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本人常吃中药,也相信中医的疗效。本人绝对不会学习方舟子先生,说什么中医不科学,因为那样肯定会遭来一顿臭骂,一般中医界提到方舟子,条件反射似地就是三个字:卖国贼!如果我敢说中医的坏话,估计大家给我的头衔将是内奸(因为本人也学过中医)。  相似文献   

2.
中医当代教育的文化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0多年的当代中医教育历史,中医界对其效果的评价毁誉参半,对当代中医教育应如何改革,笔者试从江山代有才人出、中医学的传统文化特性、传统文化的兴衰历程、“伟大的宝库”与文化自信、中医之路漫漫其修运、重建传统科学的自信几个方面试作探讨、分析,认为应强传统之体,宏中医之用。  相似文献   

3.
伪满时期,东北沦陷区的中医被称为“汉医”,当时东北中医从业人员有25000名之众。中医未能得到伪满政府承认,一度走在被废止的边缘。中医界争取中医地位、发展中医学术、维护中医权益的斗争一直都在进行。伪满政府后来出台了《汉医法》等法律,建立了伪满中央汉医会等学术团体,实施了汉医考试制度等,管理、改造和利用中医。伪满时期的中医走过了一条畸形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医界倡导“读经典,做临床”,认为“读经典做临床是培养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的重要途径”[1],这几乎是整个中医界的共识.读经典,中医四部经典首当其冲.然而,中医四部经典都是古代文献.“古书流传日久,讹舛滋多,或误夺一字,而事实全乖,或偶衍一文,而意谊失,苟非善读书者,据他书订正之,则无以复古人之旧,此校勘之役所以不可缓也”[2].所以说古书非校不能读.通过校勘能对古文献在流传过程中出现的讹文加以校正,为读者提供经过复原的文本;但是“盖时有古今,犹地有东西南北,相隔远则言语不通矣.  相似文献   

5.
近来,有一句话在中医界广为流行:“中医是糊里糊涂地把人治好,西医是清清楚楚地把人治死。”这句话本身是否正确,姑且不论,尤其是后半句是否有攻击西医之嫌,笔者更是不敢苟同。现在的问题是,中医既然能把人治好,怎么是糊里糊涂呢?这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诘问。早在上世纪初,梁启超就说过,中医尽管能够治好病,却没有人能够说明中医之所以能够治好病的道理。而陈独秀则干脆说,中国的医学不知道科学,所以说明不了这个道理。后来,胡适博士又说,西医能说清楚病人得了什么病,虽然治不好,但西医是科学的;中医虽然能治好病,就是因为说不清楚得的是什么病,所以中医不科学。自此,中医为了争取科学的话语权,为了洗涮不科学的罪名,捍卫自己的“贞节”身,拉开了不断诉说自己的帘幕。近百年来的中医生存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不断解释自己身世,努力证明自己科学身份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中医疏导疗法肇源于《灵枢·师传篇》。其中说:“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近年来,中医心理学界研究《内经》中这段经文者渐多,说明中医疏导疗法已引起当代中医界的重视。《内经》中所谓的“告”(分析病因病理)、“语”(安慰病人)、“导”(开导病人)、“开”(为病人解开疾病之谜),作为一种心理疗法来说,其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是语言,兼以行为辅助,其所作用的对象是病人的“神”。而  相似文献   

7.
全息胚学说与中医理论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息胚学说与中医理论现代化陈平肖效武中医学是中国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在自然科学经过了几次巨大的革命、得到迅速发展的今天,中医学却没有经历能够称得上“革命”的发展,这已引起了中医界内外许多人的深思。中医...  相似文献   

8.
面对报纸上那特大字号的黑色标题 :《一百年后还会有中医吗》、《病入膏肓的中医 ,病根在哪里 ?》、《中医药院校还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医吗 ?》、《中医还有药可医吗 ?》 ,我心情沉重 ,一片茫然。此时 ,夜色沉沉 ,冷雨敲窗 ,更让我心绪难平。焦树德、邓铁涛说 :“几十年来 ,没有培养出真正的中医” ;张灿糹说 :“我们是一代完人 ,也就是说 :我们是一代完蛋的人” ;干祖望说 :“中医不认识中医” ;李今庸哀叹今日之中医教育说 :“吾人生性太愚钝 ,发展中医愧无能。卅年教学工作苦 ,培养自己掘墓人”。这几位是闻名全国的中医专家、学者 ,读到他…  相似文献   

9.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朱建平研究员主编的《近代中医界重大创新之研究》于2009年4月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全书近32万字,分近代中医界创新的背景与概况、近代新式中医教育与中医医院、近代中医防治传染病之创新、其他学术与技术之创新、近代中医界创新对当代的启示等5章,后附问卷调查表及报告。  相似文献   

10.
“甘温除热”,指用甘温为主之方药治疗高热论。即中医常说:“甘温除大热”。自六十年代开始,对其机理的论述,一直是中医界同仁争论的焦点,围绕这一论点作了大量探讨发掘工作。为深入研究李东垣学术思想,完善中医理论,指导临床运用,本文对“甘温除热”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内蒙古的一所医学院中主修现代西方医学(以下简称“西医”),但也按照当时的课程安排,也学习一些传统中国医学(以下简称“中医”)的课程,如中医基础理论、经络、针灸、方剂等等。当时背诵的一些名句,如“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衰”,至今记忆犹新。但自己那时怀抱“科学”理想,大抵是一位“科学主义”者,  相似文献   

12.
正确认识中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铁涛教授(邓老)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大学等高校的名誉教授、客座教授。中医学术界一致赞誉他为“中医一柱、一代大师”。他坚持传统中医之道,斯乃有恒,精究方术,做到涵泳古今,含英咀华;他矢志不逾地为中医事业兴废存亡、发扬光大而抗争不息,在很多场合和文章里提到“中医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但它就泉古代的和氏壁一样,懂得的人才知道它是个宝,不然就会认为它是石头。”回顾中医的风雨历程,邓老喜忧参半,喜的是“发展中医”已成为国策,忧的是,当今存在乏人乏术的隐患。邓老在耄耋之年仍在奋笔疾书,摇旗呐喊,对事关中医药发展的大是大非问题发表文章和演说,《正确认识中医》一文就是其中之一。此文为中医界乃至医学界如何看正确看待中医,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指导思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认识李经纬教授是在 70年代 ,当时讨论编写《中医名词术语选释》 ,一起工作很愉快。李经纬教授原是西医外科大夫 ,1956年至 1958年参加卫生部举办全国第一届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 ,中医药大宝库悠久历史 ,引起他极大乐趣 ,决心研究中国医学史。眨眼 4 0多年 ,李经纬教授已是我国中医界医学史领域乃至世界医史学界一位有相当影响的人物。近日喜闻其专著《中国医学之辉煌》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索而读之 ,目识心融 ,李教授敬业爱业 ,正如他自己所说 :“我一生为之研究揭示者 ,中国医药学之辉煌。”一《中国医学之辉煌》 ,以其昭昭之史实 ,书…  相似文献   

14.
半个多世纪以来,吕炳奎是我国中医界广为熟悉和仰慕的代表与卓越领导人,对中医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公认的新中国中医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又是中医理论大家、临床大家、教育大家。他为创立发展全国中医事业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在关键时刻振臂高呼、力挽狂澜,捍卫党的中医政策,端正航向,使中医事业健康地发展。赢得了中医界的普遍赞誉与拥戴,亲切地称他为“全国中医的良师益友”、“杏林元勋”。  相似文献   

15.
杏林佳话     
经常可以看到 ,人们为了对治愈自己或亲友病痛的医师表示感激之情 ,会赠送这样的匾额 :“杏林春暖” ;称赞中医界后起之秀 ,言之为“杏林新秀” ;称颂德高望众的老中医 ,言之为“誉满杏林”。有些人会感到不解 ,中医与“杏林”有什么关系呢 ?这其中有一段动人的佳话。三国时期吴国的董奉 ,是一位杰出的医学家。他精通医理 ,医术精湛 ,不仅善于治疗常见病、多发病 ,而且对于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治疗 ,往往也能获得相当惊人的疗效。老百姓十分敬重他 ,甚至将他视为“仙人”。更为难得的是 ,董奉医德十分高尚。虽然医名大振 ,求治者应接不暇 ,他始…  相似文献   

16.
半个多世纪以来,吕炳奎是我国中医界广为熟悉和仰慕的代表与卓越领导人,对中医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公认的新中国中医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又是中医理论大家、临床大家、教育大家。他为创立发展全国中医事业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在关键时刻振臂高呼、力挽狂澜,捍卫党的中医政策,端正航向,使中医事业健康地发展。赢得了中医界的普遍赞誉与拥戴,亲切地称他为“全国中医的良师益友”、“杏林元勋”。  相似文献   

17.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将全面主导21世纪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界的权威、专家呼吁要从全方位多层次弘扬医学人文精神,提倡“人性化医疗”。近年来中医界的不少有识之士已经注意到了研究和发掘中医学本身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并在教学和医疗实践中发扬光大。因而,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于一体,是摆在中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2010年11月16日晚,传来中医针灸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消息。中医界尤其是针灸同仁为之振奋,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件喜事,一件幸事。针灸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及传统科学产生的宝贵遗产,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1]。此次针灸申遗  相似文献   

19.
四物汤始载于晚唐医家蔺道人撰著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一书,方由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所载之胶艾汤去阿胶、艾叶、甘草衍化而来,是中医常用的理血名方,尤其擅用于女子的调经与养血,素有妇科“圣方”之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是中医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察势观风”是刘咸炘先生提出的历史观。本文用以分析中医史上的继承与创新,以明确二者在当前历史环境下的关系。[方法]以“察势观风”的历史观分析中医史上经典创新案例的发生渊源,同时在回顾当前对中医继承与创新关系争论的基础上,分析继承与创新在当前历史环境下的关系。[结果]创新都是在深入继承前人经验基础上,与“时风”相激摩而形成的。医家所受时风不同,面对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则创新之内容亦自不同。[结论]无谓将创新作为“目的”或“要求”特别地强加于中医。当面对新问题时,医家在深入传承经典基础上,受时风所熏,则创新自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