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四名正常儿童和五名口服甲酸棉酚的男性的子代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染色体畸变和SCE分析。结果表明:(1)5名服药者子代的染色体断裂、间隙和多倍体细胞均没有明显的变化。(2)他们的SCE平均值为5.90±0.40/细胞,SCE范围为1~12/细胞;对照组SCE平均值为5.06±0.13/细胞,SCE范围为2~9/细胞。两者间差别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意义(P>0.05)。  相似文献   

2.
<正> 迄今,关于口服甾体激素避孕药对人体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国内资料比较一致地认为不具可察觉的致突变遗传学效应。本研究亦取得了相同的效果。材料和方法一、动物和投药选用广西雌性猕猴(Macaca mulatta)13只,平均年龄6.7岁,体重5~7kg,经体表结节、乳腺、外生殖器及胸透、肝功能、血常规、阴道脱落细胞检查而确诊为健康状况良好者。对照组6只,不投药。服药组7只,每月灌服一次复方18甲基炔诺酮猴用片剂(北京制药厂提供),剂量为0.5mg/kg,相当于人服用剂量的2倍,服用一年半后改服0.9mg/kg,即相当于人服用剂量的3倍,6年期满。  相似文献   

3.
<正> 近年来,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ister-chro-matid exchange,简称SCE 方法为各方面所广泛应用。这方法既可用于检验各种化学诱变剂和致癌剂,而且为探讨染色体断裂和修复机制提供了有用手段,因而SCE 是染色体畸变分析方法上的重大进展。1976年Vogel 和Bauknecht 以及Allen 和Latt 分别在哺乳动物体内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细胞  相似文献   

4.
对长期服“复方18甲基炔诺酮”的妇女和从未服过避孕药的正常妇女各10名进行了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比较分析了服药组和对照组的染色体畸变率、随体联会数和姊妹染色单体互换率。结果表明,两组之间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别,认为这一避孕药不具有可察觉的致突变、致癌等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5.
<正>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口服避孕药对人体细胞SCE的影响虽有报道,但结果不一,且未见对服药10年以上者进行单独报道。本文报道了长期口服短效复方18—甲妇女61名及其中服药10年以上者17名外周血淋巴细胞SCE 的初步观察.材料和方法一、取样来自呼和浩特地区工人、农民和干部的健康育龄妇女112名,无接触电离辐射及有害化学药品史。其中61名长期口服短效复方18—甲,年龄24~50岁,平均38.3岁,服药时间8个月至18年,平均服药时间6.9年;对照组51名,年龄24~50岁,平均36.6岁,未曾服用比短效复方18—甲。  相似文献   

6.
长期口服“避孕1号”妇女的姊妹染色单体互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长期口服“避孕1号”的13名妇女和10名正常对照妇女进行了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比较分析了服药组和对照组的姊妹染色单体互换率(SCE),结果服药组平均每中期相SCE 为9.06±0.33,对照组为8.12±0.27,两组相比无显著意义(P>0.05),表明“避孕1号”不具有可察觉的致突变、致癌效应.  相似文献   

7.
取167例妊娠4~7个月孕妇的羊水细胞,其中67例用于测加入BudR 的最适时间与最适最终浓度,结果最适时间为培养终止前40小时,最适最终浓度为1.25微克/毫升。100例用于测定SCE 正常值。结果表明,100例羊水细胞的平均值为3.81±1.28,平均交换次数多集中在2~5之间。如以第二周期细胞(1151个)SCE 数统计,其平均值为3.79±2.14,每细胞交换次数多集中在0~12之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世界各地已把诊断超声波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产前诊断,但超声波是否会导致胎体细胞的遗传物质的突变与致畸,这是众所关心的问题。Michael Haupt等曾设计一种简单的37℃恒温水浴模型,模拟孕妇腹部与子宫的关系,实验时先将离体培养的淋巴细胞放在水浴底部,再用3.5MHZ(兆赫兹)超声波来测试它对离体培养的淋巴细胞的影响。结果证明实验组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因而认为临床超声波对胎体细胞照射剂量与时间应慎重控制。  相似文献   

9.
癌症是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和程序性凋亡过程的多种基因发生遗传性改变的结果。染色体畸变的高频率和致癌倾向性间的关系已在染色体不稳定综合征中得到充分的证实。在细胞分裂中期相中检测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 )可作为判断染色体不稳定性的一种有效指标。该技术已广泛应用。宫颈癌患者SCE的高频率亦有报道。  相似文献   

10.
<正> 关于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的研究多取材于外周血,其次为骨髓与成纤维细胞,引用其他组织尚不多见。而采用羊水细胞方面,由于过去对这一工作重视不够,迄今尚缺少可借鉴的文献。虽然不同组织的SCE 制备原则是一致的,但具体步骤与注意点各不相同,为了便于这一工作的开展,特将其培养注意事项及染色方法的具体步骤介绍于下.实验方法一、培养与制片羊水细胞培养制备SCE,曾分别采用Ham F_(10),Ham F_(12),McCoy 5A 等培基,均取得良好的效果。制备上述培基时,一般均依规定量将粉剂溶解于三蒸水中,然后经G_6玻璃滤器过滤灭菌,再与小牛血清以4:1相互混合配成培养液,其pH 约为6.7—6.9,每100毫升培养液中加入青、链霉素或卡那霉素10000单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胎儿生长迟缓(IUGR)孕妇外周血及新生儿脐血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频率的变化。方法:应用姐妹染色单体互换技术,对14例单纯性IUGR孕妇(IUGR组)及9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的外周血及其所分娩新生儿脐血SCE频率进行测定。结果:IUGR组外周血及脐血SCE频率分别为10.53±2.69,7.25±1.34;对照组外周血及脐血SCE频率分别为7.58±0.32,5.05±0.29;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均<0.01)。IUGR组外周血及脐血SCE频率全部异常。结论:IUGR与遗传物质损伤有关,SCE频率有可能作为一项诊断IUGR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2.
壬苯醇醚9对人子宫内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壬苯醇醚(Nonoxynol-9。N-9)是一种具有表面活性剂性质的杀精微生物避孕剂.作为杀精子剂已应用半个多世纪。通过破坏精子细胞膜起作用。但已有研究表明,经常使用N-9增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率,提示N-9可破坏阴道上皮细胞.诱发细胞因子和易感染HIV。妇女月经周期上生殖道的上皮细胞对HIV特别敏感。为研究N-9对子宫内膜组织学、细胞因子系子宫内膜粘蛋白含量的影响,应用组织体外培养.从6例月经规律妇女的月经中期取子宫内膜组织。每例标本用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基(DMEM)/F-12洗2,3次并用灭菌刀片切成1mill3大小.反复冲洗后放培养基中培养6h或24h。培养基含有N-9的最终浓度分别为0、03%.0.3%和3%。光镜下观察用苏木精和伊红染色的子宫内膜组织学情况。培养24h后取出培养的子宫内膜上清液,用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8进行炎症反应评定。用免疫组织化法和实时PCR技术进行子宫内膜MUC-1mRNA的定量测定.LightCycler软件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对30例临产孕妇及其30例新生儿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率(SCE)进行了检测和比较。临产孕妇的SCE 率平均值为6.65;新生儿的SCE 率平均值为5.42,二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4.
微波辐射对大白鼠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2450MHz波长为12厘米的微波照射大鼠睾丸30分钟,使睾丸内温度维持在42±5℃,可诱发生精细胞染色体的损伤,照射后第一代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无着丝点片断、双着丝粒体、着丝粒环、单体断裂)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提示微波作为男性避孕有潜在的危害。为使各实验室结果有可比性,我们提议以微波辐射时睾丸内温度升高的数值作为组织吸收剂量的监视指标,以入射能量作为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长效口服避孕药复方炔雌醚(内含炔雌醚3.3毫克和氯地孕酮15毫克)对妇女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率的影响。结果,服药妇女每个细胞SCE率平均值为3.55±0.41(S.E),和正常妇女的3.22±0.41(S.E)比较,两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复方炔雌醚不具有明显的DNA 初级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16.
<正> 壬苯醇醚(NP-9)是一种国外常用的阴道用杀精子药物,烷苯醇醚(741)是我国目前正在批量生产,扩大使用的一种阴道用杀精子药物。两者都属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它们的杀精子作用机理主要是破损精子的膜结构。为了能较好地评价这两种杀精子药物,我们应用了几种动物的精液和人的精液对这两种药物的杀精子活性作了比较研究。还采用小鼠腹腔注射途径对两种药物进行了急性毒性(LD_(50))的比较。材料和方法壬苯醇醚(NP-9):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视屏显示终端 (VDT)作业对育龄妇女外周血淋巴细胞及早孕绒毛组织DNA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VDT作业及对照组的育龄妇女各 30例 ,对其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别按姐妹染色单体互换 (SCE)检测方法及微核检测方法进行培养、检测。分别记数SCE数及微核数 ;选择VDT作业及对照组的正常早期妊娠妇女各 2 0例 ,采用绒毛直接制备法对其绒毛细胞微核数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 1)VDT作业妇女外周血淋巴细胞SCE发生率为 6.8917± 1.684 6/细胞 ,对照组为 6.4 650± 1.5194 /细胞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2 )VDT作业妇女外周淋巴细胞微核率为 ( 4 .0 667± 0 .80 66)‰ ,与对照组的 ( 3.6833± 0 .82 51)‰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3)VDT作业孕妇绒毛微核率为 ( 1.0 50 4± 0 .62 62 )‰ ,高于对照组的 ( 0 .62 53± 0 .50 98)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VDT产生的电磁辐射对VDT操作者本身DNA的损伤不明显 ,但可能引起VDT作业妇女子代胚胎组织DNA的损伤。能否导致VDT作业妇女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升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刘兴国 《生殖与避孕》1993,13(4):312-312,319
<正> 壬苯醇醚避孕药膜是一种新型外用杀精子药剂,在应用失败受孕后是否对胎儿有致畸作用,过去报道很少。药膜说明书中指出,使用药膜失败后受孕,应作人工流产终止妊娠,为此我们对避孕药膜失败受孕者作了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9.
<正> 为探索外用避孕药壬苯醇醚对人类精子的杀精机理,本实验室用扫描电镜观察人类精子在壬苯醇醚和壬苯醇醚加赋形剂聚乙烯醇作用后的表面形态变化,并观察了不同浓度药物的杀精效果。材料和方法壬苯醇醚:由上海医工院提供壬苯醇醚药膜:由南京药学院制药厂提供精液来源为具有正常生育力男性3名,用手淫方法将整份精液标本完整地收集到干净的玻璃器皿内。被检的精液与已配成0.01~0.2%的试剂以1:10混匀后,约3分钟滴于多聚赖氨酸阳离子膜制成的载玻片上,并用2%戊二醛固定,然后用乙醇脱水及二氧化碳临界点干燥喷金等步骤,制成标本进行扫描电镜观察。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11名怀孕三个月左右的妇女、11名服用长效口服避孕药“孕素1号”片的妇女和11名正常妇女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了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怀孕妇女和服用避孕药妇女的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平均值与正常妇女相似。服药妇女和正常妇女、怀孕妇女和正常妇女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合成的甾体激素避孕药——复方孕素1号片和怀孕妇女激素变化都不引起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