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夏彩霞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4):1955-1956
目的用脑电图(EEG)及脑电地形图(BEAM)对急性脑梗死早期(≤72h)实施检测,观察其敏感性、变化特点以及对临床诊断的指导价值。方法.对120例首次发病的早期脑梗死患者在72h内作脑电图(EEG)检查,并与头颅CT作对比研究。结果急性脑梗死的早期CT异常率73.3%,EEG异常率9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EG异常以局限性及广泛伴局限性改变为主;BEAM的理和8频带功率值局限性改变有助于定侧定位。结论作为脑功能检查的EEG对超早期脑梗死患者有着较高敏感性,可以较好地提供临床早期诊断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袁彬 《中国医药》2009,(8):606-608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和CT在癫痫诊断、分型、病因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分析VEEG监测和CT对80例癫痫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常规脑电图(EEG)出现痫样放电33例(41.2%),监测到临床发作2例;VEEG痫样放电62例(77.5%),监测到临床发作15例,VEEG痫样放电率明显高于常规EEG。CT异常24例(30.0%)。VEEG与CT两种方法的异常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EEG的临床应用,大大提高了癫痫EEG的痼样放电率,特别对不典型临床发作表现和无先兆指征的可疑性癫痫患者进行诊断和分类尤为有用。CT的应用,成为癫痫病因研究的重要手段。VEEG与CT二者相互结合,对癫痫的病因、诊断、分型、治疗帮助很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脑梗死脑电图(EEG)的改变,探讨其对脑缺血的早期诊断价值和对治疗预后评价的判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脑梗死的EEG资料, 与同期头部CT表现作对照研究.结果 86例脑梗死患者中,早期(≤72 h)CT异常54例,异常率62.8%,EEG异常73例,异常率84.9%,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发病早期脑电图示基本波慢化,α波减弱.12~72 h后脑电图异常率增高,脑电图呈弥漫性慢波活动或双侧明显不对称,2周后脑电图异常率下降.结论 脑电图对急性脑缺血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优越性,脑梗死范围越大,部位越表浅,脑电图异常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EEG和CT在诊断小儿脑囊虫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0例小儿脑囊虫病患者的EEG和CT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该组患者的EEG异常率为86.7%,主要表现为额、中央及前额区弥漫性不规则复型慢波或局灶性慢波。CT异常率为70.8%,主要表现为片状和圆形的低密度灶或高密度灶,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EG和CT检查结果符合率为78.8%。结论小儿脑囊虫病患者EEG异常率显著高于CT,临床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分别从功能和形态结构上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梗死早期脑电图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脑电图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急性脑梗死早期的脑电图,头颅CT,并做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脑电图早期以局限性异常为主,可伴有背景活动慢化。48h内的急性脑梗死脑电图异常率90.3%,而头颅CT异常率58.3%,两者差异非常显著。结论脑电图在急性脑梗死的早期,尤其是CT阴性的病例特别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袁彬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8):1446-1447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脑电图(EEG)变化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DEACM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脑电图动态情况。结果DEACMP患者EEG异常主要表现为广泛弥漫性慢波,以额或额颞部明显,偶见痫样放电;年龄〈60岁者14例,EEG检查发现中重度异常10例(71.4%),≥60岁者27例,EEG检查发现中重度异常26例(96.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5,P〈0.05),有昏迷史者35例,EEG检查发现中重度异常33例(94.2%),无昏迷史才6例,EEG检查发现中重度异常3例(5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9.38,P〈0.05)。CT检查异常26例患者,治疗后EEG大多数仍异常,其中轻度异常9例,中度异常4例,重度异常3例。结论DEACMP患者EEG异常与病情严重程度呈平行关系,EEG检查对临床诊断、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6例经临床确诊的急性胰腺炎病例的临床和CT影像学改变。结果临床诊断水肿型胰腺炎46例;急性坏死型胰腺炎30例。CT检查表现为胰腺肿大48例(64.5%)、密度改变22例(28.9%)、胰腺周围液体聚集8例(10.5%)、胰腺内坏死10例(14.4%)、并发假性囊肿6例(7.9%)、并发脓肿4例(5.2%)、并发蜂窝织炎12例(15.8%)、少量胸腔积液18例(23.6%)等影像学改变。结论螺旋CT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简便、有效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指导临床、正确诊断及制订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及预后评价中的脑电图、头颅CT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及预后评价中脑电图、头颅CT改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小儿病毒性脑炎(病脑)结合脑电图(EEG)、头颅CT结果进行分析。结果:EEG检查68例,异常63例(异常率92.6%):头颅CT检查61例,异常26例(异常率42.6%)。结论:EEG确是监测脑功能早期改变及病情变化较为敏感的指标,可作为脑内病变转归的客观依据,而头颅CT检查对病毒性脑炎的病理形态结构的显示则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9.
脑梗死继发癫痫的脑电图与经颅多普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梗死继发癫痫的脑电图与经颅多普勒改变的关系。方法 40例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行脑电图及经颅多普勒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EEG异常38例,异常率95%,TCD异常35例,异常率为87.5%。异常脑电图主要表现为低至中幅慢波增多,呈弥漫性或局限性分布,38例异常脑电图中9例出现痫样放电;TCD改变表现为血流速度增快、减慢或不对称,频谱形态改变呈高阻型,TCD以血流速度增快具多。结论 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EEG阳性率较高,但癫痫放电检出率较低;癫痫病灶一侧的脑血流速度多数增快,血流速度增快一侧对癫痫判定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DEACMP)的脑电图表现。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6例DEACMP患者进行EEG检查,并与EEG检查时患者症状轻重进行比对。结果急性一氧化碳中毒24h内EEG轻度异常5例(0.9%),中度异常25例(44%),重度异常20例(36%),痫样放电6例(11%)。假愈期EEG正常25例(45%),轻度异常15例(27%),中度异常11例(20%),重度异常5例(0.9%),DEACMP期,正常3例,轻度异常12例(21%),中度异常18例(32%),重度异常19例(34%),痫样放电4例(0.7%)。临床治愈后EEG正常48例,轻度异常8例(14%)。结论定期检测EEG,可帮助医生及时了解CO中毒后的脑功能损害状况及程度,对治疗检测,预后等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127例癫痫儿童于癫痫发作间歇期进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脑血流显像,并与脑电图(EEG)、脑CT和MRI检查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PECT脑血流显像阳性率高达82.7%,EEG、脑CT和MRI的阳性率分别为50.4%,18.4%和32.1%。EEG出现异常时,SPECT脑血流显像常亦有异常,二者定位结果的一致及相对一致率为78.1%(25/32)。脑CT出现局灶性异常时,SPECT脑血流显像亦会有相应部位的异常。说明SPECT脑血流显像在癫痫灶的检出和定位诊断上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刘玲  陈爱武 《安徽医药》2005,9(6):448-449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电图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3例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进行脑电图检查.结果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脑电图的总异常率为75.8%.轻,中,重度脑电图的异常率分别为24%(6/25),64%(16/25),12%(3/25).轻,中,重度HIE患儿EEG的异常率分别为37.5%(3/8),83.3%(15/18),100%(3/3).EEG轻度异常者后遗症发生率为0%,EEG为中,重度异常者其后遗症发生率为52%.结论EEG的异常率与HIE的临床病情的轻重呈正相关,脑电图可作为HIE急性期观察脑功能的敏感指标,有助于临床医师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进行MRI、CT检查.比较MRI与CT检查的急性脑梗死确诊率,并比较MRI检查与CT检查确诊病例的病灶直径.结果 MRI检查的确诊率为94.55%(104/110),明显高于CT检查的63.6...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和MRI在诊断急性脑梗死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6月~2011年9月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CT和MRI图像,探讨二者的诊断效果和意义。结果CT显示梗死病灶65个,检出患者32例;MRI显示梗死病灶151个,检出患者49例。MRI显示病灶的敏感度是CT的2.32倍,MRI检出率(68%)明显优于CT检出率(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诊断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可与CT一起作为急性脑梗死的最佳影像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杨靖  桂芗湘  徐兵 《贵州医药》2001,25(1):26-27
目的:探讨脑血流图(REG)、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的诊断价值。方法:REG用湖南益灵新技术有限公司产REG-Ⅱ型血流图自动分析诊断仪,按脑血流图常规描记并加左右转颈试验;脑电图及脑电地形图采用丹麦CONCERTO、SEEG-16导脑电地形图技术,按国际10-20系统安放电极,作脑电图常规描记和脑电地形图分析。结果:26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三项检查结果均有异常,REG的异常率比EEG、BEAM明显。治疗后三项检查异常率明显降低,REG尤为显著。结论:REG检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具有价值的指标之一,而EG、BEAM对脑供血不足所致的脑功能受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1991~1996年我院住院的老年癫癎患者126例,占我科同期老年人住院2520例的5%。男90例,女36例,年龄60~78岁,平均(69.34±3.28)岁。类型:强直-阵挛发作75例(59.5%),部分性发作30例(23.8%),其中21例由部分性发作转为全身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3例(2.4%);癫癎持续状态18例(14.3%),其中死亡8例(44.4%)。CT异常率88.1%,脑电图异常率92.9%,其中以各导联持续性慢波伴散在尖波或尖慢综合波为多。癫癎病因以脑血管病占多数(78例,61.9%)。病灶部位与癫癎有明显关系,脑血管病发作类型以部分性发作多见,病灶位于额顶区或累及额顶区者易发病,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栓塞更易出现癫癎。其余依次为脑肿瘤(转移瘤多于原发瘤)、颅内炎症、糖尿病、心血管病。另有3例糖尿病患者发生癫癎,表明糖尿病出现癫癎应重视血糖的控制。2例风湿性心脏病也出现癫癎发作,推测与心脏射血指数下降而致大脑缺血有关。鉴于老年患者机体应激能力差、脑细胞活性低、细胞膜稳定性差、兴奋性高、癎阈低,所以对老年人癫癎病因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刘希纯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480-481
目的探讨CT扫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CT扫描资料。结果大脑中动脉区改变25例,豆状核边界不清10例,局限性低密度区改变15例,颈内动脉区征象改变5例,死亡5例。结论 CT扫描具有检查方便、操作简单、无创伤、价格低等优点,是诊断急性脑梗死的重要检查方法,结合临床表现可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刘景昌  刘炜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6):2198-2199
目的 探讨螺旋CT检查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资料较完整的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和CT征象. 结果 CT平扫显示脑实质密度降低征49例,局部脑组织肿胀征38例,一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18例,基本正常11例;首次常规CT诊断为超急性脑梗死21例(确诊率35%). 结论 螺旋CT检查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