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诱导小鼠红白血病细胞产生的树突状细胞,对白血病特异性CTL细胞的诱导作用,及体内免疫后对抗肿瘤免疫应答的诱导效果.方法:采用4/小时~(51)Cr释放法,检测CTL杀伤活性;观察小鼠红白血病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体内免疫冶疗后对肿瘤的抑制作用,采用了HE染色和电镜等技术,分析肿瘤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IL-12诱导FBL-3细胞产生的DC,在体外可诱导出FBL-3细胞特异性的CTL.采用IL-12诱导FBL-3细胞产生的DC免疫C57 BL/6小鼠.体内诱导出的CTL杀伤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小鼠能够有效的抵抗野生型FBL-3细胞的再攻击;肿瘤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组织学观察显示,肿瘤局部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和细胞坏死;透射电镜可观察到典型的凋亡征象,结论:IL-12诱导小鼠FBL-3红白血病细胞产生的树突状细胞,在体内外可诱导出FBL-3细胞特异性的CTL,体内免疫后可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该结果为白血病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3.
NY-ESO-1致敏树突状细胞诱导的CTL对肝癌细胞株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肿瘤睾丸抗原NY-ESO-1(New York-esophageal-1)致敏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特异性CTL对肝癌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重组质粒pGEX-ESO1经原核诱导表达并纯化GST-ESO1融合蛋白肽.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白细胞介素4(rhIL-4)诱导培养人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经GST-ESO1融合蛋白肽致敏后诱导特异性CTL增殖.以此CTL为效应细胞,分别以NY-ESO-1阳性表达的肝癌细胞株HepG2和不表达NY-ESO-1的肝癌细胞株H2P为靶细胞,MTT法检测CTL对肝癌细胞株的杀伤作用.结果:重组质粒pGEX-ESO1经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36 000的GST-ESO1融合蛋白肽,纯化后的质量浓度为50 μg/ml;经rhGM-CSF和rhIL-4联合诱导成功培养人外周血DCs,其表型分子HLA-DR为91.4%、CD86为70.5%、CD83为71.2%、CD80为55.3%.NY-ESO-1致敏的DCs能明显诱导CTL增殖,此CTL对肝癌细胞株HepG2的杀伤率显著高于GST刺激组、未致敏DC组和无DC刺激组(均P<0.05),效靶比为50 ∶1时杀伤效应达到最高峰[(53.23±3.78)%,P<0.01];相同条件下CTL对H2P细胞无特异性杀伤作用.结论: NY-ESO-1抗原致敏的DCs在体外可诱导同种CTL产生和增殖,后者对NY-ESO-1阳性肝癌细胞株具有特异性杀伤效应,该方法为肝癌免疫治疗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B6F1小鼠脾树突状细胞(DC)的培养及其诱导针对小鼠路易斯肺癌(LLC)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肿瘤的杀伤效应.[方法]应用CB6F1小鼠脾细胞在GM-CSF、IL-4等细胞因子作用下培养出DC,反复冻融法制备LLC抗原致敏DC,与淋巴细胞及IL-2混合培养诱导出肿瘤特异性CTL,利用乳酸脱氢酶法检测CTL的杀伤活性.[结果]用GM-CSF、IL4联合培养小鼠脾细胞第4d,可见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培养第8d,可见典型的刺突样DC,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了DC表型高表达CD80占76.5%,CD86占60.0%,MHCⅡ占67.4%,CD11C占80.6%.[结论]应用GM-CSF、IL-4、LPS等细胞因子培养CB6F1小鼠脾细胞经过肿瘤抗原冲击,可以培养出成熟DC,并且DC可以诱导出具有杀伤活性的肿瘤特异性CTL. 相似文献
5.
中国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与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于1991年12月经中国免疫学会一届二次理事会批准,1992年5月在河南汤阴召开的第三次筹备会上正式成立.专业委员会由张友会、崔正言、钱振超、郑升、高进、丁仁瑞、刘华、刘新垣、孔宪寿、姜迁良、李殿俊、田志刚、王大庆、曹雪涛、陈家畅、刘旭、樊代明组成,并推选张友会为主任委员,崔正言、钱振超、郑升为副主任委员,秘书由张叔人担任.会议回顾了1989年、1991年分别在大连、济南召开的第一、二届肿瘤生物治疗全国学术会议以来的工作,并决定今后继续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会议还讨论了创办自己的学术刊物等事项.自汤阴会议以来,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有了发展,1993年在哈尔滨召开了第三届全国学术会议,并作出积极筹办《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的决定,杂志挂靠在第二军医大学.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低剂量环磷酸胺(Cy)联合MHC Ⅰ类限制性肿瘤抗原多肽Mutl致敏、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s)对转移性肺癌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免疫学机理.方法:制备小鼠骨髓来源的DCs,用转移性Lewis肺癌特异性多肽Mutl预激经IL-2基因修饰的DCs联合低剂量Cy治疗转移性肺癌小鼠.通过FACS分析其脾细胞内T淋巴细胞比例的变化,~51Cr释放法检测CTL和NK细胞杀伤活性.结果:肿瘤抗原多肽致敏、IL-2基因修饰的DCs与小剂量Cy联合后,能比单用DCs更有效地治疗转移性肺癌,小鼠脾细胞中CD8~ T细胞和NK1.1~ 细胞明显比例升高,联合治疗组诱导出的CTL杀伤活性最高.结论:以肿瘤抗原多肽冲击致敏的IL-2基因修饰的DCs联合小剂量Cy能更有效地促进荷瘤宿主免疫应答,具有显著地体内抑制肺癌转移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DC)经自体肝癌细胞抗原致敏后诱导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 对肝癌患者外周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 ,获得DC前体细胞 ,用重组人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M CSF)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4(rhIL 4)联合培养 ,诱导扩增DC。制备自体肝癌细胞抗原 ,体外脉冲DC ,检测DC诱导自体T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毒性T细胞 (CTL )在体外对自体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 ,并检测肿瘤抗原致敏DC分泌的IL 12水平。结果 经自体肝癌细胞抗原致敏的DC能分泌IL 12和诱导较强的自体T细胞增殖 ,且能诱导特异性CTL ,该CTL对自体肝癌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活性 ,杀伤率显著高于DC、未经肝癌细胞抗原致敏的DC激活的CTL及T淋巴细胞的杀伤率 ,而对CT 2 6细胞、BEL 740 2细胞无明显的杀伤作用。结论 肝癌患者外周血DC经自体肝癌细胞抗原致敏后能诱导高效而特异的抗肝癌免疫 ,其机制可能与增强T细胞应答和诱导机体产生肿瘤特异CTL从而发挥特异性的抗肿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NY-ESO-1致敏树突状细胞诱导的CTL对肝癌细胞株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睾丸抗原NYESO1(New Yorkesophageal1)致敏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特异性CTL对肝癌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重组质粒pGEXESO1经原核诱导表达并纯化GSTESO1融合蛋白肽。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白细胞介素4(rhIL4)诱导培养人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经GSTESO1融合蛋白肽致敏后诱导特异性CTL增殖。以此CTL为效应细胞,分别以NYESO1阳性表达的肝癌细胞株HepG2和不表达NYESO1的肝癌细胞株H2P为靶细胞,MTT法检测CTL对肝癌细胞株的杀伤作用。结果:重组质粒pGEXESO1经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36 000的GSTESO1融合蛋白肽,纯化后的质量浓度为50 μg/ml;经rhGMCSF和rhIL4联合诱导成功培养人外周血DCs,其表型分子HLADR为91.4%、CD86为70.5%、CD83为71.2%、CD80为55.3%。NYESO1致敏的DCs能明显诱导CTL增殖,此CTL对肝癌细胞株HepG2的杀伤率显著高于GST刺激组、未致敏DC组和无DC刺激组(均P<0.05),效靶比为50∶1时杀伤效应达到最高峰\[(53.23±3.78)%,P<0.01\];相同条件下CTL对H2P细胞无特异性杀伤作用。结论: NYESO1抗原致敏的DCs在体外可诱导同种CTL产生和增殖,后者对NYESO1阳性肝癌细胞株具有特异性杀伤效应,该方法为肝癌免疫治疗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负载自体抗原DC诱导的CTLs对自体乳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以负载自体癌细胞抗原的DCs体外诱导CTLs,用ELISA法检测IFN-γ和IL-12的表达水平,用LDH法检测CTL对自体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负载自体抗原DC组IFN-γ和IL-12的浓度高于未致敏DC组、抗原组及单核细胞对照组(P<0.05),且负载抗原DC组所刺激的CTLs的杀伤作用也强于未致敏DC组、抗原组及单核细胞组(P<0.01)及对照的MCF-7组和HT-29组(P<0.01)。结论肿瘤裂解物致敏DC可持续刺激特异性CTLs从而可在体外杀伤乳腺癌患者的自体肿瘤细胞,说明肿瘤抗原致敏的DC疫苗对于治疗残留的和(或)对化疗耐药乳腺癌可能是适合的,因而有可能成为标准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Caveolin-1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受体KDR、p42/44MAPK的作用。方法:以腺病毒为载体介导在内皮细胞中表达外源Caveolin-1,应用Western-blotting检测KDR、p42/44MAPK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感染腺病毒表达外源Caveolin-1蛋白的内皮细胞中KDR1054酪氨酸残基和p42/44MAPK磷酸化水平分别降低了42.3%和43.5%。结论:Caveolin-1蛋白抑制KDR信号通路,对内皮细胞增殖可能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AP-1信号转导通路与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移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生物学特征之一.近年来,激活蛋白1(AP1)信号转导通路与肿瘤的研究取得了很多突破性进展,许多瘤基因能通过活化AP-1促使细胞的转化和癌变,同时,AP-1的活化也能促使下游靶基因如MMP、整合素、CD44和VEGF等基因的异常表达,参与细胞基质降解、异常粘附、转移瘤新生血管生成等多个侵袭转移环节,提示AP-1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The Ras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Considerabl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over the past year in elucidating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extracellular signals are transduced via cell surface receptors to trigger changes in gene expression which determine the growth and differentiated state of a cell. In particular, Ras proteins have been implicated as key intermediates that mediate the signal from upstream tyrosine kinases to a downstream cascade of serine/threonine kinases, which then activate nuclear factors that control gene expression and protein synthesis. How Ras proteins function is regulated in this role as a molecular switch, and how the signal is transmitted between the various components of the pathway, are now being determined. Finally, the Rho family of Ras-related proteins, which regulate the actin cytoskeleton, have also been implicated as mediators of oncogenic Ras transformation. The brisk pace at which the key components of Ras-mediated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 are being identified hold great promise that new targets for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in cancer may now be identified. 相似文献
13.
EGCG干预LMP1激活的AP-1信号转导通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EGCG对鼻咽癌细胞激活蛋白 1(AP 1)信号转导通路的干预作用 ,阐明在鼻咽癌细胞中茶多酚干预EB病毒潜伏膜蛋白 1(LMP1)活化的AP 1信号转导通路中靶分子的机制。方法 采用EB病毒阴性及阳性的鼻咽癌细胞系CNE1和CNE1 LMP1细胞。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EGCG对CNE1和CNE1 LMP1细胞的生存率的影响。采用瞬间转染及报道基因法观察EGCG对AP 1活性的作用。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EGCG对JNK核移位的影响 ,再分别提取CNE1和CNE1 LMP1的胞浆及胞核蛋白 ,Westernblot分析EGCG抑制JNK的核移位后 ,胞浆及胞核蛋白中JNK的变化。采用Westernblot分析EGCG对c Jun的磷酸化水平的影响。采用瞬间转染及报道基因法观察EGCG对cyclinD1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并用Westernblot分析EGCG对cyclinD1蛋白表达的作用。结果 EGCG对鼻咽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有剂量依赖性 ,并可抑制AP 1的活性。EGCG能抑制JNK的核移位 ,并抑制c Jun的磷酸化。EGCG对AP 1信号通路下游的靶基因cyclinD1的启动子活性及其蛋白表达都有抑制作用。结论 EGCG对信号转导通路上的AP 1、JNK、c Jun、cyclinD1多个靶点分子具有干预作用。LMP1是EB病毒这种编码的蛋白 ,因此 ,EGCG抑制与病毒相联系的信号转导通路 ,可能是EGCG抑制与病毒相关的肿瘤的分子机 相似文献
14.
随着对肿瘤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肿瘤细胞内部和外部复杂的信号转导机制及其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复发、转移等的影响有了进一步了解。细胞内部基因直接控制细胞凋亡的发生和发展,而细胞外部因素则通过信号转导影响细胞内基因的突变及表达产物的异常活化,这就提示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可能通过影响多种效应因子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最终导致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就现阶段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如受体酪氨酸激酶(RTK)信号转导通路,ER信号转导通路,Notch信号转导通路,Wnt信号转导通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5.
MGC803细胞中MAPK信号传导系统与 MDR1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人胃癌细胞系MGC803中促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MAPK)信号传导系统与MDR1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通过westernblot验证MGC803细胞在长春新碱(vincristine,VCR)作用下MDR1基因编码的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表达及特异性MAPK抑制剂PD098059对P-gp表达的抑制,通过流式细胞术对VCR及PD098059作用下的细胞进行周期解析,同时用MTT法验证VCR诱导后及PD098059作用下的药物敏感性。结果:MGC803细胞在VCR短期作用下,P-gp表达增加,在PD098059的作用下其表达受到抑制。通过细胞的周期解析发现VCR和PD098059共同作用的细胞凋亡比例为35.61%,显著高于VCR单独作用引起的凋亡(18.41%)(P<0.05)。VCR刺激后MGC803细胞的IC50为284ng/ml,分别为阴性对照组(127ng/ml)的2.24倍,为VCR+PD098059组(191ng/ml)的1.48倍。结论:MGC803细胞在VCR的短期作用下可诱导产生P-gp,而PD098059可抑制P-gp的表达和逆转其耐药性,从而增加MGC803细胞的凋亡。MAPK有可能通过调节MDR1的转录和翻译而影响细胞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鼻咽癌组织中KDR及其下游信号分子PKC-β和p-ERK的表达,并探讨上述蛋白表达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特征和生存期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10例鼻咽癌和30例鼻咽良性病变石蜡切片中KDR、PKC-β和p-ERK的表达情况,用Spearman法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情况,行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 鼻咽癌组织中KDR、PKC-β和p-ERK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2%(97/110)、63.6%(70/110)和51.8%(57/110),而在鼻咽良性病变阳性表达率低。鼻咽癌组织中KDR表达与PKC-β及p-ERK表达呈正相关(r=0.297,P=0.002;r=0.336,P<0.001),PKC β表达与p ERK表达呈正相关(r=0.301,P=0.001)。KDR和p-ERK表达与原发肿瘤的侵犯范围相关(P<005);PKC β和p ERK表达与临床分期相关(P<0.05);KDR和PKC-β表达与肿瘤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相关(P<0.05)。3种蛋白表达均与总生存不佳相关(P<0.05)。Cox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年龄>50岁为不良预后因素(P<0.05)。结论 KDR及其下游信号分子PKC-β和p-ERK在鼻咽癌中表达,与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脑胶质瘤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全球发病率约为每年7/10万。在我国胶质瘤的发病率占据颅内肿瘤第一位。临床上胶质瘤的治疗手段主要为手术切除,但是术后复发率高、生存期短,通常只有15~19个月。因此对于胶质瘤寻找有效的治疗靶点,在临床上就显得尤为重要。有研究表明胶质瘤患者脑组织中miR-2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且表达越高患者预后越差。空泡膜蛋白1(vacuole membrane protein 1,VMP1)为大分子跨膜蛋白,研究发现VMP1在蛋白分泌、细胞器形成及多细胞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另外在人体许多肿瘤组织中如乳腺癌、肾癌、肝癌等均有表达,且在原发与转移性肿瘤中表达不一致,被预测其可能是一个肿瘤相关蛋白,但其在胶质瘤中的机制目前仍未涉及到。故本文简要综述当前miR-210/VMP1信号传导通路在胶质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放射性肺纤维化以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为特征.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是放射性肺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开关"性分子并被作为治疗的靶分子,因此阻断TGFβ1的信号转导可能减轻肺纤维化.本研究检测Smad通路抑制剂SB203580和WP631对照射后人肺成纤维细胞(human lung fibroblast, HLF)中信号转导的影响并探讨其效应.方法:将HLF用25μmol/L SB203580和5nmol/L WP631预处理后,再应用3 Gy 60co γ射线照射和10μg/L TGFβ1 刺激,通过凝胶阻滞电泳(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 EMSA)、免疫印迹、免疫组织化学及细胞周期流式细胞仪检测等方法检测转录因子SP1和AP1活性的变化、Smad3,4,7和p-Smad3 及Ⅰ型胶原和Ⅰ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typeⅠ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1)的表达变化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经3 Gy γ射线照射及TGFβ1 刺激后,与未经预处理的HLF相比,应用SB203580或WP631预处理的HLF出现G2-M 期阻滞,S期细胞显著减少.SB203580预处理可减少HLF中P21WAF1/CIP1和p-Smad3的表达,而WP631预处理可减少HLF表达PAI-1,抑制转录因子SP1和AP1的活化.结论:SB203580和WP631通过阻断TGFβ-Smad通路的信号转导,抑制γ射线和TGFβ1 作用所导致的HLF过度增殖和P21WAF1/CIP1及PAI-1表达增多. 相似文献
19.
The Rel/NF-kappaB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introduction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Gilmore TD 《Oncogene》1999,18(49):6842-6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