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法国Servier厂提供,Duxil口服片剂治疗大脑功能衰退的病人30例,疗程3个月,治疗后比治疗前心理功能测定有明显好转,生活中的主动性,对周围事物反应能力及语言能力也有提高,头痛、头晕、失眠等也均见减轻。除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效外,对病毒性脑炎后遗症,脑震荡后遗症,煤气中毒后遗症及慢性酒精中毒等均有一定疗效。治疗效果于用药一个月后即可显示,个别病人于用药后第三个月方开始显效。其疗效主要与动脉血氧分压提高及促进脑组织对氧的利用有关。本药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弥可保肌肉注射治疗糖尿病脑血管病及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对132例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及(或)周围神经病变的病人在常规的降血糖及治疗脑血管病的基础上肌肉注射弥可保治疗,500μg/次,隔日1次,4-6周后改口服腺苷钴胺片750μg/次,3次/d维持治疗。结果于用药4周后病人自发性肢体疼痛症状改善90.5%,肢体感觉减退,麻木感改善为90%,腱反射改善为83.8%,脑神经受损改善61.5%。未发现明显严重副作用。结论弥可保是治疗糖尿病脑血管病及周围神经损害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氧苏辅助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66例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合并氧苏治疗组(A组)与利培酮治疗组(B组),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在治疗前、治疗后第2、4、6周末分别应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者在疗效上差异有显著性,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氧苏对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训练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呼吸功能和意识状态的影响。方法共27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随机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17例)以及在此基础上联合呼吸功能训练(观察组,10例),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4周时呼吸机监测呼吸频率、潮气量、心率、血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检测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二氧化碳分压和p H值,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价意识状态。结果 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4周的康复训练,无一例发生窒息、心律失常等不良事件。与训练前相比,训练后两组患者呼吸频率(P=0.006)和p H值(P=0.010)降低,动脉血氧饱和度(P=0.001)、氧合指数(P=0.000)和GCS评分(P=0.004,0.017)升高;而训练后两组患者呼吸功能各项指标和GC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功能训练并未显著改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呼吸功能和意识状态,尚待扩大样本量、对样本进行分层、增加长期预后观察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进一步研究,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呼吸功能监测方法也是今后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IPPV)在老年脑血管病患者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4年10月到本院就诊的97例老年脑血管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患者的意愿,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常规治疗+常规面罩给氧)和观察组(55例,常规治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呼吸、血气分析、心率、需插管进行有创机械通气及终点病死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脑血管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而改善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对急性低压氧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探讨MMP9在GM1预防低压氧脑水肿中可能的机制。方法 24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4组(n=6):分别为对照(control)组、急性低压氧(HH)组、GM1治疗(GM1+HH)组、单纯给药(GM1)组。control组:置于低压氧舱外的常氧舱内;HH组:置于6 000 m海拔模拟舱内24 h;HH+GM1组:连续腹腔注射GM1 3 d(30 mg/kg),最后一次给药后30 min行急性低压氧处理,方法同HH组;GM1组:前期GM1处理同HH+GM1组,后期同control组处理。小鼠在急性低压氧处理24 h后应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MMP9蛋白表达水平,通过湿重比和伊文思蓝定量评价脑水肿程度。结果 GM1降低急性低压氧24 h后血脑屏障损伤,减少湿重比(P0.05)和伊文思蓝渗出量(P0.05),并抑制MMP9表达上调(P0.05),减弱星形胶质细胞MMP9荧光强度。结论GM1抑制MMP9表达上调,可能参与其预防急性低压氧脑水肿的机制中。  相似文献   

7.
以脑血栓和脑动脉硬化病人86例及家兔等观察复方路通(复方羟乙基芦丁)片的实验性抗血栓作用,发现此药能抑制实验性血栓形成,降低血液粘度、血球压积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缩短红细胞和血小板电泳时间,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以及增加血流量。认为这些就是此药治疗梗塞性脑血管病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药氧联合丁咯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纳入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中药药氧联合丁咯地尔静滴,对照组给予丁咯地尔静滴。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椎动脉、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与阻力指数(RI)等。结果研究组有效率95.56%,对照组为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椎动脉、椎基底动脉V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右椎动脉、左椎动脉、椎基底动脉Vm分别为(37.85±7.65)m/s、(36.84±7.67)m/s、(35.19±7.54)m/s,对照组分别为(31.99±8.17)m/s、(31.75±8.01)m/s、(31.95±7.55)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药氧联合丁咯地尔能够有效提高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可以改善脑后循环血液供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典型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P50感觉门控的作用.方法 运用条件-测试刺激模式和刺激序列模式两种方法检测6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和36名正常对照的P50听觉诱发电位.患者组依治疗情况分为典型抗精神病药(奋乃静,舒必利)治疗组(简称典型组)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和喹硫平)治疗组(简称非典型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50感觉门控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典型组和非典型组条件-测试刺激模式S2-P50波幅、P50抑制和刺激序列模式高频刺激P50波幅、P50抑制指标均差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典型组条件-测试刺激模式S2-P50波幅、P50抑制指标虽有改善但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刺激序列模式P50波幅、P50抑制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典型组两种模式下P50波幅、P50抑制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典型抗精神病药能够改善刺激序列模式P50感觉门控功能,但不能改善条件-测试刺激模式P50感觉门控功能;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能同时改善条件-测试刺激模式和刺激序列模式P50感觉门控功能.  相似文献   

10.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Tomograph,PET)是继 CT 之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神经影象学检查方法。CT 用于检查解剖结构性病变,而 PET 侧重诊断生理生化方面异常,如局部脑血流(rCBF),局部血容量(rCBV),局部氧吸出率(rOER),局部氧代谢率(rCMRO_2),局部葡萄糖代谢率(rCMRg_1)和局部 PH 等。目前,已有人利用 PET 对脑内受体(如多巴胺受体),递质(如内啡吠)、镇静安眠药、抗(?)痫药及各种疾病的生化改变进行研究,可望为神经生理、生化,药理及临床开辟一条新的途径。本文主要介绍 PET 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21例因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颅内外搭桥术或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患者术前、术后行SPECT局部脑血流量(r CBF)断层显像,对患者术前、术后临床情况进行了分析,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术后有19例患者局部脑血流量均有改善,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恢复,Barthel指数均有改善。结论 SPECT有助于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脑血管病伴发抑郁患者的情绪、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脑血管病伴发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患者均接受脑血管疾病的基础治疗(包括改善微循环、对症治疗及护理等),并予以口服舍曲林进行抗抑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实施综合性心理干预进行治疗。分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ARDS)的分值变化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定,并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对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以及随访一年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AMA、SDS、SAS和MARDS评分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MMSE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后,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更低(P0.05);经随访的一年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抗抑郁药物的基础上加以综合心理干预可以有利于改善脑血管病伴发抑郁患者的情绪,同时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弥可保肌肉注射治疗糖尿病脑血管病及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132例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及(或)周围神经病变的病人在常规的降血糖及治疗脑血管病的基础上肌肉注射弥可保治疗,500μg/次,隔日1次,4-6周后改口服腺苷钴胺片750μg/次,3次/d维持治疗。结果 于用药4周后病人自发性肢体疼痛症状改善90.5%,肢体感觉减退,麻木感改善为90%,腱反射改善为83.8%,脑神经受损改善61.5%。未发现明显严重副作用。结论 弥可保是治疗糖尿病脑血管病及周围神经损害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缺血性脑损伤后多形核白细胞(polymorphonuclear cells,PMN)浸润现象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其通过多种途径介导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盐酸丁咯地尔是临床常用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具有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有实验提示盐酸丁咯地尔还具有抗炎的作用。我们通过观察PMNs浸润过程中核因子  相似文献   

15.
近来研究表明,AP 1作为一种转录因子,可被短暂性全脑缺血激活,与缺血性脑损伤机制有关。丹参(radixsalviaemiltiorrzhizae ,RSM)为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用中药,其药理作用已有许多报道,如丹参可改善微循环、增加脑组织ATP含量、减轻缺血引起的脑水肿,部分抑制缺血后脑组织c fos基因的表达、拮抗缺血后脑组织的单胺类介质、兴奋性氨基酸的异常变化等。但丹参对脑缺血再灌后转录因子DNA结合活性的影响报道较少。资料和方法:经颈动脉给药,结合生物化学和病理学手段,研究丹参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后海马CA1区AP 1DNA结合活性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微量元素与脑血管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病是当今世界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近几年,国内外许多学者注意到,微量元素在脑血管病的病因、病理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目前认为与脑血管病关系比较密切的铜(Cu)、锌(Zn)、铬(Cr)、硒(Se)、锰(Mn)等几种微量元素作一简述。铜、锌与脑血管疾病铜是体内必需微量元素,对维持血管壁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铜是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单胺氧化酶的重要成份,前者使超氧阴离子(O_2)转变成过氧化氢;后者催化弹性蛋白肽链中赖氨酰残基,使  相似文献   

17.
脑血管病后心理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运用神经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脑血管病后相关的神经心理学变化的特点。方法 对 60例脑血管病后患者进行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 ,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 ,抑郁自评量表 (SDS) ,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定。同时用年龄、性别等相匹配的 60例健康人为对照 ,并且在脑血管病的不同病变性质之间、病灶部位之间以及病灶大小之间进行神经心理学的对照研究。结果 脑血管病后病人常有抑郁、焦虑、紧张、恐怖、强迫、躯体化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等神经心理学改变。 4种量表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小于 0 0 5 )。在病例组内 ,左半球病变神经心理学改变较右半球病变神经心理学改变明显 (P <0 0 5 ) ;皮层病变神经心理学改变较皮层下病变神经心理学改变程度重 (P <0 0 5 ) ;多发病灶较单发病灶引起的神经心理学改变程度重 ;大病灶 (≥ 15mm)较小病灶 ( 5~14mm)引起的神经心理学改变程度重 ;而脑血管病病变性质与神经心理学改变程度关系不密切。另外有明显神经心理学改变的 2 1例患者给予抗抑郁剂 (氟西汀 )、抗焦虑药 (丁螺环酮 )、抗精神病药 (奋乃静 )及安定类药物治疗 ,治疗后SCL 90各项因子分明显下降(P <0 0 5 ,P <0 0 1)。结论 脑血管病后的神经心理学改变比较明显 ,这种神经心理学改变与脑血管  相似文献   

18.
甲氧吡丁苯治疗脑血管病的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甲氧吡丁苯在治疗脑血管病中的作用。方法:观察152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其中甲氧吡丁苯治疗组97例,对照组55例,均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分别测定全血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并观察治疗中的副反应。结果:甲氧吡丁苯治疗组患者的全血粘度、血小板聚集率治疗后降低,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不良反应较少。结论:甲氧吡丁苯能通过多种药理作用改善脑血液循环和保护脑细胞,从而较为有效地改善多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64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在常规给予尼莫地平、阿司匹林、胞二磷胆碱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d 6个月。检测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随访6个月,记录脑血管病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明显小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随访期间脑血管病发生率(9.4%)明显低于对照组(37.5%)(χ2=7.108,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可以有效降低血脂水平,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脑血管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使用致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空肠弯曲菌活菌诱导的巴马小型猪建立周围神经病动物模型。方法使用吉兰-巴雷综合征病人粪便中分离的空肠弯曲菌,微需氧培养后口服攻毒30只巴马小型猪,建立周围神经病动物模型。结果实验组在攻毒后14~16天出现临床症状,两周内解剖。临床症状周围神经病重症的占40.9%(9/22),出现周围神经病症状的占81.8%(18/22)。病理学检查锇酸染色可见卵圆体结构,镀银坚固蓝染色见轴索断裂,未见脱髓鞘。结论本实验通过致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空肠弯曲菌活菌构建了巴马小型猪周围神经病动物模型,模拟了自然条件下侵染致病的过程,为研究周围神经病的发病机理提供了大型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