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又称“良性“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室性心律失常。现将我院近年收治的3例病人报告如下。例1:男,18岁。因反复发作心动过速6年入院。发作时可照常工作,体检无异常。平时ECG、UCG及各项化验均正常,运动试验阴性。Holter:阵发性室速(3 28/pm~  相似文献   

2.
射频消融术是近年来开展的根治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 ,但该方法对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报道不多 ,为此我们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象与方法1.对象 :2 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 ,年龄 40~ 5 8岁 ,平均年龄 (5 0± 5 )岁 ,男性 11例 ,女性 10例。 1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为男性 ,5 6岁。所有患者均具有阵发性心动过速病史 ,经体表心电图及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 ,包括显性预激综合征 5例 (2 2 .7% ) ,隐匿性预激综合征 9例 (40 .9% ) ,房室结双通道 7例 (31.8% ) ,阵发性室心动过速 1例 (4.5 % )。入选者均无器质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3.
胺碘酮静脉给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胺碘酮是一种具有广泛、多种而独特电生理效应和药理作用的广谱抗快速心律失常药物 ,有报道用本药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取得良好效果。我院自 1 993年 2月至 1 998年 1 2月 ,对 1 2例快速心律失常住院患者 ,在应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时 ,采用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 ,取得了满意疗效。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1 2例均为快速心律失常 ,男 1 0例 ,女 2例 ,年龄 56~ 66岁。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 AMI)并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4例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5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 PSVT)1例 (心率 2 2 0次 /min) ;…  相似文献   

4.
近年,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已成为根治心动过速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本文报告我院1年来采用RFCA对36例心动过速病人的治疗,着重探讨术前无创性检测的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心动过速36例。其中特发性左室室速(LVVT)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32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23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9例。男28例,女8例;年龄14~61(平均37)岁。有反复心悸、胸闷2个月~25年,其中4例心动过速发作时伴有头晕、出汗、血压下降。常规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1.2 方法全部病人术前行常规心电图,食道心房调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异丙肾上腺素在慢室率阵发性心动过速与非阵发性心动过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5例慢室率阵发性心动过速和非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在心动过速时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观察其心律和心率变化。结果 6例患者心动过速的频率逐渐增快,分别诊断为慢性持续性交界性心动过速(3例)、慢性房性心动过速(2例)和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另9例异位心律失常消失,转变为窦性心动过速,停止滴注后数分钟5例再次出现原心律失常,诊断为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3例)和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6例)。结论 阵发性心动过速和非阵发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不同,因此对异丙肾上腺素的反应亦不相同;可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鉴别慢室率阵发性心动过速和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6.
对 1 5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并发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房速 )、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 ,在应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能控制发作时 ,我们用胺碘酮口服治疗 ,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1 5例中男 1 3例 ,女 2例 ,年龄 47~ 61岁。冠心病 8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 3例 ,扩张型心肌病 2例 ,风湿性心脏病 1例 ,肺心病 1例。心脏彩超示左房、左室大 7例 ,左、右房及左室大 5例 ,左房右室大 1例 ,左、右房及左、右室均扩大 2例。 2 4 h动态心电图均记录到短阵室速并发阵发性房速 ,其中 3例尚并发阵发性房颤。室速…  相似文献   

7.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正常组 2 0例 ,男 15例 ,女 5例 ,年龄 42岁~69岁 (5 3 .5 2岁± 8.64岁 ) ,所有正常者无心脏病病史 ,经体格检查、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等排除各种心脏病。试验组 49例 ,其中男 41例 ,女 8例 ,年龄 3 7岁~ 84岁 (64 .98岁± 11.2 3岁 ) ,均选自我院 1995年— 2 0 0 3年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在住院 1月内 2 4例无室性心动过速形成 ,2 5例并发室性心动过速 ,其中 9例为短阵室速 (室速波形大于 5个 ,但持续时间少于 3 0s) ,16例并发持续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持续时间大于 3 0s) ,6例死亡 ,…  相似文献   

8.
动态心电图监测室性心动过速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SVT)是严重的心律失常,是引起心脏猝死的原因之一。我院自2002年至2004年经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监测1326人次,其中检出PSVT68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小儿心律失常在临床中较常见,为了提高对其认识,我院对1985年以来收治的经临床体检,心电图(ECG)、胸部X线检查、心肌酶和超声心动图(UCG)检测证实的18例小儿严重心律失常进行了病因及临床分析,并对其进行了远期随访,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8例中男14例,女4例。首次就诊年龄3~13岁,其中≤3岁3例,~6岁6例,~13岁9例。 1.2 心律失常类型 频发室性早搏(室早)形成联律5例,频发室早伴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室速)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3例,多源性室早3例,Ⅱ°房室传导阻滞(AVB)2例,Ⅲ°AVB 1例,窦房传导阻滞1例。混合型频发早搏1例。  相似文献   

10.
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四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常见于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正常人极为罕见。分支性室速常见于没有明显心脏病者,现报道如下: 例1 男,5岁因发热、心悸入院。体温39.6℃,体检、超声心动图、胸片心肺均正常,诊断为上呼吸  相似文献   

11.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TCM)是一种继发于长期慢性心动过速的可逆性心肌病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被广大临床医生所识别与诊治 ,本文自 1 999年1 2月~ 2 0 0 2年 6月间共收治了 4例TCM男性患者 ,现复习文献进行讨论 ,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例均为男性住院病人 ,年龄 32~ 63岁 ,平均 45± 1 4岁 ,其中 1例既往有高血压及冠心病史 ,其余 3例均无明确的心脏病史。1 2 心电监护 :本组例 1为快室率心房颤动 ( 1 60次 /分左右 ) ,频发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例 2为持续性左后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 ,例 3为阵发性房性心动…  相似文献   

12.
快速性心律失常临床上较为常见 ,有时病情紧急 ,甚至威胁生命 ,需立即处理。我们采用胺碘酮静脉用药治疗不同类型心动过速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2 7例、女 8例 ,年龄2 1~ 80岁、平均 48.5± 1 3.2岁 ;其中冠心病1 0例 ,肺心病 2例 ,风湿性心脏病 5例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 2例 ,高血压病 2例 ,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 1 4例。心动过速类型为房性心动过速 3例 ,显性预激综合征 1 0例 (其中合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7例 ,房性颤动 3例 ) ,隐匿性预激综合征 1 1例 ,阵发性房性颤动 (室性心率超过 1 0 …  相似文献   

13.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最常见的是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但二者同时出现在同一病人却不多见。最近我室遇到1例在食道调搏过程中诱发两种类型的心动过速伴QRS波电交替,兹分析报道于下。患者,男,35岁。因反复发作心动过速而行电生理检查,体检及常规ECG正常,食道调搏(用V_1记录):S_1S_2程控刺激能诱发单个折返,可见逆行  相似文献   

14.
束支间折返现象多在电生理研究中发现,自发产生者,特别是形成折返性心动过速者较为少见,其诊断也有赖于电生理检查。我们采用食管心房调搏诊断1例,现报道如下。患者男性,54岁,发作性胸闷及阵发性心悸2年,以“冠心病、阵发性室上速”于1988年4月来我院就诊。体检无异常发现,心脏超声及X线胸片正常。心电图在窦性心律时T_(v_(5、6))低平,心动过速时,QRS波呈完全  相似文献   

15.
翟秀华  李红专  闵令娥 《山东医药》2004,44(5):F003-F003
1998年 6月~ 2 0 0 3年 8月我院以潘南金 (门氡氨酸钾镁 )治疗甲亢性心脏病 4 0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以同期收治的 80例甲亢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 ,均经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确诊。其中男 33例 ,女 4 7例 ;年龄 37~ 79岁 ,平均 6 7.5岁 ,病程 3个月至 15年 ,其中窦性早博2 0例 ,快速型房颤 2 2例 ,房性早博 16例 ,室性心动过速 12例 ,阵发性室上速 4例 ,短阵室速 1例。将 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 0例 ,其性别、年龄、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P>0 .0 5 )。方法 :两组均予营养心肌药物 ,在此基础上 ,…  相似文献   

16.
射频消融术 (RFCA)已成为治疗各种原因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重要的非药物性治疗方法之一 [1— 3] 。我院于 1 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4月用 RFCA方法治疗 3 7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 ,现将治疗结果及点滴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3 7例中男 2 0例 ,女 1 7例 ,年龄 2 1~ 79岁 (平均 44± 5 )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史 2~ 4年 ,虽经多种药物治疗仍发作频繁 ,无器质性心脏病。消融治疗前电生理检查证实房室结双径路 (A2— H2跳跃≥60 ms) 1 5例 ,房室旁路 2 4例 (左侧旁道 1 6例 ,右侧旁道8例 )。其中 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儿童心律失常患儿射频消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期间,因心律失常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术治疗患儿的心律失常类型及疗效。结果 95例患儿进行了电生理检查,其中4例在术中未诱发心律失常,未行射频消融治疗。91例患儿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67例,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48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9例,房性心动过速3例,室性心律失常21例。91例患儿射频消融术后随访(15±8)个月。84例消融成功,成功率92.31%;复发7例(7.69%),其中左侧隐匿性旁路复发3例(3/16),B型预激复发1例(1/23),左后分支室性心动过速3例(3/7)。只有1例患儿出现股浅动脉闭塞的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治疗患儿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左心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特点和导管射频消融方法进行总结. 方法在连续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14例患者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为左心房房速,其中男性7人,年龄15~66(43±17)岁,有阵发性心悸病史0.20~28(8±7)年.  相似文献   

19.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是目前根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和Ⅰ型心房扑动(AF)的有效方法。1993年4月~2002年10月,我院共行RFCA427例,404例获成功,成功率94.6%,现将手术中的配合与护理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427例RFCA患者,中男273例,女154例;年龄9~71岁。其中PSVT411例,左侧房室旁路(APS)187例,右侧APS89例,左侧合并右侧APSS例,房室结双径路(AVNDP)130例;  相似文献   

20.
乌头碱中毒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6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复杂多样,所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如治疗得当,患者可短时间内痊愈。回顾我院自1980年1月至2000年3月收治6例乌头碱中毒所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例均为男性,年龄23~59岁,平均404岁,均为口服中毒。12 心律失常的表现 持续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2例;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3例;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治疗中均恶化为室扑、室颤。13 治疗及结果 心律失常均采用静脉推注阿托品05~1mg,每05~4h1次,至患者瞳孔散大、皮肤干燥为满意剂量。静推利多卡因100m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