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患者肌钙蛋白T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早期、准确地判定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程度。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 ,对 41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38例心绞痛 (AP)疑有微小心肌损伤 (MMD)患者以及 40例健康 (HP)人进行心脏肌钙蛋白 T(c Tn T)测定 ,同时与 CK和CK— MB两项酶学指标相比较。结果 :AMI组 ,c Tn T、CK及 CK— MB三者之间的异常率无明显差别 (异常率 97%~ 10 0 % ) ;而AP组 ,c Tn T的异常率为 44 .7% ,明显高于 CK异常率的 7.9%和 CK— MB异常率的 13.2 %。与健康组相比 ,AP组的 c Tn T测定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 (P<0 .0 1)。结论 :对于不同程度的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诊断 ,c Tn T较 CK及 CK— MB,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血清肌钙蛋白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临床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血清肌钙蛋白(cTnT)与肌酸肌酶(CK)及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在诊断急性心肌梗塞(AMI)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对3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45例心绞痛(AP)疑有微小心肌损伤(MMD)患者以及38例健康(HP)人进行心脏肌钙蛋白T(cTnT)测定,同时作CK和CK-MB两项酶学指标相比较。结果:AMI组,cTnT、CK及CK-MB三者之间的异常率无明显差别(异常率97%~100%);而AP组,cTnT的异常率为35.5%,明显高于CK异常率的8.9%和CK-MB异常率的13.3%。与健康组相比,AP组的cTnT测定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P<0.001)。结论:对于不同程度的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诊断,cTnT较CK及CK-MB,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因剧烈胸痛或胸闷发作,心电图出现显著ST段压低及/或T波倒置,临床拟诊非Q波性急性心肌梗塞(NQAMI)住入冠心病监护病房的35例连续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根据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峰值,11例CK 总活力为正常的2倍以上确诊为 NQA-MI,24例 CK 总活力正常或在正常值的2倍以下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对两组病例临床过程和心电图演变进行比较,发现年龄、性别、入院前主要病史,住院期间并发症包括心  相似文献   

4.
<正> 我院自1959年3月—1982年11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AMI)323例。根据心电图检查,符合急性或亚急性心肌梗塞,结合临床症状及酶学检查而确定诊断。 临床资料 一、性别及年龄 本组323例病人中男性220例,占68.1%。女性103例,占31.9%。男性50~60岁发病率最高,女性60~70岁为最高,男:女为2.14:1。本组发病最小年龄为  相似文献   

5.
赵开亮  符兆亮 《广西医学》2004,26(12):1829-1830
我院于 1996年 12月至 2 0 0 4年 5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AMI)伴室性心律失常 76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76例 ,男性 4 2例 ,女性 34例 ,年龄 4 0~ 80岁 ,平均 5 8岁 ,均进行临床、心电图及血清酶学等检查 ,符合世界卫生组织 (WHO) 1979年所公布的AMI诊  相似文献   

6.
10年间青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25例,前5年7例,后5年18例。男24例,女1例。年龄33~40岁,平均37.7岁。体力劳动者22例(农民12例,工人10例),干部3例,发病季节:7~9月份13例。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按全国修订的冠心病诊断标准,根据症状、心电图及酶学改变而确诊。  相似文献   

7.
对脑梗死患者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变化的分析,有助于提高基层医院医生对脑梗死患者酶学变化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对脑梗死的诊疗水平。我们随机抽取脑梗死患者42例对其血清CK变化进行分析并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对于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入院当时及发病后72小时两次头颅CT检查结果,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1],采取随机抽样方式,抽取42例。其中男25例,女17例,最小年龄41岁,最大82岁,平均62岁。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心电图及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被抽取的患者均被排除急性心肌梗死诊断;被抽取的患者也无近期手术史及外伤史。对于这42例患者,在脑梗死发病达72小时后分别测其血清CK及同工酶CK—BB(主要存在于脑组织细胞中)、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CK-MM(主要存在于骨骼肌细胞中)。我院血清CK及同工酶正常值(酶偶联法测定)为:CK男10~80u/L、女10~70u/L;CK-BB无或微量,CK-MB 0~6u/L,CK-MM 4~80u/L。2结果在这42例患者中,有6例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其血清CK值在正常范围内;其余36例患者血清CK均升高,且血清CK升高程度与脑梗死面积有关(对本组观查病例,为...  相似文献   

8.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塞 (AMI)之间的一种综合征。我院自 1997年 4月~ 1999年10月间应用小剂量肝素静滴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口服治疗UAP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用住院病人 80例 ,全部病例均符合下列诊断标准 :①符合WHOUAP诊断标准 ;②无AMI的酶学及心电图改变 ;③排除非冠心病性心绞痛 ;④无出血倾向。病例分为两组 :观察组40例 ,男 2 8例、女 12例 ,年龄 45~ 6 6岁 (平均 5 3.5岁 ) ;对照组 40例 ,男 30例、女 10例 ,年龄 46~ 6 9岁 (平均 5 2 .4岁 )。1.…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方法 将年龄≤ 40岁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2 5例作为青年组 ,年龄 >40岁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95例为中老年组 ,观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其发病有无过量饮酒、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诱发因素。 12 0例患者均在急性心肌梗塞后 2 8d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青年组与中老年组吸烟、饮酒、疲劳或精神紧张、血脂、高血压例数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均 <0 .0 1) ,两组冠状动脉病变例数及病变范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或 0 .0 5 )。结论 过量饮酒、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可能是青年人急性心肌梗塞的诱发因素 ,这些因素诱发的冠脉痉挛在青年人中的心肌梗塞起了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上。近几年的临床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并有向青年人转移的趋势。我们总结了1990年以来34例住院的青年人急性心肌梗塞的特点,现将有关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全部病例均为住院病人,临床表现,心电图演变以及血清酶学变化均符合WHO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32例,女性2例。男女之比为16:1;年龄  相似文献   

11.
葛根素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心肌梗塞之间的一种不稳定心肌缺血综合征。因其易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和猝死 ,故临床上对其进行有效而积极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运用葛根素治疗UAP取得了较理想的疗效 ,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UAP患者诊断及分级符合 1979年WHO判定的标准。无急性心肌梗塞的酶学改变及心电图改变 ,无出血倾向。将 5 5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葛根素治疗组 2 8例 ,对照组2 7例 ,平均年龄 6 3 .2岁 ,两组年龄比较P >0 .0 5。其中男 39例 ,女 16例。 7例为梗塞后心绞痛 ,2例为CABG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室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塞最常见的并发症 ,是急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多是心电不稳定所致。急性心肌梗塞后QT离散度 (QTd)明显延长 ,与早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相关。本文通过观察 3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QT离散度 (QTd)。旨在探讨QTd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2 0 0 1年 6月~ 2 0 0 2年 6月发病 4 8h内入院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38例 ,男 2 8例 ,女 10例。年龄 33岁~ 84岁 (平均 5 8.2 1± 6 .4 2 )岁。全部病例经心电图、血液生化检查均符合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 ,且均无电解质紊乱…  相似文献   

13.
选取我院1999年8月~2003年8月住院病人80例,心功能按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均为Ⅲ级~Ⅳ级,原发病为冠心痛5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8例,风湿性心瓣膜病8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围产期心肌病1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两组的性别比(男:女)分别为7:3和13:7:年龄分别为38—67岁(中位年龄49岁),37—69岁(中位年龄50岁):两组病程均为0.5~11年(中位病程3.5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心功能分级及原发病均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4.
我院近两年对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开展健康教育 ,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1 1 临床资料1998年 3月至 2 0 0 0年 11月 ,收治急性心肌梗塞病人 118例 ,其中男性 68例 ,女性 5 0例 ,年龄 3 2~ 87岁 ,平均 5 2 8± 5 8岁 ,文化程度大专以上 3 5例 ,中专4 4例 ,小学 2 3例 ,文盲 16例。1 2 方 法病人采用随机分组 ,统计学分析采用两样本间比较t检验。2 结 果对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实施健康教育与未实施健康教育的结果如下表。附表 两组病人情况对照表组别n 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 (元 /人 )并发症发生率 ( % )死亡率( % )实施教育…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中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点 ,本文对10 0例中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塞与同期中老年男性急性心肌梗塞 10 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本组中老年急性心肌梗塞共 2 0 0例 ,均为 1998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我院住院病人。其中中老年女性 10 0例 (以下简称女性组 ) ,年龄 5 0~ 81岁 ;中老年男性 10 0例 (以下简称男性组 ) ,年龄 5 0~ 84岁。2 诊断标准 急性心肌梗塞按WHO的诊断命名标准 ,即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动态心电图演变过程及心肌酶学的变化。3 统计分析 本组数据结果以均数±标准…  相似文献   

16.
<正> 我院自1992年—1998年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8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19例,年龄在40岁~78岁之间,平均59岁。本组病例均经临床表现,心电图及血清酶学检查中确诊,其中偶发室早31例,频发室早15例,多源5例,室速、室颤7例。 1.治疗 一般经AMI常规治疗,如果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立即用利多卡因50mg—100mg静脉注射,每5分钟—10  相似文献   

17.
病毒性心肌炎 (AVM )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脏炎症 ,为小儿常见病 ,并有逐年增多趋势。病毒感染后 ,在病毒血症时 ,病毒直接侵袭心肌 ,也可通过免疫反应造成心肌损伤 ,导致心肌炎、心内膜炎及心包炎等广泛病变。为了观察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心肌酶在小儿AVM发病过程中的变化 ,笔者对 5 1例AVM患儿血清中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乳酸脱氢酶 (LDH )、α 羟丁酸脱氢酶(HBDH)、cTnI进行测定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AVM组 :5 1例 ,为 1999年至 2 0 0 2年我院住院患儿 ,男 2 3例 ,女 2 8例 ,年龄…  相似文献   

18.
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4 5例住院病人均经临床表现 ,心电图、心肌酶等辅助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 ,其中前侧壁心肌梗塞 8例 ,广泛前壁心肌梗塞 3例 ,高侧壁心肌梗塞 5例 ,局限前壁心肌梗塞 4例 ,下壁心肌梗塞 8例 ,下间壁心肌梗塞 10例 ,前间壁心肌梗塞 7例 ,既往无消化性溃疡病史。按就诊的先后随机分为两组 :兰索拉唑组 2 1例 ,男性 13例、女性 8例 ,年龄 4 5— 60 ( 50± 4 )岁 ;雷尼替丁组2 4例 ,男性 14例、女性 10例 ,年龄 4 8— 61( 52±3)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上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具有可比…  相似文献   

19.
郑丽群 《医学文选》2000,19(2):256-257
急性心肌梗塞发病急骤 ,死亡率高 ,是危及中老年人生命的常见病之一。发病后 1~ 2周内 ,最易发生猝死 ,以 2 4小时内最多见。因此 ,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正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心电图 ,积极采取救治和护理措施。现将 18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自 1998年以来 ,我科共收住急性心肌梗塞病人 18例 ,男性 13例 ,女性 5例 ,年龄 39~ 72岁 ,平均年龄5 8.4岁。入院据病史、酶学、心电图的改变均提示急性心肌梗塞。其中典型心前后区疼痛者 10例 ,合并心衰 3例、休克 1例、心律失常 2例。 1例死于休克 ,1例死于室颤 ,…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酶学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小儿病毒性脑炎心肌酶谱的检测,探讨血清心肌酶含量与病毒性脑炎患儿病情轻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自2 0 0 1年1月~2 0 0 4年1月将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95例患儿,根据病情分为轻度4 8例、中度30例、重度17例3组,并选择健康体检儿童5 0例为对照组。使用酶动力法对以上4组进行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检测。就其心肌酶谱均值以MATLAB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9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中有5 8例(约6 .1% )心肌酶1项以上增高。对各组心肌酶谱中各酶均值进行总体方差分析,结果为各酶的活性变化在4组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 <0 . 0 0 1)。各组间心肌酶均值多重比较显示,CK在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 0 5 ) ;各酶与脑炎相关性较强,尤其是α-HBDH、LDH相关系数最大,接近1。结论:心肌酶谱中各酶与病毒性脑炎密切相关,其含量随病情加重而增加。说明心肌酶学不只是心肌损伤的指标,对小儿病毒性脑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