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发明  张柳 《综合临床医学》2009,(10):1117-1118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变,骨脆性增加而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骨质疏松性骨折作为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群的健康和生存质量。现通过回顾近年相关研究,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田发明  张柳 《中国综合临床》2009,25(8):1117-1118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变,骨脆性增加而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骨质疏松性骨折作为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群的健康和生存质量.现通过回顾近年相关研究,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与"治":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变,骨脆性增加而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骨质疏松性骨折作为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群的健康和生存质量.现通过回顾近年相关研究,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损坏、骨强度下降、低能量损伤即可发生脆性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系统疾病[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很严重的健康问题。《2013年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防治蓝皮书》指出,中国50岁以上女性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病率为15%,而骨质疏松症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明显增高,尤其是女性患  相似文献   

5.
李勇  沈彬 《华西医学》2007,22(4):908-909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骨质疏松症及其引发的骨折的发生率日益增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拥有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多的国家,40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症及低骨量的患病率女性分别为19.9%和32.4%,男性分别为11.5%和45.8%[1]。骨质疏松性骨折在老年人中非常常见,据报道:对一位50岁的白人妇女来说,在其余生中,将会有16%的危险性发生髋部骨折,15%的危险性发生桡骨远端骨折,32%的危险性发生椎骨骨折。骨质疏松症以骨吸收和骨形成不平衡为特征。其重建参数的平衡失调导致骨密度降低,骨显微结构改变,骨的力学性能降低,骨折危险性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活动和生命质量,对其有效治疗正变得日益重要。1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1.1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能力较差,一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研究发现,其愈合的股骨横断面积减少40%,骨矿密度减少23%[2]。组织形态学分析揭示:骨折创伤组织的愈合延迟,并伴随有骨的成熟发育不良。临床发现:骨质疏松性骨折内固定的失败率较普通骨折高得多,主要原因是其愈合能力低下,内固定松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仍然是一个急需解决的...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导致骨折风险增加为特点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正显著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不仅严重影响老年人群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经济负担。及时、正确地诊断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需要关注骨质疏  相似文献   

7.
梁荩忠  余叶蓉 《华西医学》1995,10(4):405-406
益钙宁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骨痛的疗效观察梁荩忠,余叶蓉,冉兴无,李金祥,马锦富,杨定焯华西医大附一院,华西医大附四院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及增龄性骨质疏松,为老龄化人群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由此而造成的骨骼疼痛及病理性骨折,不但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防治的基本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强度减低为特征,易发生骨折的疾病。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最常见的部位有椎体、髋部和腕部等处。一旦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出现各种并发症,可致残或致死。骨质疏松的预防比治疗更为现实和重要。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症的康复评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骨质疏松是多种原因导致的以骨量减少、骨显微结构改变,骨力学性能下降,骨折危险增加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骨痛、病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患者常出现的临床问题.这也是导致患者的活动能力受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一、概述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矿密度减低和骨微结构破坏,致使骨骼强度降低和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该病非常隐匿,有些患者直到由于一些轻微外伤导致了骨质疏松性骨折时才得知自己患上此病。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包括压缩性骨折和爆裂性骨折,压缩性骨折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变为特征,导致脆性增高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在脊柱主要发生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随着社会老龄化,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逐年上升,骨质疏松性骨折正成为临床常见的损伤性疾病。本次研究采用仙灵骨葆胶囊与阿仑膦酸钠片、碳酸钙D3片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WHO定义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由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而易于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系统疾病。其中,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是导致老年人死亡不可低估的病因,常见骨折类型有椎体骨折、髋部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因此,如何更为有效地防治骨质疏松性骨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前,肥胖和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尚未完全统一:往日研究表明,肥胖可促进骨形成,预防骨质疏松症,并降低骨折风险;近年来研究发现,超重、肥胖和低体质量都可成为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也就是说,肥胖或超重既可能是骨质疏松症的保护因素,也可能是其危险因素。肥胖对骨代谢存在多种影响机制,包括:体质量对骨的机械负荷刺激,脂肪含量与肌肉含量对骨形成的影响,脂肪细胞在起源上对成骨细胞的影响,脂肪细胞产生的多种激素及细胞因子对骨重建的影响等。本文叙述肥胖对骨代谢的多重影响机制,指导临床实施个体化预防和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护理措施和经验。方法:选择6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通过从生理、心理、功能康复、用药等多角度进行全程的系统护理干预。结果:本组67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出院后3个月复查骨密度,38例骨量减少、29例骨量正常。结论:最大限度的缩短了骨折患者的康复进程,有效的预防了骨质疏松引起的再次损伤。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I型)和老年性骨质疏松(II型),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最高。随着人类社会的老龄化,我国老年骨质疏松症及其诱发骨折的发病率在不断地增多。因此,普遍重视对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更把注意力集中于研究反映骨吸收的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文献报告绝经后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脊柱压缩性骨折的发病率高达80%左右。一般易把骨质疏松所致的压缩性骨折误认为肿瘤所致的压缩性骨折。本文分析报告56例绝经后妇女,通过骨矿分析仪测定其骨矿含量,并摄胸腰椎X线片进行对照。  相似文献   

17.
定量超声诊断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强度下降,并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由于人口逐渐老龄化,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仅美国每年就有一百三十多万人因此而骨折〔1〕。OP已被公...  相似文献   

18.
目的:骨质疏松是多基因调控疾病,峰值骨量达到和骨量丢失均受遗传因素影响。观察山东半岛地区汉族人群降钙素受体Alu-Ⅰ基因多态性各基因型频率及其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遗传易感因素。 方法:试验于2005—06/2007—06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试验对象:选取332名长期居住在山东半岛地区无亲缘关系的汉族人群,纳入标准:健康门诊查体人员、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所致骨折患者:患者对试验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各种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影响骨代谢相关疾病史;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等。其中骨质疏松合并骨折75例作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组,余257例经过骨密度测定确定骨量,按骨质疏松诊断标准(骨密度测定值比同性别峰值骨密度均值降低2,5个标准差)分为骨量正常组(n=201)及骨质疏松组(n=56)。②试验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测定257名山东半岛汉族成年人和75名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降钙素受体基因型,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测定腰椎、股骨颈、粗隆间、Ward’s三角和大转子区等部位的骨密度值。结果:纳入受试者332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本试验人群降钙素受体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x^2=0.47,P=0.493)。基因型频率分布依次为CC型占89.5%,CT型占10,5%,TT型占0%。②年龄与不同部位骨密度值之间呈负相关(P〈0.01),体质量指数与骨密度值之间呈正相关(P〈0.01),在将年龄和体质量指数进行校正后发现女性CC基因型较CT基因型在ward’s三角区有较高的骨密度(P〈0.05),骨量正常组各基因型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山东半岛汉族女性降钙素受体基因型与骨密度之间存  相似文献   

19.
实验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中的骨密度及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骨折端骨密度及组织学变化特征,阐明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特点。方法:60只3月龄,雌性SD大鼠,手术建立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组和一般骨折模型组各30只。于骨折模型建立后2、6、12周截取股骨,用双能X线吸收法作骨折端骨密度测定。并同时对骨折端骨痂组织作光镜观察。结果:(1)骨折端骨密度:骨折后2周,两组动物骨折端的骨密度差异不明显(P>0.05);而在骨折后6周及12周,骨质疏松性骨折组的骨密度较一般骨折组明显低(P<0.05,P<0.01)。(2)光镜观察:术后2周,骨质疏松性骨折组骨折端结缔组织数量多,小梁骨较细小;术后6周,一般骨折组骨折端软骨痂为编织骨取代,而骨质疏松性骨折组骨折端则仍有透明样软骨存在,其软骨痂向骨性骨痂转化缓慢;术后12周,骨质疏性松骨折组原始小梁状骨向成熟小梁状骨转化亦较慢,且原已形成的成熟小梁状骨多吸收、消失。结论:(1)骨质疏松不仅使全身骨密度减少,也使骨折愈合中骨折端的骨密度升高减慢。(2)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质量降低是骨折端骨密度值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福善美 自拟强骨饮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为特征的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和骨折危险频度增加的疾病。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逐年增多,由此而引发的骨折发生率也上升,严重危害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的健康,作者自2004年11月至2005年6月应用福善美、强骨饮对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