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终板入路切除视交叉前置型鞍区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2月至2007年5月间,经终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视交叉前置型鞍区肿瘤23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23例患者镜下全切13例,次全切6例,大部分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随访6个月-4年,复发3例.结论 熟悉鞍区各解剖间隙的特点,并根据术中情况合理利用终板入路切除部分视交叉前置型鞍区肿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娴熟的显微技巧,注意鞍区重要结构的保护、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的及时处理是获取良好疗效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手术切除鞍上区肿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用10具灌注固定的正查尸头,模拟经鼻扩大蝶窦入路,内镜下观察鞍上区解剖结构,应用神经导航获取并分析解剖数据.采用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切除鞍上区肿瘤12例,并以人工硬脑膜、明胶海绵和生物胶"三明治"式A结构重建颅底.结果 视神经一颈内动脉隐窝是丙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中恒定且关键的解剖标志.剪开硬脑膜后,可显露视交叉下间隙和上间隙,其中视交叉下间隙可见两侧颈内动脉、两侧垂体上动脉、垂体上部、垂体柄、视神经和视交叉,视交叉上间隙内可见大脑前动脉A1和A2段、前交通动脉以及直回.12例鞍上区肿瘤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2例;随访12例,时间6~62个月,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1例,再次行内镜下修补术后恢复.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切除鞍上区肿瘤是可行和安全的,熟练的内镜技术和可靠的颅底重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状切口右额开颅经纵裂入路磨除鞍结节,切除鞍内部分颅咽管瘤的手术技巧、疗效与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采用冠状切口右额开颅经纵裂入路全切的颅咽管瘤病例资料。手术步骤:冠状切口右额骨瓣开颅,分离纵裂,切除肿瘤鞍上部分,然后磨除鞍结节、蝶骨平台及蝶鞍前壁骨质,扩大视交叉前间隙,显露并切除鞍内肿瘤,修补鞍底。结果全切23例,脑脊液鼻漏1例,无颅内感染及死亡。随访1~25个月,1例术后9个月复发。结论对于侵入鞍内的颅咽管瘤病例,磨除鞍结节,扩大手术视野,有助于达到全切肿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颅咽管瘤术后激素替代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CP)是儿童鞍区最常见的先天性肿瘤,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依其部位与垂体柄、视交叉的关系,可分为鞍内型、柄后型、柄前视交叉后型、视交叉前型及柄侧型五类。无论肿瘤生长属于哪种类型,手术切除是治疗CP的首选方法,而术后激素替代治疗是CP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翼点入路经终板切除鞍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索利用终板切开更好地显露肿瘤,争取对颅咽管瘤和巨大垂体瘤、胚胎瘤、脑膜瘤实施全切手术。方法 自1994年至1998年所施行的347例鞍区肿瘤中,有44例需切开终板行肿瘤切除。视交叉前置和侵及三脑室前部的肿瘤是施行终板切开的适应证,此种情况可在术前MR片上获取有益信息。终板切开前,仔细地解剖侧裂池、颈动脉池、视交叉池,分离切断蛛网膜连结是暴露终板的前提条件。沿同侧视束切开终板、注意辨识和保护视交叉及对侧视束是防止术后视力下降、视野缺失的关键。肿瘤的囊内分块切除,联合间隙1、间隙2,牵引剥离肿瘤是既能全切肿瘤,又能防止术后下丘脑、丘脑受损的有效方法。结果终板切开结合间隙1、间隙2切除鞍区肿瘤,全切率达84%(37/44),其中颅咽管瘤全切率为94%(29/31),垂体瘤为89%(8/9)。术后死亡率为14.6%,死因多为癫痫大发作或持续癫痫。结论 终板附近有下丘脑等重要神经结构,此区手术如方法得当不会损伤上述重要结构,并能达到全切肿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和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评估儿童鞍区肿瘤的视神经受损情况。方法 对24例儿童鞍区肿瘤(其中视交叉胶质瘤12例、鞍区颅咽管瘤7例、三脑室畸胎瘤2例、下丘脑错构瘤2例、斜坡脊索瘤1例)病例进行DTI和DTT检查,计算双侧视神经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根据显示的视交叉位置形态以及与肿瘤的空间结构关系,24例患儿可分为视交叉破坏组(12例)和视交叉压迫组(12例)。破坏组双侧视神经FA值均明显低于压迫组(P<0.05)。结论 DTI和DTT检查可以清晰的显示儿童鞍区肿瘤与视路神经纤维束的空间关系,其获得的参数FA值可以用来评价视路损伤的性质和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眶上锁孔入路切除鞍区颅咽管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例位于鞍上,肿瘤上下径为3.5~6cm的颅咽管瘤患者(部分囊性变者4例,完全实性者3例),作眉弓内弧形小切口,在眶上铣开一直径为2.5cm的半圆形小骨瓣,术中根据肿瘤位置,从视交叉前间隙,视神经外侧间隙和颈内动脉外侧间隙切除肿瘤。术中除注意保护视神经、垂体柄、下丘脑之外,还应防止损伤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发出的到下丘脑和前穿质部位穿通动脉的损伤。结果术中6例病人肿瘤全切除,1例病人次全切除,术后5例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尿崩症及电解质紊乱,经药物治疗后好转,6例病人视力改善。结论眶上锁孔入路切口小,但能提供鞍上区足够的手术空间,足以显露鞍区病变及其邻近结构,且减少了脑牵拉和手术创伤,有利于颅咽管瘤的全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处理鞍区病灶手术入路途径。  相似文献   

8.
额下经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肿瘤20例报告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目的 报告20 例鞍区肿瘤采用额下经蝶入路显微手术的体会, 确立一种手术方法,评价其利弊。方法 额部骨瓣开颅后, 先切除肿瘤的鞍上部分, 而后磨除鞍结节、蝶骨平台及蝶鞍前壁骨质, 显露并切除鞍内及蝶窦内肿瘤。结果 全切18 例, 近全切除2 例。脑脊液鼻漏3 例, 无颅内感染及死亡。结论 该入路适于一期手术全切除鞍内及鞍上的肿瘤, 尤其适于肿瘤侵入蝶窦内并且合并视交叉前置的患者, 值得重视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经翼点入路鞍区手术间隙的显微解剖研究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2  
目的 鞍区显微外科手术的开展,迫切需要鞍区手术间隙详细的显微解剖资料,方法 借助手术显微镜在6 ̄25倍下对20例成人尸体头颅经翼点入路对鞍区手术常用的4个间隙进行了显微解剖研究。结果 间隙Ⅰ为视交叉前间隙:间隙Ⅱ为视神经、颈内动脉和大脑前动脉间隙;间隙Ⅲ为颈内动脉、小脑幕离缘间隙;间隙Ⅳ为打开终板所得的间隙。描述和测量了各间隙血管和神经的结构及直径、长度。结论 在鞍区显微手术中,间隙Ⅰ、Ⅱ是最常用  相似文献   

10.
视交叉前间隙的显微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视交叉前间隙的显微结构特征及手术意义。方法 在显微镜下观测 15个尸颅的视交叉前间隙。结果 视交叉前间隙大致呈三角形 ,外后边为视神经内侧面 ,长度 1cm ;前边为蝶棱和镰状皱襞后缘 ,长度 12 .7mm。三角的高为 9.2mm。有蛛网膜结构封闭间隙开口 ,可能还与下方的纤维网相连。少数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充满该间隙 ,还可有小动脉途经间隙。结论 视交叉前间隙是鞍区手术的重要通路 ,视交叉的位置影响其大小。封闭间隙的蛛网膜更有特别意义 ,尤其在内窥镜手术中。间隙周边的小血管必须小心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