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精神疾病患者司法鉴定案例中的性别差异,比较男、女被鉴定人的不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3例司法鉴定案例中的被鉴定人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性别差异分析。结果:1男、女被鉴定人各年龄段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2男、女被鉴定人在文化、婚姻状况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3案情居前三位的男性被鉴定人是伤害、杀人、盗窃;女性被鉴定人分别是被强奸、杀人、伤害。男性被鉴定人伤害案比率是女性的3.54倍,差异非常显著(x^2=9.262,P<0.01);4疾病分类居前三位的男性是精神分裂症、无精神病、精神发育迟滞。女性被鉴定人分别是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无精神病,女性精神发育迟滞与男性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38,P<0.05);⑸男性被鉴定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比率较女性明显偏高,差异非常显著(x^2=17.88,P<0.01),女性被鉴定人性防卫能力比率与男性相比差异非常显著。结论:司法精神病鉴定中男、女性别差异体现在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武爱民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7):753-753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精神病人暴力犯罪是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并且往往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对精神病人凶杀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31例精神病人杀人案与15例非精神病人杀人案鉴定资料进行对照分析,为正确判定被鉴定人责任能力提供依据。[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案的作案特征与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与非精神病人的案例资料统计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杀人具有突发、公开性、不自主性、残忍性;多在病理动机下单独作案,受害人多为熟人或亲人,案中、案后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检验能力部分或全部丧失;妄想、幻听、认知障碍是导致杀人的直接因素。结论:作案特征与作案动机及检验能力是评定刑事责任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精神病人凶杀案3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35例精神病人杀人案的案例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精神病人凶杀案的特点以及与正常人的凶杀犯罪的差异。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从作案特征、犯罪动机等方面进行司法精神病学分析研究。结果:精神障碍组与无精神障碍组比较,作案预谋(X~2=16.384,P<0.01)、作案时间(X~2=9.926,P<0.05)、作案工具的获取(X~2=16.476,P<0.01)、目标确定(X~2=17.481,P<0.01)、作案后表现(X~2=23.085,P<0.01)、作案动机(X~2=42.295,P<0.01)、与被害人关系(X~2=17.741,P<0.01)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精神病人暴力犯罪具有冲动性、残忍性、公开性、突然性,以精神分裂症居首位;其次是精神发育迟滞。精神病人在作案动机、作案工具准备、与被害人关系等诸多方面与正常人的凶杀犯罪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中刑事责任能力评定与精神疾病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乌鲁木齐市安宁医院司法鉴定所2006-2013年50例法医精神病司法鉴定中刑事案件中的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案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鉴定意见中无刑事责任能力者多为青壮年,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从作案动机看,无现实动机者占76%。涉嫌案由以伤害案最多,占38%,杀人案占32%。刑事案件中无刑事责任能力者居多,占66%。鉴定诊断意见以精神分裂症多见,占28%。结论精神病刑事责任能力以无现实动机为主,多致人死亡。对此类患者应早发现、尽早治疗,全社会共同加强监管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和探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犯罪案例的特点和规律。方法 :对我院 1 999年~2 0 0 2年四年的所有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犯罪案例进行回顾性调查 ,其数据应用 poms .2 .0医学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 :所有案例中以农民占绝大多数 ,男性占绝对优势 ,案由以故意杀人为首 ,占 5 0 % ,鉴定诊断前三位排序为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情感性精神障碍。结论 :故意杀人组刑事责任能力受损或丧失较多 ,较其他犯罪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精神障碍越严重 ,犯案越严重。对诊断排序前三位的疾病 ,应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强迫症与精神分裂症所合并的强迫症临床特征.方法: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量表对收治强迫症或精神分裂症伴有强迫症诊断的病人进行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Y-BOCS比较两者无显著性差异,BPRS比较精神分裂症组以思维障碍、敌对猜疑为多;强迫症组以焦虑、忧郁、缺乏活力较多.HAMD量表比较强迫症组评分高于精神分裂症组(P<0.05).结论:两组之间症状比较有明显差异,是临床鉴别诊断要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分析流浪精神分裂症和非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因素的差异。方法:对200例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00例非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因素用自编《流浪精神病人调查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组中以外省及邻近市县、未婚、无业者居多,精神病复发、110警察送入、毁物伤人、言行紊乱显著性高于非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组(P<0.01);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方式以救助站和自动出院为主。结论: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因素与非流浪精神病患者有明显差异,需有针对性地做好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幽门螺杆菌(以下简称Hp)感染现状,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北京市住院精神病人中的流行趋势,探讨其发生发展规律,把握精神病人合并上消化道疾病的防治主动权,进一步加强和指导病人管理,本研究采用目前国内较为先进的,精神病人容易接受,经13C尿素呼吸试验进行双盲对照证实,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都比较高的第三代血清学酶联免疫法(ELASA),检测住院精神病人血清抗Hp抗体.研究时将调查对象分为现察组(G组)和对照组(NG组),G组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207人,NG组为随机选取的内、外科住院病人及健康体检者53人.调查内容包括建立微机FOXBAS数据库,时各组血清进行抗Hp尿素酶抗体(抗HpUIgG)检测.对检测结果与调查因素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显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Hp感染率为72.9%,对照组为71.7%,两组问无显著差异(P>0.05).初步认为:(1)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Hp感染率并不高于普通人群,与国外住院精神病人高患病率并不一致:(2)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Hp感染率与文化程度呈负相关;(3)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Hp感染率有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4)不同类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感染率无明显区别;(5)累积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剂量大小对感染无直接影响;(6)本研究结果证实,精神分裂症患者虽然属Hp感染高危人群.但经过认真努力和干预,Hp感染水平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相似文献   

10.
占达飞  朱国钦 《海南医学》2000,11(3):26-26,32
目的探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案例的特点.方法对1997年至1998年受司法机关委托进行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案例72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被鉴定者以男性和21?0岁者居多,平均年龄30.5?.5岁.鉴定结果患有各种精神疾病者69例(95.8%),其中精神分裂症34例(47.2%);评定为无刑事责任能力36例(50%).结论精神病人犯凶杀案比例大,尤其是以妄想为主要症状的精神病人,在精神症状支配下作案,其手段残忍.因此,做好精神病人的监护和管理是减少和杜绝精神病人肇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536例精神病人的血脂水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精神病人的血脂进行测定和分析 ,了解其血脂与健康人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对 5 36例精神病病例样本、2 2 4例正常对照 ,测定总胆固醇 (TC)、甘油三脂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载脂蛋白A1(ApoA1)及载脂蛋白B(ApoB)等六项血脂指标 ,并将病例样本根据病种分为四组进行比较研究。它们是精神分裂症 4 18例、抑郁症 30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2 6例 ,其它精神病 6 2例。结果 :5 36例病例样本与 2 2 4例正常对照比较 ,TC、HDL -C、LDL -C及ApoA1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TG及ApoB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其中TG升高、ApoB降低。与正常对照比较 ,精神分裂症组的TC、HDL -C、LDL -C及ApoA1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TG及ApoB显著升高 (P <0 .0 5 ) ;抑郁症组的HDL -C及ApoA1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TC、TG、LDL -C及ApoB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其中TC、LDL -C及ApoB下降 ,TG升高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组的TC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HDL -C及ApoA1显著降低 (P <0 .0 5 ) ,而LDL -C、TG及ApoB显著升高 (P <0 .0 5 ) ;其它精神病例组的TC、HDL -C、LDL -C及ApoA1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TG及ApoB显著升高 (P <0 .0 5 )。结论 :精神病人与健  相似文献   

12.
精神病人院内感染率的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93例住院精神病人进行院内感染率的调查分析,发现院内感染率为13.55%,较通科医院为高,呼吸道感染占整个感染率的首位(55.37%)。同时显示院内感染率因年龄组、病程长短及精神分裂症类型的不同具有显著性差异,但无性别及病种不同的差异。探讨发生上述结果的原因,并对控制精神病人院内感染率提出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26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再入院因素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治愈出院3年内的再入院率.方法:对按编号随机抽取263例2003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治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跟踪调查,其间再次入院146例,运用x2检验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3年内再入院率为56.15%,服用氯氮平组与利培酮组对照差异无显著性,而服药依从性好与服药依从性差组比较对照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提高服药依从性是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再入院率的首要因素,同时加强家庭管理,加快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建设,恢复职业功能水平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4.
卢锦秀  车丽娜  刘明山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5):1812-1813,1815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与维思通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分别用齐拉西酮和维思通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43例,疗程8周.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同时检测两组的血清泌乳素,体重等.结果:治疗8周后齐拉西酮组显效率为60.5%,总有效率为90.7%;维思通组分别为58.1%和88.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齐拉西酮组的肌强直、震颤、静坐不能等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低于维思通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闭经、泌乳、体重增加、月经推迟的发生率明显少于维思通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 齐拉西酮组血清泌乳素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而维思通组则显著高于治疗前.结论:齐拉西酮与维思通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有良好疗效,齐拉西酮组的不良反应低于维思通组,更适于年轻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相似文献   

15.
精神分裂症家属情感表达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家属情感表达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性.方法对158例首次发作且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采用坎伯威尔家庭问卷中文版(CFI-CV)进行调查,根据CFI-CV评分,将被调查对象分为高情感表达组和低情感表达组,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2年随访,以比较两组间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结果样本中高情感表达家属为50.17%、低情感表达家属为48.83%;且对两组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进行比较,分别为入组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1年内有显著性差异(P<0.05)、2年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精神分裂症家属的情感表达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极高的相关性,有必要对高情感表达家属进行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以利于促进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而预防和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精神分裂症COMT基因多态性与暴力行为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多态性与有无伴发暴力行为的精神分裂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109例伴发暴力行为精神分裂症和64例未伴发暴力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COMT基因型,并分别比较伴发暴力行为精神分裂症和未伴发暴力行为精神分裂症组之间的COMT基因多态性差异。结果:伴发暴力行为精神分裂症和未伴发暴力行为精神分裂症组之间的COMT基因频率分布无显著性差异。不同COMT基因型强迫症的言语攻击行为分、对物品的攻击行为分、对自身躯体的攻击行为分、对他人的攻击行为分和攻击行为总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有无伴发暴力行为精神分裂症与COMT基因多态性无关联。  相似文献   

17.
DQA1、DQB1和DQB2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1,他引:3  
目的 :探讨 1 1 6个家系的 6号染色体短臂 ( 6p) MHC区 DQA1、DQB1和 DQB2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PCR技术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结果 :DQA1位点G、A等位基因和 DQB2位点 G、C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频数分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DQB1位点 G、C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频数分布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结论 :DQB1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有关联 ,G等位基因的频数分布病例组高于对照组 ,而DQA1和 DQB2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无关联 ;DQA1位点的等位基因在 3种不同程度情感迟钝、淡漠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分布差异有显著性 ;DQB2位点的等位基因分布在精神分裂症不同的诊断分型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 ,其中的等位基因 C与偏执型和未分型精神分裂症有关联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毒品吸食者的血液学变化,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毒品吸食者的血液学相关联系。方法:对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愿戒毒者以及到我院体检者的血液采用日本光电Me K822型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多参数的分析,并进行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毒品吸食者血液学比较,男性:红细胞数、红细胞平均容积、血小板分布宽度、白细胞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红细胞分布宽度、红细胞平均容积、血小板分布宽度、白细胞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红细胞颁布宽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红细胞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毒品吸食者、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与对照组相比,男性仅无显著性差异的为红细胞平均容积,而女性仅无显著性差异的为毒品吸食者的红细胞数。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毒品吸食者的血液细胞变化有一定的关系,同时有一定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利培酮口服液与片剂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3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所服用利培酮剂型不同分为两组,口服液组57例,片剂组56例。两组疗程均为12周。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其临床疗效,用副反应量表和实验室检测评价其安全性,在治疗前和治疗2、4、8、12周各评定1次。结果经治疗,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两组BPRS总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利培酮口服液与片剂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但口服液更易于被老年人接受,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20.
社会工作者介入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社会工作者介入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符合CCMD-3慢性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16例患者,将1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药物组)与社会工作者介入组(联合组)各8例.观察8周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疗效评定.结果PANSS及IPROS在社会工作者介入前两组评定比较经t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社会工作者介入后8周经配对t检验,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社会工作者介入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治疗有良好的效果,能提高患者的社交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社会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