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创软通道穿刺血肿外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21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微创软通道穿刺血肿外引流术,带芯软管穿刺抽吸、引流使血肿排出颅外。结果210例患者血肿3d内完全清除29例,5d内112例,7d内57例,死亡12例。结论微创软通道穿刺血肿外引流术创伤小,操作快捷,疗效肯定,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分析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微创穿刺软通道引流治疗的效果。方法 筛选2016年9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8例,研究患者均接受微创穿刺软通道引流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手术治疗后,住院期间6例患者死亡,其余42例患者存活,存活率87.50%。结论 临床中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穿刺软通道引流术治疗,具有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操作简单等优点,并具备显著治疗效果,且符合微创理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创软通道穿刺血肿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具有手术指征且未脑疝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软通道穿刺血肿腔引流术组(微创组)和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开颅组)各36例;比较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长37.5±4.8分钟、住院时长15.2±3.5天、Barthel 指数评分70.8±4.8分、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0;开颅组手术时长161.6±9.7分钟、住院时长40.6±6.7天、Barthel 指数评分58.1±4.6分、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8.3%。软通道引流组比开颅血肿清除组的血肿残余量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软通道引流组颅内感染率显著低于开颅术组;术后3月随访,软通道穿刺血肿腔引流术组的巴氏(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软通道穿刺血肿腔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血肿患者,可以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及副损伤、提高血肿清除率,降低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进一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微创液化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软通道技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37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软通道技术行液化血肿清除治疗.结果37例患者中,出院30例,死亡7例,病死率18.9%.结论应用微创液化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时间短,清除血肿快,恢复时间短,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微创软通道技术穿刺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对6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软通道穿刺液化引流术治疗的结果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CT复查和腰椎穿刺术,5~7 d拔除穿刺针,本组67例患者中,存活58例,病死9例,存活率为86.58%.结论 微创软通道穿刺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操作简便、安全、创伤小,能快速降低颅内压,减少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底节脑出血治疗中软通道微创方法的不同部位穿刺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共107例,所有患者均具有手术指征,无明显手术禁忌证,均接受微创穿刺治疗,根据穿刺部位的不同将10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经颞钻孔穿刺,观察组57例经额钻孔穿刺,将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死亡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和死亡率分别为87.7%、8.8%,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死亡率分别为82.0%和14.0%,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出血患者的软通道微创治疗过程中,穿刺的部位必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选择,才能有效保证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经额、颞两个不同方向穿刺软通道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方法统计我科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以来经额、颞软通道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98例,其中经额软通道微创41例(A组)、经颞软通道微创57例(B组).比较两种方法治疗的术后再出血率.结果术后10天 A组再出血率为7.31%(3/41),B组为8.77%(5/57),A组再出血率低于B组,两组间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额颞两个不同方向穿刺软通道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再出血与穿刺方向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经额微创软通道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1月我院66例CT显示血肿体积为长椭圆形(血肿向额、枕部延伸)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经额微创软通道引流辅以尿激酶溶解血肿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于出院时及术后6个月对治疗效果按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1]评分。结果:中转开颅手术2例,死亡3例,放弃治疗4例(经随访,患者于出院72h内死亡)。存活者出院时日常生活功能评定(ADL),I级21例,II级23例,III级10例,IV-V级5例;6个月左右回访,日常生活功能评定(ADL),I级22例,II级17例,III级11例,IV-V 级5例,死亡4例。结论:对于血肿体积为长椭圆形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经额微创钻孔引流辅以尿激酶溶解血肿具有清除血肿快、副损伤小的特点,可有效缓解脑水肿,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优于经颞钻孔引流术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颅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方法、影响疗效及安全性的若干问题。方法对我院近年201例自发性脑出血经颅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男149例,女102例,年龄22-90岁,平均58岁,其中,应用硬通道锥颅引流98例,定向软通道103例。就血肿最佳穿刺引流时间、尿激酶应用及安全性、引流方式、血肿-脑室联合引流、硬通道与软通道引流、靶点选择、多靶点应用、经单通道引流管调整技术等若干问题进行研究。结果对上述8大问题做了探讨。结论软通道技术是自发性脑出血治疗的首先方法,上述若干问题是影响经颅微创穿刺引流术疗效与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朱云飞  陆显祯  赵璧  何绍坤 《中外医疗》2013,32(11):74-74,76
目的探讨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方法对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62例患者,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评价预后,Ⅰ级10例,Ⅱ级20例,Ⅲ级18例,Ⅳ级9例,死亡5例。结论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壳核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高血压壳核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经颞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观察组行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比较两组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2.53±1.5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6±1.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壳核脑出血患者可提高血肿清除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和神经缺损程度,效果优于经颞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何宇 《基层医学论坛》2016,(30):4214-4215
目的 分析双管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大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单管穿刺引流术,观察组应用双管微创穿刺引流术,比较2组患者术后自理能力恢复情况及手术指标.结果 观察组自理能力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双管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大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预后效果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联合治疗组和穿刺引流组,每组患者各34例。其中联合治疗组采用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溶解治疗;穿刺引流组采用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治疗。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穿刺引流组的76.47%(P<0.05);联合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率均明显优于穿刺引流组(P<0.05)。结论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开颅血肿清除和硬通道穿刺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自2010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分为开颅组(n=45)和微创组(n=45).开颅组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穿刺组接受硬道穿刺引流术.结果:微创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开颅组(P<0.05);但微创组术后残余血肿量显著多于开颅组(P<0.05).手术后3周,微创组Glasgow预后评分中位数为4,开颅组Glasgow预后评分中位数为3;手术后6个月,微创组Glasgow预后评分中位数为3,开颅组Glasgow预后评分中位数为2.微创组的平均Barthel指数高于开颅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硬通道穿刺引流术在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上,一定程度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颅内感染率及穿刺出血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组(硬通道组,n=40)和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组(软通道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颅内感染率及穿刺出血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硬通道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软通道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软通道组(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92.5%(37/40)显著高于软通道组62.5%(25/40)(P<0.05),血肿完全清除比例显著高于软通道组(P<0.05),清除50%~99%显著低于软通道组(P<0.05),颅内感染率及穿刺出血率2.5%(1/40)、2.5%(1/40)均显著低于软通道组7.5%(3/40)、10.0%(4/40)(P<0.05).结论: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较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更能有效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颅内感染率及穿刺出血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对高血压壳核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8年9月于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224例高血压壳核脑出血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两组,各112例。对照组接受经颞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观察组接受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血肿清除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壳核脑出血患者,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可有效提高血肿清除效果,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杨志华 《吉林医学》2015,(9):1845-1846
目的:探讨软通道与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血肿清除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请。结果:观察组血肿完全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6个月ADL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颅内血肿特点选择相应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获得良好预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樊勇丰 《中外医疗》2012,31(2):102-102
目的分析经额后部入路镬创穿刺抽;I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比经额后部入路锥颅王管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腾出血患者150例(观察组)与同期经囊部入路微创手术治疗的90例(对照粗)患者术后资料。结果术后14d、30d,观察粗神经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经额后部入路锥颅置管血肿抽吸液化引流术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优于传统经颞部入路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文对微创软通道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近二年接收的5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微创软通道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的3个月、6个月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6.8%明显低于对照组24.1%。结论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使用微创软通道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病情,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0.
王岳华  李国峰   《中国医学工程》2013,(7):99-99,102
目的总结定向锥颅软通道微创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6例高血压小脑出血患者行简易方体定向锥颅软通道微创液化引流术。结果 6例手术患者随访3~9个月,以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估患者神经功能:ADL1 3例(50.0%),ADL22例(33.3%),ADL31例(16.7%)。结论应用简易方体定向锥颅软通道微创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疗效肯定,适当掌握手术时机、定位定向准确、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