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角膜、结膜组织中乙型肝炎病原体检测的快速可靠的方法。方法: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Nested PCR)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的血清24例、结膜12例、角膜4例,以及HBsAg阴性者的血清30例。结果:24例的HBsAg阳性者的血清HBV DNA均阳性,检出率100%,12例HBsAg阳性者的结膜中11例阳性,检出率91.7%,4例HBsAg阳性者的角膜中11例阳性,检出率91.7%,4例HBsAg阳性者的角膜中3例检出HBV DNA。30例HBsAg阳性者的血清中,检出2例(HBV DNA)阳性。结论:Nested-PCR是一种检测角、结膜组织中HBV-DNA的快速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呼吸道疾病患者的发病与死亡主要是由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空气或飞沫经暴露在体外的呼吸道黏膜传播到体内,而人眼同样具有暴露于空气的黏膜组织,所以呼吸道病毒与人眼部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将从常见的呼吸道病毒与人眼相关性的研究进展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接受准分子激光手术患者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情况,感染在不同年龄组及性别之间的差异,以便有效地控制人群问的相互传染.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忠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抗原和抗体.结果:共检测3156例标本,乙型肝炎病毒感染781例,感染率达24.75%;男性感染429例,感染率为28.95%,女性感染352例,感染率为21.03%,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年龄大于25岁组HBV感染率(27.09%)明显高丁二年龄低于25岁组(17.51%).结论:在接受准分子激光手术之前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是有必要的,加强乙型肝炎病毒的预防保健措施和医学防治意识,能有效控制人群问的相互传染.  相似文献   

13.
开角型青光眼图形视诱发电位与定量静态视野的联合检测研究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卫生部眼科实验室视觉生理室张起,王泽洪,吴德正,吴乐正,龙时先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原因不明,发病隐匿,临床演变复杂、治疗困难,应尽早诊治,否则将引起不可逆的视功能损害。已知当...  相似文献   

14.
沈炜  柳林  满晓波  曹丹 《眼科研究》2007,25(1):43-43
本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定量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TβR-Ⅰ)和受体Ⅱ(TβR-Ⅱ)基因在正常成年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探讨TGF-β及其受体在维持正常视网膜稳态和视网膜增生性病变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证实原生动物棘阿米巴是印度人群中非接触镜相关性角膜炎的病原体之一,并开发一种简单而敏感的诊断方法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检测外周血CK14 mRN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mRNA的表达在鼻咽癌患者外周血肿瘤细胞微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FQ-RT-PCR方法检测87例入组鼻咽癌患者外周血CK14 mRNA、EGFR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肿瘤TNM分期、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 87例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CK14 mRNA、EGFR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4%( 56/87)、58.6% (51/87),两者联合检测的阳性表达率为71.3% (62/87);CK14 mRNA、EGFR mRNA的表达水平与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分期越晚,外周血中CK14 mRNA、EGFR mRNA 的表达水平越高,低分化鳞癌患者外周血中CK14 mRNA、EGFR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高中分化鳞癌患者.结论 FQ-RT-PCR方法检测鼻咽癌患者外周血CK14 mRNA、EGFR mRNA的表达,能够较准确反映外周血肿瘤细胞微转移的情况,在诊断鼻咽癌患者外周血肿瘤细胞微转移方面有一定的可行性;鼻咽癌患者外周血肿瘤细胞微转移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和病情进展有关.(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1,11:219-223)  相似文献   

17.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种具有控制增生和分化等生物过程的自分泌或旁分泌生长因子。TGF-β及其受体、细胞内下游信号转导分子的突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研究TGF-β的不同成员在视网膜中的表达,有助于深入了解它们的来源和作用机制。我们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TGF-β1和TGF-β2在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为研究TGF-β在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武志凌 《深圳医学》1999,12(2):10-11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可检测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 DNA,血清HBV DNA是病毒复制的直接标志。酶免疫法9ELISA)检测的是血清病毒感染标志物。应用这两种方法分别对460例患者进行检测,可发现多种血清学标志物(HBV-M)组合模式都有一定的HBV DNA检出率,说明以往仅用血清学标志物监测乙型肝炎感染具有一定局限性。PCR操作精细,费用较高,仅能同复制的病毒,难以表达非复制状态的感染  相似文献   

19.
Yang  JL  任喆 《国际眼科纵览》2007,31(4):286-287
沙眼仍是当今世界可预防盲的主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WHO)计划于2020年全球范围内消灭沙眼,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措施之一是在沙眼流行区开展广泛的筛查和抗生素防治。目前,DNA扩增检测沙眼衣原体病原是评价治疗效果的主要手段。最近一些学者提出核糖体RNA(rRNA)扩增比DNA扩增灵敏度更高,因就细菌而言,rRNA拷贝数较基因组DNA的拷贝数高达1万倍;  相似文献   

20.
葡萄膜与结膜色素性肿瘤DNA含量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葡萄膜与结膜色素性肿瘤细胞DNA含量及增殖活性在其良恶性肿瘤鉴别或恶性程度判断上的价值。 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对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uveal malignant melanomas,UMM)、结膜色素痣(conjunctivalnevi,CN)及恶性黑色素瘤(conjunetival malignant melanomas,CMM)的DNA含量、增殖指数(proliferative index,PI)及S期细胞百分率(s-phase fraction,SPF)进行检测。 结果:7例CN均为二倍体,7例CMM及39例UMM的异倍体率分别为57.14%、74.36%。CMM的SPF和PI显著高于CN的SPF(p<0.05)和PI(p<0.01).UMM的DNA指数(DNA index,DI)、异倍体率与病理类型均表现一定的相关性(P<0.01)。19例UMM的D1与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rgyrophilic nueleolar organizer regions associated proteins,AgNORs)银染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0.01)。 结论:研究结果提示异倍体为CMM与UMM的特征;SPF与PI可作为结膜黑色素瘤良恶性鉴别的辅助指标;DI与AgNORs面积互相补充,从不同的方面提供肿瘤的生物学信息。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6,12:94-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