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胸锁乳突肌、背阔肌起止点变异1例杨连柱①姜常勇①李佳林①在解剖1具成年女尸时,发现其右侧胸锁乳突肌分三束起始,即胸骨头、内侧锁骨头、外侧锁骨头。右侧背阔肌除固有止端腱至肱骨小结节嵴外,尚有一分离肌束延为腱膜并与胸大肌止端腱融合。此类变异甚少见,报道如...  相似文献   

2.
正胸锁乳突肌斜位于颈部两侧,对维持头部运动及颌面颈部肌链平衡非常重要的骨骼肌,起自胸骨柄前面(胸骨端)和锁骨内侧端锁骨内侧1/3段上缘(锁骨端)。作者在局部解剖学本科教学中,发现一例向左侧斜颈及其右侧胸锁乳突肌非对称性形态异常(图  相似文献   

3.
胸锁乳突肌锁骨头锁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带胸锁乳突肌锁骨头为蒂锁骨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侧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观察胸锁乳突肌的形态,血供来源,分布特点及其与锁骨的关系;2例新鲜标本上作模拟术式。结果:胸锁乳突肌血供丰富,其锁骨头的主要血供为甲状腺上动脉胸锁乳突肌支,外径1.52±0.1mm,其入肌点相当于胸锁乳突肌前缘中下1/3交界处;锁骨内侧端主要血供由甲状腺上动脉胸锁乳突肌支(82.5%)的骨膜支及其与颈横动脉(10%)或肩胛上动脉的锁骨支(2.5%)构成的丰富吻合支供血。结论:以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带半片锁骨瓣转位修复下颌骨缺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临床应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复合瓣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侧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观察胸锁乳突肌的形态,血供来源及其动脉在胸锁乳突肌内的分布、构筑特点。结果:胸锁乳突肌血供丰富。其锁骨头主要血供为甲状腺上动脉胸锁乳突肌肌支。该支出现率占82.5%,距甲状腺上动脉起点(1.72±0.76)cm处发出,起始外径(1.52±0.10)mm,肌外长度为(22.07±0.4)mm;胸锁乳突肌由副神经支配,其体表投影位于乳突尖下方(4.01±0.39)cm,距肌前缘的距离为(2.14±0.46)cm处。结论:胸锁乳突肌锁骨头血供丰富为多源性,血管粗、蒂长,可以制成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带半片锁骨瓣修复骨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5.
在解剖一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其右侧副胸锁乳突肌与胸骨肌相连的变异,较为罕见,报道如下:(1)副胸锁乳突肌上端连于胸锁关节处,向左下方连于左侧胸骨角下缘,位于体壁肌肉浅层,长2.0 cm,宽1.0 cm.(2)胸骨肌上端在胸锁关节处,分别与胸锁乳突肌和副胸锁乳突肌相连,下端与右侧腹直肌鞘前层相续,位于肌肉浅层(即浅筋膜下方)最宽处4.0 cm,长9.0cm,与副胸锁乳突肌呈45.夹角.(3)左侧未见异常,分析变异原因:副胸锁乳突肌的发生可能于腮弓间充质演化异常有关;而胸骨肌变异则可能与肌节的分化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6.
在解剖一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 ,发现其右侧副胸锁乳突肌与胸骨肌相连的变异 ,较为罕见 ,报道如下 :(1)副胸锁乳突肌上端连于胸锁关节处 ,向左下方连于左侧胸骨角下缘 ,位于体壁肌肉浅层 ,长 2 .0cm ,宽 1.0cm。(2 )胸骨肌上端在胸锁关节处 ,分别与胸锁乳突肌和副胸锁乳突肌相连 ,下端与右侧腹直肌鞘前层相续 ,位于肌肉浅层 (即浅筋膜下方 )最宽处 4 .0cm ,长 9.0cm ,与副胸锁乳突肌呈 4 5°夹角。(3)左侧未见异常 ,分析变异原因 :副胸锁乳突肌的发生可能于腮弓间充质演化异常有关 ;而胸骨肌变【收稿日期】2 0 0 1 - 0 4 - 2 3异则可…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7岁,足月顺产。生后颈部无畸形,活动自如,近两年家长发现患儿颈部右侧倾斜,右侧面部发育差。查体颈向右侧倾斜,面部不对称,右侧面部及眼口距离均较短,下颌轻度转向左侧,颈部活动受限不明显,左胸锁乳突肌未触及,颈右旋未见胸锁乳突肌轮廓,右颈部可见隆起的胸锁乳突肌。颈椎X线片正常未见半椎体和椎体融合。诊断左胸锁乳突肌缺如,肌性斜颈。在局麻下行右侧胸锁乳突肌切断及邻近筋  相似文献   

8.
<正> 成年男性尸体,其右侧颈前区,颈阔肌和胸锁乳突肌的深面,与肩胛舌骨肌内侧伴行的长带形肌,此肌在肩胛舌骨肌的下腹起点处以一扁形宽约2mm细腱起自肩胛横韧带外侧,斜向内上方进入锁骨上窝肌腹宽约5mm。  相似文献   

9.
王炜  杨川 《解剖与临床》2001,(4):144-146
目的:为应用胸锁乳突肌瓣转位修复晚期面瘫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利用新鲜尸体和活体头颈部共计26侧,解剖观测胸锁乳突肌的起止、长度、血供及其神经的分支类型和入肌部位.结果:胸锁乳突肌全长为17.0~19.0cm,枕动脉与副神经伴行支于乳突尖部下方4.0~5.0cm入肌肉上段;副神经分叉点至胸锁乳突肌胸骨端起点的长度为14.0~15.7cm,大于分叉点至口轮匝肌外上缘的距离11.0~14.3cm.结论:胸锁乳突肌瓣转位修复面瘫的长度足以满足治疗需要,并且不论肌外、肌内分叉均可以顺利转位,肌肉血供也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炜  杨川 《解剖与临床》2001,6(3):144-146
目的为应用胸锁乳突肌瓣转位修复晚期面瘫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利用新鲜尸体和活体头颈部共计26侧,解剖观测胸锁乳突肌的起止、长度、血供及其神经的分支类型和入肌部位.结果胸锁乳突肌全长为17.0~19.0cm,枕动脉与副神经伴行支于乳突尖部下方4.0~5.0cm入肌肉上段;副神经分叉点至胸锁乳突肌胸骨端起点的长度为14.0~15.7cm,大于分叉点至口轮匝肌外上缘的距离11.0~14.3cm.结论胸锁乳突肌瓣转位修复面瘫的长度足以满足治疗需要,并且不论肌外、肌内分叉均可以顺利转位,肌肉血供也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穿刺最佳部位.方法:随机选择择期手术患者39例,全麻后调整手术床头低15°,头偏向左侧45°.采用便携式彩超,高频探头扫描颈内静脉,通过二维显像观察颈内静脉走行及其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及颈总动脉关系,测量颈内静脉内径;超声定位下进行颈内静脉试穿.结果:在甲状软骨上缘水平以下,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后面者为85%,位于内侧者为15%;在锁骨上缘水平,颈内静脉内径为(1.712±0.025)cm;静脉纵轴与穿刺点与同侧乳头连线夹角偏内5°左右.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试穿刺成功率100%.结论: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穿刺安全可靠,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或选择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平面,锁骨头前内侧为进针点,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在尸体解剖中,发现一例左胸锁乳突肌变异.本例为女性尸体70岁左右,左侧胸锁乳突肌起始部有三个头,一个起自胸骨柄即胸骨头;一个起自锁骨胸骨端即锁骨头;第三个头起自锁骨中、内1/3交界处,根据其位置、起止认定为“锁骨乳突肌”.为人类体质变异积累资料,现报告如下:胸骨头和锁骨头发起后即在锁骨上方汇合为一个肌腹(胸骨头纤维居锁骨头的浅面),两头与锁骨间形成锁骨上小窝.“锁骨乳突肌”第三头呈长带状,被颈阔肌覆盖,深面紧贴肩胛舌骨肌,颈横动、静脉,外测缘与颈外静脉相邻.以肌纤维起自锁骨,起始部肌宽2.0 cm,其前缘距锁骨  相似文献   

13.
<正> 作者通过50例尸体的胸锁乳突肌及其表面皮肤的解剖学研究,提出了一种用双侧胸锁乳突肌胸骨头旋转肌皮瓣再造舌的新术式。该术式可保留胸锁乳突肌的部分功  相似文献   

14.
在局解操作中,于一成年女性(身长156cm)的标本上发现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变异,现报道如下。颈前部和胸部皮肤完整,两侧胸锁乳突肌锁骨头正常,胸骨头变异呈“二腹肌”状(见附图)。其上腹形似正常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形态未见异常,上腹向上与锁骨头融合,最后止于...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应用胸锁乳突肌瓣转位修复晚期面瘫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利用新鲜尸体和活体头颈部共计26侧,解剖观测胸锁乳突肌的起止、长度、血供及其神经的分支类型和入肌部位。结果:胸锁乳突肌全长为17.0~19.0cm,枕动脉与副神经伴行支于乳突尖部下方4.0~5.0cm入肌肉上段;副神经分叉点至胸锁乳突肌胸骨端起点的长度为14.0~15.7cm,大于分叉点至口轮匝肌外上缘的距离11.0~14.3cm。结论:胸锁乳突肌瓣转位修复面瘫的长度足以满足治疗需要,并且不论肌外、肌内分叉均可以顺利转位,肌肉血供也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40例成人颈部标本上,观察了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形态,血供及其与锁骨的关系,锁骨头无损伤可分离长度为8.3cm,其主要血供为甲状腺上动脉胸锁乳突肌支,入肌点在该肌前缘后1.7cm,距锁肯上缘6.8cm,处,可设计以胸锁乳突肌锁骨头为蒂半片锁骨瓣移位颈椎前植骨融合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胸锁乳突肌亚部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肌构筑法,组织学HE染色和体视学法。结果:(1)胸骨头亚部的肌重与生理横切面积分别是锁骨头两亚部之和的1.39倍与1.33倍;锁骨头深亚部的肌纤维长仅为胸骨头亚部肌纤维长的82%。(2)胸骨头亚部和锁骨头浅亚部的肌梭密度显著小于锁骨头深亚部。(3)副神经胸锁乳突肌支绕锁骨头深亚部后缘(占65%)入肌时距乳突尖(4.39±0.42)cm,而穿锁骨头深亚部(占35%)入肌时距乳突尖(3.96±0.34)cm。结论:胸骨头亚部是胸锁乳突肌肌力的主要提供者。锁骨头深亚部更多参与维持头部姿势。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根据颈筋膜解剖特点,改进传统的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手术方法。方法:选取经福尔马林固定,颈部无肉眼病变的成人尸体标本12具。沿锁骨切开皮肤、颈阔肌,向上在颈筋膜浅层浅面(封套筋膜)进行仔细分离,观察封套筋膜和颈阔肌的相互关系,粘连程度。以锁骨上方1.5 cm水平为中心,在胸锁乳突肌内缘内侧0.5 cm纵行剪开封套筋膜约3 cm,在胸锁乳突肌后鞘深面进行分离达胸锁乳突肌外侧,感觉分离的难易程度,观察封套筋膜和颈动脉鞘的完整性。结果:封套筋膜在颈前完整、致密,将胸锁乳突肌完整套封,颈阔肌与封套筋膜可以轻易地完整分离;在颈中下部胸锁乳突肌后鞘与颈动脉鞘也无粘连,各自独立,很容易完整分离。结论:依据胸锁乳突肌前后筋膜鞘的结构特点,可以将先天性肌性斜颈传统手术加以改进,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在中原地区收集的一具男性尸体,25岁左右,身高1.68米,体形发育正常,有斜颈,头向右侧倾斜,右肩上提,面朝向左前方,颈部无手术疤痕.解剖发现:左侧胸锁乳突肌全部缺如,该区的血管和神经的位置关系发生相应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颈丛及其分支和脊神经的位置变异.颈丛通常位于颈侧部,胸锁乳突肌上部的深面,中斜角肌和肩胛提肌起端的前方,其皮支均由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中点附近穿出,再分散开行向各方.本例颈丛皮支中的耳大神经,枕小神经和颈横神经,发出位置偏高,于乳突尖下30毫米,且此三支起始为一共干,当自下向上行至下颌角后下缘,于乳突尖下20毫米处,分为三支(即耳大神经,枕小神经,颈横神经),分别行向上、  相似文献   

20.
<正> 采用胸锁乳突肌之胸骨头及锁骨头切断术治疗肌性斜颈49例,同时于胸骨头取材行病理学检查及分型。该分型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的估计有一定意义。并通过电镜观察进一步阐明了胸锁乳突肌僵直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