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510例抗感染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骏  王越 《中国药事》2004,18(5):314-315
抗感染药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药品,对其开展药品不良反应(ADR)调查,是提高医疗质量,规范用药行为,促进合理用药的重要环节.为了解这类药品ADR发生情况,探讨发生因素,现对江苏省2002年1月~12月收集的ADR报告表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是医院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为全面了解我院ADR发生情况和探讨ADR发生的易感因素,现将我院2002年6月~2003年12月收集到的14例药品不良反应,加以简要分析。1资料来源与方法1.1病例资料:我院2002年6月~2003年12月门诊和住院的药品不良反应14例(门诊3例,住院11例)。14例ADR中,11例为住院患者,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1.63 % ,3例为门诊患者占同期门诊人次0.1 %。男8例、女6例,年龄13~62岁、60岁以上者1例,平均年龄30岁,以16~41岁的青壮年居多共11例。有既往过敏史6例。1.2方法:将14例ADR…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该院2009年-2011年210例药品ADR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系统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发生率与性别无关,>60岁的人群ADR发生率最高[68例(32.38%)];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177例(84.92%)];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多[115例(54.76%)];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103例(49.05%)]。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谨慎、合理选择用药,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和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收集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7月至2010年10月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ADR的临床表现、药品种类、用药途径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0例ADR报告中,中老年人发生率最高,占60%;引起ADR的主要用药途径为静脉给药,占74%;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主要症状为全身各部位的皮疹、荨麻疹等。结论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是加强药品管理、提高药品使用质量和确保人们安全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院2011年767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肿瘤专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最新特点及规律。方法对2011年1月至12月收集并上报的767例ADR报告,分别从报告人、患者性别及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67例ADR报告中,50~60岁者ADR发生率最高,占32.99%;以抗肿瘤药居多,占72.40%;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79.92%;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以及骨髓抑制。结论应加强化疗监护,综合考量患者身体状况,优化给药剂量,并重视ADR的监测工作,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钱惠儿 《中国药业》2013,22(10):78-79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7年至2011年各科室上报的、有效的35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5例患者中,发生ADR最多的是儿童,有106例(29.86%);涉及药物共70种,以抗菌药物最多,有279例(78.59%);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共322例(93.56%);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最常见,有179例(50.42%)。结论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医院ADR的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一个地区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襄阳市区一段时间上报的484例ADR报告,按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以往以医院为单位的报告结果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ADR发生率高的年龄段不同、口服给药方式引发的ADR比例较高、新的严重的ADR报告较少等。结论应全面提高ADR监测水平,采取各种措施使全社会都能正确认识ADR,发现并积极规范地上报ADR,真正达到保证公众用药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我院2013年收集到的466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66例发生ADR的患者中,男性206例(占44.21%),女性260例(占55.79%);年龄2 d~90岁,<20岁的患者166例,20~<40岁的患者81例,40~<60岁的患者102例,≥60岁的患者117例;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为451例(占96.78%);引起的ADR的药物以抗病原微生物药为主(244例,占52.36%);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165例,占35.41%)。结论:ADR的发生与药品的性质、患者的个体差异、临床应用途径等多种因素相关,临床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加强ADR监测工作,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300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300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9类,其中抗感染药物占首位(23.67%)。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41.67%),其次为免疫系统损害(23.67%)。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本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及规律,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 对本院2011年143例ADR报告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品种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ADR发生率以60岁以上年龄组(25.87%)、静脉给药组(88.81%)及中药制剂组(37.06%)最高,ADR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40.12%).结论 医院应加强ADR的宣传培训工作,增强医护人员对ADR的认识,规范ADR报表的填报,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449例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9年1–12月收集的449例ADR报告就ADR上报科室、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既往过敏史、引发ADR的给药途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ADR的处理和预后、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9例ADR报告中男性307例,占68.37%,女性142例,占31.63%,年龄最小为18个月,最大为95岁;涉及的药品(不含输液)有170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300例次,占54.06%,中药制剂77例次,占16.76%;静脉滴注的ADR发生率最高,占77.95%;在ADR累及的器官中,皮肤及其附件比例最高;新的严重的和严重的ADR有41例,占9.13%。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积极开展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011年临床各科上报的ADR报告163例,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年龄、药品类别、给药途经、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主要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发生率(57.67%)高于男性(42.33%);≥60岁的患者发生率较高(29.45%);抗菌药物引发ADR最多(43.56%),其次为中药注射剂(20.86%);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经(80.98%)。ADR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45.40%),其次为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损害。结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ADR监测和重视报告,降低ADR发生率,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4.
《抗感染药学》2017,(2):341-343
目的:分析妇幼保健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相关因素,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6年4月间上报的34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引起药品不良反应患者年龄以及涉及的药物类别、给药途径、累及器官等因素。结果:34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年龄段在18~40岁患者占41.45%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药物类别中抗感染药物占36.52%显著高于其他类别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构成比分别占13.91%和10.14%,仅次于抗感染药物;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占55.65%显著高于其他给药途径;口服给药占26.38%仅次于静脉滴注;累及消化系统占56.52%显著高于其他脏器和系统,累及心血管系统占24.93%仅次于消化系统。结论: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予以全面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存在一定规律与特征,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效指导,从而提高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在我国不断深入,ADR给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的危害已受到人们日益重视。为了解我院ADR发生的情况及其产生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本文对我院2010  相似文献   

16.
16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与规律,以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1月上报至国家ADR监测中心的169例ADR报告进行分析,研究ADR与患者性别、年龄及所用药情况的关系.结果:在169例ADR报告中,女∶男为2.13:1;在不同年龄段中,≥60岁者构成比最高,占22.5%;在给药方式上,静脉给药构成比最高,占71.6%;在药物种类上,抗菌药居首位,占67.5%;在累计系统/器官方面,以皮肤损害构成比最高,占35.5%.结论:减少不必要静脉用药,合理使用抗菌药,能降低ADR的发生风险,减少药源性损害的发生,促进安全用药,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方法对我院2011年上报的93例不良反应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93例ADR中22例好转,71例治愈。结论临床给患者用药时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以及药物动力学特点,选择合适的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合理用药,降低ADR的发生率,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2018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2018年上报国家不良反应中心的328份ADR报告.结果 328例ADR报告中,女性患者(53.05%)略高于男性患者(46.95%);41~80岁患者发生...  相似文献   

19.
我院30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进一步促进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方法对我院近2年收集的304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方式导致的不良反应例数最多(占97.04%);导致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物最多(占58.81%);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全身性损害为主。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22.52%,全身性损害占20.54%。结论医务工作者应进一步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期更大程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