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LPS的直接诱导作用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IL -8表达的影响及诱导发生的PMVEC对多形核中性粒细胞 (PMN)趋化作用的影响。方法100ng/mlLPS刺激PMVEC0、1、2、4、6、8h或1、10、100ng/mlLPS刺激6h,ELISA和原位杂交试验分别检测培养液上清中分泌的IL -8及PMVEC内IL-8mRNA的表达 ,同时琼脂糖平板法检测对PMN的趋化作用 ,并通过抗IL -8的抗体抑制试验观察对趋化作用的影响。结果LPS能显著促进PMVEC表达IL -8 ,包括促进IL-8mRNA的表达及IL -8的分泌。在时间上mRNA的表达先于IL -8分泌。LPS能促进PMVEC对PMN的趋化 ,随刺激作用的持续 ,诱导的PMVEC对PMN的趋化作用加强。抗IL -8抗体能显著抑制对PMN的趋化作用(P<0.01)。结论表明细菌致病因子LPS的直接诱导确能促进PMVEC高效表达和分泌IL -8 ,从而为PMN的迁移提供必需的物质条件,发挥对PMN的趋化作用而参与导致肺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素毒(Endotoxin LPS)的直接诱导作用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ICAM-1表达的影响及诱导发生的PMVEC对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黏附作用的影响。方法100ng/m l LPS刺激PMVEC 0、2、4、6、8 h或10、50、100 ng/m l LPS刺激6 h,同时检测PMVEC ICAM-1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PMVEC-PMN黏附率及抗ICAM-1抗体对黏附作用的影响,并进行PMVEC与PMN黏附作用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LPS的直接刺激可诱导PMVEC ICAM-1的表达增加,且表现为随LPS刺激的时间、剂量增加而增加;同时LPS直接刺激也促进了PMVEC对PMN的黏附率增加,其变化在时间与方式上几乎与ICAM-1的表达增加同步。Anti-ICAM-1抗体可以显著地抑制LPS诱导的PMVEC-PMN黏附(P<0.01)。扫描电镜可以直观地显示PMVEC-PMN黏附的超微结构表现,并且首次通过这种方式观察到了“间接系链”现象的存在。结论表明细菌致病因子LPS的直接诱导可以促进PMVEC表达ICAM-1,从而为PMVEC-PMN的黏附提供物质基础,而“间接系链”的发生更扩大和巩固了黏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的直接诱导作用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IL-8表达的影响及通过核因子κB(NF-κB)的调控机理。方法肺微血管内皮(PMVEC)细胞生长至80 %以上融合度时用于实验。加入LPS以100ng/ml浓度刺激细胞分别至0、0.5、1、2、4、6、8h ,或LPS分别以1ng/ml、10ng/ml、100ng/ml刺激细胞至1h或6h为检测时相点 ,每组6个标本。至预定时相点离心收集培养液上清 ,行IL -8ELISA检。用原位杂交试验检测培养液上清中分泌的IL -8及PMVEC内IL-8mRNA的表达 ;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 (EMSA)检测NF-κB的活化 ,以积分灰度值表示NF-κB的活性变化。观察NF -κB活化抑制 (PDTC)对IL-8表达的影响。结果LPS能显著促进PMVEC表达IL -8,随刺激时间延长IL -8水平逐渐升高 ,与0h相组比 ,100ng/mlLPS刺激后从2小时开始即有明显上升 (P<0.05) ,8h达到峰值 ,为5.86±0.68ng/ml(P<0.01)。与对照组比 ,1ng/mlLPS刺激6h即能显著诱导IL-8的表达(P<0.05) ,10ng/ml、100ng/ml的诱导作用非常显著(P<0.01) ,随着LPS浓度的增加而增加。LPS刺激后能明显地诱导IL -8mRNA的表达。100ng/mlLPS刺激后从1h开始即在胞浆中显示IL-8mRNA的强阳性表达 ,随作用时间延长 ,IL-8mRNA表达增加。至6h达到高峰 ,8hIL -8mRNA表达略有下降。同时显示IL -8mRN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LPS诱导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PWVEC)ICAM -1的表达及调控机制。方法100ng/mlLPS刺激PMVEC0h、2h、4h、6h、8h或10ng/ml、50ng/ml、100ng/mlLPS刺激6h ,免疫细胞化学检测PMVECICAM -1的表达。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化分析检测NF -κB的活化。并通过加入活化阻断剂PDTC观察对PMVECICAM -1表达的影响。结果PMVECICAM -1的表达与LPS的刺激呈时相 -剂量依赖方式。LPS的刺激迅速活化NF -κB ,60min达到高峰 ,后逐渐下降。PDTC能显著降低ICAM -1的表达 (P<0 .01)。结论LPS刺激诱导NF-κB的活化 ,启动ICAM -1的合成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LPS诱导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与(PMN)的粘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100ng/mlLPS刺激PMVEC0、2、4、6、8h或10ng/ml、50ng/ml、100ng/mlLPS刺激6h ,检测PMVEC -PMN粘附率、PMVECICAM -1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EMSA方法检测NF -κB的活化。并通过加入An ti_ICAM -1抗体或活化阻断剂观察对PMVEC -PMN粘附率的影响。结果PMVECICAM -1的表达及与PMN的粘附与LPS的刺激呈时相 -剂量依赖方式。LPS的刺激迅速活化NF -κB ,60min达到高峰 ,后逐渐下降。Anti-ICAM -1抗体、PDTC能显著降低PMVEC -PMN粘附(P<0.001)。结论LPS刺激诱导NF -κB的活化 ,启动ICAM -1的合成表达 ,从而导致PMVEC -PMN的粘附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 LPS诱导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PWVEC) ICAM- 1的表达及调控机制.方法 100ng/ml LPS刺激 PMVEC 0h、2h、4h、6h、8h或 10ng/ml、50ng/ml、100ng/ml LPS刺激 6h,免疫细胞化学检测 PMVEC ICAM- 1的表达.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化分析检测 NF- κ B的活化.并通过加入活化阻断剂 PDTC观察对 PMVEC ICAM- 1表达的影响.结果 PMVEC ICAM- 1的表达与 LPS的刺激呈时相 - 剂量依赖方式.LPS的刺激迅速活化 NF- κ B,60min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PDTC能显著降低 ICAM- 1的表达( P<0. 01).结论 LPS刺激诱导 NF- κ B的活化,启动 ICAM- 1的合成表达.  相似文献   

7.
低氧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液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阻塞做肺病作为临床上的常见病,严重危害人们健康,对其病理进程已有多年研究,认识到低氧可以导致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肺腺泡及微血管的构型改建。既往人们注意到肺内皮细胞可以分泌一些物质调节一滑肌细胞增生。关于肺做血管内皮细胞(pulmonarymicrovascularendotheliacell,PMEC低氧状态下与平滑肌细胞的关系研究甚少,然而,肺做血管内皮细胞却是最早感受低氧的细胞之一。本研究通过离休培养的大鼠PMH:和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arterialsmoothmusclecellPASMC),从细胞相互作用的角度研究低氧对PASMC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建立简单有效地获取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的培养方法。方法从实验动物、培养基、植块方法、胎牛血清浓度等方面对植块培养法进行改进,应用W istar雄性大鼠的肺组织,进行PMVEC的原代培养并传代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扫描、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结果体外培养的大鼠PMVEC呈梭形或多角形,形成单层后呈典型的鹅卵石样或铺路石样排列,获得的血管内皮细胞纯度较高,抗Ⅷ因子阳性反应,成功建立了PMVEC的原代培养方法。结论改进的植块培养法简便、可靠,获得的PMVEC纯度高,生长状态良好,保持了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可用于其功能特性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爆炸冲击波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作用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观察爆炸冲击波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了解伤后微循环功能变化的病理学基础。方法 :采用爆炸冲击波对兔损伤动物模型以及对培养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体外模型 ,从光镜、电镜水平上观察内皮细胞病理学变化。结果 :光镜下的主要表现为肺泡出血、肺泡隔断裂、肺大泡形成以及肺间质水肿 ,电镜下可见肺微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致使血管腔狭窄 ,内皮细胞间裂隙增宽 ,核肿胀、异染色质增多 ,以及线粒体肿胀、嵴排列混乱等病理变化。体外实验主要表现为爆炸冲击波对培养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剥脱性损伤。结论 :爆炸性冲击伤后肺微内皮细胞的损伤严重且广泛 ,是伤后肺微血管通透性变化与肺微循环功能障碍发生的重要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11.
肺循环灌注对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和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文献报道的方法主要有组织块培养法、酶消化法和微载体法等。由于该技术出现的时间不长,不少细节尚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本文主要探讨肺循环灌注对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atpulmonarymicrovascularendothelialcells,RPMVEC)的影响。材 料 和 方 法一、RPMVEC的分离和培养:取体重约150g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24只,随机分成3组,即Hanks液灌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细菌脂多糖(LPS)对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at 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RPMVEC)Src抑制的蛋白激酶C底物(Src-suppressed C kinase substrate,SSeCKS)表达和细胞内定位的影响,探讨SSeCKS参与细胞骨架结构改变的可能机制。方法用植块培养法体外培养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用抗大鼠CD31抗体进行细胞鉴定。LPS刺激体外培养的RPMVEC,用定量PCR、免疫印迹方法检测LPS刺激RPMVEC不同时间SSeCKS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用0.05μmol/L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Calphostin C)预处理RPMVEC30min后再用LPS刺激6h,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观察Calphostin C对LPS诱导SSeCKS与纤维状肌动蛋白(filamentous—actin,F-actin)细胞内定位和结构改变的影响。结果定量PCR结果显示LPS刺激RPMVEC1h后SSeCKS表达水平达到最高,Westernblot结果与定量PCR结果相一致,同时,LPS以时间依赖的方式诱导SSeCKS磷酸水平增加。免疫荧光结果显示LPS刺激后,F-actin发生重构,细胞内形成应力纤维,SSeCKS向核周、细胞膜纤维、板状伪足末端聚集;Calphostin C部分抑制LPS对内皮细胞F-actin和SSeCKS细胞内定位改变的影响。结论LPS能够诱导内皮细胞SSeCKS表达增加和细胞内定位改变,PKC参与I娲诱导内皮细胞F-ac,6n的重构和SSeCKS重新分布;提示SSeCKS可能与LPS诱导内皮细胞F-actin的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13.
嗜酸性粒细胞IL—2RmRNA表达及IL—2的趋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从多粘菌素B诱导的豚鼠腹腔渗出液,分离嗜酸性粒细胞(Eos),提取总RNA,以地高辛配基标记的IL-2RacDNA探针进行点杂交,检测出EosIL-2RamRNA表达。测定rhIL-2对豚鼠Eos的趋化作用,ED_(50)为10 ̄(-13)mol/L、最大趋化作用浓度为10 ̄(-12)mol/L。但在10 ̄8~10 ̄(-12)mol/L浓度范围内,IL-2对48hEos存活率及Eos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无显著作用。表明Eos有功能性IL-2受体表达,其作用主要为极强的趋化反应。  相似文献   

14.
IL—8对人外周血粒细胞和单个核细胞的体外趋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叶核粒细胞是聚集于急性炎症部位最多的一种细胞群,它们不仅有保护作用,在病理情况下也参与组织破坏。IL-8作为细胞趋化因子,对调节分叶核粒细胞(PMN)在炎症部位的聚集有重要作用。本实验利用BoydenChamber对人外周血PMN和单个核细胞(PB...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并鉴定细胞性质。方法 4~5周龄大鼠随机分成3组,无菌状态下剥除胸膜,将肺组织边缘剪成1 mm3的大小,贴入一次性培养瓶,分别用含肝素钠的DMEM完全培养液、RPMI1640完全培养液以及含原代内皮细胞培养特制添加剂的完全培养液培养,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和形态,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细胞CD31的表达。结果与2组对照组相比,采用含原代内皮细胞培养特制添加剂的完全培养液培养,获得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多,纯度高。内皮细胞于24 h迁移出肺组织块,14 d左右汇合,呈多角形,以铺路石样镶嵌状排列生长。传代细胞呈长梭形,生长迅速,具有自发形成血管的倾向。细胞为CD31免疫反应阳性,证实其为内皮细胞。结论采用组织块贴壁法,选择原代内皮细胞培养特制添加剂以及优化分离过程,可以获得高纯度原代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6.
内皮细胞源性IL—8对人树突状细胞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内皮源性白细胞介素-8(IL-8)对人树突状细胞(DC)的作用。方法:用TNF-α分别诱导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产生IL-8,并将这2种不同来源的IL-8分别加入DC常规诱导培养的早期(第3天)及后期(第7天),培养至第9天收获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DC的表型;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测定DC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IL-12的含量;PI染色观察DC凋亡。结果:在DC培养的早期(第3天)加入内皮源性IL-8可以抑制DC的成熟,FCM分析表明:CD1a,CD40,CD80,CD83,HLA-DR等DC表面标志显著下降,而CD14表达率明显高于常规培养组。同时,激发同种T细胞增殖的能力及分泌的IL-12量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而加入单核细胞来源的IL-8则无此  相似文献   

17.
流体低切应力对内皮细胞IL—8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证实内皮细胞IL-8表达不仅受化学因子的调节,而且还受力学因素的影响。我们用低层流切应力(4.2dyne/cm^2)处理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采用RT-PCR法检测内皮细胞IL-8基因表达,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内皮细胞内NF-kB激活的影响,结果发现:①未用切应力处理和切应力作用0.5h后内皮细胞IL-8mRNA表达量很少,切应力作用1h后内皮细胞IL-8 mRNA表达增加,2h进一步增加。②未用切应力处理和切应力作用0.5h内皮细胞核内NF-kBp65染色阴性,切应力作用1h呈弱阳性,2h呈阳性。提示低层流切应力可诱导内皮细胞表达增加,IL-8表达量与切应力作用时间有关。流体切应力可诱导内皮细胞内NF-kB的激活,激活程度与作用时间有关。低切应力诱导内皮细胞表达IL-8,可能在急性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脂多糖(LPS)刺激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水通道蛋白-1 mRNA表达和功能的影响,以探讨急性肺损伤肺水异常代谢的机制。方法: 在体外培养的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LMEC),分别使用浓度为100 μg/L、1 mg/L、10 mg/L的LPS与之孵育4 h、12 h、24 h后, 应用氚水掺入法测定RLMEC内氚水的信号强度,并用RT-PCR法测定AQP-1 mRNA的表达。结果: LPS刺激组氚水的信号强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LPS刺激组AQP-1 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LPS刺激RLMEC AQP-1 mRNA表达和摄水功能下降,提示AQP-1在急性肺损伤时可能与肺水代谢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皮细胞衬于血管腔的表面,是血流机械应力的主要感受者.切应力可以直接调节内皮细胞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和分泌,其中包括诱导内皮细胞生成IL一8,而且IL一8的生成量与切应力作用时间有关.为阐明内皮细胞IL一8的生成除了与切应力的作用时间有关外还与切应力的强度有关,我们用不同强度的流体切应力(2.09、4.61、6.1 9、8.51、10.50、12.59、14.41、17.22、18.32 dyne/cm2)处理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然后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技术检测内皮细胞IL一8蛋白质的生成.结果显示未用切应力处理的内皮细胞只有极少量的IL一8蛋白质生成;切应力处理内皮细胞后,低切应力(2.09dyne/cm2)时IL一8蛋白质生成量明显增加,约为高切应力(18.32 dyne/cm2)时IL-8蛋白质生成量的6(作用5 h)或7倍(作用6 h).IL一8蛋白质生成量与内皮细胞所施加的切应力强度呈反变关系;直线回归方程5 h时为y=760.12-36.06x,相关系数γ=-0.978;6 h时为y=781.87-36.66x,相关系数γ=-0.980.式中y为切应力作用下内皮细胞IL-8的生成量;x为施加于内皮细胞的切应力强度(dyne/cm2).不同的切应力作用时间(5 h、6 h)均表现出相同的IL-8蛋白质生成量随切应力强度的变化规律.提示流体切应力诱导内皮细胞生成IL一8的量,不仅与切应力的作用时间有关,而且IL-8的生成量与切应力强度有关.流体低切应力诱导内皮细胞IL-8的生成量急剧增高,可能在急性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些药物对C反应蛋白(CRP)诱导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作用,为缺血性脑损伤机制及防治策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培养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经辛伐他汀、吡格列酮、Heroin和AG490预处理后与CRP共孵育,采用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blot-ting)检测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结果CRP能显著诱导bEnd.3细胞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信号转导子及转录激活子-3(STA33)酪氨酸残基快速磷酸化。辛伐他汀、吡格列酮和AG490均能显著减少ICAM-1、VCAM-1的表达。结论CRP上调黏附分子表达的作用可能与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有关。辛伐他汀、吡格列酮均能抑制CRP诱导的脑内皮细胞ICAM-1、VCAM-1表达,可能是它们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