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脓性骨髓炎是指骨组织受到化脓性细菌侵袭而引起的炎症.80%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溶血性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由于窦道形成后病灶与外界相通,引起多种细菌混合感染,是化脓性骨髓炎难以根治的原因之一.骨髓腔置管持续冲洗引流是目前治疗化脓性骨髓炎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通过21例化脓性骨髓炎置管持续冲洗引流故障分析,探讨出现故障的相关因索,提出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治疗化脓性骨髓炎常在手术病灶清除术后放置冲洗管和引流管,在护理操作中很不方便,而且损伤大,感染机率高,引流管易出现堵塞,导致肢体肿胀,冲洗液渗漏等情况。我科于1999年采用了双腔冲洗引流管治疗化脓性骨髓炎,经临床35例患者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是化脓性细菌引起的骨膜、骨质和骨髓的炎症,最常见于3~15岁的少年儿童,以胫骨上段和股骨下段最多见,其次为肱骨与髂骨,脊柱与其他四肢骨骼都可以发病,肋骨和颅骨少见[1].及时正确的诊断与治疗是抢救生命和恢复关节功能的关键.自1990年以来,我院用病灶清除加持续灌注冲洗治疗急性化脓性骨髓炎56例,疗效满意,经1~4年随访,未见复发病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避免非典型性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延误诊治及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2003年8月至2009年5月共收治非典型性慢性化脓性骨髓炎12例;均在当地卫生站接受治疗60~150d,平均93.3d,误诊软组织炎症1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收入我院后,其中11例经切开取活检确诊,全部病例均行开窗病灶清除,闭式冲洗引流术,术后用1500ml抗生素盐水,6000~9000ml生理盐水持续闭式冲洗,输液抗炎3周,然后口服抗生素2~3周。结果全部病例切口均正常愈合,随访3~12个月,平均6.6个月,感染无复发。结论提高基层医院的业务水平,对不明原因肢体肿疼患者,即使疼痛不甚严重,均应指导去中心医院经一步检查是预防非典型性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延误诊治的关键。开窗病灶清除,闭式冲洗引流术结合抗生素治疗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关节镜技术在干骺端骨髓炎伴化脓性膝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15例化脓性膝关节炎伴胫骨近端或股骨远端干骺端骨髓炎患者,在关节镜下行关节腔清理术,同时予干骺端病灶清创,关节内引流、置管并术后持续冲洗治疗.结果 术后2~6 d患者体温正常,平均4 d;随访6~24个月,CR复查骨髓炎病灶消失,Lysholm膝关节运动功能评定为(85.2±10.9)分.结论 关节镜技术治疗干骺端骨髓炎伴化脓性膝关节炎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6.
骨髓炎持续冲洗负压引流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非常棘手 ,病灶清除加持续冲洗负压引流是一种有效方法[1] 。我科自 1999年 5月~ 2 0 0 1年 6月采用本法治疗 16例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6例 ,均为男性 ,年龄 32岁~ 5 6岁 ;其中股骨骨髓炎 7例 ,胫骨骨髓炎 9例 ,均为骨折术后感染 ;固定形式为髓内钉 14例 ,外固定支架 2例。采用本法治疗前病程 3个月~ 3年 ,平均 7个月。冲洗时间 2周~ 3周。2 方法取出内固定 ,换外固定支架固定 ,彻底清除病灶 ,持续冲洗负压引流。根据药敏试验使用有效抗生素。2 1 置管方法 分进水管和出…  相似文献   

7.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是化脓性细菌引起的骨膜、骨质和骨髓的炎症 ,最常见于 3~ 15岁的少年儿童 ,以胫骨上段和股骨下段最多见 ,其次为肱骨与髂骨 ,脊柱与其他四肢骨骼都可以发病 ,肋骨和颅骨少见[1] 。及时正确的诊断与治疗是抢救生命和恢复关节功能的关键。自 1990年以来 ,我院用病灶清除加持续灌注冲洗治疗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5 6例 ,疗效满意 ,经1~ 4年随访 ,未见复发病例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 5 6例 ,其中男 31例 ,女 2 5例 ;年龄 8~ 16岁 ,平均 11.7岁 ;胫骨 2 7例 ,股骨 2 5例 ,肱骨 3例 ,髂骨 1…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化脓性骨髓炎患者的治愈率,探讨持续冲洗引流合理实施的方法。方法对41例化脓性骨髓炎患者及时采取切开引流、置管冲洗、引流术。术后继续抗感染、患肢制动,重点作好置管冲洗引流的护理,保持冲洗引流的通畅,正确指导功能锻炼等。结果41例患者3~4周均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至1年,无复发。结论加强置管冲洗引流的护理可有效地将骨髓腔内的坏死组织充分引出,减少中毒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慢性骨髓炎,具有经久不愈的骨内死腔,时发时愈的慢性窦道以及大量搬痕形成的特点。传统的治疗方法多采用病灶清除和窦道搔括术,疗程长,复发率高,疗效欠佳。张光铂[‘j采用病灶清除、闭合冲洗吸引法治疗慢性骨髓炎。我们自1985年起,对此方法进行了改进,用彻底病灶清除、带蒂肌瓣填塞髓腔及闭合冲洗吸引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l;临床资料:本组67例,男sl例,女16例,年龄8~58岁,青少年居多,病程6个月~23年,全部病例符合慢性骨髓炎的诊断标准。1.2治疗方法:(l)彻底病灶清除[”:在止血带…  相似文献   

10.
病灶清除后,用生理盐水加入庆大霉素或敏感抗生素闭式冲洗引流是化脓性骨髓炎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术后早期,由于伤口内渗血,脓液较多,易使管道堵塞,因此冲洗速度快,量大,更换生理盐水频繁以免渗血凝固堵塞引流管,由于护士工作繁忙,易于疏漏,患者及家属易于遗忘,为了避免漏费及护患纠纷,并使这一程序方便,明了,准确,我科设计了生理盐水输液卡,在临床应用中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慢性骨髓炎是骨科的常见病.临床特点为病程长,患肢局部反复发作性红、肿、热、痛及窦道经久不愈.治疗慢性骨髓炎方法很多,自1983年以来,我科在病灶清除术后伤口内采用抗菌素溶液持续性封闭式冲洗法,共79例,获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方法及其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病灶清除联合载抗生素人工骨治疗锁骨骨髓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6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收治的45例锁骨骨髓炎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n=24)采用病灶清除联合载抗生素人工骨植入术;对照组(n=21)采用病灶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和伤口愈合时间,术前及术后14 d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血清炎性指标控制情况,术前与术后1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12个月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随访有无感染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5例患者均顺利进行手术,均获随访13~35个月,平均(23.53±5.11)个月。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引流管放置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 <0.05),伤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前与术后14 d的WBC、CRP、ESR血清炎性指标、术后1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后12个月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  相似文献   

13.
自1989年~1991年我科共收治慢性骨髓炎患者95例,其中施行病灶清除术加灌注冲洗者47例均收到了满意疗效。现将手术后灌注冲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47例病人中男31例,女16例。股骨骨髓炎15例,胫骨骨髓炎22例,肱骨骨髓炎9例,尺骨骨髓炎1例。年龄最大者67岁,最小者10岁,平均35岁。  相似文献   

14.
对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合并去甲万古霉素药物热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12岁。因左髋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10d余于2006-04-03入院。入院前16d因感冒后出现发热,后又跌倒致左髋部受伤,出现左髋部疼痛、肿胀,在外院诊断为:(1)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伴右胸腔囊性积液;(2)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3)急性化脓性左髋关节炎并股骨上段骨髓炎。  相似文献   

15.
化脓性骨髓炎是由化脓性细菌侵入骨质,引起的炎性反应;病变可侵及骨组织各部分,但主要为骨髓腔感染;致病菌大多数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溶血性链球菌,其他如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也可引起;细菌侵入途径大多为血源性,但也可从外界直接侵入.化脓性骨髓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大多是因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没有得到及时、正确、彻底治疗而转变的.因此,急性期经过及时适当处理,可能痊愈而不形成慢性炎症,其中,临床护理对疾病的转归具有重要影响.1993年4月-2008年4月我院收治急性化脓性骨髓炎113例,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979年至1988年底,我们采用改良的闭合冲洗吸引法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1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11例,女7例;年龄8~67岁;病变在股骨9例,胫骨8例,肱骨1例;病程短于1年4例,1~5年12例,大于5年2例;合并慢性窦道者15例。2 治疗方法的改良在张光铂氏病灶清除闭合冲洗吸引法的基础上,我们对其进行了几点改良:①窦道处理顺序,我们是先行病灶清除再由内向外处理窦道;②我们采用吸引管径大于冲洗管,冲洗管径一般3~5mm,吸引管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报告34例慢性脓胸患者行早期病灶清除纤维板剥脱术的临床结果。方法男19例,女15例;年龄9个月~64岁,其中学龄前儿童21例(61.8%)。化脓性脓胸30例(882%),结核性脓胸3例(8.8%),外伤性腔胸1例(29%)。均成功施行了纤维板剥脱术,其中6例同时行肺叶或患侧全肺切除术。结果无早期死亡和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随访6个月~7年无复发。结论早期病灶清除纤维板剥脱术治疗慢性脓胸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减少了治疗费用,且无后期胸廊畸形,尤其适于小儿脓胸、金黄色葡萄球菌脓胸和脓胸患者合并免疫低下或慢性肺疾病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中医传统疗法,配合病灶清除引流术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符合慢性骨髓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中医辨证治疗,内外用药,50%实行病灶清除引流术:对照组按西医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16例,有效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治愈10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两组比较,有明显差距(U=2.154,P=0.0121)。结论 中医疗法配合病灶清除引流术,优于单纯西医治疗(OR=1.53,NNT=62.5)。  相似文献   

19.
背景:现有的局部药物缓释系统多为块状,不能任意塑形,难以与骨腔完全贴敷,易导致骨髓炎复发,且药物爆释作用明显、载药量不大、释放时间短、有一定抗原性。为此,课题组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研制一种新型的可塑性局部药物缓释系统,以期为骨髓炎的治疗提供更好方法。目的:观察可塑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共聚物-聚乙二醇[nanohydroxyapatite/poly(3-hydroxybutyrate-hydroxyvalerate)-polyethylene glycol,nano-HA/PHBV-PEG]载硫酸庆大霉素(gentamicin,GM)局部药物释放系统对骨髓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制备兔胫骨近端骨髓炎模型,于胫骨近端骨窗内注入金黄色葡萄球菌后2周,行病灶清除。Ⅰ组植入1mL可塑性nano-HA/PHBV-PEG-GM局部药物释放系统;Ⅱ组植入可塑性nano-HA/PHBV-PEG1mL及23.2mg硫酸庆大霉素粉;Ⅲ组植入1mL可塑性nano-HA/PHBV-PEG并肌注硫酸庆大霉素5d,共23.2mg;Ⅳ组植入1mL可塑性nano-HA/PHBV-PEG;Ⅴ组无任何植入。术后8周进行放射学、组织学、细菌学检查。结果与结论:Ⅰ组细菌计数及改良X射线Norden骨髓炎评分极低,明显小于其他各组(P〈0.01),其组织学观察无明显骨髓炎表现。Ⅱ、Ⅲ、Ⅳ组细菌计数逐渐增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3组间改良X射线Norden骨髓炎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骨髓炎表现也无本质差别。Ⅱ、Ⅲ、Ⅳ组细菌计数及改良X射线Norden骨髓炎评分均较高,明显大于Ⅴ组(P〈0.01或0.05);其组织学显示出严重骨髓炎表现。结果提示:①在病灶清除后,一期将可塑性nano-HA/PHBV-PEG-DDS植入残留的感染性骨缺损,能快速有效地治疗骨髓炎。②传统的全身抗生素应用或单纯局部应用抗生素方法虽然较不用抗生素好,但不能确保一期植骨有效治疗慢性骨髓炎。③在不用药、传统全身用药或单纯局部用药条件下,一期植骨反而会加重骨髓炎。  相似文献   

20.
慢性颅骨骨髓炎伴硬膜外积脓传统的术式是行病灶清除加残腔引流。1996年10月我院收治了1例慢性颅骨骨髓炎并硬膜外脓肿的病人,行枕部硬外病灶清除,一期带蒂大网膜颅内移植,术后抗炎等治疗,切口愈合佳,痊愈出院。1病例介绍患者男,35岁,因右枕部反复流脓10年入院。曾因右枕红肿、发热而以“右枕骨髓炎”行切开引流、死骨去除及多次脓疫扬刮和使用抗生素等治疗,坦伤口迁延不愈,反复流脓,多次治疗无效。体检:神志清,右枕部约1cmX1.8cm皮肤瘘口,有黄色、粘稠恶臭脓液排出(脓液培养有链球菌生长)。头颅正侧位片示枕骨增厚,多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