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中国人群中血管紧张素原 (AGT)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插入 /缺失多态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 在 3 4 5例高血压病患者与 2 0 6名血压正常人中采用PCR RFLP法检测AGT基因A 2 0C ,A 6G和M 2 3 5T的多态性 ,用PCR法检测ACE基因 16内含子Alu片段插入 /缺失多态 ,同时用EM算法进行两位点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 在M 2 3 5T和A 2 0C ,M 2 3 5T和A 6G ,A 2 0C和A 6G位点观察到了连锁不平衡 (P <10 - 4)。病例 对照检验显示T2 3 5等位基因频率在高血压组中高于对照组 ,且高血压病患者中ACE (DD +ID) +AGT TT2 3 5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受检人群中AGT基因各多态频率处于两两连锁不平衡 ,但AGT基因即T2 3 5位点以隐性作用方式与高血压关联 ,T2 3 5等位基因与ACE D等位基因在高血压病发生中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 ( PCR)技术检测了 154例汉族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 EH组 ) ACE基因第 16内含子中 2 87bp DNA片段的插入 /缺失 ( I/ D)多态性 ,并与 183例健康查体者 (对照组 )进行比较。结果显示 ,两组年龄、甘油三酯 ( TG)、胆固醇 ( 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HDL - C)、Apo A1、Apo B和血糖 ( Glu)均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 ACE基因 I/ D多态 DD、 D、 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0 .2 2 4、0 .4 86、0 .2 90 ,其 D和 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0 .4 67和 0 .533。 I/ D多态分布符合 Hardy- Weinberg法则 ,达到遗传平衡 ,具有群体代表性。EH组中无 EH家族史 ( 97例 )和有家族史者 ( 57例 )的 DD、 D、 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0 .351、0 .4 4 3、0 .2 0 6和 0 .4 0 4、0 .4 38、0 .158,D和 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0 .572、0 .4 2 8和0 .62 3、0 .377。EH组无和有家族史者基因型 DD和等位基因 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P<0 .0 2 5,P<0 .0 2 5;P<0 .0 0 1,P<0 .0 0 5) ,但两组之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无显著性差异。认为汉族男性 EH的发生与 ACE基因 I/ D多态性相关联 ,基因型 DD和等位基因 D可能是 EH病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心内科陈沁综述范维琥审校1ACE的分布及生物学特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在全身组织中分布广泛,由20个多肽的酸性糖蛋白单链组成,为含锌的金属水解酶,每mol含1mol锌。其底物广,能催化的...  相似文献   

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概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是一种单链多态酸性糖蛋白,活性中心含有金属元素锌,属二肽羧肽酶。人类有两种分子形式的ACE,大的分子量为170000D(28.22×10-20g)主要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特别是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上);小的为900...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和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30例CHD组和90例对照组ACE和AT1R基因多态性。结果ACE—DD基因型频率在CH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38.5%,14.4%,P〈0.001)。AT1R—AC基因型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13.1%,10%,P〉0.05),但合并AC基因型的DD型患者发生CHD和MI的OR值(5.836和3.985)明显高于合并AA型(3.102和2.979)。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中DD基因型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AT1R—C等位基因增加ACE—DD型发生CHD和MI的危险,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多态性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 1)用ACEI对 5 17例EH患者进行为期 6周的降压治疗 ,所用药物为咪达普利或苯那普利。 ( 2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检测患者的ACE基因多态性 ,ACE基因有 3种表现型 :II型、DD型和DI型。 ( 3 )治疗前后及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进行监测。结果  ( 1)在总共 5 17例患者中 ,ACE基因型为DD者有 13 2人( 2 5 5 % ) ,II者有 13 0人 ( 2 5 2 % ) ,ID者有 2 5 5人 ( 4 9 3 % )。 ( 2 )不同基因型组间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及心率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3 )在这三组患者中 ,治疗前后收缩压的降幅分别为 ( -14 5± 12 7)mmHg ,( -14 3± 13 1)mmHgand( -14 0± 12 2 )mmHg (P =0 94) ,舒张压的降幅分别为 ( -8 7± 7 4)mmHg ,( -8 7± 7 7)mmHgand ( -8 5± 6 7)mmHg (P =0 96)。结论 本研究没有发现EH患者的ACE基因多态性与ACEI的降压疗效相关 ,据此 ,不能根据EH患者的ACE基因型来指导ACEI的降压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Ⅰ/D)多态性与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71例非家族性房颤患者的ACEⅠ/D多态性,并测序确定各房颤患者基因型;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心肌纤维化的指标: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P)。比较不同ACE基因型房颤患者的血清PⅠP和PⅢP浓度。结果:ACEDD基因型PⅠP、PⅢP浓度分别为(125.56±49.87)ng/ml、(18.38±11.38)ng/ml,高于DI型(91.91±56.24)ng/ml、(14.74±7.44)ng/ml和II型(87.89±45.36)ng/ml、(14.21±6.97)ng/ml;DD基因型PⅠP值和PⅢP值大于II基因型及DI基因型,其中DD基因型与II基因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CEDD基因型与房颤患者心肌纤维化有关,ACEDD基因型可能参与了房颤的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Ⅰ/D)多态性与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71例非家族性房颤患者的ACEⅠ/D多态性,并测序确定各房颤患者基因型;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心肌纤维化的指标: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P)。比较不同ACE基因型房颤患者的血清PⅠP和PⅢP浓度。结果:ACEDD基因型PⅠP、PⅢP浓度分别为(125.56&#177;49.87)ng/ml、(18.38&#177;11.38)ng/ml,高于DI型(91.91&#177;56.24)ng/ml、(14.74&#177;7.44)ng/ml和II型(87.89&#177;45.36)ng/ml、(14.21&#177;6.97)ng/ml;DD基因型PⅠP值和PⅢP值大于II基因型及DI基因型,其中DD基因型与II基因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ACEDD基因型与房颤患者心肌纤维化有关,ACEDD基因型可能参与了房颤的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维吾尔族(维族)心房颤动患者ABCA1基因C3435T位点多态性与达比加群酯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维族、汉族心房颤动患者166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入选患者的ABCA1基因C3435T位点多态性,再分别检测并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达比加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醛固酮合酶(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老年心房颤动(AF)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和健康体检者238例,根据既往病史及心电图将入选者分为2组,心电图诊断AF患者为AF组115例,心电图正常的窦性心律患者为窦律组123例,应用PCR-RELP技术检测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并进行分析。结果 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以TT和CT为主要基因型,与窦律组比较,AF组患者CT+CC基因型更多见(χ~2=4.66,P<0.05)。结论武汉地区汉族老年人群中,AF人群携带CC+CT基因型频率较高,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可能与AF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G蛋白信号转导调节蛋白RGS2基因C1114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阵发性房颤(PA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PAF患者115例及健康对照者102例,应用创造酶切位点原理设计引物,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RGS2基因C1114G等位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结果两组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两组间RGS2基因C1114G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GG基因型及1114G等位基因型频率在PAF患者中显著增高。结论RGS2基因C1114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PAF相关,1114G等位基因可能是PAF的遗传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4.
心房颤动(AF)是心脏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率在10%~ 65%之间[1].心脏手术后房颤(postoperative atrial fibrillation,POAF)不仅影响患者心功能,造成血栓、栓塞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给社会、医疗保健系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2].由于POAF的发生和维持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至今为止还没有一种药物或方法能够完全预防POAF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作为系统炎症因子在高血压病心房颤动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资料完整的87例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对照组29例,阵发性房颤组26例和永久性房颤组32例,测定并比较各组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心房颤动组比正常对照组的水平明显增高(P<0.01),永久性房颤组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1)。左房直径与C反应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56,P<0.05)。结论:C反应蛋白在心房颤动患者中明显升高,说明炎症状态在高血压病心房颤动的发生和维持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L-RP3 inflammasome and atrial fibrillation(AF)by examining peripheral blood level of NLRP3 inflammasome and other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relevant patients.Methods A total of 60 AF patients were enrolled and divided into 2groups:Paroxysmal AF(PAF)group and Non-paroxys-  相似文献   

18.
P波离散度与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电图P波离散度、P波宽度与阵发性心房纤颤的关系。方法测量已确诊的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200例(研究组)心电图P波离散度、P波最大宽度,并以10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心电图P波离散度、P波最大宽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P波离散度、P波最大宽度为一种预测阵发性心房纤颤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