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常见的老年疾病之一,由于其病程较长、反复用药、免疫功能减退,治疗难度较大。盐酸氨溴索(商品名:沐舒坦)是目前治疗COPD的常用药物,常规剂量为30mg口服或静滴辅助抗生素治疗。作者近年采用大剂量(150mg)盐酸氨溴索静滴联合抗生素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相关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2004—2009年,我们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川芎嗪、硫酸镁治疗COPD,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4月—2008年8月COPD合并肺结核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COPD合并肺结核临床症状、影像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所有患者均在抗感染、平喘、祛痰基础上给予抗结核治疗。初治采用2HRZE/4HR短程标准化疗方案。复治患者根据既往用药史制定个体化方案。治疗中依据患者年龄、合并症调整用药。本组43例症状好转出院,门诊继续治疗,有2例因重症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死亡。结论COPD合并肺结核发病率高,须提高认识,认真检查,尽早诊断.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拜复乐(盐酸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感染发作期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方法应用拜复乐(盐酸莫西沙星)400mg口服,每天1次,疗程10—14天,观察拜复乐治疗效果、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结果42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24%,细菌清除率92.3%,不良反应发生率4.76%。结论拜复乐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发作期具有良好的临床细菌学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参脉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98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2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加用参脉滓射液静脉滴注,15天为一疗程。结果用药前两组患者肺功能、临床症状、血气指标、生活质量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都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后两组相比在肺功能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参脉注射液可缓解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改善血气指标,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舒利迭对煤工尘肺合并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06例COPD稳定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戒烟、氧疗等基础治疗。治疗组给舒利迭吸入,对照组给沙丁胺醇吸入。治疗12周后,通过检测肺功能,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用药后,治疗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均显著增加。12周时FEV1的增加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利迭对治疗煤工尘肺合并COPD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刘劲松  胡杰贵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0):1308-13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其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004年5月,美国胸科协会和欧洲呼吸协会(ATS/ERS)颁布新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和治疗指南”更新了GOLD对COPD的定义,特别把COPD“可以预防和可以治疗”写入定义,为全球战胜COPD燃起了新的希望。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沙美特罗/氟地卡松两种联合制剂为代表的吸人性皮质激素(ICS)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联合吸入治疗已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本文就ICS联合LABA治疗COPD的概述、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和卫生经济学价值等几个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持续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常见的、可预防和可治疗的疾病;而哮 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 作、加剧,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的异质性疾病。在临床上常常发现一些患者具有以上2种疾病的特征,难以区 分,而且这类患者较COPD、哮喘患者会有更频繁的急性发作以及更差的预后,因此引起临床重视,同时也引出了许 多临床问题,COPD合并哮喘究竟是一种疾病还是两种疾病的重叠?应该如何诊断以及治疗?文章将梳理历史上对 于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认识变迁的重要事件,并介绍指南对于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EBM在BIPAP模式行NIPPV治疗7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结合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相关理论,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positivepressureventilation,NIPPV)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应用价值与临床疗效。方法以EBM为理论指导,收集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2月呼吸内科共7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应用面罩以积极的呼吸道压力(bi—levelpositiveairwayspressure,BiPAP)模式行NIPPV治疗。结果治疗组示NIPPV治疗后2~3h及24h血气分析,PaCO2、PaO2、pH值等及气管插管率、住院时间均较入院时改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BIPAP模式行NIPPV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可迅速改善该类患者血气情况,减少气管插管率与住院时间等,是临床治疗本病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联合吸入福莫特罗和布地奈德干粉剂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24)联合吸入长效B2受体激动剂福莫特罗和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对照组(n=24)为空白对照组,不吸入福莫特罗和布地奈德。观察2组用药12周后肺功能的变化,StGeorge’s呼吸问卷(SGRQ)等情况,通过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观察运动耐力的变化以及随访3—6个月急性加重的人次、住院人次。结果用药12周后治疗组FEV1、FVC、最大肺活量(FVC)、FEV1/FVC及FEV1占预计值(%)比对照组明显改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运动耐力(6MWT)增加,随访3~6个月治疗组急性加重人次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吸入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福莫特罗和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可以改善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肺功能与运动耐力,减少急性加重的发作,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BiPAP VISION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应用BiPAP VISION型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65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BiPAP VISION呼吸机治疗每日3-4次,每次2h;在机械通气前、机械通气后2、24h、通气结束时作血气分析,结果之间进行对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无刨正压通气后2、8、24h和治疗结束时,PH值、PaO2、PaCO2等指标均改善;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BiPAP VISION型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肯定,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安福成  谢永强 《国际呼吸杂志》2007,27(14):1045-1047
目的 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IPPV)救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 前瞻性研究25例伴严重Ⅱ型呼吸衰竭(PaCO2〉80mmHg)的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NIPPV治疗,并监测血气、临床征象等情况。结果 NIPPV3h迅速改善了患者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血气(PH、PaCO2)(P〈0.01),通气24h可获进一步改善(P〈0.01)。插管率12%,病死率8%。结论 NIPPV是治疗COPD合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持续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常见的、可预防和可治疗的疾病;而哮
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
作、加剧,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的异质性疾病。在临床上常常发现一些患者具有以上2种疾病的特征,难以区
分,而且这类患者较COPD、哮喘患者会有更频繁的急性发作以及更差的预后,因此引起临床重视,同时也引出了许
多临床问题,COPD合并哮喘究竟是一种疾病还是两种疾病的重叠?应该如何诊断以及治疗?文章将梳理历史上对
于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认识变迁的重要事件,并介绍指南对于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60例,其中20例给予常规治疗,另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腺素E1(PGE1)。用二维超声加彩色多普勒于治疗前后检查患者右心功能变化。发现COPD患者右室射血分数(EFRV)减低,肺动脉收缩压(PAs)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加用PGE。治疗组治疗后EFRV明显增高,PAs明显减小(P〈0.05),而静脉用药组和雾化吸入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可见PGE1对轻中度COPD患者右室功能变化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吴杰  林莉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2):1667-1668
目的观察果糖二磷酸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68例严重的COPD患者(Ⅲ级或Ⅳ级)随机分成治疗组35例与对照组33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10克,静滴,1天2次,连用7天。入院后每日观察咳嗽、咯痰、呼吸困难、神志精神状况及血常规、胸片、肝肾功能等,同时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pH值、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值。结果两组临床疗效与动脉血气分析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果糖二磷酸钠在COPE)(Ⅲ级和Ⅳ级)的治疗中起到积极作用,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疗效明显,适用于COPD患者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COPD稳定期的不同治疗方案。方法将9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3组:舒利迭组(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250μg每天2次)、联合用药组(口服茶碱缓释片0.1g每天2次+吸入丙酸氟替昔松125μg每天2次)及对照组(按需使用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随访1年,观察1年后的肺功能(FEV1、FVC、FEV1%pred、FEV1/FVC和FEF25—75%),6分钟步行距离(6 minuteswalkingdistance,6MWD)和1年中急性加重的次数。结果治疗后舒利迭组和联合用药组的FEV1、FVC、FEV1%pred、FEV1/FVC、FEF25—75%和6MWD分别与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P值均〈0.05);治疗后舒利迭组比联合用药组FVC和FEF2575%改善更明显(分别为2.41±0.61和2.11±0.47,44.9±10.1和35.4±8.8。P值均〈0.05)。结论舒利迭(50/250μg)、联合用药(口服茶碱缓释片+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对稳定期COPD患者疗效肯定,前者对FVC和FEF25—75%的改善较后者强。  相似文献   

17.
王沁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0):1313-13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它的发病机制与氧化应激、氧化/抗氧化失衡、气道和肺部炎症、感染、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及免疫失衡等有关。治疗上主要是控制急性发作期的症状,但不能逆转疾病的进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氧化应激、氧似抗氧化失衡在COPD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有研究表明抗氧化治疗能缓解和(或)抑制COPD患者肺功能的下降,有可能改变疾病的病程。因而寻找有效的抗氧化剂成为COPD防治的一个重点。N乙酰半胱氨酸(NAC)是目前治疗COPD最常用的抗氧化剂。本文就目前COPD与NAC之间氧化及抗氧化作用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率、病死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COPD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尚有争议,大部分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重度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中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是有益的,关于COPD稳定期抗菌药物治疗的价值争议较大,一些研究表明大环内酯类抗苗药物对COPD稳定期治疗有效。本文拟对抗菌药物在COPD患者中的治疗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细胞因子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治疗后外周血细胞因子IL-6、IL-8、TNF-α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呼吸科32例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10~14d治疗病情缓解后行血常规检查,肺功能检查,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IL-8、TNF-α浓度。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百分比(Neu/Leu%),血清IL-6、IL-8、TNF—α浓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后水平(P〈0.01),而急性加重期FEV1明显低于治疗后水平(P〈0.01)。结论血清IL-6、IL-8、TNF—α升高是COPD急性加重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的医源性因素、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80例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源性因素中不谨慎用药引起电解质紊乱导致呼吸衰竭较多。结论应合理治疗,避免呼吸衰竭的各种医源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