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强度与低强度有氧训练对稳定期冠心病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稳定期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高强度有氧训练组20例、低强度有氧训练组20例、对照组20例。所有患者训练前后均进行心脏超声和心肺运动试验评估,有氧训练每周3次,共进行8周。结果有氧训练后,与对照组相比,心脏射血分数有所提高,但无统计学意义;但3组间有氧运动持续时间、峰值功率、氧脉搏及无氧阈值两两比较均有差异,高强度运动组明显增加。结论与低强度持续性有氧训练和对照组相比,高强度间歇有氧训练可以明显提高稳定期冠心病患者的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将65例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高强度(峰值功率的80%)间歇有氧运动组(22例)、中等强度(峰值功率的60%)有氧运动组(21例)、对照组(22例)。高强度运动组以3min训练、1min休息的间歇训练模式进行,每次训练10组,共40min。中等强度运动组每次持续训练40min,两组患者均训练12周,每周3次,所有患者训练前后均行超声心动图及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力。结果:训练前3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峰值功率(PP)、运动持续时间(ED)、峰值摄氧量(VO2peak)、无氧阈(AT)均无显著差异(P0.05);训练后高强度运动组及中等强度运动组PP、ED、VO2peak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中等强度运动组与对照组LVEF差异并无显著性(P0.05),但均与高强度运动组有显著差异(P0.05);AT仅高强度运动组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与中等强度持续有氧运动相比,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可以更好地改善PCI术后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及有氧代谢能力,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下肢运动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肺功能、运动耐力及运动心肺功能的影响,同时对肺康复中运动训练的方式、强度、频度等的设定进行探索,为制定出适合中国COPD患者的肺康复运动处方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稳定期COPD患者2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例,训练组1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内科药物治疗,维持日常活动量;训练组除接受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外,还接受为期8周,每周2次,每次40 min的下肢运动训练.训练方式采用下肢功率踏车训练,初始训练强度为70%最大运动负荷(WRmax),当患者能够连续2次完成预设的训练强度和时间时,以10% WRmax的梯度增加训练负荷作为下一个训练强度直至8周末.结果 经过8周的下肢运动训练,训练组患者的运动耐力指标6 min步行距离(6MWD)较训练前平均增加(45.3±27.3)m(P<0.05),WRmax增加(10.8±6.9)watt,峰值摄氧量(VO2 Peak)增加(158.9±137.3)ml/min,VO2/kg增加(2.6±2.6)ml·min-1·kg-1,无氧阈(AT)增加(93.1±91.2)ml/min,差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气指标二氧化碳生成量(VCO2)增加(102.6±177.9)ml/min(P<0.05),分钟通气量(VE)增加(5.3±4.9)L/min(P<0.01);心功能指标最大氧脉(O2 pulse)和最大心率(HRmax)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静态肺功能指标于训练前后未见明显变化.同时,对照组上述各组指标在8周前后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下肢高强度运动训练可以提高稳定期COPD患者的运动耐力,改善患者在运动中的通气功能和心功能,但是对静态肺功能无明显改善作用;下肢功率踏车训练,为期8周,每周2次,每次40 min,以70% WRmax作为起始训练强度,在能连续2次完成规定的训练强度和时间的前提下,以10% WRmax为梯度递增训练强度直至8周末,这一肺康复下肢运动训练处方对于中重度COPD患者来说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杨凤娇  钱钧  唐肖雄  徐霞 《中国康复》2019,34(8):420-422
目的:探讨有氧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外周血清白介素 6(IL 6)、白介素 10(IL 10)及心肺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解放军杭州疗养院COPD稳定期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氧疗、舒张支气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周安排5次(天)有氧运动训练,周期为12周。治疗前后测外周血清IL 6、IL 10,并行心肺运动功能检查。峰值摄氧量(PeakVO2)、最大分钟通气量(VEmax)、无氧阈时二氧化碳通气当量(VE/VCO2 at AT)。结果: 治疗12周后,2组峰值摄氧量(PeakVO2)及最大分钟通气量(VEmax)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无氧阈时二氧化碳通气当量(VE/VCO2 at AT)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IL 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IL 10 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氧训练可显著降低COPD稳定期患者IL 6水平,提高IL 10水平,提高运动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强度间歇与中强度持续有氧训练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运动康复分层低危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PCI术后运动康复分层低危患者4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高强度间歇有氧训练组(高强度间歇组,22例)和中强度持续有氧训练组(中强度持续组,21例)。2组患者均采用功率自行车进行训练,高强度间歇组采用高强度...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观察心肺联合运动测试(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 CPET)指导下不同强度四肢联动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稳定期患者个体化心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2020年7月—2021年7月,本院80例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低强度组(n=20)、中等强度组(n=20)、高强度组(n=2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低强度组、中等强度组和高强度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40%WRpeak(峰值功率)、60%WRpeak和80%WRpeak不同强度的四肢联动训练共12周,每周5天,每次时间40min。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通过CPET检测患者峰值摄氧量(VO2peak)、无氧阈(AT)、WRpeak、峰值分钟通气量(VEpeak)、呼吸储备(BR)、峰值氧脉搏(VO2/HRpeak)指标变化,同时采用mMRC、BODE、COPD-QOL量表对各组患者疗效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后,对照组VO2peak、AT、WRpeak、VEpeak、BR、VO2/HRpeak指标值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低强度组、中等强度组、高强度组与对照组相比VO2peak、AT、WRpeak、VEpeak、BR、VO2/HRpeak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效果逐步明显,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mMRC、BODE、COPD-QOL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低强度组、中等强度组、高强度组与对照组相比mMRC、BODE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且降低逐步显著,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三组COPD-QOL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升高逐渐明显,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CPET指导下对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四肢联动训练效果明显,其中中等强度及高强度四肢联动训练在提高有氧运动能力,改善肺通气,增强呼吸储备,减轻呼吸困难,降低疾病严重程度,改善生存质量等方面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单次高强度抗阻训练和单次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之后12h及24h基础代谢率的变化。方法:将66例受试者随机分为抗阻训练组22例、有氧训练组22例、对照组22例,所有组员训练前、训练后12h和训练后24h后均采用间接测热法,通过K4b2型心肺功能测定仪进行基础代谢率(BMR)测定。抗阻训练运动方式为肩负杠铃垂直下蹲,强度为80%一次最大重复负荷(1RM),每组10次,共4组;有氧训练运动方式为功率自行车,强度为90%最大摄氧量(VO2max),共4组训练,每组以5min训练、5min休息的间歇训练模式进行。结果:训练前三组间的基础代谢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训练后12h基础代谢率,抗阻训练组和有氧训练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且抗阻训练组增加更显著(P0.05);训练后三组间24h基础代谢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单次高强度抗阻训练和单次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均能够明显提高运动之后12h内的能量消耗,且与单次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相比,单次高强度抗阻训练对基础代谢率的提高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低负荷抗阻训练对老年人体适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6月1日—2021年5月31日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的老年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老年人随机分为中等强度有氧训练组(有氧训练组)、标准负荷抗阻训练组(标准负荷组)和低负荷抗阻训练组(低负荷组)3组。分别在患者第1次训练前和完成12周训练后采用盲法收集其基本信息、心肺耐力(峰值功率、峰值摄氧量)、心/肺功能改善情况[峰值心率、峰值心率预计值、峰值运动时分钟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VE)、无氧阈时二氧化碳通气当量]、肌肉力量(肌力)改变情况、肌氧饱和度改善情况等,比较训练前后各组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共纳入患者90例,每组各30例。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前后各组组间心肺耐力、心/肺功能、肌力、肌氧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心功能相关指标(峰值心率、峰值心率预计值)和静息肌氧水平外,其他肺功能、心肺耐力、肌力、肌氧下降至谷值时间3组组内训练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将96例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高强度组、低强度组、对照组,每组各32例。高强度组为心肺运动负荷所得峰值功率的80%的间歇有氧运动,低强度组为心肺运动负荷所得峰值功率的60%的有氧运动,对照组对照组不进行运动指导,自己安排进行康复活动。所有患者训练前后均行超声·心动图及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力,记录所有患者入组时及康复运动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峰值功率(PP)、峰值摄氧量(VO2peak)、无氧闽(AT)变化情况。【结果】入组时三组患者LVEF、PP、VO2peak、AT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训练12周后高强度组与低强度组LVEF、PP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低强度运动组与对照组VO2peak、AT差异并无显著性(P〉0.05),但均与高强度运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低强度持续有氧运动相比,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可以更好地改善PCI术后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及有氧代谢能力,可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10.
王坤  李雅薇  王玉龙 《中国康复》2021,36(3):162-165
目的:观察有氧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效果,初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选择COPD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COPD稳定期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有氧训练,共治疗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心肺运动功能指标、白细胞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IL-1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以及外周血Th17、Treg含量、Th17/Treg值。结果:治疗12周后,2组峰值摄氧量(PeakVO2)、最大每分钟通气量(VEmax)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均P<0.01),且观察组均更高于对照组(均P<0.01),但2组无氧阈时CO2通气当量(VE/CO2AT)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2组IL-17、VEGF、HMGB1、bFGF、HIF-1α、Th17、Th17/Treg值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均更低于对照组(均P<0.01),但2组TGF-β1、IL-10、Treg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均P<0.01),且观察组均更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有氧训练有利于调节Th17/Treg细胞亚群失衡,抑制炎症反应,延缓肺血管重塑,提高COPD患者的心肺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李娜 《中国临床护理》2021,13(2):115-118
目的 探讨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对照组给予适度有氧运动;观察组实施有氧运动联合渐进式...  相似文献   

12.
潘卫  陈江琳 《中国康复》2017,32(6):465-467
目的:观察呼吸训练结合全身运动训练对改善尘肺患者肺功能、运动耐力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住院的60例尘肺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康复组同时增加运动训练包括踏车运动、呼吸锻炼等。踏车运动每天20min,每周不少于5次,呼吸锻炼选择在卧位、坐位和站位以及行走状态下进行,每天2次,每次不少于20min,共观察8周。治疗前后检测2组肺功能主要指标,包括肺活量(VC,vital capacity),用力肺活量(FVC,forced vital capacity),第1秒时间用力呼出量(FEVl,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second)和运动耐力水平(6min步行试验)。结果:治疗2个月后,康复组肺功能、6min步行距离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运动训练可以提高尘肺患者的肺功能和运动耐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广场舞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疗效,比较广场舞和下肢有氧训练疗效的差异。方法:将43例慢阻肺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14例、下肢组14例和广场舞组15例,3组均给予常规对症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呼吸训练,下肢组进行呼吸训练及下肢有氧训练,广场舞组进行呼吸训练及广场舞训练,持续1个月。训练前后使用慢阻肺评估测试(CAT)、6min步行试验(6WMT)对训练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1个月后,3组CA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下肢组与广场舞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下肢组与广场舞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组患者6MWT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下肢组与广场舞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下肢组与广场舞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训练结合下肢有氧训练或广场舞训练均可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改善生活状态,二者对运动耐力的提升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吸入噻托溴铵联合运动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给予长效M-受体阻滞剂噻托溴铵粉吸入剂18μg,每日一次,同时联合进行运动训练,包括:呼吸训练、上肢肌力训练及全身有氧耐力训练。对照组仅运动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期间急性发作情况、生活质量评估和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OPD急性发作次数、天数及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出量(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55、3.56、3.12、2.86、2.90、1.51、3.31,P均<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93、0.18、0.19、0.13、0.11、0.20、0.18,P均>0.05)。治疗组患者各指标治疗前后差值均较对照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62、4.66、3.67、2.65、2.70、4.03、2.89, P均<0.05)。结论吸入噻托溴铵联合运动训练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运动耐力,减少急性发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病情稳定的肺动脉高压(PAH)患者心肺功能状况,探讨运用心肺运动试验(CEPT)精准制定个体化适度运动处方对PAH患者心肺功能储备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纳入病情稳定的PAH患者(PAH组,n= 31)和体检正常的健康人(正常组n = 32),入组前均进行CPET。PAH组行6分钟步行试验(6MWT)后,随机分为运动康复组(n = 16)和对照组(n = 15),运动康复组在规范靶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适度运动训练,每周5 d,共8周。对照组仅进行常规靶向药物治疗。治疗后两组再次行CPET和6MWT。结果 治疗前,与正常组相比,PAH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通气量(MVV)、无氧阈(AT)、峰值心率(HRpeak)、峰值收缩压(SBPpeak)、峰值负荷功率(WRpeak)、峰值摄氧量(VO2peak)、峰值氧脉搏(VO2/HRpeak)、峰值心排量(COpeak)、峰值分钟通气量(VEpeak)、峰值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peak)、峰值脉氧饱和度(SpO2peak)、摄氧通气效率峰值平台(OUEP)均降低(t > 2.419, P < 0.05);静息心率(HRrest)、峰值生理无效腔与潮气量比值(V D/VTpeak)、二氧化碳排出通气效率最低值(Lowest VE/VCO2)、二氧化碳排出通气斜率(VE/VCO2slope)均升高(|t| > 2.615, P< 0.05)。治疗后,对照组FEV1、MVV、峰值千克摄氧量[VO2peak (ml/min/kg)]、VO2/HRpeak降低(t > 2.272, P < 0.05);运动康复组FVC、FEV 1、MVV、AT、SBPpeak、WRpeak、VO2peak、VO2/HRpeak、COpeak、VEpeak、PETCO2peak、SpO2peak和6分钟步行距离(6MWD)升高(|t| >2.167,P < 0.05),Lowest VE/VCO 2、VE/VCO2slope降低(t > 2.264, P < 0.05)。与对照组相比,运动康复组FEV 1/FVC、AT、WRpeak、VO2peak、VO2/HRpeak、COpeak、6MWD升高(|t| >2.168, P < 0.05)。 结论 病情稳定的PAH患者整体心肺功能较正常人仍有降低。CPET精准指导的个体化适度运动处方可以有效改善PAH患者的心肺功能储备,提高PAH患者的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有氧训练对大面积烧伤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7例大面积烧伤患者随机分为有氧组(n=24)和对照组(n=23)。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有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运动平板进行有氧训练。训练前后,分别采用等速肌力测试仪测量优势下肢股四头肌肌力,6min步行试验测试患者运动耐力,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训练12周后,有氧组股四头肌伸膝峰力矩(PT)、总做功量(TW)和平均功率(AP)均较训练前和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MBI较训练前和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2组6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0.05),有氧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有氧训练可有效改善大面积烧伤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袁帅  肖登  周文  李永建 《中国康复》2019,34(5):250-253
目的:比较高强度间歇运动序贯中等强度持续运动(HFM)与单纯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CE)在慢性心衰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筛选符合条件的慢性心衰(CHF)患者78例,分为HFM组和MCE组,每组39例。HFM组的运动方案为12周高强度间歇运动序贯中等强度持续运动训练,MCE组为12周中等强度持续运动训练。运动康复前后采用心肺运动测试(CPET)测试2组患者心肺功能变化,评估康复效果。结果:前8周,HFM组每周运动后即刻的心率收缩压乘积(RPP)、主观用力评分(RPE)值均显著高于MCE组(P0.05),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后RPP值上升都在正常可控范围内,休息5min后恢复接近安静水平。训练12周后,2组患者的通气无氧阈(AT)、最大摄氧量(Peak VO2)、峰值氧脉搏、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HFM组的AT、Peak VO_2、峰值氧脉搏及LVEF均显著高于MCE组(均P0.05)。结论:高强度间歇运动序贯中等强度持续运动治疗模式较中等强度持续运动更能安全且有效地提升慢性心衰患者的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结合呼吸训练指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衰弱患者肺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COPD合并衰弱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每天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31例,给予有氧运动结合呼吸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